全家便利店深陷羅生門,誰在說謊?

2021-01-09 格隆匯

1月8日,微博用戶藍莓測評對知名連鎖便利店「全家」的門店進行了相應的測評,並發布視頻稱:全家便利店涉嫌銷售過期食品。

作者 | 格隆匯 壽司英雄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最近,曾經曝光五星酒店衛生問題的藍莓測評似乎將手中的「真理之鞭」揮向了全家。

1月8日,微博用戶藍莓測評對知名連鎖便利店「全家」的門店進行了相應的測評,並發布視頻稱:全家便利店涉嫌銷售過期食品。同時,在調查過程中還多次發現門店存在臨期食品不下架、篡改小票日期等問題。

曾因發布《五星級酒店,你們為何不換床單》「一戰成名」的藍莓測評此番又出來「搞事」,目前圍繞該事件的輿論正在發酵。

藍莓測評「證據確鑿」?

根據視頻,藍莓評測的工作人員先是在北京進行了兩個星期的探訪工作,發現有6家全家便利店在售賣過期食品(王府井店、芍藥居店、霞公府店、南站開陽路店、南法信店、新源南路店),隨後11月底繼續走訪了上海的十幾家全家便利店,發現上海復旦大學店和靜安寺地鐵站也存在相應的問題。在他們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後,便開始了全國調查。

數據顯示,全家便利店在國內10個城市和地區開設了便利店,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廣州、深圳、東莞、成都、臺灣等主要城市。藍莓評測的評測員便以1日1城的速度進行了抽樣測試。

根據調查結果,10座城市21家全家便利店都在售賣過期食品,其中特別點名了杭州西湖文化廣場店、廣州東站店、深圳大學店等門店。

一直以來,便利店作為便利的便民設施,在解決了人們的燃眉之急亦或是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代表著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中所交付的信任和真情。

全家在2017年由老鼠、飛蛾引發的食品安全動蕩後,如今又被曝出來這種涉及食品安全的醜聞,實在叫人咋舌。

全家的強硬回應

隨著相關事件不斷上熱搜的勢頭,全家終於也按捺不住,就藍莓測評發布的《全家,你為什麼賣過期食品》一文發表了官方立場。

根據官方聲明,全家表示:第一,一直都嚴格管控食品安全,絕不允許門店販售過期食品;第二,在受到非議後,全家第一時間已內部自查相關文章中所提及的門店,且積極配合政府檢查,結果發現均未出現過期食品;最後一點,全家質疑「藍莓評測相關人員」存在異常購買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聲明中的第三點,全家顯然想將質疑的汙水「反潑」回藍莓評測的身上。

「在回看廣州某店店內監控視頻時發現,疑似藍莓評測工作人員將麵包從全家便利店用以盛放報廢商品的籃子裡拿出來趁機放回貨架上,隨後又拍攝了其購買到過期麵包的全程。」

全家認為,根據內部自查的視頻和藍莓評測的「一面之詞」無法還原事實真相,並表示將通過法律手段保障合法權益。

有趣的是,藍莓評測的態度似乎也頗為自信,藍莓測評主編徐鵬皓稱會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同時強調所有證據都保留了全程一鏡到底的錄像和錄音,藍莓評測會對該視頻內容負責。

如此看來,全家和藍莓評測似乎都各執一詞,不肯鬆口,但不得不說,不管最終這一事件是場蹭熱度的鬧劇還是遲來的真相,都將再一次提醒便利店相關從業者將顧客至上的理念做到腳踏實地,即將飲食安全放在第一位。

便利店的食品安全

一般而言,由於鮮食具有較高的毛利潤率(可超過40%),於是它便成為了便利店盈利的重要支柱之一。

由於具有時效性,鮮食通常歸屬為特殊食品,與此同時,日常管理也更為嚴格,這使得不少國內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便利店都不敢懈怠。

例如,根據7-ELEVEN北京相關負責人所言,排查臨期和過期商品是店鋪的工作職責,門店每天會按固定的時間(24點和9點)提前下架臨期商品,針對盒飯、三明治等保質期較短的即食類商品,每天會有兩次進行檢查下架,下架後的商品需要在店鋪的事務室裡的攝像頭下進行拆包裝,廢棄處理,由專業的餐廚垃圾清運公司運走。同時,每周督導員會到店檢查和指導工作兩次。

此外,羅森便利店也主要採取定點廢棄的原則,督導和店鋪衛生巡店人員會檢查商品是否過期,如有發現會對評價做扣分,並給予處罰。

「公司在內如對食品設置了銷售期限,比如常溫商品,規定保質期1/3為銷售期限,過了銷售期限就為臨期商品,店鋪可以做打折處理,臨近保質期的商品,就要求全部拆封廢棄。比如9個月的保質期,過了6個月原則上就下架了。」

而作為本次事件的主人公,不論事件真相如何,全家也給出了和行業趨同的標準答案。

根據全家公關部人士的採訪,全家門店內面包、甜點等部分食品會在保質期到期前一個小時開始進行處理,處理過程包括:門店店員清查貨架商品,列下食品清單、下架以及報廢,報廢的商品需要拍攝視頻並且上傳上級領導。同時,盒飯、三明治、壽司等部分鮮食價格標籤分為橘色和綠色兩種,橘色意味著保質期是到下午兩點,綠色是到晚上11點。

而針對藍莓評測指出的問題,全家方面強調,冷藏商品如果超過保質期,掃碼無法通過,顧客也無法購買。但是話鋒一轉,又稱目前這個技術還未普及到所有商品。

就目前而言,儘管不少便利店利用科學技術為門店賦能,提升競爭力,然而在排查臨期和過期商品方面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執行,這意味著人工操作將會為食品安全問題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或是不確定性。

便利店之死?

曾幾何時,便利店也是一個被喻為「香餑餑」的熱門行業,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18年7月,便利店行業共有71起融資事件,至少100億元資金湧入,其中天使輪、Pre-A和A輪融資佔比過半,深受資本的青睞。

然而,在網際網路的全面覆蓋之下,因受到電商的衝擊和競爭日益白熱化,再加上房租、人工成本的提高,作為實體零售的典型,便利店的運營遭遇了瓶頸。

根據《2018中國便利店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的便利店加盟店比例為43%;而日本羅森便利店加盟比例達到75%,全家和7-ELEVEN便利店的加盟店比例更是分別高達至97%、98%,行業寡頭各分江山,預計進入行業激烈競爭期,虧損企業佔四分之一;同時,便利店行業的運營成本正在飛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電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運營壓力大。

在此背景下,對於在行業還未有一席之地的便利店而言,一方面,它們無法儘快與以羅森、全家為首的便利店巨頭與之抗衡,另一方面,也因無法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最後只能選擇燒錢擴張的「捷徑」,而這只會留給他們關門大吉的份,從去年8月至今,北京地區便被名為「便利店之死」的陰雲覆蓋,鄰家便利店、131便利店以及全時便利店都因資金鍊出現缺口而無法周轉,最終難以為繼,只好慘澹收場。

此外,已在行業站穩腳跟的大型連鎖便利店業也相繼警覺起來,不願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奮力尋求轉型,試圖通過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時代科技為店鋪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加大籌碼,例如,無人便利店便是一個新的增長趨勢,又或是不安於只做便利店,尋找新的增長點。

例如,去年12月,全家在成功推出全國第一家「湃客造夢咖啡館」快閃店後,便宣布讓旗下「湃客咖啡」品牌從便利店中「單飛」,從今年起加大對它的投入,將率先從北上廣三地開設連鎖咖啡館,大力推動「湃客咖啡」的品牌知名度。

目前,這一全家便利店店內的咖啡品牌已實現連續4年銷量翻倍式的增長,2018財年預計銷售5000萬杯,潛力不容小覷。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全家還卷進了如此敏感又基本的食品安全問題,實在叫人摸不著頭腦。

結 語

現今社會,在多重因素交織而成的背景之下,市場上留給便利店的生存空間與時間其實並不多,無論是對於初入行業的「新人」還是已成氣候的行業佼佼者,都急需提高店均客單量、單店盈利能力和品牌忠誠度,又或是繼續精益求精。

為滿足人們的新消費觀念,便利店行業的每一個人都很迫切,急於主動出擊和創新,頻頻動作。而正是因為在這一壓力山大的時間上點,便利店才更加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為前來的每一位顧客盡心盡力的做好門店的一點一滴,以提供無懈可擊的產品和服務。

食品安全不僅是食品行業的關鍵,也是便利店賴以生存的信任基石,對事不對人,對於售賣過期食品這一行為,人們還是用盡全力拒絕的。

從2004年全家品牌正式進入國內市場到如今,全家在中國已走過了14個年頭,而作為亞洲最大國際連鎖便利店之一,全家最不該犯的錯誤便是因為產品質量的問題而惹人非議,甚至頻上熱搜,如今這場圍繞食品安全的「羅生門」還未落幕,人們需要一個代表是與非的確切答案。

夜晚將至,當你走進便利店,捧著關東煮,順手拿起麵包的時候,仔細看看它的生產日期吧

相關焦點

  • 全家便利店羅生門事件的全行業啟示
    這是一個便利店企業對於食品安全的常見管理方式和重視程度。有人說,食品安全問題,是懸在便利店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近期,藍莓測評曝出,在過去一個月中,全家便利店在國內的10座城市的21家便利店,均存在售賣過期食品的現象。而全家官方回應,在藍莓測評提及的便利店中均沒有售賣過期食品,反而通過店內視頻監控察覺疑是測評人員有異常購買行為。
  • 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謊的人——簡評《羅生門》
    我之所以看這部電影,是因為一開始《野狼disco》是剽竊而引起注意的,然後我看了b站在up母版上的分析視頻,他提到這個事件中的每個人都在撒謊,就像《羅生門》中的主角一樣,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撒謊,只有旁觀者才能理解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這背後大佬是誰?
    日本知名連鎖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在近日發布公告,被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伊藤忠此前就持有全家便利店50.1%的股份擁有控股權,此次收購結束後伊藤忠的持有率將提高到100%。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伊藤忠將100%持股】日前,日本全家便利店...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伊藤忠將100%持股】日前,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據悉,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以每股2,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公開收購全家便利店的股份,收購過程預計持續到8月24日。數據顯示,伊藤忠此前持股50.1%,已擁有控股權。
  • 全家便利店的罩門
    但是,與日方母公司的糾紛衝突一再升級,至少一定程度上讓「完美」的全家,蒙上了一層陰影。硝煙再起全家便利店的大陸經營方臺灣頂新國際集團與日方母公司的關係爆僵,在便利店行業已有傳聞近兩年。媒體的報導顯示了這場衝突的加劇。全家便利店與日方的矛盾,要說到全家便利店較複雜的公司股權。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來源:中國基金報日本全家便利店日前被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收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此舉又會對全家帶來什麼影響?日本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以每股2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對全家便利店的股份進行公開收購,收購過程預計將持續到8月24日。伊藤忠此前就持有日本全家50.1%的股份,擁有控股權,此次收購結束後伊藤忠的持有率將提高到100%。
  • 全家找到便利店新增長方法
    這在保留便利店業態結構性價值的大前提下,終究目的是為了提升門店的銷售力和服務品質。並回歸到成本和效率的商業基本面,取得便利店業務在前端門店和後端標準與管理的成本優化、效率升級。全家,中國便利店在華東市場的領導品牌,正在努力取得上述提及的便利店價值升級目標。華東市場,也是中國便利店第一大市場。這點,中國大陸全家執行長林建宏,也沒有藏著掖著。
  • 伊藤忠商事收購日本全家便利店
    日本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以每股2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對全家便利店股份進行公開收購,收購總額預計可達5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8億元)。整個收購過程將會持續到8月24日。伊藤忠商事此前就持有全家便利店50.1%的股份,擁有控股權。此次收購完成之後,伊藤忠商事對全家便利店的持股將達到100%。
  • 「全家」便利店在中國將以加盟為主
    日本便利店連鎖企業「全家」計劃在2013年度內將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連鎖店加盟店的比率提高到60%,達到2012年的兩倍。「全家」在中國市場現有店鋪近千家。「全家」考慮首先優化現有體制,而非急於增加新店,以期打下穩定的增長基礎。「全家」的中國業務由日本famima和臺灣全家便利商店的合資公司運營。臺灣全家的董事長潘進丁也兼任日本famima的中國業務負責人。
  • 全家便利店加盟背後的商業秘密
    全家便利店在內地的10年雖然沒有實現真正的盈利,但在一家家全家便利店加盟店中也隱藏了不少有意思的小秘密。  你很有可能每天都會走進一家便利店買東西,按照業內估算,每個人從18歲到40歲,長達22年的歲月裡,可以給一家便利店帶來7萬餘元的消費。在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下,這些面積大約在100平方米的小店鋪,隱藏著不少有趣的信息。
  • 全家便利店加盟流程手冊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合作經營流程  1、創業說明會  2、合作經營申請  3、立地評估  4、合作經營說明:合作經營意願及投資金額的了解,繳納基本資料。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公司地址:上海南京西路993號9樓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公司主頁:http://www.familymart.com.cn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合作經營專線:800-988-1889
  • 剛剛,全家便利店道歉
    剛剛,全家便利店在微博發布道歉聲明:全文如下:我們非常抱歉,5月27日全家微生活頭條推文,引起您的不適,真的,非常抱歉!此前報導:5月27日,帳號主體為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的「全家微生活」發布了一條推文,該推文一經發布後引起眾多網友的質疑與投訴,有網友直言「真low,根本沒考慮過一個便利店帳號可能有老人孩子關注。」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疫情對日本便利店的衝擊有多大?
    最近,日本全家被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的新聞,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 據日媒報導,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便利店的股份進行全資公開收購,預計到8月24日將完成。
  • 日本全家便利店要升級,伊藤忠來收購
    聯商專欄:2020年7月8日,本來就控股全家便利店的大型商社伊藤忠商事,決定將全家便利店納入全資子公司,全面控制經營。這裡有幾個意思?2020年7月8日,經營折扣店「堂吉訶德」等機構的PPIH,通過與全家便利店成立的合資公司,獲得部分臺灣全家便利店股份,股份轉讓定於2020年10月30日執行。PPIH與全家合資公司將在日本落地。PPIH出資51%,全家出資49%。主要意圖是加強海外業務合作。
  • 全家便利店道歉
    5月27日大家熟悉的全家便利店引發爭議,不少粉絲怒了雖然並不是商品本身的問題但卻確確實實地影響到了「全家」的形象怎麼回事?5月27日,帳號主體為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的「全家微生活」發布了一條推文該推文標題以及封面存在不符合公眾傳播的內容據了解這是一則關於「雪糕」的推文內容是介紹冰淇淋、雪糕系列產品但其標題、頭圖卻觸及底線
  • 日本與臺灣頂新搶奪全家便利店,中國大陸市場到底誰才是正宗?
    作為日本三大便利店集團之一,日本全家於2002年和頂新合資成立了全家中國,頂新負責在中國經營全家便利店,雙方共享利潤,同時頂新需要向日本全家支付權利金,作為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代價。經過十多年的擴張,全家在上海已有1000多家門店,在大陸則有逾2500家門店。相信說起全家便利店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這是一家中國企業,或者說這是一家來自於中國上海的企業。
  • 伊藤忠商事欲完購日本全家便利店,對中國全家影響幾何?
    據悉,伊藤忠商事此前就已經持有全家便利店50.1%的股份,擁有控股權。如果收購成功,持有率將提高到100%,全家便利店將成為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原本就控股為何要收購?作為全家的最大股東,伊藤忠商事一直在分階段提高其出資比例。早在1998年,伊藤忠商事就取得了全家便利店30%的股份,隨後一直在增持全家便利店的股份,並在2018年通過TOB將股權比例由41.45%提升至50.1%。公開資料顯示,全家便利店於1972年創立,主營連鎖便利店業務,目前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連鎖便利店之一。
  • 伊藤忠400億all in全家,便利店行業風雲再起
    另外,一年前,日本全家與臺灣頂新集團就中國大陸全家的經營權問題展開了訴訟,雖然最終以日本全家敗訴而告終,但隨著日本全家對中國大陸全家的品牌授權即將到達20年期限,中國大陸的全家便利店未來該何去何從?在便利店競爭趨於白熱化的中國市場,伊藤忠入主全家後將如何下這一盤棋?
  • 伊藤忠400億all in全家 便利店行業風雲再起
    當然,伊藤忠對中國大陸市場全家便利店的改進,需要得到頂新的支持。  後起之秀登臺,全家「疾速備戰」  事實上,伊藤忠全資擁有日本全家,勢必進一步增加其在中國大陸全家的股份,與頂新集團的品牌授權糾紛或可得到圓滿的解決。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便利店大國搖搖欲墜
    截止2018年,國內73%的便利店毛利率超過20%,30%的毛利率超過30%,日本便利店毛利率則穩定超過30%;同時,國內大部分店面淨利潤水平在2%以下,對比全家4.61%、羅森2.75%的成績顯得相形見絀。  相較日本,國內便利店雖不面臨縮短營業時長的焦慮,但近年來同樣陷入了用工難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