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繼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嶄露頭角之後,合肥瞄準了...

2020-12-26 新華社新媒體

在合肥,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大院大所,以超導託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等大科學裝置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資源得天獨厚,是未來產業的源頭活水

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顯示出強大的技術更新換代態勢和未來產業的衍生潛力。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在合肥呈現出集成與創新發展態勢

「未來產業的效應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期內也許不能體現在GDP上,但對城市長遠發展,對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創新氣質營造有重要意義。」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董雪

量子計算顛覆傳統超算對特定數學算法的求解,「九章」用200秒鐘抵過6億年;靶向藥物精準打擊癌細胞,癌症有望成為可控慢性病;類腦智能進入傳統產業,能源等產業的智能化悄然到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年來,安徽合肥用捨得的精神抓創新,以開放的胸懷抓產業,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為城市發展續航。

合肥市發改委主任朱勝利對記者表示,「未來產業的效應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期內也許不能體現在GDP上,但對城市長遠發展,對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創新氣質營造有重要意義。」

搶佔先機

未來產業,充滿前沿顛覆色彩,一般被認為是對未來經濟社會變遷起到關鍵性、引領性作用的產業。在安徽合肥,量子技術、類腦智能、靶向藥等未來產業展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正在從「未來」走進當下。

2020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傳統超算需要6億年。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該成果,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

在科研屢攀高峰的同時,量子技術的產業化探索也給未來的生產生活帶來無限暢想。合肥高新區有一條著名的「量子大道」,這裡分布著量子測量、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等量子技術三大產業化方向的企業。

「量子測量利用量子態對環境非常敏感的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測量物理量的精度,使檢測單個癌變細胞、更準確地測量大腦活動信號、『看清』納米級晶片內部的電路結構成為可能。」國儀量子營銷中心副總經理付永強說,國儀量子深耕量子測量產業化,研發的一批高端科學儀器已交付高校、企業、醫院等海內外近百家單位。

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劉青松團隊研發的新型腫瘤臨床精準用藥技術——基於癌症病人自體細胞的高通量體外藥敏技術(HDS)在臨床應用上取得突破。一些復發難治型白血病患兒通過HDS檢測進行用藥,病情得到緩解,從而獲得幹細胞移植機會。目前,團隊還在肝癌臨床治療等方面不斷努力。

2020年10月,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在「資本寒冬」中,逆勢獲得大額A輪融資。該公司依託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來網絡實驗室的技術,將人工智慧核心技術與產業融合,在能源、交通、教育等領域落地智能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伴隨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湧現,經濟增長動力加速迭代,當前,未來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朱勝利說,面對發展未來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合肥搶抓機遇、主動布局,力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佔先機。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是光量子幹涉示意圖 新華社圖  

梯度迭代

對合肥來說,主導產業是經濟實力的體現,必須做大做強,如汽車產業和家電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代表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如集成電路產業和新型顯示產業;未來產業雖然對當下的稅收貢獻甚微,還需要持續投入,卻決定了未來城市發展的續航力——這是合肥梯度迭代的產業結構,也是合肥未來發展的底氣。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面向量子信息、類腦晶片、第三代半導體、下一代人工智慧、靶向藥物、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基因檢測八大領域,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根據未來產業產生的機制,合肥順勢而為,積極布局,將可能形成未來產業的企業分為三大類型:

一是原創型,即顛覆性技術或未來技術創造未來產業。在合肥,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大院大所,以超導託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等大科學裝置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資源得天獨厚,是未來產業的源頭活水。

二是衍生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衍生出未來產業。當前,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顯示出強大的技術更新換代態勢和未來產業的衍生潛力。通過政府大規模投資、招商,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合肥呈現出集成與創新發展態勢。2019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合肥市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產業器件、人工智慧等3個產業集群入選,入選數量僅次於上海、北京和武漢。

三是賦能型,新興技術賦能傳統行業推動形成未來產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賦能傳統產業,一方面推動了傳統產業升級,向智能化產業形態轉變,實現「有中生新」;另一方面,改造傳統產業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推動智能裝備等新產業發展,實現「無中生有」。

捨得投入

採訪中,多位企業負責人和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培育未來產業,示範應用、資金支持、政府高度重視和包容的創新創業環境都是不可或缺的。

朱勝利說:「一項新技術出來之後,如果沒有一定的應用場景,很難走向產業化。比如,如果不做量子通信城域網,很多技術得不到驗證和提升,就沒有後來的量子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更無法實現『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

在資金支持方面,合肥市政府發揮國有資本引導、放大作用,打造從研發資金,到天使投資,再到產業化投資的全鏈條資本支持政策措施體系。

「2017年,合肥高新區旗下種子基金給予公司800萬元投資,直接支持空中成像產品從研發邁入產業化。」東超科技董事長韓東成說。目前,東超科技從2016年不足十人的創業團隊發展到100多人,市場估值數億元。今年抗疫期間,東超科技依託「空中成像」技術,研發了多款「無接觸」產品,在醫院、地鐵等場所廣泛應用,為疫情防控貢獻科技力量,其中部分產品已走出國門,遠銷海外。

正是因為前沿且未知,未來產業與不確定性掛鈎,發展未來產業意味著放棄一些短期收益,還可能承受不小的爭議,甚至失敗。朱勝利說:「發展未來產業,不能從一事一項目判斷成敗。要用捨得的精神抓創新,用開放的胸懷抓產業。」□

相關焦點

  • 瞭望丨合肥:未來產業續航城市發展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董雪   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在合肥呈現出集成與創新發展態勢  ◇「未來產業的效應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期內也許不能體現在GDP上,但對城市長遠發展,對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創新氣質營造有重要意義。」
  • 合肥新站高新區:致力打造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基地
    張強 攝中新網合肥5月20日電 (記者 張強)安徽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合肥新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路軍20日介紹,「近年來,我們聚焦『芯屏器合』的產業發展方向,致力打造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教基地,建設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創建一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合肥產業風生水起
    舒展今日合肥的產業畫卷,諸多振奮躍然紙上——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入選數位居全國城市第4、省會城市第2;量子信息、下一代人工智慧、安全可靠計算關鍵技術不斷突破;累計建成57家市級智能工廠、495個市級數位化車間……邁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
  • 成都16條新經濟優勢賽道解讀之集成電路&新型顯示
    集成電路、新型顯示 36氪四川目前已盤點了16條新經濟優勢賽道中的5G、大數據、無人機、衛星及應用賽道,以及成都本地相關的優質企業,今天我們繼續解讀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賽道。 從成都的集成電路代表企業可看出,成都有很好的產業基礎,除了本地有一批實力強勁的晶片製造企業外,也吸引了大批國內知名企業前來投資建廠。 新型顯示 多家行業領先企業來蓉建廠 顯示技術日新月異,新型顯示產業也面臨新的機遇以及更大的市場,預計2022年全球顯示面板整體規模將超1300億美元。
  • 復旦合肥先研院建設今年將按「快進鍵」
    在重大平臺建設上,圍繞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領域加快布局重大平臺和工程,聚變堆主機及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加快建設;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強光磁等標誌性項目取得新進展;離子醫學中心主體工程竣工;中科大高新園區建設加快;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成立。同時,安徽創新館建成運行以來,已累計舉辦各類活動30餘場,發布重大成果140餘項,初步形成科技「磁場」效應。
  • 推行「鏈長制」合肥致力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
    合肥傑發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監馮建華表示。近年來,合肥市高新區堅持把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培育,加大招商力度,紮實推進省集成電路戰新產業基地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已初步成為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高新區現有集成電路企業205家,佔全市80%以上,從業人員近萬人。
  • 【理響合肥】合肥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打造「產業地標」
    【理響合肥】合肥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打造「產業地標」 2020-06-01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瞄準國產替代大機遇 深科技啟動百億集成電路項目一期建設
    來源:中證網原標題:瞄準國產替代大機遇 深科技啟動百億集成電路項目一期建設中證網訊(記者 黃靈靈)在當前國家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背景下,國內相關企業開始加速布局。這也代表著,深科技今年4月與合肥經開區籤訂的百億集成電路先進封測和模組製造項目已正式啟動一期建設,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並促進我國存儲器產業鏈發展。
  • 合肥都市圈「十四五」規劃年底前完成初稿
    商合杭合肥以南段通車,合肥與蕪湖之間實現高鐵直達;合安高鐵試運行,合新高鐵(安徽段)初步設計獲批,新橋機場新橋機場S1線土建施工啟動招標,「統籌推動合肥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建設」納入安徽省推進交通強國試點。
  • 「安徽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巡禮」合肥: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排...
    合肥還建成同步輻射光源、全超導託卡馬克和穩態強磁場、加快推進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等多個「大國重器」建設,成為國內大科學裝置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合肥建成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安徽創新館,形成「聚集展示、捕捉尋找、研發轉化」的環形功能鏈。為了讓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合肥發揮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安徽基地作用,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 新型顯示這麼強!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11月20日上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合肥正式啟幕。這是「世界顯示產業大會」的第二屆盛會。相比2019年的第一屆,本次大會「規格明顯」提升!——安徽省一二把手、工信部一二把手,以及全球顯示產業中規模與我國相當的唯二強國,韓國的駐華大使齊聚大會,充分顯示了「安徽合肥世界顯示之都」的戰略地位。
  • 合肥又發人才新政最高補貼60萬,入選創新城市百強霸都即將起飛
    合肥人才新政放大招!時隔三年,合肥又下大手筆,加入到「搶人大戰」的行列。那麼,這次新發布的《政策》相較於2018年合肥發布的《政策》,有何不同呢?根據這次發布的新《政策》,所指重點產業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軟體、智能家電、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創業文化十二個產業。從制定原則上,拓寬人才引進範圍。
  • 合肥將實現5G網絡城區及重點鄉鎮深度覆蓋
    記者了解到,合肥將加快華雲、中國電信等數據中心建設,實現5G網絡城區及重點鄉鎮深度覆蓋,打造教育、醫療、城市治理等領域典型應用場景,催生新賽道、落地新技術、培育新經濟。 在提升產業能級方面,合肥將實施產業鏈強基固鏈工程。完善「鏈長制」,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 ...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凌雲:中國聲谷助力合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特別是,國家批覆建設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慧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來,合肥市把推進集群建設作為頭號工程,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合肥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抓手、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成為了「產業地標」。首先是抓了組織保障。其次是著力構建產業生態。
  • 空港經濟示範區變身空港新城,合肥經濟第三極已經到來!
    空港經濟示範區是合肥市重大建設項目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科技研發、總部經濟、文化旅遊等產業,建設世界級集成電路產業研發基地,將成為生態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文化特色鮮明的特色小鎮,使之成為合肥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標杆,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的新亮點,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新典範。
  • 瞭望|十問我國「未來產業」
    ● 十問未來產業 ○合肥:未來產業續航城市發展 ○成都:排兵布陣未來產業 壹 決勝未來產業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斌
  • 合肥遍撒「英雄帖」 赴全國20所重點高校「招賢納士」
    線上將藉助高校就業網站、校友會網等平臺,通過「合肥國際人才網」招才引智「微官網」等載體及各地相關媒體,推介合肥養人環境、重點人才政策、重點產業企業、重點企業人才需求。為更好地介紹合肥,專門製作青年人才政策手冊,宣傳推介合肥「養人環境」和人才政策。「我們力求讓高校學生了解合肥這座城市,知道合肥的產業創新強在哪裡、合肥的人才政策好在哪裡,合肥的人才發展環境美在哪裡。」
  • 合肥成為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新興成長地
    報告顯示,2020中國隱形獨角獸企業500強城市排名中,合肥的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的數量為28家,總估值為260.73億元,位列全國第六位,上榜的企業有東超科技、中科離子、普氏生態、新匯成微電子、生鮮傳奇、達博科技、國儀量子、安龍基因科技、中科類腦、雲塔電子、摩爾精英等。
  • 《瞭望》刊文:點讚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3月16日出版的《瞭望》新聞周刊,刊發了題為《抗疫路上科技尖兵》的稿件,詳細盤點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的上海硬核科技,為尊尚專業、精準施策的上海科研精神點讚!1月28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mRNA候選疫苗研發工作,第一批小樣已於近日送達國家有關部門開展藥效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