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刊文:點讚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2020-12-15 澎湃新聞

3月16日出版的《瞭望》新聞周刊,刊發了題為《抗疫路上科技尖兵》的稿件,詳細盤點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的上海硬核科技,為尊尚專業、精準施策的上海科研精神點讚!詳見️↓

◇在基礎科研上長期布局、坐冷板凳,是這次戰疫中上海科研屢有突破的關鍵

◇「傳染疫情什麼時候會來,不會聽人類的意願。我們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無備。」

最早向全球公布並共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最早一批拿到檢測試劑盒的歐盟醫療器械許可證,目前已與十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啟動國際合作……

疫情當前,對於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上海而言,這是檢驗科研突破力的一次實戰演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上海將全力以赴開展科研攻關,努力為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科技力量、上海力量。

科技利器一線戰疫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

面臨突發疫情,上海第一時間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組和專家委員會,啟動應急科技攻關專項,聚焦臨床救治、流行病學研究、檢測試劑研發、藥物和疫苗研發、器材和裝備等領域,廣泛調動科研和臨床優勢力量,加快推進科技攻關,為科技戰疫貢獻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

為加快疫苗和有效藥物的研發進展,上海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地與病毒奮戰:

1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最早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隨後,官方宣布與世界衛生組織共享該序列。1月28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mRNA候選疫苗研發工作,第一批小樣已於近日送達國家有關部門開展藥效實驗。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託「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幹細胞戰略庫與幹細胞技術臨床轉化平臺」課題子任務——mRNA合成平臺成果,快速推動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1月29 日攝)丁汀攝

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測定新冠病毒3CL水解酶(Mpro)高分率晶體結構,提供給科技人員開展新藥研究。復旦大學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和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兩個P3實驗室成功分離了共計4株新冠病毒毒株,為抗病毒藥物的篩選和活性評價提供了重要依據……

創新成果在實戰中凸顯戰鬥力。

到3月6日,人工智慧「援兵」已上線助戰一個多月。由上海人工智慧企業依圖科技研發的人工智慧影像系統,採用創新的人工智慧全肺定量分析技術,在2~3秒之內就能完成定量分析,該系統已在上海和湖北、浙江等多地一線醫院應用,極大提升了精準定量分析的效率。

上海市公衛中心醫生在使用「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

疫情初期,包括方艙CT、消毒機器人、防護鼻罩、移動式醫療垃圾焚燒方艙、負壓救護車等在內的不少「上海製造」,已24小時服役一線。

「疫情突發,上海第一時間就成立了科技攻關工作組,在診斷技術、疫苗、藥物研發、流行病學等研究領域都取得了積極進展,有些成果已在一線起效。」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通過啟動科技應急響應機制,上海緊密對接防控和臨床一線,優勢科技資源形成合力,國際合作開放創新,既為科學抗擊疫情提供了支撐,也為加快科創中心建設夯實了基礎。

專業精神、科學施策是制勝法寶

「在家把病毒悶死」「上海的發熱門診是110家,北京是76家,新加坡是800家!你說人家是佛系,你搞笑呢,看上去佛系,人家是武當派」……在全國「吸粉」無數的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金句頻出,金句背後,是專業數據和專業精神。

3月2日,《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正式公布。90%的治癒率、近一個月沒有輕症轉重症的案例,寶貴經驗都凝結在30多位專家一個多月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果裡。

張文宏表示,臨床治療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背後有大量科技支撐。「譬如說控制感染用於危重症病人身上時,你能想到的先進檢測手段,我們都能用上,關鍵是讓臨床醫生第一時間知道是哪種細菌出現的感染,用什麼藥物最有效。只有科技足夠的支撐,才能完成對每個環節的精準救治」。

疫情,是對一個大城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大考。上海在多次傳染病防治過程中都堅持集中收治、科學施策,嚴格沿用「小湯山」模式。

疫情暴發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兩個星期建設了一個隔離式、規範標準的發熱門診。門診內,充分採用無感式24小時生命體徵監測系統、5G遠程會診機器人、自動送藥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等智能輔助設施,儘可能減少醫患交叉感染。

5G智能醫護機器人,可以作為醫生的「替身」部署在隔離病房內,同時支持多方接入,實現跨院區、多學科專家會診。

院長鄭興東表示,未來這一門診可以作為全健康管理中心使用,形成「平戰結合」的公衛事件應對體系。「傳染疫情什麼時候會來,不會聽人類的意願。我們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時無備」。

在這樣的實戰中,上海力爭把應急攻關、聯合攻關中探索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固化下來,為健全完善超大城市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張全說,「我們希望能從機制上進行總體安排,不是零星、單個的合作。」為此,上海第一時間明確2020年度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會優先支持針對新冠病毒研究的合作項目;將有關新冠病毒研究的政府間合作項目支持範圍擴大至全球。

「全球懸賞」面向未來

任務急難險重,科研能快速頂上,並非一朝之功,考驗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積累。在基礎科研上長期布局、坐「冷板凳」,是這次戰疫中上海科研屢有突破的關鍵。

此次戰疫中,上海光源為研究病毒微觀世界打開一雙眼,超算中心成為疫情基因解碼的計算「超腦」……這些基礎領域的大科學裝置建設,上海一直在「大手筆」投入。

為抗擊疫情,「上海光源」特別開通的「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

同樣,在產業布局上也是快人一步、先人一招。

疫情中,上海部分行業出現暫時性經營困難,但新經濟、新產業卻呈現出更高的「抗疫性」。在線問診、遠程醫療成為需求爆發點,在線教育、數字娛樂回到風口,生鮮電商需求旺盛,嗶哩嗶哩、喜馬拉雅、盒馬鮮生等上海信息企業緊抓機遇,一季度營收增速較快。

截至目前,上海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等三大先進重點產業已基本實現100%復工。經濟轉型的韌勁,在疫情中得以充分顯示。

哪些應用能從戰時可用轉到平時必用,這是上海科技產業發展正在思考的問題。

2月7日,上海市經信委開始向社會徵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僅上海人工智慧企業就累計徵集了300多項;2月15日,「一網統管」防疫專頁上線,發揮上海信息化建設優勢,利用「全數據」精準防控疫情;2月19日,上海市科委出臺「新十條」科技應急措施,再推快速啟動應急攻關專項,面向全球「懸賞揭榜」,助力科技抗疫。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介紹說,疫情期間,一批有價值的高科技產品助戰一線,例如消毒機器人、無人送貨機器人等。「通過實戰,我們累積了一批新的應用和場景,都可以為將來產業轉型方向提供經驗」。目前上海已經在徵集更多的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這些寶貴經驗將在以後用起來。

下一步,上海將研究制定全市在線科技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在無人經濟、在線經濟、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方面,前瞻布局新興市場需求,重塑產業發展格局,為疫情過後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增能蓄力。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原標題:《《瞭望》刊文:點讚科技抗疫戰場的上海尖兵!》

相關焦點

  • 逆行出徵的抗疫英雄、勇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尖兵……看...
    他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臨危受命,擔任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率領省級專家組奔赴並駐守在河南省疫情最重地區——信陽,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每日會診病人多達上百例,並積極參與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應急科技攻關項目。「有人叫我們『抗疫英雄』,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看病的醫生。」
  • 安化:駐村工作隊在抗疫扶貧一線當尖兵
    安化:駐村工作隊在抗疫扶貧一線當尖兵 2020-02-27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找「上海好醫生」 | 請為新華醫院蔣更如教授點讚
    尋找「上海好醫生」 | 請為新華醫院蔣更如教授點讚 2020-07-30 1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地方高校如何逆襲世界一流大學——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
    地處上海,具有鮮明紅色印記的上海大學,在新時代吹響了「追卓越、創一流」的衝鋒號,向著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鮮明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堅定前行。這一雄心壯志如何實現?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
  • 《劫後有餘香》——何加林寫詞蘇楚力作曲為抗疫英雄贊
    山河為他們歌唱,春風為他們鼓掌,「國有恙,君當何為,離家別鄉赴戰場,身著白衣裳」。  近日,由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志願者協會副主席何加林寫詞,女歌手蘇楚力作曲的「《劫後有餘香》——為抗疫英雄贊」流傳起來。這首原創音樂作品是以最樸素、最深情的聲音致敬所有抗疫英雄,弘揚抗疫精神。
  • 德諾集團積極參與全球抗疫獲國際點讚
    總部位於杭州濱江的德諾集團旗下啟明醫療、堃博生物等多家醫療企業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通過物資捐贈、經驗分享、平臺搭建等多種形式,積極投身到全球抗疫一線,彰顯了中國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  捐贈應急物資,解決一線醫護燃眉之急。面對疫情,許多國家醫療體系短時間內承受極大的壓力。
  • 給「智慧科技+用心」點讚
    目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消息一出,網友紛紛喊話:全國推廣。從點看面,可以想像全國獨居老人群體有多大。關愛這一群體,一些城市治理工作者已在努力行動當中。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處處充滿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緩解這一難題。隨著老齡化人口的越來越多,中老年問題成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要想從根源上解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張蓓:重症救治「戰場」上的尖兵
    【一線抗疫群英譜】張蓓:重症救治「戰場」上的尖兵「每一個被我們從『鬼門關』拉回來的危重症患者,都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說這話時,雖然隔著厚厚的防護服,但依舊能感受到張蓓心有餘悸。與時間賽跑,和病毒較量,從死神手裡搶人,在重症救治「戰場」上,張蓓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張蓓。「我請戰!」「我請戰!」
  • 將軍山醫院這位最年長的抗疫「戰士」,省委書記也為她「點讚」
    會上,一位年過六旬的白衣戰士,獲省委書記諶貽琴「點讚」。這位戰士,就是來自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秦桂英。「我們要向白衣為甲、捨生忘死的醫護人員致敬,永遠銘記你們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災難來襲、生命攸關的緊要關頭,全省30餘萬名醫護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用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蒼生,夜以繼日奮戰在抗疫戰場最前線。
  • 江蘇最美青年抗疫先鋒丨薛志遠:轉運尖兵&數據神探——那個勇挑...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最美青年抗疫先鋒」,聚焦他們的戰「疫」青春。   一線轉運「排頭尖兵」   「歡迎回家,歡迎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到溫暖安全的家。請按點名順序依次上車,先上的請往後坐,請大家分散坐,不要聚集。」
  • 日本導演拍攝南京抗疫紀錄片被市長點名表揚,導演回應:該給南京點讚!
    交匯點訊 「真的非常榮幸,謝謝韓市長給我點讚,其實應該給南京政府和850萬南京市民點讚!」電話那頭的竹內亮保持著一貫的謙和。3月10日,南京舉行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在現場講話時為一位日本導演拍攝的南京抗疫的短片點讚,並表示「對我們招商引資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有利機會」,這位日本導演就是竹內亮。在南京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上,韓立明部署了2020年招商引資工作,並明確提出五個「突破」要求。在聚焦重點求突破上,韓立明特別提到,最近在日本火了的南京抗疫短片。
  • 瞭望丨登高瞭望察大勢
    文丨何雷◇《瞭望》走過了不平凡的40年光輝歷程,成為我國新聞事業改革進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希望《瞭望》進一步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中國軍隊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很早以前,我就知道《瞭望》。
  • 湖北點讚科技推讚唄APP聚合支付成亮點
    原標題:湖北點讚科技推讚唄APP聚合支付成亮點看這篇文章之前,請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平時消費時你經常用哪些支付方式結帳?讚唄異軍突起,聚合支付一箭三雕新零售帶來的不僅是便捷,還有對於傳統零售商的衝擊。客戶會採用多種多樣的支付方式來付款,商家又該如何對接這些需求?此外,客源越來越少,流量當道的時代商家又該如何才能成功引流?讚唄的誕生,或將幫助傳統商家解決支付難題,並且幫助實現流量和營銷。
  • 伊朗駐華大使館發文:為中國抗疫英雄點讚,向中國抗疫精神致敬
    8日下午,伊朗駐華大使館在官方微博深情發文,為中國抗疫英雄點讚,並向中國抗疫精神致敬。伊朗駐華大使館的這條微博寫道:「當4月4日中國舉國哀悼新冠肺炎遇難者時,我們在場;當2020年中國全國兩會兩次舉行默哀儀式時,我們在場;當今天中國舉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時,我們在場。」
  • 科技援馳全球抗疫,華為雲拿出兩個武器
    這中間,離不開企業的努力,尤其是科技企業。4月3日,華為雲聯線全球,宣布啟動全球抗疫行動,幫助全球客戶共克時艱。值得關注的是,華為雲拿出了兩個武器,它們都是在此前的國內外抗疫行動中已經得到驗證的手段:科技抗疫與生態抗疫。
  • 為國分憂,為民解難,才值得為自己點讚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國內疫情正逐步緩解,海外抗疫工作正有序推進,白衣戰士們的回憶與堅守,成為新的主題:他們有的人終於放下數十天緊繃的神經,回顧經歷、記錄感悟,發出「抗疫阻擊戰,我們贏了!」這是感動的淚花,她們遙遠的祝福和關心不會被距離阻隔,我會把這些能量做成更堅硬的鎧甲,助我在戰場上披荊斬棘。
  • 點讚!鄂爾多斯4家企業擬獲全國抗疫先進民營企業!​
    點讚!鄂爾多斯4家企業擬獲全國抗疫先進民營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民營企業擬表揚名單(內蒙古名單)鄂爾多斯市烏蘭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多蒙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
  • 為科技大咖點讚 | 何曉順教授:我的戰場在手術室
    曾獲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衛計委突出貢獻專家、吳階平·楊森醫學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南粵百傑等稱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廣州市科學技術「市長獎」,廣東省「丁穎科技獎」,中山大學「芙蘭獎」和國際移植領域獎項16項。
  • 青島科技大學舉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專場宣講報告會
    聆聽戰疫故事,堅定使命擔當 12月3日,由青島市衛健委和青島科技大學主辦的「聆聽戰疫故事 堅定使命擔當」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青科大專場宣講報告會於嶗山校區第二報告廳順利舉行。學校300餘名學生代表現場聆聽了報告,這也是駐青高校舉辦的首場以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為主題的宣講報告會。
  • 委員議事廳走進南山 深圳「最科技」戰疫經驗獲41萬網友點讚
    6月21日,2020年第二場委員議事廳活動走入有著中國「矽谷」之稱的深圳市南山區,來自醫療、科技等領域的委員嘉賓圍繞「精準防疫,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治理水平」主題展開討論。當天的直播過程持續了70分鐘,全面回顧併集中展現了南山充分利用高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助力南山、深圳乃至全球戰疫的故事,活動吸引了超過41萬名網友在線觀看互動、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