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中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這臺詞 讓我想到了羽生結弦

2020-12-11 騰訊網

雙節電影檔,各位小夥伴都去刷了幾部電影啦?作為體育迷,這部電影是無論如何都要先刷一遍的,那就是《奪冠》。

重溫女排精神,重現那些精彩的比賽瞬間,海報上的每一句話都可以算是雞架我的最真實的觀影體驗。而且,有些很獨特的關於運動精神,關於鞏俐飾演的郎平教練問隊員們「你愛排球麼?」,關於那些「要做個運動員,首先要做個人。」等等的細節,更是會引發體育迷的強烈共鳴。

當然,說這些,不是因為雞架我又跳臺到娛樂頻道了。而是,這部《奪冠》中,最打動我的另一句臺詞,讓我瞬間想到了我的"主業」——羽生結弦。

這是片中吳剛飾演的功勳教練在對隊員施行」魔鬼訓練「時的一句臺詞:「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可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為什麼會想到羽生結弦,你看,這是不是幾乎一樣:

這是羽生結弦的所屬社ANA此前為他拍的應援片。「奇蹟是如何誕生的」。

「在這塊匯集了全世界才華的冰場上他一來 氣氛便為之一變

聲音 高度 視野 全都不一樣

無數次無數次 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看起來像是在一點點剔除雜質然後創造出世界上最純粹的物質。

啊!原來奇蹟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啊!」

運動場上,沒有所謂的奇蹟,只有「無數次無數次,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才能達成大賽場上的臨危不亂、處事不驚。只有「一點點剔除雜質」,千百萬次、上億次的訓練,才能創造出最純粹的花滑。

所謂運動場上的「下意識」,其實雞架我之前也寫過多次,關於羽生結弦臨場改構成的「神機妙算」。場上遭遇突發失誤等狀況時,臨場改構成的羽生結弦,常常被業界贊為「超級大腦」。

但其實,哪有人真的腦子裡裝了電腦,又哪裡僅僅是「腦子快」那樣簡單的事情啊。花滑賽場上,時間以秒記,失誤的瞬間,能迅速接、補上的跳躍,不僅要能「算」出來,更得要做出來。怎麼做?拿什麼做?靠什麼做?

當然就是平日裡千次萬次的練習、千次萬次的準備,給自己的節目構成做出了「萬種可能」,身體形成了「下意識」,才有可能在瞬間反應過來,迅速拿出。

那個調侃自己「手中握了一把牌,想出哪個出哪個」,帶著孩子氣的羽生結弦,其實手中的這「一把牌」都是怎麼來的?

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訓練來的!」

「不是一般的訓練!是千百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歸結到最後,還是那句,運動場上,沒有所謂的「天才」,也沒有所謂的「奇蹟」,所有的「天才」和「奇蹟」,其實在最初就已經寫好了劇本。寫就那些熱血劇本的是什麼?是運動員們日復一日的,汗水和血淚。

致敬中國女排,致敬羽生結弦,致敬所有偉大的運動員。

相關焦點

  • 《奪冠》裡的這句熱血臺詞,讓我想到了羽生結弦
    而是,這部《奪冠》中,最打動我的另一句臺詞,讓我瞬間想到了我的"主業」——羽生結弦。」魔鬼訓練「時的一句臺詞:「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可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為什麼會想到羽生結弦,你看,這是不是幾乎一樣:這是羽生結弦的所屬社ANA此前為他拍的應援片。「奇蹟是如何誕生的」。
  • 藏在《奪冠》臺詞背後的新女排精神,你看到沒?
    《奪冠》上映已經超過十天,這段時間裡,除了節節攀升的票房,大家更多在聊女排精神的燃與熱血,聊拼搏帶來的感動,聊鞏俐的演技和笨拙者的勝利。今天我們想聊聊電影裡的臺詞,透過這些臺詞看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女排精神和女性自我追求的變化。
  • 老照片|重溫「女排精神」
    近日觀影《奪冠》,喚起我曾經的自豪。當年,我也像影片中的球迷那樣,在電視機旁見證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世界「五連冠」的輝煌。那觀戰場景和精神享受至今刻骨銘心,這種情懷當今的年輕人或許難以理解。更讓我驕傲的是,在中國女排「雄霸一方」時,我恰好步入新聞行業,能夠有機會目睹時任「上海大家長」的朱鎔基會見中國女排姑娘的場景。
  • 《奪冠》經典臺詞振奮人心,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
    鞏俐在出演郎平這一角色時,為了能更貼近郎平,提前數月前往女排訓練基地和比賽現場「中國女排,沒有你,只有我們」這是吳剛塑演的教練對第一代女排說的話,這句話的背景是改革開放時,這個時代,我們急需想世界證明,讓世界看到我們,這句話一語雙關,一層意思是說排球需要配合,要有集體合作精神,所以說沒有你我,只有我們,另一層意思是在當時的年代提倡集體主義精神。
  • 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女排精神」?
    這樣的聲音充斥在我們身邊:「如今的孩子,才不需要什麼「女排精神」。拼的是爹媽,爹媽的能力、財力,決定了孩子的上限。」 「現在的孩子,求著他上課已經很難了,還指望他課後自覺刷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 這碗營養雞湯必須幹了|女排精神,永不言敗,永不放棄
    女排精神,永不過時。今年的第一場電影,收穫良多。最近錢妹有點喪,看了《奪冠》後,確實受到了不少鼓舞。多次在大賽前,教練做動員,都是精神鼓舞。女排姑娘們千萬次的不鬆懈訓練,到了比賽場上,拼的就是拿出最大的勇氣將平時所學所練發揮到極致,堅信自己是最棒的、堅信可以戰勝對手取得勝利。所以,精神食糧、營養雞湯該補還是得補。奪冠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郎指導重新成為中國女排主教練後,做的第一件事是改革。
  • 羽生結弦:我的漫畫還沒到完結番
    索契冬奧會冠軍在平昌周期面對四周小將們的挑戰,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  這是羽生結弦,一個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男人。  在花樣滑冰世界裡,有太多容顏出眾的妙人兒。長著一張漫畫臉的羽生結弦,卻是味道最特別的一個。
  • 體育精神到底什麼?看看羽生結弦是怎樣完美詮釋的
    這兩天,因為一場賽車場的摔車事故,「體育精神」成為又被廣泛熱議的話題。今天,我們不去討論賽車場,單獨談談「體育精神」。如果問我,體育界裡,誰能完美地詮釋「體育精神」四個字,我會說,他是其中之一。,是為熱愛粉身碎骨渾不怕「就在這11次跳躍中,我們可是賭上了數十年的職業生涯。」
  • 這碗營養雞湯必須幹了|女排精神,永不言敗,永不放棄
    女排精神,永不過時。今年的第一場電影,收穫良多。多次在大賽前,教練做動員,都是精神鼓舞。女排姑娘們千萬次的不鬆懈訓練,到了比賽場上,拼的就是拿出最大的勇氣將平時所學所練發揮到極致,堅信自己是最棒的、堅信可以戰勝對手取得勝利。所以,精神食糧、營養雞湯該補還是得補。
  • 女排精神,書法精神,漢字精神;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傳承
    郎平對於女排的精神的解讀是:「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漢字精神,這是傳承在文化裡面,每一個中國人的傳承。,每一球都有成百上千次的練習;每一幅書法作品的背後,都有數百張的宣紙揮灑。 讓我們一起學習女排精神,讓每一個人都了解女排精神
  • 《請回答1988》的這段臺詞,太適合送給羽生結弦了
    聽到夥伴們這樣吐槽自己,阿澤黯然恢復道:是我失誤了!沒想到娃娃魚來了波更狠的吐槽:「什麼狗屁失誤啊!天才圍棋手怎麼能失誤啊!」這樣的話似乎「激怒」了阿澤,他被逼著喊出了自己的質問:「我難道就只能一直贏嗎?!」啊,這一幕瞬間就戳心了。
  • 《奪冠》: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值得敬仰和弘揚,《奪冠》裡他們那種永不服輸的拼勁感動我了!「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在乎一場排球的輸贏?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 羽生結弦的2020,涅槃重生,戰神本神
    那次亮相,羽生結弦讓經典節目「帝國雙璧」重出江湖,卻在極短時間內按照新的競賽時間規則,更改了節目構成編排,而且以兩套全新考斯滕亮相,一洗上個賽季末的低沉氛圍,讓人意識到他的更多的、無限的可能。誰也未曾想到,那之後,羽生結弦的冰迷們迎來了長達319天的漫長「黑洞期」。
  • 從電影《奪冠》再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什麼?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仍然需要女排精神?近期有一部非常令我出乎意料的電影《奪冠》,我沒有想到它的質量是如此之高。這部電影也是原定春節檔的,由於疫情的原因不斷延後上映,如今終於跟觀眾見面了,它也是原春節檔目前第一個恢復上映的電影。從春節前到現在差不多有九個多月了,看起來這部電影雖然命運多舛,但在我看來,它最終在這個時間上映其實更合適。首先,正是一年前的9月份,女排姑娘們又一次拿下了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為祖國七十周年獻禮;另外,更重要的是,1982年女排首次衛冕世界冠軍的日期正好是9月25日。
  • 體育·人|羽生結弦:我的漫畫還沒到完結番
    索契冬奧會冠軍在平昌周期面對四周小將們的挑戰,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這是羽生結弦,一個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男人。在花樣滑冰世界裡,有太多容顏出眾的妙人兒。長著一張漫畫臉的羽生結弦,卻是味道最特別的一個。纖弱、清冷的少年感軀殼下,藏著一顆堅韌而陽剛的心,這種巨大的反差感令人著迷。十年結弦,一生懸命。
  • 【同學】羽生結弦超越了羽生結弦,活出自己的人設才是真正的活著!
    而羽生結弦通過斷的練習,在擁有一定跳躍難度的同時,在藝術表現力上極具感染力。關於羽生君的敬業態度,最早時由我國央視女解說陳瀅的一句:「羽生結弦用他自殺式的訓練方式……」因為訓練時的拼命,我們才能在賽場上看見他的完美表演。
  • 這才是與時俱進的女排精神,也是今天的我們需要傳承下去的精神
    這部電影晚了9個月上映,沒想到它的質量卻超乎我的想像。其實現在想一想,因為疫情延後可能對這部電影來講並不是一件壞事情。02年齡小一點的觀眾可能並不了解「中國女排」這4個字對中國人來講到底意味著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在1981年的日本女排世界盃上,中國隊戰勝了東道主日本隊拿到了冠軍,其實那個時候其實我也沒有出生,但是這段個記憶絕對是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 《奪冠》:被中國女排精神深深地感動
    昨天去電影院看了講述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看的過程中幾度落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同時也被中國女排精神深深感動!此刻感受到的是教練要帶領中國女排奪冠的決心。「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有可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這是影片裡吳剛對運動員們說的話,而且他也是這麼嚴格去執行的。接球、傳球、吊球、扣球這些都不是天生就會的,唯有千錘百鍊才能與人抗衡。
  • 電影《中國女排》發集體版海報
    2020年1月8日,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領銜主演的電影《中國女排》發布集體版海報。女排隊員賽場拼搏瞬間一一定格,不僅組成了中國女排的拼搏群像,也表現出中國女排不斷前進騰飛的奮鬥歷程。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在《奪冠》上映的同時,我們期待這種真實的女排精神,能帶給我們的力量。《奪冠》展示的是國民電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每一個人的一份情懷。我相信觀影的朋友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對女排精神,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感悟。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關於中國女排的,更是屬於一個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