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福定協手 高原夏菜臨洮安家

2021-02-21 看臨洮

豐收的臨洮高原夏菜。(受訪者供圖)

  「以前種一畝地差不多掙1500元,現在種一畝地能掙七八千元!」算起2020年的帳,甘肅定西市臨洮縣峽口鎮新集社社長宋學敬喜笑顏開。

  紅彤彤的辣椒,綠油油的西芹,圓滾滾的花菜……漫步峽口鎮,一片片生機勃勃,多姿多彩的農田,正是宋學敬的脫貧密碼。近年來,倉山區、臨洮縣持續深化東西部扶貧友好協作,著眼促農增收,實現了高原夏菜產業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土豆片,土豆泥,土豆粉……說到定西特產,土豆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然而,產品高度相似,價格競爭激烈……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僅靠土豆難以佔得先機。

  「轉換思路,尋找新的種植作物,才能為農業增收帶來發展新契機。」峽口鎮副鎮長王學緯表示,經過精心篩選,榆中縣的高原夏菜進入了福定兩地幹部的視野。

  高原夏菜,是指代利用西北氣候特徵,於高海拔地區生產的優質蔬菜:蘭州周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蔬菜品質先天優異;獨特的上市檔期,可彌補東南沿海夏季蔬菜供應的缺口……與臨洮相鄰的蘭州榆中是高原夏菜的重要種植基地,豐收的歌聲,早已在相鄰的大山間唱響。

  「榆中與臨洮一衣帶水,地理相似,氣候相近。榆中能辦成,臨洮沒有理由辦不成!」抱著決勝脫貧的決心與不服輸的毅力,兩地幹部大膽調整產業結構,向榆中引進高原夏菜種植技術,開啟了從無到有的旅程。然而,種植土豆的觀念在當地早已深入人心。如何打消種植戶疑慮,成了高原夏菜產業落地的第一道坎。

  「要讓種植戶主動種上高原夏菜,就要幫他們算好帳。」王學緯表示,產業尚未落地,關於高原夏菜的宣傳就已在各村鎮如火如荼地展開,向種植戶們計算經濟效益,科普夏菜產業,暢談發展前景;與此同時,兩地幹部還積極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社實地勘測,做好水利工程的前期準備。虛實兩手抓,全面消除種植戶的思想顧慮。

  發展高原夏菜產業,臨洮走出了第一步。

  途經峽口鎮的309省道旁,一個巨大的土坑格外顯眼。這個坑深近10米,面積200多平方米,土坑底部還有著一個圓圓的井口。「別看這井不起眼,周邊的高原夏菜可全靠它。」宋學敬笑道。

  「高原夏菜的用水量比土豆高很多,要種好高原夏菜,水源是關鍵。」宋學敬表示,臨洮當地水源較深,靠種植戶自己難以挖出符合要求的水井。近年來,兩地幹部利用社會幫扶,依託福州市倉山區企業家協會、組織海欣食品有限公司、福建仙芝樓生物科技、福州星火科技等愛心組織、企業捐贈資金,在臨洮各鄉鎮援建大口井,解決灌溉缺水問題。如今,村民們只需藉助水泵,便可在井旁的泵房中取水。

  建設一個大口井,可遠遠不止挖一條井道那樣簡單。井口周邊的巨大土坑,同樣是大口井工程的一部分。「原先的計劃是建設蓄水池,但大面積的蓄水池佔用土地不說,還會造成滑坡,塌方,也給周邊居民帶來安全隱患。」王學緯表示,經過實地調研,福定兩地幹部調整方案,將蓄水池放到地下,以大口井與之相連。在蓄水池上則回填土地。「別看這裡一片荒涼,來年可就是一片嶄新的農田了!」

  記者了解到,每座大口井的投資金額為15萬元,可滿足周邊600~800畝高原夏菜的種植用水,每年平均可為群眾帶來300萬元~400萬元經濟收益。目前,全縣已建設大口井8座,臨洮縣高原夏菜的種植面積也從原有的3200畝發展到現在的45000畝。

  門外寒風呼嘯,門內風平浪靜;窗外大雪飛揚,屋內溫暖如春。隆冬臘月裡的張郭家村,從事大棚種植多年的彭雷天正熟練地將保溫膜鋪在地上,保護剛剛播下的蔬菜種子,「靠這個大棚,去年的純收入就能達到23000元,脫貧攻堅真是暖到心坎裡去了!」

  走出彭雷天的家,一望無際的田野中,一排排潔白的大棚傲然挺立於風雪之中。在當地,這些大棚還有著一個特殊的名字:陽光房。近年來,依靠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倉山區投入資金751萬元,累計建設陽光房434座、配建蓄水池70個,帶動6個鄉鎮21個村434戶貧困戶年戶均增收7000元以上。「陽光房」,已成為貧困戶心底的一道暖陽。

  「如果說大口井是高原夏菜的種植基礎,那麼『陽光房』就是夏菜產業後續發展的基石。」王學緯表示,高原夏菜產業的一大優勢便在於上市期特殊,能夠填補其他蔬菜產區種植期的空白。引進溫室大棚,可進一步實現高原夏菜的「春提早,秋延後」,形成錯峰上市的格局,進一步提升蔬菜種植收益。

  作為村裡第一批用上「陽光房」的人,曾經的建檔立卡戶彭雷天在2018年便早早脫貧,這兩年更是在縣城裡買了房,過上了好生活。「以前地裡只能種種土豆,蓋好『陽光房』以後,種上了蔬菜不說,一年還能種個兩茬。一個大棚,一年的純利潤就有2萬元以上!」彭雷天說。

  王學緯表示,隨著臨洮高原夏菜品質的逐漸提升與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打造本土高原夏菜品牌已成為未來的工作重點,「我們將努力把高原優質蔬菜打造成無公害、高品質的蔬菜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形成一條龍產銷體系,幫助當地群眾走上致富之路」。

相關焦點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蘭州榆中6萬...
    原標題: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榆中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滕輝介紹,近幾年榆中緊緊圍繞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大力推廣康源公司「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的帶動產業發展模式,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清水驛、甘草店、高崖、龍泉等川東鄉鎮農戶種植高原夏菜,解決產銷矛盾,提高群眾收益,形成高原夏菜產業「穩中東擴」良好發展局勢。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榆中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滕輝介紹,近幾年榆中緊緊圍繞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大力推廣康源公司「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的帶動產業發展模式,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清水驛、甘草店、高崖、龍泉等川東鄉鎮農戶種植高原夏菜,解決產銷矛盾,提高群眾收益,形成高原夏菜產業「穩中東擴」良好發展局勢。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榆中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滕輝介紹,近幾年榆中緊緊圍繞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大力推廣康源公司「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的帶動產業發展模式,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清水驛、甘草店、高崖、龍泉等川東鄉鎮農戶種植高原夏菜,解決產銷矛盾,提高群眾收益,形成高原夏菜產業「穩中東擴」良好發展局勢。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榆中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滕輝介紹,近幾年榆中緊緊圍繞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大力推廣康源公司「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的帶動產業發展模式,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清水驛、甘草店、高崖、龍泉等川東鄉鎮農戶種植高原夏菜,解決產銷矛盾,提高群眾收益,形成高原夏菜產業「穩中東擴」良好發展局勢。
  • 產業發展特色優勢明顯|榆中縣高原夏菜成為「北菜南運」「西菜東調...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近年來,榆中縣堅持「好中優」「特中特」「獨一份」「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發展要求,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強化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如今榆中高原夏菜已成為全國
  • 蘭州榆中:高原夏菜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榆中高原夏菜帶來致富路中國甘肅網12月14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12月14日,記者從榆中縣獲悉,近年來,榆中縣堅持「好中優」「特中特」「獨一份」「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發展要求,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強化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
  • 臨夏縣高原夏菜成增收支柱產業
    2020/01/02/ 08:51 來源:甘肅農民臨夏縣高原夏菜成增收支柱產業每日甘肅網臨夏訊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喬棟明 依託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品牌優勢和科技支撐
  • 【定榕協作】福州市國資委調研指導甘肅聚春園福定產業園項目建設...
    近日,福州市國資委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辛曉帶領調研組赴臨洮縣,調研指導甘肅聚春園福定產業園項目建設工作。
  • ...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確保蘭州人的「菜籃子」
    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車流如織這個市場就是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    今年1月4日,藉助2020蘭州春節年貨採購會開幕客商雲集供銷兩旺的契機,十幾輛滿載各地水果的貨運汽車陸續駛入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進駐水果區,標誌著該中心水果市場正式啟動運營。當天,眾邦果業、洪九果業、四海果業、龍馳果業、豐碩果業、阿坤果業等國內水果行業的「大腕」集體入駐。
  • 甘肅會寧:高原夏菜產銷對接活動慶豐收
    21日,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三屆農民豐收節暨全縣高原夏菜產銷對接活動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舉辦。會寧縣副縣長伏濤介紹,近年來,當地積極培育高原夏菜特別是以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蔬菜種植產業,產業發展數量增長、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2020年,會寧瓜菜種植面積約20萬畝,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
  • 都市快報:娃娃菜、胡蘿蔔、花椰菜等高原夏菜進入採收旺季, 甘肅永昌縣縣長帶隊來杭宣傳推介
    純淨的祁連雪水、潔淨的高原空氣、乾淨的有機土壤,造就了永昌高原夏菜的優秀品質,每年都有10餘萬噸高原蔬菜源源不斷運到杭州。
  • 砥礪奮進的五年丨瀘州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是怎麼做到...
    回顧瀘州「十三五」時期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這些精彩瞬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是其生動概括此刻,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把電子信息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也在部署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瀘州做大經濟規模、做優投資效益、做足發展後勁更是迫切需要形成新的產業支撐。
  • 一粒粒土豆如何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
    ▲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的土豆粉條生產線上,定西員工正在接受培訓(9月14日攝)。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塗洪長、鄧倩倩)11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的報導。在甘肅省定西市區東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特別的紀念館。
  • 「福州林」居然被種到了這個地方……
    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發展模式,建設「陽光房」292座,引導貧困戶種植菌菇、高原夏菜等經濟作物。建成佔地150畝、共計71個暖棚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1處,建設金雞扶貧產業園1座,成立菌草推廣領導小組,推廣種植巨菌草2100多畝,並積極開展中蜂養殖、火龍果種植、草畜一體化等項目推廣。
  • @臨洮人,臨洮這些地方要停電,趕緊來找找吧,看有你家嗎?
    @臨洮人,臨洮這些地方要停電,趕緊來找找吧,看有你家嗎?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18393213586。停電時間:2020年9月16日07:30--18:30(有提前恢復供電可能)停電線路:35千伏城關移動變113北關線、110千伏洮陽變121洮東線全線路停電。
  • 勞務協作的「福定故事」
    周躍龍和妻子就職於同一家企業。市人社局局長王命瑞表示,3年來,通過勞務協作,定西1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福州的企業事業單位打工、就職,實現了快速脫貧、穩定脫貧。福定扶貧勞務協作模式入選「聯合國全球減貧案例」,以及中央組織部編寫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叢書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材用書。
  • 巧妙服用 「高原安」 科學防高原反應 完整攻略
    每天都會有人諮詢高原安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我是一名在藏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醫務工作者,由於高原就是高海拔,就是缺氧,那種「眼晴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的滋味我是領教太多了,誰人都避免不了。只要身在高原,就不得不面對和克服高原反應困難,難受起來有時還真要人命。尤其是那些初次進高原的人,由於氣壓的原因引發人體電解功能紊亂導致肺水腫、腦水腫的病例還時有發生。
  • 苯教 高原的夏商周
    在這片高原上生活的遊牧民族,有著十分豐富的想像力和對大自然的極度崇拜。  因此我們得知,原始苯教是在牧業文化相對發達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進而也可以推斷這些高原先民就是靠遊牧生活的。  這既是藏族先民的思想特點,也是這一高原文化的生命之源。  象雄古國建立於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間的鐵器時代,於645年亡於吐蕃王朝。
  • 菜庫變成垃圾場,10年治理成效不彰!尾菜之困,尾大不掉
    在蘭州市榆中縣三角城鄉尾菜資源化利用示範區,由於生產線停工,用於堆放尾菜處理殘渣的貨場堆滿了腐爛的尾菜 王朋 攝菜庫變成垃圾場, 隨意傾倒隱患大甘肅省蘭州市是我國高原夏菜主產區,也是「北菜南運、西菜東調」集散中心。每到蔬菜產銷旺季,沿著G312國道或G22高速途經蘭州高新區定遠鎮時,空氣中總是瀰漫著一股刺鼻的酸臭味。
  • 【頭條】西陲臨洮:血沃鐵鑄的雄渾邊塞意象
    向攤販問及它們的產地,他說,這些花兒都是一早從臨洮拉來的。於是,一把沙棗花、兩束牡丹,還有幾束芍藥,把它們都帶回了家。靜置於透明的玻璃瓶中,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浮動的花香。在花香中,讀到了唐代詩人馬戴的一首《出塞詞》: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衝雪度臨洮。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馬戴似乎並不知名,但這首詩歌卻飽含了一種男兒慷慨激昂的意氣,讓人頗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