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該縣通過挖掘北塬灌區和中部川區光熱充足、氣候適宜、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環境無汙染的獨特優勢,在農業科技園區和北部塬區、中部川區集中流轉土地7266畝,建成了以先鋒、橋寺、北塬、新集、尹集、刁祁等鄉鎮為中心的6個種植基地,連片規模種植西藍花、松花菜、豆苗、荷蘭豆、娃娃菜、紅根大蔥等高原夏菜。通過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瞄準南方蔬菜市場需求,引進廈臨、遠達、海特、百益、介實、葉青等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與特色產業合作社對接合作、訂單收購,發揮成熟的產業鏈條、敏銳的市場信息、發達的銷售網絡等優勢,為菜農提供統一供應生產資料、統一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統一產品加工包裝銷售、統一進行技術培訓等服務,有效解決資金技術、菜品質量、銷售渠道等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和合作社帶動、市場化運作、群眾入股分紅」的思路,臨夏縣積極推行「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全縣所有村成立村支書為理事長、農戶參與的產業扶持合作社,動員引導2000多戶農戶(貧困戶500多戶)參與合作經營,為4個高原夏菜種植合作社和23個特色產業扶持合作社解決配股資金402萬元,建立「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動力入股」「土地流轉+返聘務工」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打造「股份農民」「產業工人」,確保農戶實現土地、分紅、勞務「三收益」。據統計,群眾除每年每畝700元土地流轉費和每戶1000元分紅收入外,還可就近到企業務工,月收入達2000至3000元。
高原夏菜脫窮致富
高原夏菜到達廈門
臨夏縣高原夏菜深加工扶貧車間啟動現場會
夫窮車間 電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