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2021-02-21 榆中人

來源: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蔚霞 李莉 文/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於我們聯繫

寒冬時節,在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玻璃連棟溫室裡,小油菜、奶油生菜、苦苣、香菜等各種水培菜長勢喜人,48歲的張紅玲穿梭其中,不時看看管道有無堵塞,偶爾摘掉一片黃葉。種了半輩子蔬菜,習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直到來到康源,才發現菜農也可以不經風吹日曬,不用晴天土雨天泥。當天,室外滴水成冰,連棟溫室裡是20度的恆溫,5000平方米的面積,因為全部採用自動化,日常維護只需要兩個人。

這只是榆中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榆中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和蔬菜重點生產區域,也是蘭州高原夏菜的發源地和主產區。蔬菜產業已成為榆中農民脫貧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目前,全縣有6萬多農戶24萬人參與蔬菜產業,蔬菜種植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

在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十多位女工正在包裝各類蔬菜,辣椒、黃瓜、芹菜等經她們的手分揀、包裝、稱重後,將成為精品菜運送到各大超市,「走」上市民餐桌。32歲的李紅在這裡已工作2年多,每天6點起床送孩子上學後,便來到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平均每天完成1000份菜品的包裝,一個月下來有4000多元的收入。「以前在餐廳打工每個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現在收入比以前多了一倍,而且離家近,能照顧上孩子。」隨著收入增加,李紅和丈夫翻修了房子,並把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車,接送孩子更方便。

在康源公司5000平方米的玻璃連棟溫室裡,一排排的綠色蔬菜讓冬天呈現出春天般的盎然生機。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過去在田間種植綠菜,從播種到採摘需要大量的人工,現在通過科學技術栽培、實時監控調試,只要兩個人就可實現水培菜批量種植。」記者注意到,在這些生長茂盛的蔬菜根部,每一排架子上每隔15釐米有一個約5釐米的小孔,水培菜的根部就栽在其中,架子下端連接管道。在溫室中央不足10平方米的機組是這座溫室的「智慧大腦」,工作人員對水質進行酸鹼度平衡調試後,通過管道每隔5—10分鐘自動澆一次水,約25天即可實現從種植到採摘,大大縮短了種植周期。現在,這種水培菜也被發展為陽臺菜園,被一些家庭引種,自給自足。

榆中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滕輝介紹,近幾年榆中緊緊圍繞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大力推廣康源公司「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的帶動產業發展模式,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清水驛、甘草店、高崖、龍泉等川東鄉鎮農戶種植高原夏菜,解決產銷矛盾,提高群眾收益,形成高原夏菜產業「穩中東擴」良好發展局勢。近年來已累計引進試驗新品種2600多個,成功培育暢銷蔬菜10多個種類、200多個品種,使全縣蔬菜良種率達99%以上。每年發展訂單種植2.5萬畝,協議銷售額達到4億元以上,銷往全國的60多個城市的80多個農產品批發市場。

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主要基地

「榆中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縣和蔬菜重點生產區域,是甘肅省重要的蔬菜生產銷售大縣,也是蘭州高原夏菜的發源地和主產區,主要品種為菜花、散花菜、西蘭花、甘藍、筍子、芹菜、大白菜、娃娃菜、芥藍、胡蘿蔔、百合等30多個蔬菜品種。」榆中縣副縣長廖世忠介紹說,近年來,榆中縣緊緊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堅持「擴面增收、標準生產、品牌增效、保障質量」的基本思路,圍繞「好中優」「特中特」「獨一份」「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發展要求,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強化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使榆中縣成為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主要基地之一。2019年蔬菜種植面積達30.5萬畝,總產量64萬噸,實現產值11.8億元。2020年蔬菜種植面積達33萬畝,總產量75萬噸,預計實現產值14億元。蔬菜產業已成為榆中縣地方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和廣大農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發展勢頭良好,前景廣闊。

據統計,榆中現有蔬菜保鮮庫43家770間,總庫容量近13萬噸,總資產3億多元,在定遠鎮至蔣家營村4公裡內,就聚集了18家蔬菜保鮮庫,其中萬噸以上的有8家,形成了全省「北菜南運、西菜東調」最大的產地型蔬菜集散中心。年外銷蔬菜130萬噸,其中銷售本縣蔬菜80多萬噸,銷售周邊地區蔬菜50多萬噸。90%的產品銷往廣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東南沿海地區,10%的蔬菜產品出口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全縣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包裝、運輸、餐飲、勞務等相關產業的興起與發展,每年安排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萬多人,這些產業年增加產值22億多元。

榆中農民四成收入來自蔬菜種植

「高原夏菜產業已成為我縣農民脫貧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目前,全縣有6萬多農戶24萬人參與蔬菜產業,蔬菜種植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每年高原夏菜收購、加工、冷藏、物流等服務業穩定帶動2.3萬人務工就業,創造收入4.6億元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榆中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魏小軍介紹說,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榆中縣確定了「堅持不同區域不同產業方向,把產業發展推起來;堅持通過組建產業聯盟,把產業發展強起來;堅持通過建立質量興農雲平臺,把產品質量管起來;堅持按照『四有三能』標準培育龍頭企業,把貧困戶連起來;堅持建設產銷專供基地,把農產品銷售推出去」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快提升產業水平,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產業支持基礎和保障貧困戶持續增收致富。

為了整合企業資源,增強競爭力,實現與終端市場的直接對接,榆中組建成立了「蘭州高原夏菜產業集團公司」,註冊了「蘭州高原夏菜」商標,外銷蔬菜包裝統一打出了「蘭州高原夏菜」標識。積極打造特色「甘味」農產品,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01個,其中綠色食品105個,「榆中蓮花菜」「榆中菜花」「榆中大白菜」3個品種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先後成功創建了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特色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範區、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範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全省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高原夏菜已成為蘭州市的一張響亮城市名片。

未來榆中縣將圍繞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全力培育高原夏菜專業營銷團隊和建設網絡銷售平臺,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增加農民收入。緊盯南方市場夏季「伏旱期」葉類蔬菜生產空當,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葉類菜新特品種,確保種得好、銷得出、效益好。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蘭州高原夏菜榆中專供基地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全面推廣「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等帶動發展模式,力爭兩年內增加蔬菜種植面積5萬畝,將榆中川東地區打造成為高原夏菜產業崛起新高地,持續助推全縣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

相關焦點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玻璃連棟溫室內春意盎然寒冬時節,在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玻璃連棟溫室裡目前,全縣有6萬多農戶24萬人參與蔬菜產業,蔬菜種植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
    目前,全縣有6萬多農戶24萬人參與蔬菜產業,蔬菜種植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溫室中央不足10平方米的機組是這座溫室的「智慧大腦」,工作人員對水質進行酸鹼度平衡調試後,通過管道每隔5—10分鐘自動澆一次水,約25天即可實現從種植到採摘,大大縮短了種植周期。現在,這種水培菜也被發展為陽臺菜園,被一些家庭引種,自給自足。
  • 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蘭州榆中6萬...
    原標題:從「玻璃溫室」到「家庭陽臺」  種植「高原夏菜」富了榆中6萬多農戶在溫室中央不足10平方米的機組是這座溫室的「智慧大腦」,工作人員對水質進行酸鹼度平衡調試後,通過管道每隔5—10分鐘自動澆一次水,約25天即可實現從種植到採摘,大大縮短了種植周期。現在,這種水培菜也被發展為陽臺菜園,被一些家庭引種,自給自足。
  • 蘭州榆中:高原夏菜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榆中高原夏菜帶來致富路中國甘肅網12月14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12月14日,記者從榆中縣獲悉,近年來,榆中縣堅持「好中優」「特中特」「獨一份」「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發展要求,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強化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
  • 產業發展特色優勢明顯|榆中縣高原夏菜成為「北菜南運」「西菜東調...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近年來,榆中縣堅持「好中優」「特中特」「獨一份」「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發展要求,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強化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如今榆中高原夏菜已成為全國
  • 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福定協手 高原夏菜臨洮安家
    峽口鎮副鎮長王學緯表示,經過精心篩選,榆中縣的高原夏菜進入了福定兩地幹部的視野。  高原夏菜,是指代利用西北氣候特徵,於高海拔地區生產的優質蔬菜:蘭州周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蔬菜品質先天優異;獨特的上市檔期,可彌補東南沿海夏季蔬菜供應的缺口……與臨洮相鄰的蘭州榆中是高原夏菜的重要種植基地,豐收的歌聲,早已在相鄰的大山間唱響。
  • 臨夏縣高原夏菜成增收支柱產業
    ,臨夏縣把大力發展高原夏菜產業作為促進土地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全縣高原夏菜種植面積目前超過1萬畝,畝均產值2萬元以上,參與經營的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實現了「一畝菜十畝糧」效果,成為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的產業。
  • 荷蘭玻璃溫室種植特點
    荷蘭玻璃溫室蔬菜種植的特點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但由於採用了最新的科學技術,充分利用了現有的資源,使荷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荷蘭玻璃溫室內種植的蔬菜年產值達14億美元,佔荷蘭農業總產值的7.5%,其中3/4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荷蘭玻璃溫室蔬菜種植者經過了百年的發展,形成了荷蘭玻璃溫室蔬菜栽培由家庭農場經營的特點。面對激烈的競爭,種植者在生產中採用最佳的繁殖材料、高效的管理措施和嚴格的質量控制,並使種植與貿易相結合,形成快捷的經銷系統,大大地促進了基礎設施的發展,使荷蘭的玻璃溫室蔬菜種植不斷完善發展。
  • 甘肅會寧:高原夏菜產銷對接活動慶豐收
    21日,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三屆農民豐收節暨全縣高原夏菜產銷對接活動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舉辦。會寧縣副縣長伏濤介紹,近年來,當地積極培育高原夏菜特別是以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蔬菜種植產業,產業發展數量增長、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2020年,會寧瓜菜種植面積約20萬畝,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
  • 家庭廚餘垃圾資源化,構建屋頂陽臺種植技術體系
    近十年來,我國屋頂農業發展很快,很多工廠學校利用廠房、公共建 築和私家屋頂陽臺建成了各種類型屋頂菜園、果園、花園,採摘園、親子園等。全國及各省市都有眾 多屋頂、陽臺 QQ 群、微信群推動屋頂陽臺種殖業發展和技術普及。一些有識之士,在都市締造田園, 打造屋頂生態農場,城鄉居民在自家陽臺屋頂種菜、種果、種花,吃上了自己種植的綠色無公害有機 蔬菜和有機水果,又綠化美化了環境,攺善了生態,陶冶了精神。
  • 甘肅榆中蔬果上了廣州市民的餐桌
    據介紹,本次活動旨在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天津(寧河)—甘肅(榆中)東西部協作與消費扶貧,促進榆中優質農特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增強產業與鄉村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 甘肅榆中絲路小鎮:發展種養遊綜合農業 農民增收有門路
    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鎮東村的千畝無籽西瓜種植基地裡,土地整理進入尾聲,西村村民王玲花每天的工作由掐瓜秧,摘西瓜,調整為清理瓜秧,整理土地,為接下來的種植做準備。西瓜種植基地建成以前,王玲花「留守」在家照顧孩子,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外務工。「在這裡打工,最大的好處是離家近,這樣方便我為上中學的孩子做飯。」
  • 新疆塔縣:寒冷高原結出「熱帶果」 設施農業助民增收
    新疆塔縣通過「溫室大棚蔬菜基地+農戶小拱棚」模式,培育並支持果蔬合作社發展。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農牧民在豐富自家「果蔬拼盤」的同時增加了收入。圖為塔吉克族牧民阿依木汗·夏買克在溫室大棚內摘火龍果。 記者從塔縣了解到,當地近年來積極發展設施農業,通過「溫室大棚蔬菜基地+農戶小拱棚」模式,培育並支持果蔬合作社發展。通過此舉,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農牧民免費學習到了種植技術,豐富自家「果蔬拼盤」的同時增加了收入。新疆西南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縣區域內冰川雪山遍布。高原耕地少,全年無霜期不足60天。
  • ...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確保蘭州人的「菜籃子」
    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車流如織這些福利,得益於蘭州市最大的「菜籃子」惠民工程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的運營,對我市乃至全省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市發揮了重要作用。    升級換代    進口水果端上蘭州人的餐桌    6月18日,線上電商大促如火如荼,線下批發市場也是購銷兩旺。眾邦果業李總忙得不亦樂乎。當天,該公司的交易量,再次突破100萬元。
  • 北京智慧大棚助高原高寒區農戶脫貧,果蔬澆灌手機輕鬆搞定
    室外零下25℃時大棚內還能種出鮮菜果蔬,如今不僅京郊農戶可以用上這樣的扶貧高科技,內蒙古、新疆、西藏等高原高寒氣候惡劣地區也可有效推進大棚種植拓展蔬菜產業發展,助力當地實現產業脫貧
  • 「南運菜」「溫室菜」,還有「夏秋菜冬吃」!冰城菜籃子豐盛到不知吃啥好了
    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哈爾濱今冬明春地產菜自給率提高到 60% 以上,不僅有 35 萬噸窖儲菜,還有夏秋菜冷凍後冬季上市。除此之外,本地溫室也可以越冬生產葉菜 30 餘種,加上南方大量上市的蔬菜,咱冰城的菜籃子真夠豐盛的。
  • 新疆喀什塔縣建起溫室拱棚 帕米爾高原上結出「熱帶果」
    【小康中國】新疆喀什塔縣建起溫室拱棚 帕米爾高原上結出「熱帶果」近日,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提孜那甫鄉一座溫室拱棚內阿依木汗·夏買克將一顆顆色澤鮮紅、個頭飽滿的火龍果摘下入籃。自2020年初來到溫室大棚蔬菜基地就業,阿依木汗·夏買克不僅學習到了種植技術,每月還有2200元的工資。帕米爾高原上的塔縣區域內冰川雪山遍布。高原耕地少,全年無霜期不足60天。
  • 如何在自己家的小陽臺,搭建一個小菜園!
    中國人有句俗話:」三天不吃青,兩眼冒火星」,可見蔬菜是人們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但都市人未必知道蔬菜是怎樣種出來的,更沒有親手種過菜。不是不想親手種菜,而是沒有條件。在高樓大廈的圍困中,上哪裡去找自己的「-畝三分地」呢?面對冰冷的鋼筋、水泥建築,誰不嚮往回歸田園般的生活,誰不渴望周邊多一點綠色?
  • 重大項目建設「火力全開」 榆中全速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棚戶區改造到田園綜合體,從農業生產到工業加工,從文化旅遊到物流倉儲……榆中縣宛如一個「大工地」,始終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增強集聚效應榆中把產業鏈真正「鏈」起來農業產業化方面,目前榆中縣已有高原夏菜、中藥材、百合、特色養殖等優勢特色農業,依託李家莊棲雲田園綜合體、康源現代農業示範園、詹家營農業示範園等一大批農業示範園的快速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 都市快報:娃娃菜、胡蘿蔔、花椰菜等高原夏菜進入採收旺季, 甘肅永昌縣縣長帶隊來杭宣傳推介
    純淨的祁連雪水、潔淨的高原空氣、乾淨的有機土壤,造就了永昌高原夏菜的優秀品質,每年都有10餘萬噸高原蔬菜源源不斷運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