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時期的唐朝內政

2021-02-13 小季說歷史

上一講我講到了唐代宗李豫是如何處理對北方的回紇和西南的吐蕃的,他採取了非常愚蠢地措施使得唐朝首都長安第三次陷落,如果不是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的鼎力相助,也許唐朝在唐代宗時期就滅亡了,可以說京師長安的陷落是唐代宗一手造就的,由此可見唐代宗處理外交事務方面簡直是一塌糊塗,那麼唐代宗在內政方面是如何處理的呢?唐代宗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我們首先要介紹一下唐代宗這位皇帝,他的名字本來是李俶[chù],後來因為兄弟們要避諱,所以改名李豫,他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子,也是唐朝第一位以嫡長子入繼大統的皇帝,還是唐朝第九位皇帝(算上武則天),也是唐朝第一位完全由宦官擁立上位的皇帝。唐代宗,他出生於開元十四年(726年),他出生的時候,還是大唐最繁榮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有安史叛軍的侵擾,生活的可以說是自由自在啊,典型的富貴公子哥的派頭,但是正如西方一句諺語說的那樣,誰也不清楚明天太陽是否按時升起。這句話指的就是在我們人生當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隨時發生,未來是難以預估的,李豫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算來這一年李豫已經29周歲了,這一年發生了安史之亂。下面的事情我之前也說過了,祖父唐玄宗慌忙逃往天府之國四川,宰相楊國忠被憤怒的士兵殺死,寵妃楊玉環被唐玄宗勒死,叛軍攻克長安;父親李亨與祖父分道揚鑣,叔叔李璘攪局,這一系列的變化讓而立之年的李豫措手不及。

這張圖非常好,因為有兩個唐政府,北方的是肅宗李亨的政權,南方的自然是玄宗李隆基的政權了

安史之亂之前的李豫毫無政治鬥爭和帶兵經驗,你想想如果今天發生戰爭,讓我們這些90後的小生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就上戰場,估計嚇尿了的可能性都有吧(所以現在國家規定:即使有戰爭也會先讓老兵上場),李豫面臨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他在太平年月待久了,難免會有畏懼戰爭的心理作用,但是現在根本沒有辦法啊,李豫必須肩負起保衛大唐的使命。父親肅宗登基後,李豫幫助父親招募兵馬,被父親肅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李豫組織兵馬奮力拼搏終於收復了兩京(具體怎麼收復前文已經有所說明),後來因功被冊立為太子,並最終由李俶[chù]改名李豫,改名的深層次原因是儲君的位置得到了保障。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肅宗病重,張皇后無子,諸位可以聯想一下後宮爭寵劇,如果皇后無子,新皇登基後自己的權利不就降低了嗎?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萬一新皇帝是宦官李輔國所立,那麼李輔國不就有擁立之功了嗎?想到這裡張皇后不寒而慄,於是想要冊立皇次子李系(這個系是有個單人旁,但是我打不上了,因為李亨的下一代都是單人旁)登基,準備廢除李豫,這樣張皇后的地位就有所保證了。四月十六日,張皇后矯詔召見李豫。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知道皇后的圖謀,於是派兵到凌霄門,待李豫抵達後,保護他到禁軍中。當晚,二人領兵軟禁李系、張皇后等,肅宗受驚而崩逝(唐肅宗也是唐朝第一位被宦官嚇死的皇帝)。隨後,程元振等迎李豫於九仙門,見群臣,行監國之禮。二十日 ,李豫即位。唐代宗李豫繼位後,自然非常感激自己的大恩人宦官李輔國,於是給李輔國加官進爵,李輔國自知有擁立之功,根本不把唐代宗放在眼裡,居然對唐代宗說出了:陛下只須深居宮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來處理。想想李輔國不過是一個宦官,宦官就是皇帝的秘書,一個秘書居然敢對老闆說出如此不敬的話,足以可見李輔國的權力之大。李輔國權力再大不過是唐朝的一個宦官,正常情況下宦官別說對皇帝這麼說話了,就是皇帝稍微不舒服皇帝就要嚇得哆嗦,口呼萬歲才對啊,為什麼李輔國的膽子會這麼大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講解一番唐朝宦官的權利,注意說明一點的是李輔國可以說是唐朝第一個惡貫滿盈的權宦,這主要得益於肅宗皇帝的「耐心培訓」才使得李輔國的權利大的不要不要的,所以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李輔國李公公。李輔國(704年―762年),字靜忠,博陸郡(今北京市平谷區)人。唐朝中期權宦,唐代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宦官。史書上記載李輔國樣貌奇醜無比(但是我認為這是史書有意抹黑李輔國,理由呢?讀歷史讀多了的直覺),早年淨身入宮成為宦官,後因盡心侍奉太子李亨成為其心腹。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輔國因力勸太子李亨登基而逐漸開始掌握軍權,歷任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等要職,封郕國公,李輔國的權力由此才開始發達,李輔國的發跡也是中晚唐宦官擅權的開端。當然了,絕對的權利造成絕對的腐敗,普通人有了權利還有可能以權謀私,更不要說連自己的命根子都不要的宦官了,宦官有了權力之後更加變態,這不,李輔國就是個例子,他居然欺負人欺負到了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的頭上了。
事情是這樣的,唐肅宗收復兩京之後,邀請自己的老爸太上皇玄宗「享受」自己的勝利果實,說是盡孝,其實玄宗皇帝已經被兒子肅宗軟禁了起來,肅宗還要向外面表現的自己多孝順似的(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不過這些都是政治手段,畢竟肅宗害怕自己的權力被父親玄宗再奪取(當然了,玄宗非常知趣,沒有與兒子爭權),雖然玄宗父子的爭權不敢放在明面上,但是宦官李輔國卻將這個爭鬥直接推向白熱化,使玄宗差點被兒子殺死。
起初李輔國把唐玄宗喜歡的三百匹馬收回大半,僅留下十匹;繼則矯詔令唐玄宗遷到皇宮內宮,只留下幾個老弱病殘之人伺候唐玄宗;然後又把對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強令唐玄宗的親信官員陳玄禮致仕。唐肅宗曾數次想看望重病中的唐玄宗也因李輔國的阻撓而未成行。(不容易啊,終於把這件事情講完了!!!)李輔國權力再大不過是一個宦官,結果連太上皇都敢欺負,還破壞太上皇與皇帝之間的父子關係,就這樣膽大包天的宦官還有什麼膽大妄為的事情幹不出來?果然不出所料,李輔國大權在握,天下大事幾乎全決定於李輔國,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肅宗。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動向,李輔國還專門派幾十人負責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對於不順從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的訟案,並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這簡直就是皇帝般的待遇啊,不過這全都是肅宗皇帝的「英明決定」讓李輔國掌握中央禁軍的結果)。如果說打擊異己,委任點節度使也就算了,他居然連宰相都任命,而且地方上有了奏摺上丞皇帝,李輔國都要先行閱覽,將不利於自己的奏摺留中不發,將無關緊要的奏摺上丞肅宗皇帝,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見,李唐宗室對李輔國也以「五郎」尊之,當時的宰相更稱李輔國為「五父」。之前我也說過了,李輔國擁立了代宗李豫登基後,自己就是要把李豫當成傀儡,所以才有了那句悖逆的話:陛下只須深居宮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來處理,代宗李輔國的權利在短短幾年內就迅速擴張,但是俗話說得好啊,上帝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李輔國權勢燻天,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唐代宗雖然心中不滿,但懾於他手握兵權,只好委曲求全,尊稱他為尚父,事無大小,都要與他商量後才能決定。但是唐代宗也不是個受氣包,他實在受不了李輔國的飛揚跋扈,於是藉助利用宦官程元振等削奪了被尊為「尚父」的權宦李輔國的權力,進封其為博陸王,李輔國被迫致仕,不久被「盜」刺殺(據說為李豫倚信的宰相元載所指使) 。但是唐代宗雖然藉助程元振的勢力殺掉了李輔國,但是前門驅虎後門進狼,程元振對權力的熱愛絲毫不遜色自己的前任李輔國,唐代宗殺掉了李輔國,結果又來了一個宦官程元振獨攬朝綱,那麼唐代宗是如何將第二個宦官程元振殺死的呢?殺死程元振之後,唐代宗是否能夠大權獨攬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一家之言,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也歡迎您的批評 。

如果想要看中國歷史和文化,不妨拿起手機添加或掃一掃微信二維碼

小季說歷史」

相關焦點

  • 飛鳥盡,良弓藏,看看唐代宗李豫是怎麼樣誅殺功臣的?
    代宗在位時期,唐朝已經從安史之亂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雖然地方上仍然存在著藩鎮勢力,但唐朝的局勢已然轉好。經過戰爭的創傷,唐代宗已經注意到了發展民力的重要性,於是在其繼位後,他就大力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唐朝的國力漸漸恢復。
  • 唐朝官員工作餐吃什麼?唐代宗請郭子儀吃飯,一頓花了1億文銅錢
    而在中國古代政治發展重心之一的唐朝,公務員的餐飲與現在有著極大的不同,不僅僅從內容上,而且從規格與等級上都為後世開創了先河,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不一樣的色彩。唐朝官員的工作餐,顧名思義就是工作時吃的飯菜,這個定義還不是唐朝初年就有,而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以後,在經濟上達到了盛世局面的「開元盛世」才出現。唐玄宗李隆基也因為重用官員,才使得經濟政治得到了快速發展。
  • 唐代宗李豫元陵
    唐代宗李豫元陵為文化旅遊景點。
  • 為什麼唐朝的太監敢殺皇帝?
    唐代宗時,並不是只有神策軍,但因魚朝恩所控制的神策軍戰鬥力強,又是親信部隊,所有各方面都是遠遠高於其他禁軍之上。「備御吐蕃」「建國威、捍非常」那神策軍為什麼這麼有權呢?神策軍的權力興起源於唐代宗。唐代宗時期,他先讓輔助自己登上皇位的李輔國「專掌禁兵」,用15萬人的精銳部隊擴充了神策軍隊不說,還給了神策軍超過其他軍隊3倍的待遇。自此後,神策軍就成為了宦官的專門軍隊。
  • 唐朝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三、王忠嗣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王訓,唐朝時期著名將領。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封清源縣公。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戰死,被唐玄宗收為假子,賜名忠嗣。開元十八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徵。730年,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
  •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也是秦漢、隋朝以來,第一個不築長城的統一王朝。在此期間出現的「貞觀之治」,高宗與武則天的勵精圖治、到玄宗李隆基「稻米流脂粟米白」的開元盛世構成了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氣象。從而使中國的世界地位顯赫一時。唐朝在聲譽遠及海外,與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唐朝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成為了開放的國際文化。
  • 唐朝皇帝列表!
    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他是傑出的軍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
  • 唐朝皇帝列表及介紹
    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他是傑出的軍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
  • 唐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圖文)
    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他是傑出的軍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
  • 唐朝所有皇帝列表以及在職履歷
    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他是傑出的軍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
  • 歷史上的李俶和沈珍珠 唐代宗為什麼不立皇后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計武則天和殤帝,762年-779年在位)。
  • 唐朝官員的「工作餐」
    號稱中國歷史上鼎盛時期之一的唐代,為激勵一些官員的工作動力,朝廷曾免費提供「工作餐」。         1、唐朝官員的那些「工作餐」      工作餐,顧名思義與工作密切相關。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 連續誅殺三大權臣,權謀無雙的唐代宗,為何還是沒能救回唐朝
    唐玄宗這個敗家子把唐朝的江山給敗得差不多以後,全靠各地的節度使幫忙,這才平定了安史之亂。
  • 神策軍為振興皇權而走向強大,最後卻反噬皇權,毀滅了唐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著名的宦官專權時期,即東漢中後期、唐朝中後期和明朝中後期。唐朝中後期的宦官專權,以宦官能決定誰是皇帝而著稱。那麼,唐朝中後期的宦官為何能有這麼大的膽量,敢把皇帝玩弄於股掌間呢?這就要從一支軍隊說起了。
  • 唐朝所有的帝王陵,在整個歷史中都非常雄偉壯闊
    唐朝在古代歷朝歷代中,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朝代了,唐朝也出現了很多的名人志士,直到現在他們的影響力依然還在。唐朝咱們封建社會的鼎盛繁榮時期,從李淵建立唐朝以來,直到唐朝的滅亡,唐朝前後經歷了長達300餘年的歷史。
  • 職能「更細分」的唐朝官制
    唐朝(618年—907年,歷時290年)基本承襲隋朝官制,但有所改進。
  • 唐朝皇帝順序
    唐朝,歷經289年,前前後後算上武曌一共有21位皇帝(也有說是28位,因為有復闢的,還有李淵把自己列祖列宗封先皇的,這裡不多說)
  • 朔方軍本是拯救唐朝的功臣,卻不斷被拆解,待遇為何如此不公?
    值此危急時刻,僕固懷恩和李光弼鑑於另一位平叛功臣來瑱入朝被殺之先例,皆採取作壁上觀的做法,冷眼旁觀唐代宗身處危險中。唐代宗臨時抱佛腳,遂啟用威望最高的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而郭子儀閒散多年,部曲散去,形同光杆司令,但他沒有一句怨言,當即率領僅剩的二十名騎兵奔赴前線,招集散兵,轉戰商州,最後派長孫全緒用疑兵計嚇退吐蕃大軍,收復了長安。
  • 【唐元話說「唐朝」】第一章
  • 唐朝時期,我國與朝鮮、日本的關係是怎樣的?
    唐朝國力強盛同時享有盛名,在這個基礎上,盛唐時期的外交,對比前代達到了前無未有的輝煌程度,唐朝敞開的大門對於傳播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獲得了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朝拜。唐朝在對外交往時期國力十分強盛,漢家文化也十分繁榮,是當時亞洲的文明中心之一,對亞非歐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