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表演個節目」,這種炫耀孩子的方式,是在傷害孩子

2020-12-16 小帥與萌丫

相信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養成一個懂禮貌,識大體的孩子。這樣帶出去的孩子才更受人家的歡迎,也算是家長炫耀自己的資本。當每次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雖然嘴上說著「哪裡哪裡」,可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那麼,家長們用「中國式禮貌」去強迫自己做不願的事情了,真的好嗎?其實這種行為真的很傷孩子的心。別說你小時候沒經歷過。

一.強迫孩子打招呼加表演節目

我們知道小孩子是既想過年,又不想過年。一方面是覺得過年了,就沒有課業的繁重,可以開開心心的玩了,還可以得到很多的壓歲錢;而另一方面了,就是因為過年免不了走親戚,或者一些「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也會來。往往家長們就會拉著孩子給這些人打招呼,其實,孩子內心是拒絕的,但是迫於無奈,就好去了。要是孩子臉上帶著笑容去打招呼,那些親戚就會說你的孩子養的真好,很懂禮貌,要是孩子扭扭捏捏不願意打招呼的話,那麼這些親戚就會說你的孩子有點害羞啊。並且打完招呼還沒完,還要進行下一項,表演節目。相信孩子們最討厭聽到的話就是「你會舞蹈(唱歌)啊,來表演一個」。

麗麗的媽媽從小就給麗麗報了特長學舞蹈,其實麗麗也是非常喜歡學舞蹈的,也很愛表演。每當過年的時候,家長就會帶她走親戚,沒走一家就像是她表演的專場一樣,並且差不多都是這些人看。小的時候,麗麗還是很願意在這些親戚朋友面前表演,每當聽到媽媽和別人交談,自己會舞蹈這件事,就會非常自豪。當別人提起可以表演一下的建議,還沒等媽媽開口,自己就開始表演上了,而這些親戚也是誇獎她很厲害。而媽媽就會謙虛的說「哪裡哪裡」。等再大的時候,麗麗就不願意再去表演了,覺得很煩。每次給他們打完招呼以後,就會再一次聽到媽媽說「來給叔叔阿姨表演個節目」。其實,每年都是這樣,孩子也會膩的。所以,就不願意去,那麼家長們這時候臉上掛不住,就會罵孩子。那麼,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不願意去走親戚了,寧願一個人呆在家裡。

我想說的是,孩子有什麼特長,並不是家長們拿來炫耀的資本,時間久了,孩子本來喜歡的東西就會變得很討厭。當別人提出讓自家孩子表演節目的時候,家長應該詢問孩子的意願。如果,當孩子不願去表演節目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不然會適得其反,並且,在家長小的時候也是非常討厭家長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吧,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大家都懂吧。

二.過分謙虛

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並且會將它延續到自己的下一代。我們知道行為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就美德沒錯。但是,刻度過了,就不能算是美德了吧,只能算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相信兩位家長在一起的話題必然就是孩子的問題,也會互相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其實,這裡面也有炫耀的資本。在學生時代,真的是最討厭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媽媽們總會拿孩子的學習去比較,比如,你家的孩子考了年紀前十啊,哇。真厲害啊!而另外一位媽媽就會說,還好還好,你家的孩子也很不錯啊,這次進步了20名。而剛剛那位媽媽就會回答道「跟你家的孩子比差遠了,真羨慕你有這麼棒的孩子」。而另一位也會說「我還羨慕你也」。往往家長們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懷疑自我,難道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那麼好嗎?給孩子造成很大的負擔,自信心就會很受打擊。

我想說的是,人與人之間就不能多一點真誠嗎?我覺得媽媽們這樣虛偽的互誇,只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孩子只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並且,要是孩子沒有這種這種過分謙虛的話,別人就會覺得他非常驕傲,點都不謙虛。

小小這次經過自己的努力考了100分,就非常高興,當有人誇獎他的時候,小小也是把誇獎應下了。可是,他的媽媽卻告訴他,要懂得謙虛,不能這樣沒有禮貌。我們知道小孩子的心思都是比較單純,也不會大人們那麼多的拐彎抹角,知道別人讚美自己,就會懷疑到,別人的誇獎也不能應下,那到底怎麼辦啊?就不願意去繼續保持這樣的成績。那麼,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這其實又是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把這種過分謙虛的習慣又世世代代的傳下去,那麼,我想說一直遵守這種老思想,孩子怎麼才能進步,怎麼才能把這個社會建造的更好呢?都說一個東西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度,一旦是過了那個度,它的性質就會變樣。所以,當別人誇獎孩子時,家長就應該要孩子大大方方承認,比那種過分謙虛的行為要好的多,這樣更能推動孩子去進步。

三.礙於面子,不會去拒絕

相信現在很多人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家長們也是這樣。往往就是因為礙於面子,不懂得拒絕別人,所以,就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小陳是一個全職寶媽,經常帶一個小孩都忙得夠嗆。這一天,她家的遠方親戚因為有事,家裡沒人帶孩子,就想讓她帶一下,並表示自己的孩子很乖,不會碰那些危險東西。雖然小陳心裡不願意,但是礙於面子,也只好答應了。這個孩子並不像他媽媽說的那樣,很聽話,完全就是一個熊孩子,不一會兒,乾淨整潔的客廳就被他弄得亂七八糟,而小陳也不好批評孩子,就讓他一個在客廳看電視,自己進臥室哄孩子睡覺了。不一會兒,就看見一陣陣的濃煙飄進來,小陳趕緊抱著孩子出來,看見客廳著火了,又趕忙把兩個孩子抱出去,撥打電話滅火。還好發現的及時,不然整個房子都會被那個親戚家的熊孩子給點了。她也是後悔極了,不該答應幫忙帶孩子。

所以,當家長的一定要去教會自己的孩子去拒絕別人。相信很多時候家長們都會讓自己的孩子把玩具給分享給其他孩子玩。有些孩子就乖乖聽媽媽的話,分享就分享吧,但是孩子準備回家的時候,就會想要剛剛玩的玩具。而家長們經常礙於面子,就會越過小孩,自己做主,把玩具送給他。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家長就會罵孩子「你有這麼多玩具,就不能送弟弟妹妹一個嗎?真是小氣」。我覺得家長們這樣的行為就會很傷孩子的心。

家長們不應該礙於面子,越過孩子去做決定。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願意送就送,不願意動就不要去強迫孩子。

四.你是大的,必須讓小的

如果家裡是二胎家庭,就難免看到兩個孩子因為搶一個東西大打出手,那麼家長們來化解這個場面,必說的話,就是「你是姐姐(哥哥),必須要讓著弟弟(妹妹),聽到沒有。」有時候大的那個孩子也照做了,不跟他們搶,去玩別的玩具時,他們就會跟過來,搶哥哥(姐姐)手裡的玩具。而大的孩子不幹,那麼小的孩子又會用哭聲來吸引父母,父母往往都是責怪哥哥(姐姐)。其實,家長們這樣的行為和想法是會「喪失」兩個孩子。

相信《都挺好》這部電視劇,大家都看過吧,雖說講的不是大的讓著小的,而是小的讓著大的。但是小的那個孩子因為家長過度偏心二哥,就導致和家長斷絕關係。而那個二哥呢,因為家長的過度溺愛,就形成了一味向家長索取,「啃老族」那樣。那麼,要是當時他們家裡沒有那麼多的房子,而父母滿足不了二哥的心願。那麼,二哥很有可能會用過激的行為,走上違法亂罪的道路上。

所以,家長們在對待兩個孩子之間的事情時,一定不能去偏袒另一方,要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原則。並且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東西自己保管,當自己想去玩別人的玩具時,不能去搶,要徵得人家同意。還有就是,孩子犯了錯,一定要去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去說是大的一個孩子的錯。

那麼,各位家長們還在用自己的這種「中國式禮貌」教育孩子嗎?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那麼就再去用「中國式禮貌」強迫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了。從現在開始,改掉自己這樣的行為,別再去傷孩子的心了。不知道你們是怎麼認為「中國式禮貌」的教育思想,是會繼續用下去,還是換一種民主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歡迎評論區和我一起探討喲。

相關焦點

  • 「給叔叔阿姨來段表演」,被父母這樣要求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同事也聊至興起,突然他想到孩子學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唱歌,此時不秀更待何時?於是,他一拍孩子的肩膀,對他說:"來,站起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段兒你最拿手的曲子。"全家人一看,還有這餘興節目,很是高興,紛紛鼓掌叫好,攛掇孩子趕緊來一段兒。可是事情沒有順著家長的願望發展,孩子先是憋紅了臉,然後奪門而逃。
  • 「小時候被逼表演是我的童年陰影!」不要傷害孩子的尊嚴和自信
    吃完飯,閨蜜的女兒安娜就提議,她和其他三個小夥伴給媽媽們來一場才藝表演。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小姑娘就大大方方走到屋子中央,大聲唱了一首《冰雪奇緣》的英文版主題歌。安娜還沒唱完,其他兩個孩子都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只有豆豆緊緊挨著媽媽,一言不發。
  • 帶寶寶過年走親戚,別再要求孩子表演節目,樂了大人,傷了孩子
    過年是每個孩子都最喜歡的事情,卻也有一些小苦惱。瀾瀾今年六歲了,即將邁入小學,成為一名一年級新生。她非常喜歡過年,因為總有好吃的糖果、漂亮的新衣裳以及熱鬧的煙火,但是有一件事令她十分討厭,那就是媽媽總愛讓她在過年的時候,給家人表演節目。
  • 「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成炫耀工具,父母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凡爾賽文學指的是用雲淡風輕的方式完成不經意間的炫耀。這種炫耀最常出現的場合便是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家長與家長之間經常會探討孩子的問題,而在探討的時候,也會將孩子的成就掛在嘴邊。並且以一種看似低調的方式去炫耀孩子的成績。
  • 父母「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炫耀工具,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凡爾賽文學」就是用看似低調的話,來炫高階的耀,這種說話方式實在令人厭惡。 生活中,其實很多父母都使用這種說話方式,暗戳戳的來炫耀自家孩子的成就,在得到他人的誇讚時,一邊謙虛的說還不夠,一邊開心的快要蹦起來。
  • 朋友圈裡「凡爾賽」式曬娃,將孩子變炫耀工具,賺了面子害了孩子
    網友們通過花樣自貶的方式進行反向炫耀,體現出自己貴族式生活的日常。 現在,這種凡爾賽文學也在一些家長圈中流行開來,一些父母「凡爾賽」式曬娃。看似很低調,表達了對自己孩子的不滿,實際上言辭間充滿自傲之意,讓看到的人感覺很是扎心。父母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工具,自嗨之時,可有想過,這對孩子或許是一種不小的傷害!
  • 抽打孩子竟在家長朋友圈內炫耀,證明是無能·的家長
    抽打孩子竟在家長朋友圈內炫耀,證明是無能的家長近些年來,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慣常以「虎爸」「狼媽」的形象出現,好似棍棒之下才能出「神童」。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值得炫耀。打罵孩子是一種粗暴野蠻的教育,有違現代教育理念,退一步講,即便孩子在高壓下能成才,但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進而造成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家長以「虎爸」「狼媽」的形象出現在孩子面前,某種程度上講,折射出父母的無能和走極端,哪裡還值得炫耀?
  • 孩子為何喜歡炫耀?家長應警惕自卑心理導致,別打擊孩子自尊心
    沒想到這一炫耀卻炫耀出問題來了,小涵這一次考試成績發揮的不太好,並沒有得到獎狀以及榮譽證書,看到好朋友這麼像自己炫耀,小涵的心裡也不是滋味。所以有時候孩子會特別喜歡跟朋友們炫耀,這種炫耀其實也是來源於孩子的表現欲。
  • 孩子的成績值得炫耀嗎?早就過時了,這幾種炫耀堪稱「高級曬娃」
    在曬娃這條賽道上,很多家長喜歡炫耀孩子的成績,可這種秀娃方式早就過時了,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最高級的炫娃,應該是培養出一個會說話的孩子。 俗話說:「三句好話暖人心,話不投機六月寒」,會說話的孩子,往往開口就贏了。
  • 孔雀開屏式的教育,讓多少孩子背上重負,家長快停下吧!
    中國式家長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炫耀孩子,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遇到親朋好友家長總會把孩子相互誇讚一番,有的家長帶著孩子遇到親朋好友必做的事情:讓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表演節目。小谷給孩子報各種各樣興趣班,整天帶著孩子穿梭在去往興趣班的路上,小谷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但是小谷是樂此不疲。每當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一起聚會的時候,就像是給小谷搭個平臺,匯報成果的時刻。小谷逢人就說自己家孩子會多少多少樣才藝,每天要練多長時間基本功,說完還不忘讓孩子展示一下。
  • 孩子傷害不了父母,所以用自我傷害的方式懲罰他們丨自虐型人格
    自虐型人格的內心衝突——我依賴你,但也敵視你 在中國,有一種教育方式歷久彌新,從未斷絕過,它的名字就叫做「內疚教育」。內疚教育是當下社會教育普遍存在的通病。 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就是,家長總是以愛的名義,讓孩子陷於慚愧和內疚,從而迫使孩子努力學習或者做某件父母希望他們做的事。
  • 教育孩子可以用懲罰的方式嗎?怎樣既不傷害孩子又教孩子守規矩?
    關鍵在於懲罰孩子時父母要遵守以下原則:(一)不能傷害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堅決反對體罰、語言暴力和冷暴力,堅決反對傷害孩子人格和自尊、自信的任何方式。(二)不能夠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不要用讓孩子感到愧疚感或者羞恥感的語言和方式。過於嚴厲、苛刻的懲罰,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心裡產生憤怒和仇恨,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
  • 孩子考上了理想大學,母親發朋友圈炫耀,兒子抱怨卻讓母親捧著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旦取得了什麼成就,家長們就會特別欣慰,恨不得和全世界分享這種喜悅,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孩子是多麼優秀。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炫娃的事件,當有些家長炫娃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喜悅,但是當他們頻繁炫娃時又會引起人們的反感,畢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優秀。
  • 孩子考入理想大學,老媽發朋友圈炫耀,兒子一番訴苦卻讓老媽愣住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旦取得了什麼成就,家長們就會特別欣慰,恨不得和全世界分享這種喜悅,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孩子是多麼優秀。
  • 父母的「愛面子」令孩子難堪又自卑,別再沾沾自喜了
    女兒在一旁看到後又尷尬又難為情:「都說不要你來參加家長會了!」雖然電視劇有誇張的成分,但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樣愛面子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這類家長還經常攛掇孩子給老師送禮,在老師面前誇誇其談。面對這樣的家長,孩子也很難為情,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老師。03比較孩子成績排名《少年說》節目裡有一期,一個小女孩控訴自己的媽媽,總是把她和別人作比較,似乎媽媽永遠也看不到女兒好的一方面。
  • 表演型人格:人群中開心得像個孩子,背地裡孤獨得像個影子
    有這樣一種人:人群中開心的像個孩子,背地裡孤獨得像個影子表演型人格,一種為了讓人家能夠喜歡自己而做出的一系列討好行為。表演型人格區別於討好型人格,前者只是單純的運用手段獲得他人的關注,後者更希望建立親密的關係。
  • BTV文藝《加油吧孩子》春節特別節目招募啟動
    BTV文藝《加油吧孩子》春節特別節目海選錄製現場招募即將啟動,如果寶貝兒們想有所表現,千萬不能錯過此次機會。節目將於1月19日-20日兩天在昌平區北京華聯同成購物中心1層(華聯商廈)館舉辦。參與海選活動現場的孩子年齡均在3-16歲,具有藝術、體能類才藝的寶貝兒們都可以自由混搭參與表演。唱歌、跳舞、朗誦、樂器、雜技、武術、相聲、小品應有盡有,快來展現一下我們孩子的實力吧!你說怎麼報名?孩兒爸孩兒媽別著急。其實活動報名非常簡單,我們有三種報名方式:1、微視短視頻報名方式關注云學派微視官方帳號,錄製完成發布後@雲學派。
  • 孩子從家裡偷錢花,媽媽發現後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少孩子有過「偷拿」父母錢的經歷,有些父母即使有所發覺,卻覺得無傷大雅,選擇「睜隻眼,閉隻眼」,不會去責罵孩子。而孩子也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私下還會竊喜不已。其實,父母發現孩子從家裡偷錢花,選擇的教育方式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 如何破解孩子不聽話?通過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自己來掌控節奏
    這次我們討論如何破解孩子的不聽話。作為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往往都是先好言相勸,給他講各種道理,拉鋸戰,父母妥協以各種好處來做交換,進而最後發展成強迫,發脾氣。可是呢,孩子或許一時在你的好處、亦或是震怒下強迫去順從了,但是這種方式給孩子當下,和未來帶來的傷害卻不可估量。比如,在很多家庭中呢,刷牙會是每天的拉鋸戰,有時候甚至會演變成衝突,我家孩子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剛剛開始刷牙,頭幾天因為新鮮勁兒還比較順利,但新鮮勁過之後就變得越來越磨人。一開始呢就是各種的藉口,後來以至於藉口都不用找了,就公然的成反抗起來了。
  • 孩子過早參與競爭,容易帶來三個危害,別用「愛」傷害孩子
    文丨小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萌萌的女兒四歲,整個幼兒園選了五個孩子出去比賽,萌萌的孩子是其中之一,按照道理,作為父母應該很驕傲,但女兒卻很不開心,因為每天媽媽強迫她練習,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點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