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養成一個懂禮貌,識大體的孩子。這樣帶出去的孩子才更受人家的歡迎,也算是家長炫耀自己的資本。當每次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雖然嘴上說著「哪裡哪裡」,可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那麼,家長們用「中國式禮貌」去強迫自己做不願的事情了,真的好嗎?其實這種行為真的很傷孩子的心。別說你小時候沒經歷過。
一.強迫孩子打招呼加表演節目
我們知道小孩子是既想過年,又不想過年。一方面是覺得過年了,就沒有課業的繁重,可以開開心心的玩了,還可以得到很多的壓歲錢;而另一方面了,就是因為過年免不了走親戚,或者一些「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也會來。往往家長們就會拉著孩子給這些人打招呼,其實,孩子內心是拒絕的,但是迫於無奈,就好去了。要是孩子臉上帶著笑容去打招呼,那些親戚就會說你的孩子養的真好,很懂禮貌,要是孩子扭扭捏捏不願意打招呼的話,那麼這些親戚就會說你的孩子有點害羞啊。並且打完招呼還沒完,還要進行下一項,表演節目。相信孩子們最討厭聽到的話就是「你會舞蹈(唱歌)啊,來表演一個」。
麗麗的媽媽從小就給麗麗報了特長學舞蹈,其實麗麗也是非常喜歡學舞蹈的,也很愛表演。每當過年的時候,家長就會帶她走親戚,沒走一家就像是她表演的專場一樣,並且差不多都是這些人看。小的時候,麗麗還是很願意在這些親戚朋友面前表演,每當聽到媽媽和別人交談,自己會舞蹈這件事,就會非常自豪。當別人提起可以表演一下的建議,還沒等媽媽開口,自己就開始表演上了,而這些親戚也是誇獎她很厲害。而媽媽就會謙虛的說「哪裡哪裡」。等再大的時候,麗麗就不願意再去表演了,覺得很煩。每次給他們打完招呼以後,就會再一次聽到媽媽說「來給叔叔阿姨表演個節目」。其實,每年都是這樣,孩子也會膩的。所以,就不願意去,那麼家長們這時候臉上掛不住,就會罵孩子。那麼,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不願意去走親戚了,寧願一個人呆在家裡。
我想說的是,孩子有什麼特長,並不是家長們拿來炫耀的資本,時間久了,孩子本來喜歡的東西就會變得很討厭。當別人提出讓自家孩子表演節目的時候,家長應該詢問孩子的意願。如果,當孩子不願去表演節目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不然會適得其反,並且,在家長小的時候也是非常討厭家長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吧,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大家都懂吧。
二.過分謙虛
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並且會將它延續到自己的下一代。我們知道行為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就美德沒錯。但是,刻度過了,就不能算是美德了吧,只能算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相信兩位家長在一起的話題必然就是孩子的問題,也會互相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其實,這裡面也有炫耀的資本。在學生時代,真的是最討厭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媽媽們總會拿孩子的學習去比較,比如,你家的孩子考了年紀前十啊,哇。真厲害啊!而另外一位媽媽就會說,還好還好,你家的孩子也很不錯啊,這次進步了20名。而剛剛那位媽媽就會回答道「跟你家的孩子比差遠了,真羨慕你有這麼棒的孩子」。而另一位也會說「我還羨慕你也」。往往家長們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懷疑自我,難道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那麼好嗎?給孩子造成很大的負擔,自信心就會很受打擊。
我想說的是,人與人之間就不能多一點真誠嗎?我覺得媽媽們這樣虛偽的互誇,只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孩子只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並且,要是孩子沒有這種這種過分謙虛的話,別人就會覺得他非常驕傲,點都不謙虛。
小小這次經過自己的努力考了100分,就非常高興,當有人誇獎他的時候,小小也是把誇獎應下了。可是,他的媽媽卻告訴他,要懂得謙虛,不能這樣沒有禮貌。我們知道小孩子的心思都是比較單純,也不會大人們那麼多的拐彎抹角,知道別人讚美自己,就會懷疑到,別人的誇獎也不能應下,那到底怎麼辦啊?就不願意去繼續保持這樣的成績。那麼,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這其實又是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把這種過分謙虛的習慣又世世代代的傳下去,那麼,我想說一直遵守這種老思想,孩子怎麼才能進步,怎麼才能把這個社會建造的更好呢?都說一個東西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度,一旦是過了那個度,它的性質就會變樣。所以,當別人誇獎孩子時,家長就應該要孩子大大方方承認,比那種過分謙虛的行為要好的多,這樣更能推動孩子去進步。
三.礙於面子,不會去拒絕
相信現在很多人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家長們也是這樣。往往就是因為礙於面子,不懂得拒絕別人,所以,就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小陳是一個全職寶媽,經常帶一個小孩都忙得夠嗆。這一天,她家的遠方親戚因為有事,家裡沒人帶孩子,就想讓她帶一下,並表示自己的孩子很乖,不會碰那些危險東西。雖然小陳心裡不願意,但是礙於面子,也只好答應了。這個孩子並不像他媽媽說的那樣,很聽話,完全就是一個熊孩子,不一會兒,乾淨整潔的客廳就被他弄得亂七八糟,而小陳也不好批評孩子,就讓他一個在客廳看電視,自己進臥室哄孩子睡覺了。不一會兒,就看見一陣陣的濃煙飄進來,小陳趕緊抱著孩子出來,看見客廳著火了,又趕忙把兩個孩子抱出去,撥打電話滅火。還好發現的及時,不然整個房子都會被那個親戚家的熊孩子給點了。她也是後悔極了,不該答應幫忙帶孩子。
所以,當家長的一定要去教會自己的孩子去拒絕別人。相信很多時候家長們都會讓自己的孩子把玩具給分享給其他孩子玩。有些孩子就乖乖聽媽媽的話,分享就分享吧,但是孩子準備回家的時候,就會想要剛剛玩的玩具。而家長們經常礙於面子,就會越過小孩,自己做主,把玩具送給他。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家長就會罵孩子「你有這麼多玩具,就不能送弟弟妹妹一個嗎?真是小氣」。我覺得家長們這樣的行為就會很傷孩子的心。
家長們不應該礙於面子,越過孩子去做決定。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願意送就送,不願意動就不要去強迫孩子。
四.你是大的,必須讓小的
如果家裡是二胎家庭,就難免看到兩個孩子因為搶一個東西大打出手,那麼家長們來化解這個場面,必說的話,就是「你是姐姐(哥哥),必須要讓著弟弟(妹妹),聽到沒有。」有時候大的那個孩子也照做了,不跟他們搶,去玩別的玩具時,他們就會跟過來,搶哥哥(姐姐)手裡的玩具。而大的孩子不幹,那麼小的孩子又會用哭聲來吸引父母,父母往往都是責怪哥哥(姐姐)。其實,家長們這樣的行為和想法是會「喪失」兩個孩子。
相信《都挺好》這部電視劇,大家都看過吧,雖說講的不是大的讓著小的,而是小的讓著大的。但是小的那個孩子因為家長過度偏心二哥,就導致和家長斷絕關係。而那個二哥呢,因為家長的過度溺愛,就形成了一味向家長索取,「啃老族」那樣。那麼,要是當時他們家裡沒有那麼多的房子,而父母滿足不了二哥的心願。那麼,二哥很有可能會用過激的行為,走上違法亂罪的道路上。
所以,家長們在對待兩個孩子之間的事情時,一定不能去偏袒另一方,要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原則。並且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東西自己保管,當自己想去玩別人的玩具時,不能去搶,要徵得人家同意。還有就是,孩子犯了錯,一定要去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去說是大的一個孩子的錯。
那麼,各位家長們還在用自己的這種「中國式禮貌」教育孩子嗎?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那麼就再去用「中國式禮貌」強迫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了。從現在開始,改掉自己這樣的行為,別再去傷孩子的心了。不知道你們是怎麼認為「中國式禮貌」的教育思想,是會繼續用下去,還是換一種民主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歡迎評論區和我一起探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