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社區:以信用「小積分」撬動社區「大文明」

2021-01-09 海報新聞

「你現在積分多少了?」「我昨天幫忙清理垃圾桶附近衛生了,社區看見給我加分呢!」走在田和街道田村社區,居民們平常的問候語已經變成相互詢問「積分」多少了。

「積分」對於大家來說都不陌生,購物可以積分,充話費可以積分,加油可以積分……而田村社區居民所說的「積分」是指一個人在信用方面的積分,參加志願服務、協助社區治理、清理環境衛生、尊老愛親、拾金不昧……只要是參與正能量的事情,都可以獲得信用積分。社區也以此來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創建文明、和諧社區。「自從我們社區實行積分制以來,越來越多的居民都搶著做好事,爭著去社區加分,現在俺小區越來越和諧,住著挺幸福的。」田村社區居民鄒樹燕深有感觸地說。

「李大叔今早幫著指揮交通了,給加1分;劉大姨又去幫忙清理排水溝了,這麼大歲數,真不容易,給加1分……」在社區一樓服務大廳內,工作人員正在居民信用檔案冊上做詳細記錄。「我自己的積分已經100多了,今天又做了件好事,來找社區給加個分。」說話的是田村B區業主姜忠英,她作為居民代表進入信用議事會,全程參與了田村社區信用建設,並多次幫助社區組織信用建設宣傳活動,目前她個人積分已有108分。

創城期間,姜忠英帶領巾幗志願團隊的志願者們,積極參與社區創城工作。有居民不明白志願活動如何與信用建設相結合時,她通過展示自己的海貝積分來指導其他居民如何參與。在她的積極帶動下,巾幗志願團隊的志願者們,都成了田村社區信用建設的先鋒者,並不斷帶動身邊的人參與。

「剛開始大傢伙都是自願為社區做點事,後來實行積分制,大家幹的更有勁兒了。」姜忠英說道。

「社區結合實際,為居民定製了多款加分項,大大提高了居民爭做好事的積極性。如今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社區自治的熱情高了,社區變得更加文明和諧。只要是做了正能量的事情,積分都可以申報,居民把積分事項的時間、地點、事由等交代清楚就行。當積分達到一定分值時,居民們還可以去合作的商家兌換優惠券,來我們的愛心超市兌換相應生活用品。」田村社區工作站站長劉世雯介紹道。

田村社區設置的信用積分是以戶為單位,每戶初始分數默認100分。根據分數情況將信用積分分為A、B、C三類,A類為誠信類,B類為普通類,C類為不誠信類。居民做的好事越多,信用積分越高,享受的社區福利也就越多。對於不遵守居民公約、違背公共秩序等行為進行減分,並在社區張貼公示。對減分到達C的居民,取消其評優資格,對其進行勸導教育。田村社區在威海市海貝分賦分標準的基礎上,細化出加分項46項,減分項28項。

如今,在田村社區,積分制管理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以前還有人往地上隨手扔個菸頭、廢紙,你看看現在,連小孩兒都知道不能隨意扔垃圾,整個社區的文明程度大有改善呀!」居民戚其娜說道。

在信用積分推行帶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的同時,田村社區還摸索「信用存摺」兌換生活用品的全新信用積分利用模式;並計劃每月19日,結合「善行田和 築麗田村」志願活動進行兌換,將更多吸納居民的手工藝品作為獎勵擺進信用超市,逐步實現兌換商品的不可替代性。(通訊員 於曉玲)

相關焦點

  • 威海市高新區田和街道田村社區信用「借」,借出誠信,借出幸福
    中宏網山東12月24日電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的文明標誌。在威海高新區田和街道田村社區信用「借」工具室內,擺放著人字梯、手電鑽、充氣泵等居民平常利用率低,有需要了還不好借的工具。社區工作人員表示,轄區4個物業公司都設有工具室,專門為方便居民自助維修而建,居民借用工具時均可以結合社區信用管理,根據《「信用借」管理辦法》借用。對居民無償捐助工具、按時歸還工具或逾期損壞工具等都按照社區信用賦分標準相應的加減分。
  • 利津宮家社區: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
    9月9日,利津縣北宋鎮宮家社區黨員活動中心,人頭攢動,宮家社區「三治積分」兌換活動正有序進行。社區居民夏金花拿著兌換到的洗潔精開心地說:「我積了40多分,都是通過主動打掃家附近公路,參加志願活動,按照積分細則一分一分掙來的,今天我兌了一桶洗潔精。」
  • 善治積分讓信用「變現」!平湖當湖兌現福利待遇
    一項項優惠政策讓積分不再停留於一個個數字,而是真正「照進了現實」。積分讓信用「變現」,讓村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我剛才用我的善治積分兌換了3個福利,一個是銀行授信給我50萬元貸款額度,讓我直接享受利率最低的VIP待遇。其他我還兌換了農業農村局的農業培訓和文旅局旅遊券,這些福利對我都很實用呢。」當湖街道通界村高分股東戶陳金林笑著說。
  • 榮昌今年新增12個信用村(社區)
    榮昌新聞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蔣坤紅 通訊員 劉 琴)11月27日,我區今年新評定的12個信用村(社區)接受授牌。截至目前,全區共評定出「信用村(社區)」19個。據介紹,農村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的有效抓手。
  • 三臺縣塔山鎮:社區道德超市開張 「小積分」兌出社區「新顏值」
    12月23日,三臺縣塔山鎮塔山社區「道德超市」開張啦,社區的群眾們成為了道德超市的首批顧客。「道德超市」以平時考核和季度考核為依據,按照《道德超市評分細則》的內容進行了評比和公示,塔山鎮塔山社區「道德超市」積分第一次兌換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 田村路街道玉海園一裡社區封閉樓門解封
    測溫、查證、驗碼、登記……海澱區田村路街道玉海園一裡社區出入口秩序井然。自7月6日0時起,該社區封閉樓門正式解除封閉管控,實施封閉式管理。7月5日晚,玉海園一裡社區封閉樓門的每戶居民都收到一束康乃馨、一封感謝信和一直期盼著的解封通告。
  • 成都社區民警田保鋒:「我到社區的這兩年,見證問題小區到文明社區...
    從汙水橫流、車輛亂放、無人管理的「問題小區」,到如今環境整潔,鄰裡和睦的文明社區。成都市新都區錦水苑社區只用了兩年。而這兩年,也是民警田保鋒來到臨江派出所,適應社區民警、社區副書記新身份的兩年。就是這樣的兩個小區,共同構成了2萬餘人的錦水苑社區。2018年8月,由大豐派出所調到臨江派出工作後,田保鋒就主動請纓,擔任了錦水苑的社區民警。亂,就是這個社區給田保鋒留下的第一印象。地面汙水橫流,食物殘渣,垃圾遍地都是,車輛停放得密密麻麻,中間道路僅有兩車能勉強相交通過,小區內防爬刺、圍牆上的鐵絲網老化、缺失。
  • 文明實踐|鯨園街道北門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風採
    今天,請大家一睹鯨園街道北門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風採!北門外社區佔地約0.6平方公裡,居民樓49棟,居民1245戶,生產經營單位1686家,是中心城區最為繁華的商業社區之一。北門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立足社區商戶多、流動人口多、老年人多、貧困殘疾人多、雜事多的「五多」實際,確立了「商居益家親」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先後打造了「雷鋒巷」「誠信主題街區」「雷鋒驛站」,運行成熟了「照亮健康的路」「幸福小巷」「你誠我信」等品牌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社區志願服務氛圍空前濃厚。
  • 莞村小康路|黃江鎮田美社區:撤村並居走出新天地
    田美社區黨工委副書記梁何貴告訴記者,近年來田美社區以「美麗幸福村居」為核心,將「三舊」改造和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相結合,全面提升社區品質,統籌建設新型社區。田美社區是東莞首批村級體制改革社區示範點之一,由6個規模小、戶籍人口少,且分散的行政村合併而成,如今已是黃江最發達的社區。截至2019年底,社區總資產7.57億元,總收入1.03億元,純收入7782萬元。
  • 海澱區田村路街道社區「硬核」力量登場
    在田村路街道瑞和園社區,有這樣一群叔叔阿姨,他們雖然已經退休,但是思想緊追「時尚」,在社區擔任多角色。在疫情初期,他們身體力行,甘當社區的「守門員」「快遞員」「調查聯絡員」。5月1日北京市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他們又立即上崗垃圾分類指導員。他們是社區真正的「硬核」力量!
  • 廣饒縣2020年度「信用社區(村)」「誠信居民」授牌頒獎儀式舉行
    12月18日,廣饒縣2020年度「信用社區(村)」「誠信居民」授牌頒獎儀式舉行,在全縣範圍內共評選出信用社區(村)20個,誠信居民30個。據了解,信用社區和誠信居民創建是創新社會治理結構的重要內容,是打造良好信用環境的重要舉措。
  • 溫州第一大城中村上田村撤村改社區
    今後,有著近70年歷史的上田村將被撤銷,其社會事務納入社區管理,6535名村民轉身變成居民。作為市行政中心所在地,這個城市中心區人口最多的第一城中村正式告別了歷史舞臺,成為溫州城市發展史上的生動註腳。今年3月,我市啟動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工作,上田村村改社區的方案被提上了日程。該村位於市行政中心區,由梅宅、黃宅、上田三個自然村組成,東至湯家橋路,南與甌海林村交界,西至惠民南路,北至市政府,土地面積約2.5平方公裡。「這個村很大,人口也多,工作開展起來相當不易。」在南匯街道駐村領導蔡峰看來,要做好這六千餘人的思想工作,必須舉全街道之力,發動更多群眾。
  • 田村路街道文明行動做這10件事
    本報訊(記者 王薇)《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於6月1日正式實施。5月31日,海澱區田村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正式啟動《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宣傳月活動,發布《田村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十大文明行動》和《新田村·文明公約》。
  • 威海市環翠區:志願服務「小積分」,激發創城「大能量」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日訊 近日,走進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北門外社區,處處都能看見整潔有序的道路街巷,文明和諧的商業環境,還有社區居民發自內心的笑容……環境乾淨整潔、居民生活舒心、商戶誠信經營已經成為北門外社區的文明符號。
  • 三亞東關社區推行積分換商品 激勵社區居民參與「四愛」活動
    日前,三亞市東關社區居民在文明超市用積分換購日常用品。自文明超市運行以來,該社區居民通過參與活動共兌換了價值8000元的商品。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三亞市崖州區東關社區利用鐵棚開辦了文明超市,成了社區裡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 奉節永安街道:羽聲社區積分銀行開市 引領新時代文明風尚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0日17時訊(通訊員 廖紫羽)「我宣布,永安街道羽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銀行開市!」重慶市奉節縣永安街道羽聲社區黨委書記王琴話音剛落,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兌換銀行2.0正式開始運營。
  • 田村|蘭德華庭社區:下沉廣場舊貌換新顏
    蘭德華庭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該社區6號樓南側的下沉廣場一直是孩子們嬉戲、老人們曬太陽、居民們健身的場地,也是小區舉辦各類露天活動的場所。但是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廣場地面和四周臺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影響居民的使用安全,另外地面排水系統陳舊,一到雨天就容易形成積水。
  • 【基層播報】嘉善縣羅星街道黨委以「微機制」撬動社區「大治理」
    嘉善縣羅星街道黨委以「微機制」   撬動社區「大治理」   近年來,嘉善縣羅星街道黨委聚焦城市基層治理痛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和基層治理工作相融互促新舉措,通過實施「居民點單、社區派單、委員接單、群眾評單」「四單」工作機制,整合社區服務資源,構建形成一體化、精準化、互動式的治理體系,為全力打造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創新之城提供保證。
  • 文明「小諸葛」:葛陌社區開展社區小記者培訓公益活動
    12月26日上午,東升街道葛陌社區聯合5A級社會組織玉成志願服務與研究中心(玉成書院)開展了葛陌社區「小諸葛」社區文明小記者培訓公益活動,旨在培訓葛陌社區文明小記者採訪能力,學習採訪禮儀,了解基本職業素養及素質等。
  • 成都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初步名單公示
    黨的十九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力推動了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