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積分多少了?」「我昨天幫忙清理垃圾桶附近衛生了,社區看見給我加分呢!」走在田和街道田村社區,居民們平常的問候語已經變成相互詢問「積分」多少了。
「積分」對於大家來說都不陌生,購物可以積分,充話費可以積分,加油可以積分……而田村社區居民所說的「積分」是指一個人在信用方面的積分,參加志願服務、協助社區治理、清理環境衛生、尊老愛親、拾金不昧……只要是參與正能量的事情,都可以獲得信用積分。社區也以此來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創建文明、和諧社區。「自從我們社區實行積分制以來,越來越多的居民都搶著做好事,爭著去社區加分,現在俺小區越來越和諧,住著挺幸福的。」田村社區居民鄒樹燕深有感觸地說。
「李大叔今早幫著指揮交通了,給加1分;劉大姨又去幫忙清理排水溝了,這麼大歲數,真不容易,給加1分……」在社區一樓服務大廳內,工作人員正在居民信用檔案冊上做詳細記錄。「我自己的積分已經100多了,今天又做了件好事,來找社區給加個分。」說話的是田村B區業主姜忠英,她作為居民代表進入信用議事會,全程參與了田村社區信用建設,並多次幫助社區組織信用建設宣傳活動,目前她個人積分已有108分。
創城期間,姜忠英帶領巾幗志願團隊的志願者們,積極參與社區創城工作。有居民不明白志願活動如何與信用建設相結合時,她通過展示自己的海貝積分來指導其他居民如何參與。在她的積極帶動下,巾幗志願團隊的志願者們,都成了田村社區信用建設的先鋒者,並不斷帶動身邊的人參與。
「剛開始大傢伙都是自願為社區做點事,後來實行積分制,大家幹的更有勁兒了。」姜忠英說道。
「社區結合實際,為居民定製了多款加分項,大大提高了居民爭做好事的積極性。如今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社區自治的熱情高了,社區變得更加文明和諧。只要是做了正能量的事情,積分都可以申報,居民把積分事項的時間、地點、事由等交代清楚就行。當積分達到一定分值時,居民們還可以去合作的商家兌換優惠券,來我們的愛心超市兌換相應生活用品。」田村社區工作站站長劉世雯介紹道。
田村社區設置的信用積分是以戶為單位,每戶初始分數默認100分。根據分數情況將信用積分分為A、B、C三類,A類為誠信類,B類為普通類,C類為不誠信類。居民做的好事越多,信用積分越高,享受的社區福利也就越多。對於不遵守居民公約、違背公共秩序等行為進行減分,並在社區張貼公示。對減分到達C的居民,取消其評優資格,對其進行勸導教育。田村社區在威海市海貝分賦分標準的基礎上,細化出加分項46項,減分項28項。
如今,在田村社區,積分制管理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以前還有人往地上隨手扔個菸頭、廢紙,你看看現在,連小孩兒都知道不能隨意扔垃圾,整個社區的文明程度大有改善呀!」居民戚其娜說道。
在信用積分推行帶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的同時,田村社區還摸索「信用存摺」兌換生活用品的全新信用積分利用模式;並計劃每月19日,結合「善行田和 築麗田村」志願活動進行兌換,將更多吸納居民的手工藝品作為獎勵擺進信用超市,逐步實現兌換商品的不可替代性。(通訊員 於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