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小魚苗縮鰭、小魚苗針尾、小魚苗開始不斷死亡,這是很多魚友繁殖觀賞魚遇到的諸多問題,最近有不少魚友來詢問關於這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卵生魚還是胎生魚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大部分魚友由於各種各種條件的限制,會使用到隔離盒或者在原缸繁殖觀賞魚,這些行為倒不能說完全錯誤,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隔離盒裡的水質和投餵量以及觀賞魚苗的飼養密度。
網箱繁殖孔雀魚,密度大了一樣是個死,何況隔離盒?
在我們這裡的孔雀魚場裡,經常會看到使用網箱飼養孔雀魚,也就是用一個網眼稍大點的漁網,製成一個方形,網眼的大小僅限於種魚遊不出來,而小魚遊出來或者掉落缸底那可是綽綽有餘的,這個網眼可要比我們的隔離盒的網眼大的多了。
即使如此,魚場主也要嚴密的控制網箱內的種魚飼養數量,一旦飼養的數量過多,網箱裡面照樣也會缺氧,再一個觀賞魚的數量如果較多,它們之間的打鬥和魚體摩擦現象都會存在,因此水體照樣受到汙染。
至少網箱養魚,網箱內還不會有糞便沉澱,因為底部也是很多孔眼,但是隔離盒裡的環境就大不相同了。
因此來說,很多魚友使用隔離盒繁殖孔雀魚之類的小魚苗,最後之所以它們會發病,大部分都是因為魚苗的飼養數量過多、水質較差、氧氣量不充足和投餵過量等這些問題,導致了小魚苗逐漸開始患病,最後出現大批量死亡的現象。
可以在隔離盒內繁殖,死卵、死胎必須剔除,注意減密
我們不是說不可以在隔離盒內繁殖小魚苗,不過我們首先遭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死卵、死胎的問題,還有雌魚排出的雜物,這些東西我們必須及時清理,否則的話它是很容易敗壞隔離盒的水質的,哪怕只有一條小死魚,在如此小的隔離盒內,對於水質的汙染程度也是很高的。
再一個就是,小魚苗還不能夠大換水,有些魚友一看到隔離盒水質不好,因為水體太小,抽底換水幾乎是不可能,我們就開始進行大換水,如果是困水合適,偶然一兩次也沒有問題,假設沒有適當的困水,連續換個三五次,小魚苗必定會出現縮鰭針尾的現象,尤其是大換水的水溫我們也未必能夠做到完全等溫,這樣很快的這窩小魚苗就被廢掉了。
還有的魚友使用到礦泉水瓶之類的打眼飼養小魚苗,把它們坐到魚缸內,認為它們的水流和魚缸是相通的,所以就不會缺氧,按理說在道理上肯定比不打眼要強,但是因為魚苗較小,我們的眼孔也不可能打得太大,連續幾次投餵魚食之後,這些雜物全部沉澱在這個小水體中,只要悶上個三五天,可能一夜之間,小魚苗就全部上了西天,再不就是照樣出現了縮鰭針尾的現象發生,等到這些情況出現之後再去治療,這麼小的魚苗幾乎是無力回天了。
按理說魚苗越小,它們的免疫力越強,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本不應該患病,正是因為我們的各種操作不當,所以導致了它們的犧牲。
最好的魚苗飼養容器,一定是廣口的,高度低的,可以少量供氧的
在各種小魚苗的飼養中,最好的容器還是方形的、廣口的、中間無任何障礙的玻璃或者塑料容器,也就是說,不要什麼上下兩層,雌魚在繁殖小魚在底部生活,那樣的容器只能叫做繁殖盒,不能叫做小魚苗的飼養容器。
對於這些小魚苗來說,特別是一些魚友飼養的成年孔雀魚,體質本身就未必完好,生下來的小魚苗,有的遊動能力就不強,我們用一個很深的容器飼養,底層的小魚苗很容易就會缺氧而死,尤其是容器底層的垃圾汙物過多,它怎麼可能有足夠的氧氣供應?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裡啊,很多的新魚友根本沒有注意到。
一個廣口的罐頭瓶,絕對比一個較小的礦泉水瓶要好得多,即使是一個較大的飲料瓶,可以裝一升水的,去掉頂部一半,也要比圓柱形的普通礦泉水瓶要好,如果是普通長方形的儲物盒,那就是飼養孔雀魚苗的最佳神器。
比如說長度30釐米,寬度20釐米,水位高度10到20釐米釐米都可以,基本上飼養一窩孔雀魚苗,即使三五十條,投餵量很大,半個月之內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再大了就要分缸了。
在這種寬度和高度下,水體中的溶氧是相當豐富的,我們也可以加個小氧氣泵,極為少量的供氧,不是說不可以抽底換水的,只是我們嫌麻煩罷了,用個小氧氣管,利用虹吸原理完全可以做到,按理說孔雀魚苗之類的,只要能夠起水遊動一兩天以後,小氧氣管的水流,它們都會躲避開來的。
發白的透明卵,都是死卵,即使無法分辨,三天後也會見分曉
最近還有魚友遇到了金魚等在魚缸裡繁殖的問題,不知道魚卵是否能成活,給養魚老道發來圖片一看,全部都是清一色透明的純白色魚卵,證明魚卵根本沒有受精,有的部分已經開始出現白蒙了,這樣的魚卵就完全可以剔除掉。
由於燈光的不同,可能有些魚卵我們觀察起來會有一個小白點,但是未受精的死卵,要麼全部通透,沒有一丁點黃色,要麼兩三天之後就會長白毛了,而真正的受精卵,兩三天之後有的就會出現眼點,就是一個小黑點,整個卵粒的顏色更會加深,正常的受精卵,大部分都是淡黃色的。
像鬥魚之類的魚卵,三天左右小魚苗就可以遊動了,這個與觀賞魚的品種有關。
孔雀魚之類的如果排出透明卵,那就是根本沒有受孕,我們對於這些魚卵就可以及時、毫不猶豫地清除掉,以免汙染了整個魚缸的水質。
還有一位魚友問到了,是否有可以帶小魚的觀賞魚,還能夠和其他觀賞魚混養的,這個問題我早就說過了,凡是帶小魚的觀賞魚都有護幼習性,同時也都會有鬥性,必須單缸飼養、單缸繁殖,想要在混養魚缸繁殖,小魚苗早晚也會被其他觀賞魚吃掉,即使是同類的觀賞魚也不行,這個我們就不要去過多考慮了,沒有這個條件,我們就沒有必要搞繁殖了,就那麼養著也很好的。
觀賞魚飼養,永遠不要忘了水質、密度、投餵量
我們不管它是魚苗還是成年觀賞魚,之所以它們會出現問題就是上述的一些原因,密度、水質、供氧和投餵量,在沒有合理容器飼養小魚苗的前提下,我們一定要注意容器的高度和寬度,寬度越寬、高度越低,含氧量越充足,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