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朝,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滿族人的王朝。並且朝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滿族人,漢族非常的少,並且在朝中也是很難得到重用,然而,有一名漢族男子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清朝三代皇帝都十分重視他,在他死後,他得到了最高的榮譽,死後配享太廟,這是清朝從開國到滅國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漢人就是張廷玉,在康熙在位期間,許多官員腐敗。社會的總體風氣十分差,普通百姓抱怨很多。就在這時康熙將這個整治的重擔交給了張廷玉去辦理。
張廷玉心裡很清楚康熙讓他辦的這個事情,是一個令人反感和危險的工作,但是,張廷玉卻沒有推辭,直接就接下重任。並且不管多大級別的官員,只要你腐敗,所有的事情都會以統一的方式處理,在此之後康熙對他更加的重用。
張廷玉的父親自身便是個大學士,但是張廷玉比起他的父親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在29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從這時就進入康熙的視線。儘管剛開始重用他是因為他的父親,然則,到後來康熙感覺張廷玉這個人特別的有才華,可以協助自己解決很多棘手的麻煩,比當時很多的滿人大臣都要好用。
但是,康熙去世之前居然將張廷玉連貶三級,很多人對這件事情非常不理解,都感覺是張廷玉在某些地方得罪了康熙,雖然他的家人愁眉苦臉的,但是張廷玉本人卻和平常沒什麼兩樣。面對安慰他不放在心上,仿佛這次降職比升職更讓他高興。張廷玉的兒子看到父親這個樣,不禁地問道是什麼原因?張廷玉告訴他的兒子,當新皇帝上任時,他會得到比之前更好地恩寵。
果然不出他所料,雍正登基後立馬升了張廷玉的官職,其實康熙貶他的官職是為了給雍正鋪路,他是希望雍正能更加的重用張廷玉,給張廷玉更高的賞賜,這樣張廷玉就會在輔佐雍正的時候更加用心,可以說這是康熙的一個小小的手段。而張廷玉這麼多年在康熙身邊,也是很明白康熙心裡想的是什麼。
後來,張廷玉對雍正付出的一點都不會比康熙少,他將不少得罪人的差事都接了下來,比如說刑法的改革、流民的安定或者是史書的編撰一些差事,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人,他在學術領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