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著名翻譯家,因為他們才有精彩的西方文學

2021-01-19 孤讀者筆記

西方文學在中國的傳播,林紓先生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不懂外語的他靠著別人的口譯硬是編譯了多個西方國家的小說作品。錢鍾書先生也是看著他的譯作長大的,後來還寫了一篇題為《林紓的翻譯》的論文表達自己的翻譯見解。後來精通外文的人才越來越多,他們投身翻譯事業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西方文學譯著。下面來看一看老一輩的著名翻譯家有哪些。

羅念生

羅念生(1904年-1990年)是著名的希臘文學翻譯家,特別是對古希臘文學研究甚深,翻譯了包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得斯等人的劇作。

羅念生先生

李健吾

作為作家的李健吾(1906年-1982年),也許讀過他文學作品的人並不多,比不上他的譯作。他主要翻譯的是法國文學,包括福樓拜、司湯達、莫裡哀等人的作品。他對福樓拜頗有研究,著有《福樓拜評傳》。

李健吾先生

傅雷

提到傅雷(1908年-1966年),很多人就會想起他的家書,而他的翻譯成就主要體現在法國文學上,而他翻譯的法國文學以巴爾扎克的小說居多,另外還翻譯過梅裡美、羅曼·羅蘭等人的作品。1966年,傅雷因遭受迫害而服毒自殺。

傅雷先生

蕭乾

蕭乾(1910年-1999年)的主要文學翻譯成就,無疑就是和第四任妻子文潔若合譯的《尤利西斯》,這部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神作。而此書首位中譯者則是金堤(1921年-2008年),其所譯的上卷出版於1993年。後來兩人也因為這部譯著而產生矛盾。

蕭乾先生

楊絳

楊絳(1911年-2016年),她的主要譯作為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名著《堂吉訶德》,這個已成為現在通行的版本。楊絳先生胞妹楊必(1922年-1968年),也是著名翻譯家,最出名的譯作為薩克雷的《名利場》。

楊絳先生

朱生豪

朱生豪(1912年-1944年),這位英年早逝的翻譯家,以翻譯莎士比亞而知名。他從1936年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後來卻不幸病逝,年僅32歲,只譯出莎劇31種。除了朱生豪,還有梁實秋、卞之琳、方平等也是莎士比亞作品的著名中譯者。

朱生豪先生

趙蘿蕤

趙蘿蕤(1912年-1998年)是一位才女,丈夫陳夢家是新月派詩人。現代主義的代表詩作,T·S·艾略特的《荒原》,就是她所翻譯的。

趙蘿蕤先生

楊憲益

楊憲益(1915年-2009年)的主要翻譯成就是和英國夫人戴乃迭把中國文學翻譯成英文,包括《史記》、《紅樓夢》等。而他翻譯的西方文學不算多,主要有《奧德修紀》,蕭伯納的《賣花女》等。

楊憲益夫婦

查良錚

查良錚(1918年-1977年)是著名詩人穆旦的原名,他所翻譯的西方文學作品也以詩歌為主,其中包括普希金、布萊克、拜倫、雪萊、濟慈等人的詩作。他的同族叔伯兄弟查良鏞,也就是金庸,只是兩人並無往來。

查良錚先生

王道乾

王道乾(1921年-1993年)以翻譯法國作家杜拉斯的作品而知名,他所譯的《情人》已成為目前最權威的中文譯本。此外,他還翻譯過蘭波的詩作及其他法國作家學者的作品。

王道乾先生

草嬰

草嬰(1923年-2015年),原名盛峻峰,是俄羅斯文學翻譯家,一個人獨自翻譯了列夫·託爾斯泰的全部小說,此外還翻譯了萊蒙託夫、肖洛霍夫等人的作品。

草嬰先生

-THE END-

相關焦點

  • 翻譯家胡小躍:《街貓》作者是法語文學的「門羅」
    「讀書沙龍」,邀請著名翻譯家胡小躍談文學、談翻譯、談閱讀。他從一個翻譯家的角度和經歷,暢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芒羅、加拿大文學和文學翻譯等熱點問題。關於最新譯作:《街貓》展現了西方當代青年奮鬥的辛酸史記者:先從你的新作聊起。我關注你的微博發現,你的最新譯作《街貓》備受關注,加拿大大使館的官方微博都特別發帖介紹,你也去了很多地方推介這本新書。
  • 「翻譯家」玫瑰園中暢談麗娃河畔的翻譯與創作
    與會嘉賓以「追憶麗娃河畔的翻譯家們和暢談翻譯與創作」為主題,將目光聚焦在一個特殊的群體——華東師範大學「翻譯家群」。文起麗娃河,拾香譯名篇。華東師範大學麗娃河畔人文薈萃、大師雲集,不僅孕育出著名的「作家群」,還湧現出諸多蜚聲海內外的翻譯大家。
  • 譯家檔案|「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
    2012年,她獲得波蘭文學翻譯最高獎——「穿越大西洋」翻譯獎,2018年獲中國譯協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教授趙瑋婷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1962—),使人們的目光重新聚焦到波蘭文學。
  • 什麼才是好的翻譯? 10 個文學翻譯家給出了這些答案
    不同於非文學翻譯,文學翻譯向來就遭到更多的詬病。文學上也有專門針對文學翻譯的批評理論。「吃力不討好、報酬低」的現狀也使得許多譯者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之前中國有出版商曾透露過,付給譯者的稿酬千字不超過 70 元。如果某一項目的翻譯費超過 800 元,還要扣去 20% 的稅款。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做客半島直播間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你會怎樣翻譯「I love you」?攜最新譯作《我是貓》,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在10月23日做客半島新聞直播間時,給我們講述了文學大家背後的故事。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節目中,林少華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跟大家分享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風格以及文學翻譯的奧妙之處。
  • 文學翻譯的真諦
    、戲劇家、翻譯家、評論家和文學研究者。新中國成立後,他主要從事法國文學的研究和翻譯,成為新中國法國文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領軍者,由他翻譯的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莫裡哀的喜劇全集等,成為法國文學翻譯的典範之作。《李健吾譯文集》是李健吾先生的譯文全集,匯集了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譯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餘萬字。該文集的出版在國內翻譯界、文學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補空白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 文學批評家、翻譯理論家喬治·斯坦納去世,享年90歲
    出生於富庶猶太家庭,以德語、法語、英語為母語,文學批評家、翻譯理論家斯坦納自稱「中歐人文主義者」:對古典文化和歐洲文學語言如數家珍,會多門語言,博覽群書。他主要研究的領域涉及語言、文學和社會之間的關係以及猶太人大屠殺的影響。英國小說家拜厄特(A.S.Byatt)曾把他描述為「一位來得太晚的文藝復興巨人……一位歐洲玄學家,卻有著了解我們時代主流思想的直覺」。
  • 專家縱論翻譯界弊病 文學翻譯界面臨「青黃不接」
    包括20世紀50年代蕭乾翻譯的《好兵帥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裡柯克小品選》等,有粉碎「四人幫」後翻譯的《培爾·金特》,還有蕭乾80歲高齡的時候和夫人文潔若一起翻譯的愛爾蘭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與會的專家、學者指出,蕭乾首先是作為著名作家和優秀記者聞名於世的。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9月20日晚10點,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他不懂外文,卻翻譯了170部外國作品,開創中國文學翻譯先河
    作為一名不懂外語的翻譯家,林紓通過和懂外文者合作,用文言翻譯了一百七十餘部外國作品,開創了中國文學翻譯之先河,對中國文學的繁榮與興旺,功不可沒。林譯小說在清末民初風行大江南北,深受讀者喜愛,影響深遠,不僅扭轉了當時國人的小說觀,提高了小說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改變了中國小說發展的軌跡,同時對國人的陳舊觀念和意識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 痴情的翻譯家,世界的《紅樓夢》
    近日,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中,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冷知識,比如它翻譯成了哪些語言,以及有哪些比較重要的譯本等等。
  • 中國文學翻譯和研究名家西利爾·白之
    其譯研所涉領域廣博,從唐詩宋詞到元雜劇,從明傳奇到清代小說,再到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他均有獨到見解。西利爾·白之(Cyril Birch,1925—2018)是飲譽世界的中國文學專家與翻譯家,專攻中國話本小說、古典戲曲及20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尤其是他對明清戲曲的研究,執西方漢學界之牛耳。
  • 翻譯家傅雷及其翻譯風格
    作為翻譯家,人們說傅雷「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他向國人譯介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響了不止一代人。作為文學評論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本批評深入淺出的典範。作為音樂鑑賞家,他寫下了優美的對貝多芬、莫扎特和蕭邦的賞析。傅雷一生痴愛藝術,他欣賞藝術的美,常常有獨到的發現和感悟,似乎比別人多了一雙慧眼。
  • 文學翻譯的使命與跨域功能——訪翻譯家文潔若
    書中我以散文的形式追憶了我早年的一些經歷,比如我父親在抗戰時期因為失業而家道中落的心酸往事,以及我大學畢業進入三聯後開啟自己翻譯的職業生涯等,還有我與蕭乾一同走過的45年的坎坷經歷,我對巴金、冰心、沈從文等前輩師友的回憶等,都是一些對往事的回憶,也算是一種漫談吧,類似這樣的文章,我以後還要多寫一些,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起來。
  • 譯路前行:訪魯迅文學翻譯獎得主王家湘(上)
    中國社會科學網2020-01-03作者: 潘佳寧王家湘,著名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1936年生於江蘇無錫,1953年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師從王佐良、許國璋等名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專注於英美文學研究與翻譯。
  • 西方翻譯理論十大學派
    譚載喜在介紹西方翻譯理論時,將西方翻譯理論分為四大學派:1.布拉格學派;2.倫敦派;3.美國結構派;4.交際理論派。柯平在《西方翻譯理論淺析》一文中介紹了六大學派:1.語言學派;2.交際學派;3.美國翻譯研討班學派;4.文學-文化學派;5.結構學派;6.社會符號學派。下面將一一介紹。
  • 明末就有翻譯家?淺談李之藻的翻譯作品對後世的影響
    在我國的明末時期,李之藻通過翻譯外國科學作品,打開了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的大門。李之藻生於浙江杭州,字振之,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的進士,官到太僕寺少卿之職。李之藻不僅學識淵博,而且他也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科學家,既暢曉兵法也精於泰西之學,並與徐光啟齊名,是明末著名的「耶儒柱石」之一。
  • 劉文飛:翻譯家不能靠靈感 應把握分寸
    圍繞此書引起的口水戰逐漸演變為文壇的一件大事,有讀者稱這是文學翻譯界遭遇的一次「恐怖襲擊」,連人民日報也刊文批評:「乃不知有信,無論達雅……如此隨意地翻譯經典,既缺乏對經典的尊重,也缺乏對翻譯本身的尊重。」翻譯家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他們在為時代做著怎樣的工作?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翻譯的地位在歷經怎樣的變化?
  • 共22卷約1000萬字,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譯著全集問世!
    共22卷約1000萬字,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譯著全集問世!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7-14 文/金羊網記者 何晶圖/主辦方「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 好的文學翻譯能擴充彼此語言的邊界
    李素也提及一部作品能否受到翻譯所在市場的歡迎,存在許多因素,但優質文學性是一個基礎,因為如果挑選的作品不夠優秀或是翻譯得不夠好,只是為了求全求快,這是特別容易損害作家名譽的,很可能這位作家的作品聲譽在那個國家文學市場就被定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