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卷約1000萬字,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譯著全集問世!

2021-01-08 金羊網

共22卷約1000萬字,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譯著全集問世!

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7-14

文/金羊網記者 何晶

圖/主辦方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寧娜》這句開頭,不少讀者都能背誦,這一翻譯,出自我國大名鼎鼎的翻譯家草嬰。日前,《草嬰譯著全集》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座談會由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辦,上海圖書館承辦,來自新聞出版界、文學創作界、社會宣傳界及家屬代表百餘人出席活動,共同紀念草嬰先生。

為中國讀者架起蘇俄文學的橋梁,翻譯《戰爭與和平》花了六年

草嬰原名盛峻峰,1923年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早年參與中共地下黨與蘇聯塔斯社合辦的《時代周刊》翻譯工作,也為1942年創辦的《蘇聯文藝》擔任翻譯。

新中國成立後,草嬰成為專職翻譯家,長期從事俄蘇文學翻譯,代表著新中國成立之後翻譯高峰。經過二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他完成了翻譯託爾斯泰全集這一翻譯史上的壯舉。託爾斯泰不僅是俄國大文豪,更是世界文學界最無爭議的大作家。草嬰先生用最全面、風格最為一致的譯文,準確凝練地為中國廣大讀書駕起一座通向俄蘇文學殿堂的橋梁。

著名詩人、作家、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回憶說,他記得草嬰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託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7年時間,修改了8次,我作為一個翻譯家,最起碼也要讀12遍吧。」於是,草嬰先生讀了12遍《戰爭與和平》,又花了6年時間裡將之譯成中文。

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也說:「草嬰先生翻譯《戰爭與和平》用了六年時間,現在有些年輕翻譯家四大卷估計只用兩年時間就做出來了,草嬰先生的翻譯,是精益求精的過程。草嬰先生也是有使命感的翻譯家,他把自己對人生的認知轉化成翻譯的使命。現在的譯者有很多,但有信念和使命的翻譯家尤其珍貴。」

將一生獻給翻譯事業,吃透原著精益求精

2015年10月24日,草嬰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3歲。草嬰曾說:「我做了一輩子翻譯,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成功的經驗。我平生只追求一點,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草嬰自比小草,但在他瘦小的身軀裡,蘊藏著巨大的精神能量。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草嬰譯著全集》正是草嬰先生畢生翻譯、創作文學作品的集合,共計22卷,約1000萬字。其中,12卷收錄草嬰翻譯的以託爾斯泰小說全集為主的俄國經典文學作品;7卷收錄草嬰翻譯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肖洛霍夫、萊蒙託夫等作家作品在內的反映蘇聯衛國戰爭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作品;1卷收錄草嬰關於俄蘇文學和文學翻譯問題的個人著作;1卷收錄草嬰編著的俄文語法書;1卷收錄草嬰歷年來在各報刊雜誌中發表的翻譯文章。

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陳徵說:「在編輯整理全集的過程中,我們對草嬰先生的創作和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草嬰先生翻譯一本書前,要先把原作通讀幾遍甚至十幾遍,還要為每一個人物做卡片,直到把整部原作理解透了才開始動筆。無論生活多艱苦,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翻譯、放棄過自己的理想。」

上海翻譯家協會副會長徐振亞在《復活》多個中譯本中,最推崇草嬰的譯本,「他吃透了原著,用詞準確傳神,也更簡練」。草嬰翻譯的工序從通讀幾遍開始,使人物在頭腦中形象清晰;接著逐字逐句翻譯;然後對照原文,看看有無脫漏、誤解的地方;接下來從中文角度審閱,常請演員朋友朗讀,改正拗口之處;最後根據編輯意見作些調整。

草嬰先生用了一生來實踐他的翻譯準則,他堅信,好的翻譯應該讓異國讀者讀譯文的感受,與本國讀者讀原文的感受相當。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9月20日晚10點,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
  • 唯一能翻譯託爾斯泰全集的人:三無人生很自由
    今年87歲高齡的草嬰因老年性疾病在華東醫院已住了一年多了。但說起翻譯,依然思維清晰,談吐自如。  從《老人》邁入俄羅斯文學海洋  草嬰生於浙江鎮海一戶殷實之家,抗日戰爭爆發後,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草嬰把目光轉向當時被認為是充滿光明和希望的蘇聯。
  • 老一輩的著名翻譯家,因為他們才有精彩的西方文學
    錢鍾書先生也是看著他的譯作長大的,後來還寫了一篇題為《林紓的翻譯》的論文表達自己的翻譯見解。後來精通外文的人才越來越多,他們投身翻譯事業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西方文學譯著。下面來看一看老一輩的著名翻譯家有哪些。羅念生羅念生(1904年-1990年)是著名的希臘文學翻譯家,特別是對古希臘文學研究甚深,翻譯了包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得斯等人的劇作。
  • ...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積蓄設立文學翻譯獎
    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著名翻譯家榮如德譯文全集出版,曾翻譯《霧都孤兒》《動物農場》
    南都記者獲悉,俄語文學翻譯大師榮如德的譯文全集《榮如德譯文集》(全十五卷)也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新近出版,為該出版項目的第二套全集作品。《榮如德譯文集》共十五卷,幾乎囊括了榮如德先生一生翻譯的所有譯著作品,橫跨俄語、英語兩大世界文學大陸,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狄更斯、奧威爾、王爾德等世界公認的經典作家,同時還有蘇聯時期的許多優秀作品,涉及小說、戲劇、童話故事等多種體裁。
  • 專家縱論翻譯界弊病 文學翻譯界面臨「青黃不接」
    在1月29日舉行的紀念蕭乾誕辰95周年暨《蕭乾譯作全集》出版座談會上,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楊義先生說,「蕭乾在中西文化樞紐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把世界的精華貢獻給中國,又把中國的精華貢獻給世界。譯著《尤利西斯》是他翻譯生涯裡的一個高峰,同時表現了中國人在接受西方思潮時,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態度和胸懷。他的翻譯,不僅是文字上的真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真實。」
  • 翻譯家草嬰與《一個人的遭遇》
    1987年,一位中國翻譯家在莫斯科國際翻譯會議上獲得蘇聯最高文學獎——高爾基文學獎,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得這一大獎的翻譯家。他,就是草嬰先生。蘇聯 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總是選擇 最 能令他 「 激動的事件 」, 而 草 嬰 先生總 是 選擇
  • 滬上翻譯名家榮如德:翻譯成就了我的人生
    在翻譯界,榮如德是個繞不過去的名字。榮如德是我國資深俄語、英語翻譯家,翻譯了大量優秀的俄語、英語文學作品。    日前,《榮如德譯文集》共十五卷出版。譯文集幾乎收錄了他全部的譯著,這些作品曾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對我國的文學發展產生了長遠而深刻影響。    同時,榮如德的人生充滿了曲折,但年過八旬的他始終保持著樂觀開朗的心態。不妨通過他的自述,了解他的人生軌跡與譯文之外的風採。
  • 他翻譯的每個字都是用心血「嘔」出來的
    草嬰翻譯的託爾斯泰小說全集。著名翻譯家草嬰:大師系列之 草嬰1941年,他開始從事翻譯,至今逾70載,他以一人之力翻譯了一代文豪託爾斯泰的全部小說,還有肖洛霍夫、萊蒙託夫等人的作品。1987年,他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文學翻譯大會上被授予高爾基文學獎,是迄今為止獲得該獎項唯一的中國人。他就是著名翻譯家——草嬰。 2012年9月,在上海華東醫院,記者見到了年近九旬的草嬰。
  • 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翻譯家伍光建在長樂新村的日子
    伍光建,原名光鑑,廣東新會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翻譯家,一生譯著甚多,所譯哲學、歷史、文學等書籍和作品共130餘種。伍光建之子伍蠡甫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翻譯家、美學理論家,一生著述寫作、教書育人,與其父伍光建被稱為「中國譯壇雙子星」。
  • 93歲中國翻譯家許淵衝問鼎"北極光" 稱熱愛翻譯
    93歲中國翻譯家許淵衝問鼎"北極光" 稱熱愛翻譯 2014-08-04 10:41:30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 翻譯家朱雁冰教授逝世,譯著涉及文學、哲學、政治、音樂等多領域
    著名翻譯家朱雁冰教授於3月2日17時逝世。1933年12月,朱雁冰生於山東茌平,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語系,主攻德語語言文學,畢業後即任教於四川外國語學院(今稱「四川外國語大學」)。長期的繁重教學使其未能實現翻譯的夙願,1997年退休之後,他將全部精力投入翻譯事業,20年來成就斐然,發表譯著30餘種,涉及文學、哲學、政治、宗教、音樂等領域。
  • 《馮至譯文全集》面世,所譯歌德、裡爾克等大師作品受到眾學者稱讚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紀文景出版的《馮至譯文全集》面世,譯作均為歌德、裡爾克等古典主義和現實主義中的大師之作。18日,由世紀文景與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重讀『外來的養分』——《馮至譯文全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馮至是我國傑出的詩人、作家、學者、翻譯家,中國德語文學翻譯與研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 苗懷明、李燁、葉黎儂主編:《曾樸全集》資料卷
    《曾樸全集》資料卷,苗懷明、李燁、葉黎儂主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年4月版。內容簡介該書完整收錄了《海虞曾氏家譜》、《曾公孟樸訃告》、《曾公孟樸紀念特輯》等民國時期刊印的相關出版物。書影孫同康、曾樸信札(二通)曾園春夢出版說明曾樸(1872—1935),家譜載名為樸華,初字太樸,改字孟樸,又字小木、籀齋,號銘珊,筆名東亞病夫、病夫,江蘇常熟縣人,他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家
  • 許淵衝:翻譯是兩種文化的比較,不要把翻譯看低了
    "翻譯不是簡單的翻譯,翻譯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就是文化前進。我就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出一份力量,希望能找到接班人。"這是在8月19日上線的最新一期《掌閱遠山》—"百年不孤獨"節目中,翻譯泰鬥、中國翻譯家許淵衝不斷提及的一段話。在已經百歲的許淵衝看來,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變換,而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和碰撞,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能被低估。
  • 明末就有翻譯家?淺談李之藻的翻譯作品對後世的影響
    在我國的明末時期,李之藻通過翻譯外國科學作品,打開了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的大門。李之藻生於浙江杭州,字振之,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的進士,官到太僕寺少卿之職。李之藻不僅學識淵博,而且他也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科學家,既暢曉兵法也精於泰西之學,並與徐光啟齊名,是明末著名的「耶儒柱石」之一。
  • 黃庭堅書法全集(含長卷-高清)
    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頒獎儀式上,《黃庭堅書法全集》榮獲「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類獎。  《黃庭堅書法全集》由我縣旅京著名書法家、學者黃君主編,是一部集藝術、文獻和學術研究為一體,迄今為止第一部對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相關文獻資料的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成果的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