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卷約1000萬字,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譯著全集問世!
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7-14
文/金羊網記者 何晶
圖/主辦方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寧娜》這句開頭,不少讀者都能背誦,這一翻譯,出自我國大名鼎鼎的翻譯家草嬰。日前,《草嬰譯著全集》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座談會由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辦,上海圖書館承辦,來自新聞出版界、文學創作界、社會宣傳界及家屬代表百餘人出席活動,共同紀念草嬰先生。
為中國讀者架起蘇俄文學的橋梁,翻譯《戰爭與和平》花了六年
草嬰原名盛峻峰,1923年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早年參與中共地下黨與蘇聯塔斯社合辦的《時代周刊》翻譯工作,也為1942年創辦的《蘇聯文藝》擔任翻譯。
新中國成立後,草嬰成為專職翻譯家,長期從事俄蘇文學翻譯,代表著新中國成立之後翻譯高峰。經過二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他完成了翻譯託爾斯泰全集這一翻譯史上的壯舉。託爾斯泰不僅是俄國大文豪,更是世界文學界最無爭議的大作家。草嬰先生用最全面、風格最為一致的譯文,準確凝練地為中國廣大讀書駕起一座通向俄蘇文學殿堂的橋梁。
著名詩人、作家、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回憶說,他記得草嬰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託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7年時間,修改了8次,我作為一個翻譯家,最起碼也要讀12遍吧。」於是,草嬰先生讀了12遍《戰爭與和平》,又花了6年時間裡將之譯成中文。
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也說:「草嬰先生翻譯《戰爭與和平》用了六年時間,現在有些年輕翻譯家四大卷估計只用兩年時間就做出來了,草嬰先生的翻譯,是精益求精的過程。草嬰先生也是有使命感的翻譯家,他把自己對人生的認知轉化成翻譯的使命。現在的譯者有很多,但有信念和使命的翻譯家尤其珍貴。」
將一生獻給翻譯事業,吃透原著精益求精
2015年10月24日,草嬰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3歲。草嬰曾說:「我做了一輩子翻譯,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成功的經驗。我平生只追求一點,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草嬰自比小草,但在他瘦小的身軀裡,蘊藏著巨大的精神能量。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草嬰譯著全集》正是草嬰先生畢生翻譯、創作文學作品的集合,共計22卷,約1000萬字。其中,12卷收錄草嬰翻譯的以託爾斯泰小說全集為主的俄國經典文學作品;7卷收錄草嬰翻譯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肖洛霍夫、萊蒙託夫等作家作品在內的反映蘇聯衛國戰爭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作品;1卷收錄草嬰關於俄蘇文學和文學翻譯問題的個人著作;1卷收錄草嬰編著的俄文語法書;1卷收錄草嬰歷年來在各報刊雜誌中發表的翻譯文章。
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陳徵說:「在編輯整理全集的過程中,我們對草嬰先生的創作和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草嬰先生翻譯一本書前,要先把原作通讀幾遍甚至十幾遍,還要為每一個人物做卡片,直到把整部原作理解透了才開始動筆。無論生活多艱苦,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翻譯、放棄過自己的理想。」
上海翻譯家協會副會長徐振亞在《復活》多個中譯本中,最推崇草嬰的譯本,「他吃透了原著,用詞準確傳神,也更簡練」。草嬰翻譯的工序從通讀幾遍開始,使人物在頭腦中形象清晰;接著逐字逐句翻譯;然後對照原文,看看有無脫漏、誤解的地方;接下來從中文角度審閱,常請演員朋友朗讀,改正拗口之處;最後根據編輯意見作些調整。
草嬰先生用了一生來實踐他的翻譯準則,他堅信,好的翻譯應該讓異國讀者讀譯文的感受,與本國讀者讀原文的感受相當。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