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他的名字是和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這些大文豪聯繫在一起的,一代代年輕人讀著他的譯作、文學研究專著長大。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

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

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朱振武說。

「在我們大家的記憶中,他從未萎靡不振、從未臥床不起過。」朱振武說,一直到今年6月,鄭先生還在開學術會議,發表演講。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浙江大學終身教授許鈞聲音哽咽地說,去年底還和鄭先生一起吃飯,他神採奕奕,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朱振武介紹,鄭克魯是在一個月前到醫院檢查,發現身體有很多毛病,不僅心衰,而且肝膽都不好。面對醫院規定的住院要求,鄭克魯樂觀面對,從未覺得是多大事情。「他將生死看得很淡,生前就留下遺言說,不需要開追悼會,不需要遺體告別儀式,簡簡單單最好了。」朱振武說,在去世前一天的下午,他頭腦清醒,精神很好,希望夫人回去好好休息。但誰也沒想到,第二天他就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關於鄭克魯身後的願望,朱振武透露,先生希望用自己的積蓄設立翻譯獎,來激勵更多的人從事文學翻譯。「你給世人留了什麼,你為社會做了什麼,這是鄭先生最想告訴大家的,也是我們繼承他精神財富最重要的一部分。」

翻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譯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如有自認為譯得不錯的地方時,便感到一種快樂;譯完一本書,我覺得了卻自己的一個心願,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所以樂此不疲。」鄭克魯曾經如此說道。

事實上,鄭克魯留下了家喻戶曉的大量譯作,如《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紅與黑》《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神秘島》《局外人》《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地球》《九三年》等等。2018年這些譯著以及其他編著的作品以《鄭克魯文集》的形式與讀者見面。

對此,朱振武評價道:「鄭先生的譯文平實質樸,而非浮華誇飾;他儘量忠實原著的句式和句法等語言特徵,充分發掘其字裡行間的意義、意境、語氣、基調、意蘊和節奏等文學要素。」朱振武認為,鄭先生有一種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境界。

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繆伶超回憶,因為參與編輯《第二性》認識了鄭老師,「《第二性》篇幅很長,涉及生物學、心理學、歷史、存在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哲學等多門學科,翻譯難度很大。」她介紹,我國以前只有一個根據英文譯本轉譯過來的中譯本,但是由於英譯本本身刪去15%的內容,且有多處錯譯,所以依據那個版本的中譯本也不太理想。上海譯文出版社買下版權後,鄭克魯不畏艱難,願意翻譯,查證了大量資料,為中國讀者還原了作品的原貌,終於讓讀者能夠看到一個原汁原味的版本。2012年鄭克魯也正是憑藉這本譯作榮獲傅雷翻譯出版獎。

從未炫耀自己出身名門

鄭克魯是近代著名改良思想家、《盛世危言》的作者鄭觀應的嫡孫,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65年的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碩士,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任博士生導師。他在外國文學翻譯、研究和教學三方面取得的成績為世人所景仰。

朱振武是鄭克魯帶的第一個博士,他回憶道:「鄭先生雖然幾個門第都很高,但從來都很低調。他總是說自己是上師大的人,很少說自己是北大或者說是社科院的人。」朱振武說,第一次見到鄭先生已是二十七八年前,當時老師50歲左右,風度翩翩,談笑風生,博古通今,「特別是在餐桌上,他什麼都懂,比方怎麼吃蟹,怎麼去洗手。」朱振武回憶,大家都十分羨慕鄭先生的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但是從未看到或聽到鄭先生炫耀其出身。

許鈞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與鄭克魯相識,後來與鄭克魯同為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他走了後,我心裡很沉重,也很惋惜。」許鈞說,鄭克魯是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學者,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一心翻譯、一心教學、一心撫育人才,他用自己的一生很好闡釋了安心、靜心、專心對學者、對譯者有多麼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鄭克魯在上海師範大學出任中文系主任時打造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至今還是國內同類專業中的佼佼者,他主編的《外國文學史》為高校學生普遍使用。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積蓄設立文學翻譯獎
    他的名字是和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這些大文豪聯繫在一起的,一代代年輕人讀著他的譯作、文學研究專著長大。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他的名字是和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這些大文豪聯繫在一起的,一代代年輕人讀著他的譯作、文學研究專著長大。9月20日晚10點,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逝世,享年81歲!《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
    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翻譯家鄭克魯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上海作家、澎湃新聞今天發布消息——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
  • 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任武漢大學法語系主任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王功尚)上海文聯官方微博消息證實,2020年9月20日晚10時許,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1歲。上個世紀80年代,鄭克魯先生曾任教於武漢大學,任武漢大學法語系主任兼法國問題研究所所長。
  • 廣東中山籍著名翻譯家鄭克魯逝世,譯《巴黎聖母院》自成一格
    據上海市作家協會訃告,廣東中山籍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鄭克魯是第四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譯有《第二性》《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法語名著,主編的《外國文學史》至今為國內眾多高校採用,影響深遠。
  • 共22卷約1000萬字,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譯著全集問世!
    共22卷約1000萬字,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譯著全集問世!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7-14 文/金羊網記者 何晶圖/主辦方「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在鄭克魯60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曾寫過《盛世危言》的鄭觀應。
  • 翻譯家鄭克魯:鑽研一生,他只給自己評「良」
    Condolence9月20日晚10點,翻譯家鄭克魯先生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在人們的印象中他總是那麼溫和寬厚,鮮紅的上衣襯著他的一頭銀髮,愈發顯得他英姿勃發。作為一名法國文學研究學者,他似乎太勤奮了。筆耕不輟譯著總數1700萬字。
  • 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在鄭克魯60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曾寫過《盛世危言》的鄭觀應。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去世 弟子追憶:為人低調 與世無爭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21日,據多家媒體報導,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因病逝世,享年81歲。其弟子、知名翻譯家朱振武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與法國文學結緣鄭克魯出生於1939年。他畢生從事法國文學的翻譯、研究與教學,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專家。 1957年,鄭克魯考上北京大學,學習法語專業。他曾說過,研究與翻譯道路是機遇與努力交織的結果,選擇學習法語完全是偶然的。
  • 翻譯家朱雁冰教授逝世,譯著涉及文學、哲學、政治、音樂等多領域
    著名翻譯家朱雁冰教授於3月2日17時逝世。1933年12月,朱雁冰生於山東茌平,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語系,主攻德語語言文學,畢業後即任教於四川外國語學院(今稱「四川外國語大學」)。朱雁冰在少年時代就熱愛文學,進入德語專業後,對德國古典文學和古典哲學尤其萊布尼茨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長期的繁重教學使其未能實現翻譯的夙願,1997年退休之後,他將全部精力投入翻譯事業,20年來成就斐然,發表譯著30餘種,涉及文學、哲學、政治、宗教、音樂等領域。
  • 著名翻譯家汪劍釗談普希金:只有創造才能最快的抵達傳統
    「名家講經典」著名翻譯家汪劍釗談普希金 十月 攝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高凱)「普希金接受了外來文化,同時又發揚光大,創造是接近傳統的結晶,只有創造才能最快的抵達傳統。」著名翻譯家汪劍釗日前談及普希金,感嘆「詩歌應該是美最好的歸宿」。
  • 大家|翻譯家鄭體武:帶讀者重回俄語文學「白金世代」
    從1980年代開始,鄭體武對這一時期詩歌的研究和譯介就從未停止,尤其是翻譯,他說,自五十幾歲後,方覺漸入佳境,而譯無止境,完美永遠是一直進取的目標。一是他當時在《世界文學》上讀到翻譯家王佐良一篇去美國的訪問記,叫《詩人勃萊一席談》,文後還附上了一組由王佐良先生翻譯的勃萊的詩歌。二是他看到了另外一篇文章,詩人鄒荻帆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蘇聯,並在伏龍芝也就是現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留下一段話:「我愛伏龍芝,有音樂也有詩,更有深摯的友誼。」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上海師範大學鄭克魯先生治喪小組9月21日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翻譯家和作家,外國文學史學家和教育家,上海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負責人、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文學研究所所長、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 列夫·託爾斯泰作品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
    因為在十九世紀末的中國,受到維新運動的影響,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寄希望於在西洋文明中找到開啟民智、改變發展之道,這是俄羅斯文學進入中國的大背景,也是列夫·託爾斯泰進入中國的大背景。1954,鮮明反映列夫·託爾斯泰社會思考的戲劇《教育的果實》出版,這一系列的其他三部戲劇隨後相繼出版,即家《黑暗的勢力》《活屍》《「第一個造酒者」及其他》。
  • 《魯冰花》原著小說作者鍾肇政昨晚離世,享年96歲
    昨晚7點,原著小說《魯冰花》的作者、臺灣作家鍾肇政離世,享年96歲。「那天上的星星,真的離我們而去了。」聽聞噩耗,早已長大成人的那群「小歌迷」紛紛表達了惋惜。 隨後的幾十年中,她筆耕不輟,一生寫下了超過2000萬字的作品。1960年,她發表了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魯冰花》。此外,她的「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裡》《流雲》以及「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都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1989年,小說《魯冰花》改編的同名電影公映。
  • 上海翻譯家協會新一屆主席團、理事會亮相 魏育青當選會長
    大會審議並通過了上海翻譯家協會第六屆會長譚晶華所作的《上海翻譯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報告從四個方面總結了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並結合工作實際,為今後五年的工作構想提出了四點參考。大會審議並通過了《上海翻譯家協會章程》(草案),選舉產生了上海譯協新一屆理事52名,其中常務理事17名。
  • 翻譯了《茶花女》《悲慘世界》的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他曾說「譯者不...
    許多人知道鄭克魯的名字,是通過《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昨晚10點,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先生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
  • 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他將專業等同於生命
    原創 傅小平 文學報翻譯家鄭克魯於9月20日晚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鄭克魯,廣東中山人,生於澳門,曾祖父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愛國民族工商業家,《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