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明末時期,李之藻通過翻譯外國科學作品,打開了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的大門。李之藻生於浙江杭州,字振之,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的進士,官到太僕寺少卿之職。
李之藻不僅學識淵博,而且他也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科學家,既暢曉兵法也精於泰西之學,並與徐光啟齊名,是明末著名的「耶儒柱石」之一。李之藻翻譯的外國作品不僅有天文地理,還包括數學和宗教,不僅開闊了國人的思想,也將外國先進技術引入我國,對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起到很大的影響。
明朝末年,八股禁文的科舉制度禁錮著人們的思想,使得我國的科學事業落後於西方國家,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中國士大夫日益受到經世致用的西學影響,因此他與近代科學先驅人物徐光啟、楊廷筠等翻譯了一大批外國的科學譯作,為我國的科學進步起到很大的作用。
當時李之藻是一個積極受容西學的重要人物,他為了強國富民,不是空談於國於民毫無實用的理學,而是與摯友徐光啟一樣,積極為外國科學技術在我國的傳播而翻譯出大量的作品。而且加上李之藻天生聰慧,對天文、地理、幾何、算術等無所不精,更加為他之後翻譯西方科學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李之藻在對西方科學作品翻譯時為了能夠更加深入,他積極翻譯引進西方國家的科學著作,對我國的科學進步有很深的影響。
一、李之藻擅長的翻譯領域
明末翻譯家李之藻博學多才,才華橫溢,在接觸過西洋文學之後對外國科學的先進性有了新的認識,因此就開始引進西學,通過翻譯外國著作向國人介紹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譯作主要體現在天文、地理、宗教、算術等幾個領域,這對我國科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之藻翻譯的作品有《萬國地圖》、《渾蓋通憲圖說》、《同文算指》、《幾何原本》、《寰有銓》、《名理探》、《經天蓋》、《簡平儀說》、《宮禮樂疏》、《交友論》、《天文初函》等,不乏對我國各個科學領域的探索,在當時的社會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下面就具體介紹李之藻在科學著作翻譯中擅長的翻譯領域。
翻譯家李之藻自小就很聰明,對天文也很感興趣,在接觸了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之後,認識到我國的天文知識中其實存在弊端,遠不及外國科學中解決得透徹,因此決定致力於外文翻譯的工作,讓更多的外國科學著作可以被國人讀到,從而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
例如《渾》文就是李之藻翻譯編著的西方國家的天文學著作,李之藻以形上學與驗證法的方式將書中的內容以獨到的方式發表,書中提高了關於黃道十二宮等天文學中的新概念,將明朝的八股氣息一掃而空,給人以通俗易懂標新立異之感。並且李之藻在翻譯編著外國科學著作的同時,也在福建出差的途中,對於西方天文所記做了大量的天文觀測,以證實其有用性,這充分體現了李之藻對科學的嚴謹態度,同時也是對我國科學發展而做的肯定性努力。
在明代的曆法還是從採用郭守敬等人的授時曆轉化的,奠定我國現在農曆計時的基礎。由於當時李之藻在西方科學中發現,在時間的計量應該準則規矩,認為時間與地理位置以及經緯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李之藻的調和方式就是在翻譯的譯作中,留一部分專門介紹赤道坐標的章節,並且也加深了算術知識的鞏固,提升了我國對算術、天文乃至地理方面的認識。
李之藻在數學方面最具影響的翻譯著作就是《圜容較義》和《同文算指》,書中不僅有習題供學生練習參考,還融合了中西算法的優點,不僅繼承了德國數學家克拉維斯的《實用算術概論》中的理論,還結合我國數學家程大位的《算法統宗》,這些都體現出李之藻對科學文獻翻譯中的中西交融與靈活變通。
而且還將西方算術知識運用於實際的生活中,用它來結算政府管理中的銀兩問題,既方便又準確。最後就是,在李之藻翻譯的外國文學中,對於著名的《名理探》、《寰有詮》等,不僅填補我國在邏輯學中的空白,還提升了我國人民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步伐。李之藻為了推廣西方先進科學積極地譯著科學書籍,對我國的科學發展影響深遠。
二、李之藻在翻譯科學發展中的貢獻
1.翻譯家李之藻是我國最先向人們介紹關於西方天文學、筆算還有形式邏輯方面知識的人,而且他在1607年就譯成了第一部科學著作《渾蓋通憲圖說》,用於介紹天文學的知識。
2.李之藻在逝世之前也完成了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就是《天學初函》叢書的刻印出版,這本書不僅匯集了李之藻、徐光啟、利瑪竇等譯著的20種、54卷、32冊。其中器編10種,全部都是介紹西方科技知識。這套叢書也是我國對於西方科學的第一套書。而且《天學初函》在明末就流傳極廣,這為國人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提供了很大便利。
3.翻譯家李之藻對於天文歷數的知識也有了很好的更正與改進。如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李之藻在《請譯西洋曆法等書疏》中不僅詳述了十四項中國昔賢談所未及的天文歷數知識,而且還詳細地介紹了西洋科學中關於歷術的科學書籍。並且不斷地翻譯外國的科學著作,還增加我國的天文學知識。
4.翻譯家李之藻在有生之年,一直致力於翻譯西書、引進西方學生的道路上,其譯著之多以涵蓋科學中的多個領域,其一生所翻譯書籍的質量和數量都對當時我國的科學發展起到一定的影響,所以說,李之藻在我國科技書籍翻譯中有很高的地位。
三、李之藻的譯著對我國科學的影響
1.李之藻翻譯的《渾蓋通憲圖說》中,不僅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天文學知識,還大力宣傳地圓與地動說,因為古時候人們都是認為天圓地方的,這對我國人民對天文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李之藻在書中還介紹星盤的畫法以及製作原理,並且對我國幾何知識的傳播也起到了很多的作用,對當時我國的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
深深影響後人在天文學術以及幾何學方面的發展,深深影響後人在天文學術以及幾何學方面的發展。翻譯家李之藻是將幾何學引入我國的重要人物,李之藻翻譯的《圜容較義》中,也介紹了算術中的幾何知識,不僅有勾股定理,而且關於圓形、三角及立體圖形的幾何知識,在書中都有記載,這對發展我國的算術事業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這些都推進了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為我國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2.翻譯家李之藻是推進我國接受西方科學文化的先驅人,李之藻對於西方科學的翻譯著作更具獨特性,它促進我國思想意識中對科學方法、知識以及思想的產生,這對我國今後的科學發展鋪平了道路,使我國的科學技術有更多更好的參考和借鑑,將西方科學及時融入到我國的科學發展中,使我國在科學的發展中也不再故步自封,開始對西方文化保持理性的態度,不再是保守的觀念對待西方科學文化,而是更加理性地去認識和學習西方科學文化,師夷長技以制夷,使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有了新的源泉。
3.明末李之藻翻譯科學著作,不僅將西方科學知識引入到我國,還對我國已存在科學理論中的缺陷錯誤進行補正,這對以後在科學著作的翻譯起到了導向作用。而且在西方科學技術的翻譯中,李之藻還會進行大量的實踐驗證,以明確西方科學知識的準確性與可行性。
對於西方著作中的錯誤進行糾正,這不僅保證我國科學技術文獻的準確性,還體現了翻譯家李之藻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我國以後在科學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更加嚴謹的工作作風,對於科學知識也開始追根究底,探求其科學知識原理,以及怎樣運用這些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使其發揮更大的科學效益。
4.翻譯家李之藻的科學技術譯著,不僅使西方科學在中國得到傳播影響我國傳統科學與西方科學技術的相互轉換,使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提高一個層次。並且李之藻翻譯好作品之後,還自費推廣科學作品,這些深入地將西方科學技術在我國傳播,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普及西方科學知識在我國的應用,並且對我國今後的文化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開始以邏輯學辯證的理論對科學進行研究,奠定了今後科學發展的理論依據。
5.明末李之藻翻譯的西方科技文獻作品在當時起到不小的轟動,因此明末也開始出現專門的機構,用來從事科學事業的研究,雖然當時只是對科學文獻的譯著,但是這對今後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使得我的科學研究不再是個人分散的,而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專門研究科學技術的部門。
在翻譯家李之藻的影響下,我國的科學發展也漸漸開始向正規發展,對科學技術的認識與理解也更加追求原理的探究,並且也形成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在科學的發展中也開始分門別類,不再是僅限於天文、地理等方面研究,使我國科學的發展有了更為廣泛的科學研究範圍。
總結
李之藻對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李之藻的翻譯對科學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譯書的質量和數量上,他在我國科學書籍翻譯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也促進了我國近代科學的發展。李之藻的翻譯著作對我國天文、地理、數學乃至宗教都有一定的推進作用,不僅開闊了國民的眼界,同時也提高了我國的科學文化水平。
參考文獻
《李之藻西學歷程探析》
《腳踏東西文化的文學家和翻譯家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