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名不見經傳的古寺:善化寺、開化寺、青蓮寺

2021-01-09 kkCHiu10妹

想必大家都不知道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寺廟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三個比較小眾但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寺廟,大家可以在元旦假期或春節去旅遊哦!

化身證菩提—善化寺

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大同市城區南大街西側。初名開元寺,創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五代後晉更名大普恩寺,金天會六年(1128)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始更稱今名,亦多官吏「習僅之所」。善化寺布局嚴謹,宏偉壯觀,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遼金寺院。1961年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雄寶殿是寺內主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單簷順頂,殿前設有寬大月臺,殿內當心間後部設鬥八藻井,鬥拱重疊密緻,為遼代小木作中的精品。三聖殿是金初代表性的木構建築。

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廡殿頂式。左右次間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金代斜拱盛行,碩大華麗者以此為最。殿內用四根金柱支撐梁架屋頂,是遼金減柱、移柱法的突出實例。山門位於三聖殿前方,為寺之正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門前有月臺踏道,南北梢間和次間均砌牆,上留牆高約1/3闢窗。當心間前後闢門為出入寺的通道,左右次間置明塑四大天王像,故又稱天王殿。山門為廡殿頂形式,梁皆為月梁式,砍削規整,形制美觀,為我國現存金代山門中的巨構。寺內保存有遼金塑像3餘尊,其中以金塑為佳。所存石碑中以金大定十六年(1176)所立之碑最為有名,作者朱弁為南宋大儒朱熹的叔祖父,是高宗所派出與金和談之使者,因拒絕對方勸降,被羈留西京(今大同)17年,期間設館教書,傳播漢族文化,並協助修整善化寺。此碑文思並茂,書刻皆工,不僅是朱弁宣揚「和好之利」的生動說明,也是其崇高民族氣節的最好見證,同時還是研究善化寺建造史的寶貴文獻。

化澤視禪明—開化寺

開化寺位於高平市東北17千米處的舍利山腰,松柏茂密,路轉峰迴,殿宇樓閣掩映在山巒樹影之中,為當地享有盛名的古剎勝景。宋代名將韓琦《遊開化寺》詩云:「蒙山崦裡藏神宮,朝蒼暮翠嵐光濃。枯松老柏競醜怪,危巒峻岭相彌縫。」寺創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唐昭宗時稱清涼蘭若,宋天聖八年(1030)改稱今名。寺前聳立二層樓閣式山門一座,大雄寶殿居寺內中心,東西配殿對峙,後殿左右各跨翼樓,東翼樓下有泉湧出,水聲悅耳。現存大雄寶殿為宋熙寧六年(1073)原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為正方形,六架椽屋,單簷歇山頂。前後簷明間開門,可與前後院連通,次間為破子欞窗,簷柱上刻著施主姓名與年月題記,提供了建殿的確切年代。

鬥拱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形制,梁架為徹上露明造。殿宇壯觀,結構古樸,梁架、鬥拱上的彩繪圖案非常精美,與宋代《營造法式》中的彩畫紋樣十分相似,可以說是宋代建築彩繪的最佳實例。殿內北、西、東三壁滿繪壁畫,成於北宋紹聖三年(1096),內容為佛教經變故事。畫面構圖嚴謹,筆力道勁,人物傳神,色彩鮮豔,再配以瀝粉貼金,更顯得輝煌壯美,極富藝術感染力。大雄寶殿已被譽為古建瑰寶,這些壁畫更被視作「鎮寺之寶」觀音閣為金代遺構,二層三開間,懸山屋頂,下層為磚券門洞,柱子上留有金代當地官吏到此遊覽的記載,現存梁架也完全符合金代的製作風格。寺內碑碣及寺外三座石制高僧墓塔均保存完好。開化寺2001年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為盛世中的幸事。

蓮寺花徑幽—青蓮寺

青蓮寺位於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寺南莊村硤石山腰,人稱「晉魏河山第一寺」。分上下兩寺,下寺是北齊天保年間(550559)高僧慧遠創建,初名硤石寺,唐鹹通年間賜名「青蓮」,稱古青蓮寺。上寺建於唐大和二年(828),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曾賜名福巖禪院,到明代後又復稱青蓮寺。寺院三面屏山,一面下臨丹河,景色秀麗,幽深古雅,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1988年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寺內祀奉佛祖的釋迦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單簷歇山頂。

大殿舉折平緩,出簷深遠,明間的殿門門框用石料製作,上面刻有花卉紋飾,並銘刻有證明此殿創建於宋元祐四年(1089)的題記。殿內中央塑釋迦牟尼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賢二弟子像,尚存宋塑風韻。羅漢樓和地藏樓創建於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除石柱、鬥拱、梁等保留宋構特徵外,其餘均被後世的修葺變作了清代的樣式。下寺古青蓮寺現存主要建築為正殿和南殿。正殿也稱大佛殿,雖經明清多次維修,結構上尚保留不少宋代的建築手法。南殿已不顯宋代建築的特徵,但殿內的宋代佛壇卻得以保存,上有彩塑12尊,與上寺的宋代彩塑如出一轍。另有唐寶曆元年(825)「硤石寺大隋智遠法師遺蹟記」碑一通,碑首線刻彌勒說法圖,是研究唐代佛寺建築布局和形制的重要資料。青蓮寺的這些古建瑰寶能保存至今,使後人能從中得到感悟,受到啟迪,善莫大焉,功至偉矣!此間還有號稱「三奇」的「擲筆臺」「子母柏」和「白果樹」。「珏山吐月」與「乳竇望天」也為寺中勝景。

如果大家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轉發並評論哦

相關焦點

  • 【聽泉】古寺極則|澤州青蓮寺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青蓮上寺 青蓮上寺 青蓮寺分上、下兩寺,但凡有「上、下」寺留存下來的古寺一般都是極品,如洪洞廣勝寺上、下寺,大同華嚴寺上、下寺。青蓮依然。 古寺、新寺兩處,相距數百米,分屬淨土宗、天台宗道場。兩寺依山就勢,殿宇樓閣,櫛次鱗比;經堂僧舍,錯落有致。院內古柏虯翳,銀杏繁茂,勾心鬥角;院外林木蔥翠,野草閒花,馥鬱芬芳。山清水秀,古剎幽深,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自北齊創寺以來,青蓮寺即成為澤州的佛教文化中心和自然景觀勝地,譽滿上黨,流芳千載。
  • 青蓮寺與珏山
    青蓮寺算錯時間了,陷入無語,也是太過自信,看到有關青蓮寺的圖文,寺裡有一棵千年銀杏樹,當秋末漸遠初冬蹣跚而來時
  • 青蓮寺淵源
  • 雄風猶在的千年古寺——大同善化寺
    在華嚴寺東南方向不到一公裡的地方,矗立著大同另一座著名寺院——善化寺。善化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年—741年),初稱開元寺,後晉時稱大普恩寺,遼保大二年(1122年)毀於戰火,金代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稱善化寺。
  • 關於晉城青蓮寺修繕風波的意見與建議
    這些文獻資料中,可只青蓮寺始建年代至少為北齊,並且,1991年,在青蓮寺還出土一件明確雕有大齊乾明元年公元560年的佛座殘件一塊,雕刻內容為十二夢王兆夢圖,不僅是國內現存最早密教實物,更是青蓮寺作為一座千年古寺提供了有力的佐證,1988年因厚重的歷史,珍貴的文物遺存,重要的史料價值,青蓮寺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青蓮寺:晉東南的冠絕之作
    晉東南有一冠絕之作--青蓮寺青蓮寺,原名為「硤石寺」,來源於它的地形,地處山巒峭壁之中而得名。如果說晉祠是一座園林式祠廟建築群,而青蓮寺則無疑是一座園林式的山野寺廟建築群。青蓮寺隔山對望,寺院分為古青蓮寺和新青蓮寺兩部分,古在下,新居上,古青蓮寺創建於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至唐太和二年(828年),創建上院。
  • 考古探索:大同善化寺,並非始建於唐朝
    善化古寺,坐落於筆者家鄉山西省大同古城南門永泰門內西側,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規模宏大的國保級古剎。整座古剎坐北朝南、三重大殿分別為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其中山門、三聖殿為金代建築,大雄寶殿為遼代建築,大雄寶殿坐落在高臺之上,左右為東西垛殿,西側有金貞元二年即公元1154年所建的普賢閣,東側為新建的文殊閣。原閣在民國期間被火焚毀了,誠然可惜。
  • 青蓮寺內子母古柏,「弱子護母」美名揚!
    50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晉城古樹》第十二集:澤州青蓮寺「子母柏」
  • 晉城青蓮寺
    寺院分為古青蓮寺和新青蓮寺兩個部分。古青蓮寺在下,新青蓮寺居於上。古青蓮寺始建於北齊天保三年(552),唐懿宗鹹通八年(867)賜名「青蓮寺」。新青蓮寺始建於隋唐,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賜名「福嚴禪院」。
  • 【開化寺】這兩天,中國宋代建築讓歐洲人震撼了一把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是正度數據的中國文化數字項目,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此項目申請成為中國和德國建交45周年之際的中德友誼交流年項目。開化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通過廣州正度數據處理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雙百愛玲瓏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多方聯合,讓開化寺飛向德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山西高平開化寺被整個搬到了德國!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是正度數據的中國文化數字項目,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此項目申請成為中國和德國建交45周年之際的中德友誼交流年項目。開化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通過廣州正度數據處理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雙百愛玲瓏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多方聯合,讓開化寺飛向德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文青蓮武少林」之美譽的隋唐佛都——晉城青蓮寺
    古青蓮寺 青蓮寺198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蓮寺分為古青蓮寺和新青蓮寺,古青蓮寺現有正殿3間,南殿3間,正殿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國現存唐代寺觀塑像3處中的一處。新青蓮寺為兩進院落,北天王殿、藏經閣、釋迦牟尼殿、大雄寶殿由南到北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兩廂羅漢樓、地藏樓、施房、僧舍左右對稱,十方堂、藏經閣錯落有致。建築結構多為宋代風格,彩塑多為宋代所作。彩塑、碑碣、宋建築、無影塔、乳竇泉、子母柏堪稱青蓮六絕。 一絕彩塑。寺中現存彩塑,多為唐、宋原作。唐塑豐肌秀骨,宋塑形態逼真,藝術價值甚高。
  • 開化寺(山西省太原市開化寺街)
    這個新太原城是在當年的唐明鎮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唐明鎮是唐朝時候駐兵的地方,現在的開化寺、大鐘寺、關帝廟,都在唐明鎮的鎮上和附近,新的太原城周圍是十華裡,這個時候,開化寺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當年大鐘寺叫壽寧寺,開化寺叫延壽寺。
  • 泉州青蓮寺
    福建省泉州市青蓮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安吉路中段潯美社區。寺廟建於北宋宋太宗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改名為普濟觀音禪寺。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際璋(提督萬正色長子)重修普濟橋渡更名為美山青蓮寺延續至今。千年來,一直如寺中楹聯「潯海潮通南海水,美山地接雪山春」傳承著與南海普陀山的淵源。
  • 善化寺之最美三聖殿
    大同當地人稱為的南寺即善化寺,穿過讓人頭暈眼花的南城門甕城,向西拐,走不多遠,馬路對面便是蒼松翠柏掩隱的古寺,寺門上一塊古匾,上書善化寺。寺前廣場上有一座黃綠琉璃瓦的五龍壁。林風去書店買書,轉了一圈沒有一本合意的。他漫不經心地沿著城牆帶狀公園與護城河間的甬道向東走去。鍛鍊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南城門蔚為壯觀,其廣場也最為寬闊。
  • 七王朝歲月沉浮無意 九百年風雲榮辱不驚 大同善化寺免門票看點多
    五龍壁大同善化寺,中國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築。其中大雄寶殿為遼代建築、三聖殿、天王殿、普賢閣為金朝初期,文殊閣為現代建築,四座遼金建築保存在一個寺院,在中國唯有善化寺,1961年,善化寺就被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善化寺:中國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一座遼金寺院
    善化寺西院內有五龍壁一座,長約20米,高7米,厚1.45米。壁上五龍,騰雲駕霧,栩栩如生,尤其是中間大龍的造型,新穎別致,全國各龍壁之中實為少見。市城區南部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廟,俗稱南寺,正名為善化寺。寺初建於唐開元年間,因名開元寺。
  • 山西晉城顧青蓮寺
    古青蓮寺位於山西晉城市東南禹廟南莊北側夏夏山山的腰部,頂部約青蓮寺李旭,他最初與青蓮寺合併成一座寺廟。傳說宋徽宗來此拜佛,詢問僧侶的生活情況,一個老僧回覆:原來,他衣食無憂,由於上寺是新任命的,他不在乎下寺僧侶,分為上下級。有一個晉城的官方提議,但我沒有耐心,所以我不得不送小僧出去做愛。
  • 【開化寺】開化寺宋代壁畫栩栩如生
    在開化寺內,有通明萬曆年間所刻的《開化寺重修大悲閣壁記》。在查閱《高平金石志》時,竟有關於雕刻這塊石碑的石匠李仲時的介紹:「李仲時,張壁人,石匠,此人心靈手巧,做工精細,在本地很有名氣,人稱『冒圪斷』。」相比之下,在開化寺繪出「比敦煌好」的壁畫的畫師,人們也僅從留下的題記知道他的名字叫「郭發」。他來自何處,多大年紀,一生繪出多少作品,這些疑問,已無人能找到答案。
  • 能窺盛唐遺風的善化寺,現免費開放,是古建愛好者不容錯過的景點
    能窺盛唐遺風的善化寺,現免費開放,是古建愛好者不容錯過的景點文/林海雪原大同善化寺,為國家4A級景區,這是一座能夠窺見盛唐時期建構風採的遼金寺院,並為遊人免費開放。相比熙熙攘攘的華嚴寺,西南一隅的善化寺顯得冷清許多,或許在大家心中它的地位總是略低一籌。不過,很多人卻獨愛這份特有的寧靜,因為更能體味滄桑的歷史在這裡的無聲沉澱。據善化寺內殘存的碑文記載,它始建於大唐開元年間。是唐玄宗敕令在全國各地興建眾多開元寺中的一個。後來遼金打戰波及大同,這裡淪為金兵屯駐之地,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