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開化寺(侯楠山攝影)
高平開化寺位於山西省高平市東北17公裡處陳區鎮王村的舍利山南麓,創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現存有觀音閣、大雄寶殿等建築。而大雄寶殿內的我國現存唯一的北宋大型寺觀壁畫,藝術價值極高,更是被譽為壁畫界的清明上河圖。
6月24日,《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在德國凱澤斯勞滕市博物館正式開幕。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是正度數據的中國文化數字項目,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此項目申請成為中國和德國建交45周年之際的中德友誼交流年項目。
開化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通過廣州正度數據處理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雙百愛玲瓏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多方聯合,讓開化寺飛向德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凱澤斯勞滕市市長Dr. Susanne Wimmer-Leonhardt、凱澤斯勞滕市文化事務部部長Dr. Christoph Dammann、凱澤斯勞滕市工業大學校長Dr. Bernd Klesmann、正度數據技術總監趙令傑等出席了開幕式。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開幕式現場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現場
開化寺本身當然不可能「飛」向德國,但現代VR技術,卻令這種「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怎麼做到的?
此次展覽的基礎數據均由正度數據提供,流程基本可以分為六個步驟:
①在山西高平開化寺當地進行數字採集
(正度數據)
▼
②將製作加工後的數據放在正度數據自主研發的資產視覺化管理平臺上
▼
③通過資產視覺化管理平臺的協作功能,跨國製作VR
(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技術團隊)
▼
④製作3D和平面
(北京雙百愛玲瓏數據技術有限公司)
▼
⑤製作配樂
(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
▼
⑥最後展示
(德國凱澤斯勞滕市博物館)
製作VR,3D,平面,配樂三個都是通過資產視覺化管理平臺(VAM)的協作功能完成的。
這種現代技術及國際技術合作,令開化寺壁畫得以走向世界,向國外人群展示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
此次展覽分為三大區域——
大雄寶殿VR區、
大雄寶殿3D模型、
壁畫平面圖,
分別展現了開化寺數字項目的三大數據展現類型。
▲大雄寶殿VR區
大雄寶殿VR區,是此次展覽的重點區域,也是佔地面積最大的區域。
▲山西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VR全景
在大雄寶殿VR區,參展觀眾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佩戴VR眼鏡之後,就可以穿越到開化寺大雄寶殿內,身臨其境地觀賞到開化寺壁畫的精美細節。殿內壁畫繪製的宋代生活場景,令人仿佛置身於宋代當下。
帝王將相、后妃宮嬪、高官富商、僧侶道人、耕織漁牧、盜賊惡霸等九百多個大小不同的人物,再配以建築、景物、器物、動物等物像,形成繁縟宏大的場面,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捲軸畫。
▲觀眾現場體驗VR
▲
VR由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製作
配音由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製作
現代科技在文物保護與展覽中的應用,使觀眾不用再僅憑肉眼隔著欄杆來欣賞牆壁上的精美之作,這不得不說是令文物「活」起來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觀眾對這種創新的虛擬實境體驗顯然也很感興趣,紛紛排隊等待體驗,或圍觀在VR顯示屏旁邊,其中更有83歲的德國市民參與到其中。
▲83歲德國市民正在進行VR體驗
▲大雄寶殿3D模型
現場展示的大雄寶殿3D模型,採用對半處理方式,正面可觀看到大雄寶殿的外觀全貌,側面展現的是大雄寶殿的剖面,可從中看到建築的內部結構。
▲大雄寶殿3D模型細節
這座殿宇建於熙寧六年(1073年),面闊三間,進深也是三間,單簷歇山式的殿頂。整座寶殿呈方形,結構沉穩,配上高大的殿頂,顯示出雄渾的氣勢,具有明顯的宋代建築風格。
這是帶有明確記年的、未經改造的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宋代建築,在中國這樣的樣本也極為珍貴,已確認的不超過20棟。
▲壁畫平面區
這些壁畫繪製於北宋元祐七年至紹聖三年(1092~1096年),約88平方米左右,可以說是宋代建築彩繪的最佳實例,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建築中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
壁畫中用連環畫形式繪成的佛傳故事、說法圖、生子、娶親、逃亡、乞火、割肉救母、回國團圓等情節,反映了宋代的社會風貌。眾多人物神情各異,動態盎然,其藝術手法之高、畫技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而在壁畫平面區,觀眾能更能清晰看到壁畫的每一處細節,每一個宋代生活場景,還有場景背後的故事。
此次展覽,不只是讓歐洲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震撼,更希望通過含義深刻的古代生活故事,讓人們在靈魂上與一千年前的中國人產生接觸。
為此,展覽開幕兩天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李路珂教授為這次展覽開展了《飛向德國的開化寺》展前講座,給大家講解這些壁畫上的古代生活故事,讓大家在參觀VR、3D模型和平面圖時,可以帶著故事進入當時的場景。
除了讓山西高平開化寺的影像走進歐洲人的心裡,也讓山西高平開化寺的文化刻在歐洲人的心裡,從而向歐洲人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
▲李路珂教授講座現場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為期七天的展覽,目前已吸引將近上萬的歐洲人進行觀展。
在此次展覽中,大家通過開化寺多種形式的數字展示了解到中國宋代建築,也在李路珂教授的展前講座中深化了中國宋代文化,真正實現了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