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寺】這兩天,中國宋代建築讓歐洲人震撼了一把

2021-02-06 活力陳區

▲山西高平開化寺(侯楠山攝影)

高平開化寺位於山西省高平市東北17公裡處陳區鎮王村的舍利山南麓,創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現存有觀音閣、大雄寶殿等建築。而大雄寶殿內的我國現存唯一的北宋大型寺觀壁畫,藝術價值極高,更是被譽為壁畫界的清明上河圖

6月24日,《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在德國凱澤斯勞滕市博物館正式開幕。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是正度數據的中國文化數字項目,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此項目申請成為中國和德國建交45周年之際的中德友誼交流年項目。

開化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通過廣州正度數據處理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雙百愛玲瓏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多方聯合,讓開化寺飛向德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凱澤斯勞滕市市長Dr. Susanne Wimmer-Leonhardt、凱澤斯勞滕市文化事務部部長Dr. Christoph Dammann、凱澤斯勞滕市工業大學校長Dr. Bernd Klesmann、正度數據技術總監趙令傑等出席了開幕式。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開幕式現場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覽現場

開化寺本身當然不可能「飛」向德國,但現代VR技術,卻令這種「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怎麼做到的?

此次展覽的基礎數據均由正度數據提供,流程基本可以分為六個步驟:

①在山西高平開化寺當地進行數字採集

(正度數據)

②將製作加工後的數據放在正度數據自主研發的資產視覺化管理平臺上

③通過資產視覺化管理平臺的協作功能,跨國製作VR

(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技術團隊)

④製作3D和平面

(北京雙百愛玲瓏數據技術有限公司)

⑤製作配樂

(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

⑥最後展示

(德國凱澤斯勞滕市博物館)

製作VR,3D,平面,配樂三個都是通過資產視覺化管理平臺(VAM)的協作功能完成的。

這種現代技術及國際技術合作,令開化寺壁畫得以走向世界,向國外人群展示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

此次展覽分為三大區域——

大雄寶殿VR區、

大雄寶殿3D模型、

壁畫平面圖,

分別展現了開化寺數字項目的三大數據展現類型。


▲大雄寶殿VR區

大雄寶殿VR區,是此次展覽的重點區域,也是佔地面積最大的區域。

▲山西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VR全景

在大雄寶殿VR區,參展觀眾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佩戴VR眼鏡之後,就可以穿越到開化寺大雄寶殿內,身臨其境地觀賞到開化寺壁畫的精美細節。殿內壁畫繪製的宋代生活場景,令人仿佛置身於宋代當下。

帝王將相、后妃宮嬪、高官富商、僧侶道人、耕織漁牧、盜賊惡霸等九百多個大小不同的人物,再配以建築、景物、器物、動物等物像,形成繁縟宏大的場面,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捲軸畫。

▲觀眾現場體驗VR

VR由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製作

配音由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製作

現代科技在文物保護與展覽中的應用,使觀眾不用再僅憑肉眼隔著欄杆來欣賞牆壁上的精美之作,這不得不說是令文物「活」起來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觀眾對這種創新的虛擬實境體驗顯然也很感興趣,紛紛排隊等待體驗,或圍觀在VR顯示屏旁邊,其中更有83歲的德國市民參與到其中。

▲83歲德國市民正在進行VR體驗

▲大雄寶殿3D模型

現場展示的大雄寶殿3D模型,採用對半處理方式,正面可觀看到大雄寶殿的外觀全貌,側面展現的是大雄寶殿的剖面,可從中看到建築的內部結構。


▲大雄寶殿3D模型細節

這座殿宇建於熙寧六年(1073年),面闊三間,進深也是三間,單簷歇山式的殿頂。整座寶殿呈方形,結構沉穩,配上高大的殿頂,顯示出雄渾的氣勢,具有明顯的宋代建築風格。

這是帶有明確記年的、未經改造的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宋代建築,在中國這樣的樣本也極為珍貴,已確認的不超過20棟。

▲壁畫平面區

這些壁畫繪製於北宋元祐七年至紹聖三年(1092~1096年),約88平方米左右,可以說是宋代建築彩繪的最佳實例,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建築中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

壁畫中用連環畫形式繪成的佛傳故事、說法圖、生子、娶親、逃亡、乞火、割肉救母、回國團圓等情節,反映了宋代的社會風貌。眾多人物神情各異,動態盎然,其藝術手法之高、畫技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而在壁畫平面區,觀眾能更能清晰看到壁畫的每一處細節,每一個宋代生活場景,還有場景背後的故事。

此次展覽,不只是讓歐洲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震撼,更希望通過含義深刻的古代生活故事,讓人們在靈魂上與一千年前的中國人產生接觸。

為此,展覽開幕兩天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李路珂教授為這次展覽開展了《飛向德國的開化寺》展前講座,給大家講解這些壁畫上的古代生活故事,讓大家在參觀VR、3D模型和平面圖時,可以帶著故事進入當時的場景。

除了讓山西高平開化寺的影像走進歐洲人的心裡,也讓山西高平開化寺的文化刻在歐洲人的心裡,從而向歐洲人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


▲李路珂教授講座現場

《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為期七天的展覽,目前已吸引將近上萬的歐洲人進行觀展。

在此次展覽中,大家通過開化寺多種形式的數字展示了解到中國宋代建築,也在李路珂教授的展前講座中深化了中國宋代文化,真正實現了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相關焦點

  • 山西高平開化寺被整個搬到了德國!
    整座寶殿呈方形,結構沉穩,配上高大的殿頂,顯示出雄渾的氣勢,具有明顯的宋代建築風格。這是帶有明確記年的、未經改造的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宋代建築,在中國這樣的樣本也極為珍貴,已確認的不超過20棟。此次展覽,不只是讓歐洲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震撼,更希望通過含義深刻的古代生活故事,讓人們在靈魂上與一千年前的中國人產生接觸。 為此,展覽開幕兩天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李路珂教授為這次展覽開展了《飛向德國的開化寺》展前講座,給大家講解這些壁畫上的古代生活故事,讓大家在參觀VR、3D模型和平面圖時,可以帶著故事進入當時的場景。
  • 【開化寺】開化寺宋代壁畫栩栩如生
    開化寺最具價值的,就是郭發和另一位不知名畫匠所繪的國內現存面積最大的宋代彩繪壁畫。壁畫位於大雄寶殿內東、西、北三堵牆壁上,是我國現存宋代寺觀壁畫中代表作之一,在全國古建築中亦是孤例。張廣善認為:「開化寺壁畫無論從形象塑造、構圖布局、用筆著彩,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是在繼承中原地區唐、五代十國壁畫藝術基礎上的一個新發展。可以說是代表了這一時期壁畫畫師的最高水平。」
  • 高平開化寺壁畫:一切法都是世間法
    如果說此前寺院壁畫以超然物外的神聖空靈之美取勝,宋代寺院壁畫則以關注現實的世俗之美取勝,展現出濃鬱的俗世風情和關懷世人的姿態。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便是例證。到達開化寺那天,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山巖清秀,松林蒼翠,格外幽靜深遠。「蒙山崦裡藏神宮,朝光暮翠嵐光濃。枯松老柏競醜怪,危巒峻岭相彌縫。」這是北宋名將韓琦登山遊覽開化寺時寫下的詩句。
  • 中國三大名不見經傳的古寺:善化寺、開化寺、青蓮寺
    想必大家都不知道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寺廟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三個比較小眾但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寺廟,大家可以在元旦假期或春節去旅遊哦!化身證菩提—善化寺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大同市城區南大街西側。化澤視禪明—開化寺開化寺位於高平市東北17千米處的舍利山腰,松柏茂密,路轉峰迴,殿宇樓閣掩映在山巒樹影之中,為當地享有盛名的古剎勝景。宋代名將韓琦《遊開化寺》詩云:「蒙山崦裡藏神宮,朝蒼暮翠嵐光濃。枯松老柏競醜怪,危巒峻岭相彌縫。」寺創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唐昭宗時稱清涼蘭若,宋天聖八年(1030)改稱今名。
  •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壁畫界的清明上河圖!
    殿內梁架、鬥棋上的彩繪圖案精美,與宋代《營造法式》中的彩繪圖案式樣完全一致,可以說是宋代建築彩繪的最佳實例。殿內保留有北宋元祐七年至紹聖三年(1092年—1096年)的精美壁畫,畫面平均高度2.65米,三面牆壁長達26米,分布在東西兩壁和北部的東西兩個次間,計88.20平方米。三面壁畫中,西壁壁畫最為精美。眾佛之外,還繪有漁翁、織女、官吏等各色人物及亭臺樓閣等各種建築。
  • 【高平史話】開化寺精美得寺觀壁畫
    開化寺坐落在高平市陳區鎮舍利山腰,距高平市治11.5千米。陳區鎮是一個古老而歷史悠久的集鎮,為春秋時古辰子國的屬地。舍利山高峻秀美,松柏蒼翠,百鳥爭鳴,霞飛雲舞,氣象萬千。山腳下有一座水庫,波光瀲灩。開化寺建造於山清水秀、風光別致的舍利山中,四周群山環抱,峰迴路轉,林木蒼翠,景色優雅,實為一塊清靜幽雅的洞天福地。
  • 開化寺(山西省太原市開化寺街)
    開化寺是宋朝建立起來的,在宋代之前,這個地方叫唐明鎮,宋太宗把北漢滅了以後,就把北漢的國都,當年的晉陽古城燒掉了,太原的軍事地理位置不能去掉呀,
  • 大同故事——開化寺內覓佟公
    佟養量受命宣大總督時,大同城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城內是先叛大明朝又叛大順軍再叛清軍的總兵官姜瓖帶重兵把守,姜瓖成為時人眼中最無節操的軍人,引來了清軍主力圍攻,兩軍徵戰一直持續到次年八月清軍才進了城。這期間佟養量帶兵在代州一帶圍攻反清復明的劉遷部協助清理大同外圍的戰事,並於順治六年在平型關、雁門關等地擊敗了劉遷。
  • 晉南古建|新增4月5日-11日排期,這片擁有最多國寶建築的大地今年免門票
    ,還有滿壁風動、神仙環繞的壁畫之美,亦或是一堂婀娜,獨冠天下的彩塑之妙,它們莊嚴神秘,使人不敢高語,恐驚了這千年遺存。4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中的2座、中國現存4座五代木結構建築中的3座。到古代建築中保存有最完整宋代彩繪圖案的開化寺、府城玉皇廟的二十八星宿孤品彩塑,以及壓軸的芮城永樂宮元代壁畫.
  • 紀錄片《中國》震撼國人,「中國趣味」也曾風靡歐洲
    著名歷史學家張國剛在新著《文明的邊疆》中指出,中國的美學,曾經深深震撼了歐洲各國的達官貴族們。自利瑪竇入華以來,隨著傳教士絡繹東來與中國商品出口歐洲的規模日漸擴大,歐洲上流社會迅速颳起了一股「中國趣味」風潮。
  • 中式營造|​尋蹤中國古代建築寶庫~晉東南古蹟合集
    中國古代建築寶庫—晉東南古蹟密集區
  • 晉祠宋代鐵將軍丟了什麼兵器?大開腦洞猜一把
    您別急,我先帶大家去拜見幾位宋代的將軍。現在我們就站在了晉祠金人臺的前面,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站著四位威風八面的鐵將軍,要說他們的歷史有將近900年了,現在是無可替代的國寶,代表著宋代鑄鐵藝術的最高水平。當年的「花花正定府,錦繡太原城」可不是浪得虛名。唐宋時期的晉陽城是北方大都市,手工業、商業都十分發達,不光是會鑄造鐵人,這裡還是全國鑄造貨幣的中心,做鐵製兵器也是天下一絕。
  • 學術動態 | 宋代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這種寫法很直觀,也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之後的學者或通俗作品的作者在沿用這個觀點時也常常採用同樣的列舉的方式。就這樣,「宋代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然而,《中國社會史》首版於20世紀70年代,而在此之前,日本學者宮崎市定於1940年發表《東洋的文藝復興與西洋的文藝復興》,已經將宋代社會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相對比。
  • 日本傳統建築真的比中國傳統建築更有「美感」麼?
    不過可能有些人確實會覺得這種建築很返璞歸真,別有一番樸實也是有可能的。其實這種模式源於日本很早的一種建築,其實不僅僅是日本,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商周也是這模樣,只不過日本這島國發展的過於滯後,才導致了這樣,我們來看個日本很原始的建築——
  • 尋蹤:晉東南高平地區國保文物建築
    現存建築有山門、中佛殿、後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廡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築,後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建築為清代遺物。中佛殿,又稱雷音過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筒板布瓦蓋頂,琉璃脊飾,明間闢雙扇板門,次間置直欞窗。舉折平緩、鬥栱碩大,出簷深遠超過了五代時期的平遙鎮國寺萬佛殿,規制仍沿襲著唐、五代風格,較之宋代中、後期柔和秀麗、典雅勁健的風格有較大差別。
  • 營造技藝 | 唐代建築的五大特點
    這個門形平面的巨大建築群,以屹立於磚臺上的殿閣與向前引伸和逐步降低的龍尾道相配合,表現了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雄渾的建築風格。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鬥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繫,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鑑。
  • 宋代建築與雕刻藝術的佳作——大足多寶塔
    因想念生母,曾多次派人打聽其下落,都失望而歸。時光飛逝,轉眼馮楫已年滿五十。做壽之日,熱鬧非凡,賓朋滿座。群丐聞之,也聚集門外。其中有一位雙目失明,白髮皓首的老婦觸景生情,嘆息道:「吾兒生同今日,年亦五旬。若在,老身不至流落至此。」此話恰好被管家聽見,認為老婦侮辱了主人,於是命人要將她趕走。
  • 從數目字看宋代中國的成就
    【鐵產量】按日本學者吉田光邦的估計,北宋的鐵年產量為3.5~4萬噸,美國學者郝若貝則相信有7.5~15萬噸,國內學者葛金芳也認為宋代一年用鐵約在15萬噸上下。作為對比,到18世紀初,整個歐洲(包括俄國的歐洲部分)的鐵總產量才有14.5~18萬噸。
  • 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 以宋代建築美學打造隱於山水的世外桃源
    傳承宋代建築美學呈現山水自然意趣 由此前打造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的設計團隊規劃建造,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以現代的手法將傳統宋代建築風格巧妙融合於武夷山詩情畫意的山水景致之中。
  • 中國足球又一重大舉措,引發歐洲足壇震撼
    中國足球又一重大舉措,引發歐洲足壇震撼 近日,據希臘《觀點》等多家媒體披露,一家中國企業,已經敲定將收購希臘聯賽豪門、前歐冠亞軍球隊帕納辛納科斯。報導中稱,雙方就收購一事早已達成共識,只是後來受歐洲危機的影響導致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