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如何理解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2020-12-16 一凡413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黃帝陰符經,也可能去看過,了解過。

給人一種很深奧,很玄門的感覺,但就是不能從中解讀出什麼!

今天,咋們就來一起探討——陰符經,究竟是什麼!

在網上查到陰符經時,會有很多種說法!但其實都只是各持己見罷了!

但毫無疑問,至今也沒人知道黃帝陰符經出至哪裡。

很多人可能知道,陰符經可以說是道家三式之中,奇門遁甲的心法要訣,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明,陰符經和奇門遁甲是同一時期的文化產物呢?當然,這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談論的話題。

原文解讀: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本文第一句,如果是沒有太多接觸傳統文化的朋友,可能看著就很高深了,其實不然,道德經中闡述過什麼道,天地萬物,存在即為道,不存在也為道。那麼這裡所說的天之道,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要知道,華夏文明,是以農為本,在古時候,農業是國家第一要計,所以這裡說的天之道,就是說的天文觀測,以及天文計算,用以指導農業生產,中國的傳統的曆法,也是如此而來。也就有了咋們自己的農曆(包括二十四節氣)。

所以這第一句就是說得,要觀察天體變化,根據變化來施行計劃。

同樣的為什麼說它是奇門遁甲的心法呢?

咋們都知道,奇門遁甲就是一套全息理論,同樣的,他需要根據天時來進行定居,陰陽兩遁,總計18局;

根據二十四節氣:冬至——芒種,為陽盾;夏至——大雪,為陰遁;

所以有句話也叫做「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關注一凡,帶你了解更多傳統知識!

相關焦點

  • 《黃帝陰符經》開篇第一句,僅僅10個字,道盡宇宙無窮奧秘
    說起道家奇書,不得不提一本《黃帝陰符經》!它被稱「古今修道第一真經」,紫陽真人《悟真篇》說:「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銓。」程頤提出《陰符經》比《道德經》更純粹。朱熹更是說《陰符經》中的道理比儒家六經的更好。諸葛亮、李筌、朱熹等人都曾先後為《陰符經》作注。清徐大椿注《黃帝陰符經 . 序》曰:「陰符,贊易之書也,其末章所云:奇器,指八卦甲子。
  • 《黃帝陰符經》譯註
    (題解)陰,就是蔭蔽;符,就是符合;經,就是常道,就是治國理念。陰符經,就是通過地方官員的蔭蔽,施行符合民間各地實際情況的治理,以達到「百骸理」的治國理念。這大概就是黃帝的「無為而治」吧!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理解「陰符經」這一理念,從側面說明一下。
  • 《黃帝陰符經》(失傳版)
    《陰符經》,舊題黃帝撰,所以也叫做《黃帝陰符經》。
  • 寂寞思索:直面清淨平顛簸,《黃帝陰符經》論至靜之道
    道家經典《黃帝陰符經》論至靜之道,至靜性廉人生多麼的飄忽,誰也無法真正把握百年人生。人生有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若都要去爭取,那麼只能陷入了欲望和情感的沼澤。來源於:《黃帝陰符經》。全文如下:至樂性餘,至靜性廉。也試著解讀:凡事做到無私,這就是最大的寧靜。_★自足★要想安靜,平靜,不想勞煩。無論是勞煩別人,還是勞煩自己。這就需要達到自我滿足,在自我滿足中得到心靈的升華。平靜了,自然就是撫平了情感,情感撫平了,就安穩了,安寧了。
  •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大字陰符經》墨跡本,96行,461字,傳唐代褚遂良書。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道法》24使民之恆度,去私而立公
    緊接著就講到「使民之恆度,去私而立公」。也是在講治理上,總的原則就是要符合天之道。昨天篇幅有限,加上這一句也比較重要,所以單獨拉出來講。「使民」是一個相對固定的一個搭配,《論語學而》中,子曾經曰過:「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在顏淵篇中,子還曰過:「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
    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
  • 陰符七術——從奇門遁甲中理解《陰符經》
    如何駕馭我們的心神,如何定,古人也給了很多指引和破題,《陰符經》中其實是隱約包含了的這些心法的指引。今天了我們就延伸一下,說說鬼谷子的陰符七術。《陰符經》和《陰符七術》是分別的兩本典籍,但是因為都有「陰符」一詞,總是感覺有些聯繫,外在聯繫的我們不去考究了,就說兩本典籍內在頻率的聯動。《陰符經》在中國古代的哲學和兵學(兵家)中都佔有一定的地位。
  • 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其作者傳說為軒轅黃帝,歷史上有姜太公、範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鑑、李銳、楊晟等都作過註解
  • 【合一醫學】第139期:《黃帝四經》與《九眞要》互校補遺
    《黃帝四經》出土,經過今人唐蘭先生考證後,確認為《黃帝四經》。這是一部"治國之本"的書,它由四篇文章組成。這就為海內外黃帝子孫重新認識黃帝、黃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據。《黃帝四經》與《歸藏》、《老子》、《莊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關於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
  • 易識神仙‖中華人文初祖 軒轅黃帝 開創黃老之學
    也有稱「黃老之學」是指黃帝和老子兩本著作:《黃帝內經》(亦有說是《黃帝陰符經》)和《道德經》是道教的道學的根基。近一年易視君每遇神仙聖誕日,便了解學習這位神仙,做些功課,寫一篇文。近日越來越發覺,當今人們熟悉的神仙都是近代供奉神仙,比如八仙;或是明星神仙,比如財神灶神;再者熱播電視劇中的神仙比如齊天大聖、王母娘娘、東華帝君。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君正》44法度者,正之至也
    《黃帝四經》對儒墨思想也有所吸收《經法》篇《君正》章,君之正政【原文】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亂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亂也。秉公辦事,公正無私,賞罰分明,便能取信於民,這便是盛治之道。省去樊苛之政,節減賦斂,不要在農忙時徵調徭役,國家就能安定、穩固。君主如果不行像父親一樣的德政,就不能使子民盡心竭力;如果不行慈母一樣的仁愛,百姓就不能鼎力相助。具備了如仁父慈母一般的良政,便是具備了天地一般的恩德。如果在天、地、父母這三個方面的德行都充分具備了,就沒有不能成功的事。自然能招攬天下驍勇豪傑之士,於是就具備了堅固的防禦力量。
  • 太上道祖老子《道德經》中伏藏的「祭祖之'陰陽玄'三種中觀道統」
    師父教育我說:「太上道祖老子《道德經》中的第54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善營者不輟即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為道。』
  •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經》第九章最後一句「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告訴我們一個明哲保身的方法,歷史上很多大智慧的人應用這個方法,才沒有被「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唐朝的郭子儀,功滿天下,曾一個人深入敵軍,不僅沒有被殺死,同時還將敵人轉化成盟軍,獲取了戰爭的勝利,可是在勝利後不久,就藉口自己年老病衰,於是解甲歸田,足不出戶,不再和以前的同事來往,即使皇帝派人去探望,也要裝出一副馬上快死的狀態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六分》48主上者執六分以生殺
    讀《黃帝四經》,你就知道有哪個國家是可以無敵於天下的《經法》篇《六分》章,六個分際【原文】凡觀國,有大(六)順。主不失其立(位)則國[有本。六順六逆[乃]存亡[興壞]之分也。主上者執六分以生殺,以賞[信],以必伐(罰)。天下大[太]平,正以明德。參之於天地,而néng兼復[覆]載,而néng無私也,故王天[下]。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地>焉,又地<人>焉。參(三)者參用之,[然後]而néng有天下矣。為人主,南面而立(位)。臣肅敬,不敢敝(蔽)其主。下比順,不敢敝(蔽)其上。
  • 點說《道德經》是《易經》的序言,河圖洛書黃帝內經同參共解 上
    研究《道德經》,與《河圖》《洛書》《易經》《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五經解道,即以經解經也。《河圖》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與《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恰恰是繼承的關係。《洛書》的圖形,說明了天地間的五運六氣的運行規律。
  • 驚天之秘!《陰符經》知賊命之機可得長生之術!
    咱們先來看看原文及各名家註解: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太公曰:其一賊命,其次賊物,其次賊時,其次賊功,其次賊神。賊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賊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賊時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賊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賊神以一驗天下。用之以小大。鬼谷子曰:天之五賊,莫若賊神。此大而彼小,以小而取大。天地莫之能神,而況於人乎!筌曰:黃帝得賊命之機,白日飛升。殷周得賊神之驗,以小滅大。管仲得賊時之信,九合諸侯。範蠡得賊物之急,而霸南越。張良得賊功之恩,而敗強楚。
  •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要是徹悟了,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道,可道也,——道,呈現出來的, (呈現出來之後大家都可以各自理解,所以,) 非恆道也;——不是永恆的;名,可名也,——名,可以表達的,(表達出來之後就有個界限,所以,)非恆名也。——不是永恆的。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四度》65日月星辰之期
    這一切都是君王執掌王道,謀求天下法度不偏離中正之道。【詳解】上一次咱們聊了那麼多「用之稽」,這一次我們把相對應的「天之稽」、「地之稽」、「人之稽」一次講完。「稽」是考察、核查和治理的意思。「用之稽」就是日用考察的辦法,也是治理的考察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