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江鎮:多頻共振舞動鄉村振興的翅膀

2020-12-16 掌上保山

根據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市委四屆七次全會提出:我市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到2020年末,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到2035年末,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50年末,與全省全國同步實現全面振興的鄉村振興三步走部署……

在隆陽區潞江鎮,一幅圍繞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老百姓在看到脫貧攻堅給他們生活帶來新變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基礎設施改善帶來的便捷;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社會治理衍生出的鄉風文明。通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齊頭並進,三農發展的活力、動力、協同性、關聯性、整體性正在得到有機銜接。

對於潞江鎮登高村的群眾來說,近期他們有三件事值得議論:一件是入村道路兩旁都按照高低搭配的方式栽上了三角梅和太陽花,不僅起到了綠化美化的效果,也提升了人居環境;第二件是2019年底安裝的125盞太陽能路燈每到晚上就亮如白晝,群眾不用再煩心出門摸黑了;第三件就是今年2月份鎮農科站在登高三組召開了水稻育苗現場會,以建立示範樣板的方式推廣水旱輪作,以解決土壤肥力失衡的問題。

為了隨時掌握秧苗的長勢,鎮農科站的劉爭毅作為駐登高村第一書記,每天他都會到大棚裡實地查看。3月23日,在潞江鎮登高村委會,剛剛從育苗現場趕回來的劉爭毅用大拇指和食指給記者形容起秧苗的長勢。「已經長得這麼高了。」他開心地說。

登高村有人口4072人,12個村民小組人均收入為8808元,其中有高穩產農田2500畝,主要以蔬菜種植為主,畝均收入可達8000元。登高村黨總支書記楊曉華說,登高村多年來一直按照一年三季種黃瓜、無筋豆、玉米的方式進行生產,但以水旱輪作的模式種水稻,在登高村還是自1997年以來的首次。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由於土壤肥力失衡、土壤病害嚴重,直接導致了群眾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產量質量下降,這讓登高村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新考驗。

今年2月,在潞江鎮政府的牽頭下,登高村組織43戶群眾在登高三組召開育苗現場會,會上,鎮農科站請來市區兩級的農業專家開始了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推廣水旱輪作。秧苗育下後,將會有100多畝土地迎來全新的種植模式。劉爭毅說,水旱輪作的種植模式在配合生物製劑使用的同時,將按照深、翻、曬、垡的農業綜合措施來進行,從根本上改善土地現有的狀況,從而達到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農殘量、對今後可持續發展和「三品一標」的申請創造有利條件。

讓種了10多年蔬菜且為此鼓起腰包的村民改種水稻,收益自然不能與之相提並論,但為了自家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此舉得到了村民的紛紛響應。趙銀在聽說村裡今年要進行水旱輪作後,他第一個就向劉爭毅打聽,在了解情況後他坦言,自己明顯感覺到家裡5畝土地生病了,但為了迎合市場,他只能不斷地增加肥料和變換種植的品種,雖然收入保證了,但作為農民的他開始擔心要是以后土地上再也種不出莊稼了怎麼辦?在育苗現場會當天,聽到農業專家的詳細介紹後,趙銀的擔心開始變成期待,他想著自己田裡不僅可以收穫金燦燦的稻穀,土地也能依靠科學發展的方式改變現有狀況,這讓作為農民的他感到很踏實。

劉爭毅告訴記者,如果登高示範樣板效果良好,他們將會向道街、石頭寨、澡堂、三達地4個行政村進行推廣,涉及6300畝早冬蔬菜種植土地中的2000畝,下一步,還會結合土壤綜合治理、嫁接苗推廣等措施為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2015年,芒旦村基於許多群眾家咖啡樹齡大,自然死亡增多的情況,把5000畝山地流轉給雲南春風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芒果種植,公司在發展芒果種植中又將除草、打藥等環節分包給農戶進行管理,按照每戶最多能管理40畝來計算,每年能給群眾帶來收益6萬元。土地流轉不僅實現了農業規模化發展的突破,也吸引了很多群眾到合作社和公司就近務工,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9年,雲南春風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經過市場考察後,從印尼和泰國引進了魔芋開始在芒果樹下進行套種,在最大程度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公司用工量也從以前的200人增加到800人,在省外收購公司技術員駐基地教授栽種過程中,務工群眾不僅能拿到務工的報酬,也免費學到了一門種植技術,為今後農業多樣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公司法人黃玉仙告訴記者,在33年的土地流轉合同中,公司將會按照規模種植,主動對接市場的方式讓土地實現效益最大化,不僅告別了過去農戶各自為戰,愁銷路擔風險的情況,也能為當地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盡綿薄之力。

記者看到,在望不到邊的芒果基地裡,有些芒果樹下已經種上了魔芋,在4月份前,將有1500畝芒果地完成魔芋套種,這些魔芋在經過兩年的成長期後就可以面向市場了,下一步,公司將建設魔芋加工車間,為更多群眾創造就業機會。

除了土地流轉,芒旦村還抓住脫貧攻堅給群眾思想和生活帶來變化的契機,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找準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點來施展對策,讓群眾成為真正的受益者。據芒旦村黨支部書記高祖達介紹,該村依照「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的頂層設計思想,動員153戶群眾加入養牛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存欄509頭,僅2019年就實現分紅40多萬元,目前,村裡唯一一戶建檔立卡戶也實現了脫貧。此外,為了讓脫貧與鄉村振興得到有機銜接,芒旦村還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建成了兩個小型汙水處理池,按照門前三包的責任來開展人居環境治理;通過召開群眾會,制定村規民約,大力宣傳移風易俗等,真正達到群眾富、村莊美,治理好的目標。

3月23日,被大家稱為「咖啡書記」的王加維從修路現場趕到新寨村精心打造的咖啡體驗館裡,看著品嘗著小粒咖啡的遊客,王加維說:「鄉村發展事無巨細,不為群眾謀發展,鄉村振興也就無從談起。」誠然,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從2017年開始打造第一個咖啡體驗館,到2019年二號莊園的上馬,再到2020年三號莊園的規劃,新寨村群眾深刻體會到了村莊美、產業興,群眾富、文化濃帶來的改變,現如今的新寨村,正依靠中國咖啡第一村的產業優勢,期望著鄉村振興能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

在圍繞產業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新寨村基礎設施的改變也讓鄉村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從2012年開始,新寨村每年都會爭取項目和資金對村組道路進行硬化,如今,在完成全面硬化的基礎上,王加維又對村內共計3.4千米的26條岔道進行鵝卵石鋪設,為今後發展旅遊打好基礎。

隨著鄉村面貌和人居環境的改變,社會治理也逐漸在新寨村鋪開。2012年以前,新寨村在全鎮所有行政村中倒數第一,社會治安很差,2012年王加維上任時,就想辦法把村裡愛鬧事、遊手好閒的人介紹到外面去打工,讓社會治理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得到了大家的普遍稱讚。為了給新寨未來發展注入新活力,王加維還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他的牽頭下,新寨村黨總支通過組織村裡在外工作及做生意的人到學校開座談會,發動大家捐款捐物支持教育,由此成立起了「新寨教育基金」,每年對考上大學、重點高中學生的困難家庭給予相應的補助。2012年成立至今,已累計發放教育基金4.3萬元,助23名學子圓了大學夢。

王加維介紹,村裡還修建了136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1個、900平方米的小寨組文化大院1個、300平方米的小橋頭組村民小組活動場所1個、85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1個,這些活動場所的修建,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有力的硬體支撐,自建成以來,先後成功協辦了2016年隆陽區熱片區農民狂歡月暨木棉花節、2015年至2018年保山咖啡文化節等節慶活動,有效提升了新寨村的知名度。

王加維說:「通過多年不斷地求變和發展,鄉村振興已不再是一句空話,目前的新寨村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路上大步前進。」 (文:字相禹;圖:範南丹)

責編:劉自眀

相關焦點

  • 鳳崗 城市品質提升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近日,鳳崗鎮委書記張耀洪率隊先後前往官井頭、油甘埔及園龍山公園、鎮體育館廣場等地,實地調研督導城市品質提升和鄉村振興工作,要求穩步提升城市品質與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要做到「同頻共振」。當前,鳳崗要牢牢把握「三區」疊加重大發展機遇,城市品質是關鍵。為此,鳳崗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建設將打造一批精品工程。
  • 讓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同頻共振、相輔相成
    設置脫貧縣「5年過渡期」,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明確「三步走」時間表,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強大的力量來推動鄉村振興;將「米袋子省長負責制」提升到「省長書記雙負責制」,實現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黨中央安排部署農村工作的最高規格工作會議。
  • 創意農業直播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從培養教師職業素養出發,將教學工作與農業裝備技術專業建設深度融合,提出專業教師要「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的基本教學思路。
  •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學校做到了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    學校機電工程學院共有36名黨員教師。其中,由16名黨員教師組成的智能農機服務團隊已成為學校的黨員示範崗。該團隊教師均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中副教授5位、講師9位、助教2位。
  • 空港經濟區多措並舉推進鄉村振興
    做強黨建,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推進鄉村振興,必須以黨建為引領。空港經濟區突出黨建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激發基層動力、激活社會活力、提升治理合力,實現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現代化深度融合,促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 菏澤市鄆城縣:做強鄉村產業 振興鄉村發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第一書記」入駐農村,紮根基層,負責基層黨組織工作,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心骨、帶頭人。菏澤市鄆城縣張魯集鎮東苑村黨支部一班人在省派第一書記李曉玲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融共促。剛走進鄆城縣張魯集鎮東苑村,一排排高標準冬暖式大棚就映入眼前,這個由省派第一書記引進來的蘆筍種植基地,不僅為當地百姓帶來了經濟效益,更是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 與時代共振——上海青浦區鄉村振興掠影
    與時代共振是一方人民的熱切嚮往,是一方水土應有的發展姿勢。近幾年,上海青浦區接連迎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示範區的天時,得天獨厚的區位和生態等地利優勢日益顯現,那麼,人和呢?
  • 廣漢多措並舉 助力成德「同頻共振」
    完善公共運輸服務體系:開行廣漢至新都地鐵3號線及青白江城區2條城際公交,逐步實現市民出行公交化;天府通·廣漢卡實現公交、地鐵等多場景應用,同城化半小時現代通勤圈更加完善。   產業共興   毗鄰城市交界地帶融合發展:廣漢與青白江在基礎設施互融互通、產業經濟聯動發展、公共配套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方面開展合作,明確打造「鳳凰湖•三星湖」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適鐵適歐產業集群等重點事項25個,梳理地鐵3號線延伸線、貨運大道北延線等重點項目17個、總投資1411.8億元;廣漢與新都在交通基礎設施、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等方面開展合作,梳理重點合作事項
  • 廣東三水:首創「美麗指數」形成鄉村振興「美麗方案」
    美麗經濟推進城鎮與鄉村同頻共振  2015年,三水GDP首破千億大關。2020年,三水位列中國工業百強區第21位。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設相匹配的美麗鄉村,三水推進城鎮化與全域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農業園區化是三水促進農業全鏈條發展的一大舉措。
  • 厚村「三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建陣地優服務增活力厚村「三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村部變整潔,服務更便民,幹部精氣神提升,群眾臉上笑容增多……這是黎川縣厚村鄉推進「三化」建設所帶來的變化。今年以來,該鄉積極推進黨建「三化」建設,通過建陣地、優服務、增活力,以「三化」建設推動基層黨建跑出「加速度」,實現了基層黨建「三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建陣地。該鄉緊緊圍繞「四個方面定標準、六個方面立規範、一張網絡聯整體」的要求,著力從活動場所、基本設施入手,打造各村黨群服務中心。
  • 鄉村振興的「楊凌答卷」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十三五」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楊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指導下,緊盯「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引領示範區」目標定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繪就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大美畫卷。
  • 【地評線】映象網評:用實幹與民族振興同頻共振
    顯然,黨員幹部只有「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勁頭向下使」,以為民服務的真作為,取代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深入群眾、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方能在時代的召喚下,在人民的期盼中,用實幹與民族振興同頻共振。心中有民,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天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無私奉獻的歷史。
  • 農業機械化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市農機部門大力推廣和引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綠色環保、智能高效農機具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質量顯著提升,農業機械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全市農業機械化的快速、健康發展為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優化。
  • 推動鄉村振興文化鑄「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遵循、明確了目標、注入了動力。6位委員圍繞推動鄉村傳統工藝振興、建設特色鄉村、傳承河湟文化、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等問題,分別在省政協主會場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稱多縣5個分會場發言,5位政協委員就幹部群眾關心的鄉村文化發展規劃、培育遊牧文化產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文化資源轉化和文化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視頻連線進行現場問答
  • 《跟主持人大賽學主持》白影:讓夢想瓜熟蒂落,與村民同頻共振
    然而剛剛我想了一下,過去的30天,我5次走進杭州的鄉村,在那裡漸漸讀懂生活,理解夢想這個詞更準確的含義。最近的一次我們去到了杭州市臨安區湍口鎮的一個小山村,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迎豐村。在小小的山村,有三個特色不一的文化禮堂,村裡的老人在食堂吃飯最多只要三塊錢,村民還能用撿到的垃圾換到不少的實用品,而上面所說一切都和一面牆有關。
  • 磐石農商銀行與地方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十三五期間,磐石農商銀行始終做到與地方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不斷為磐石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繪就了一幅讓人稱讚的發展畫卷。截至目前,該行各項存款突破64億元,各項貸款突破47億元,近五年納稅總額達1.81億元;先後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單位」、「全國農村金融普惠型新聞機構」、「吉林市脫貧攻堅組織」、「磐石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
  • 聚焦|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聚焦 |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2020-10-15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不斷在實踐中探索鄉村振興有效途徑,著力從用才、育才、惜才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全面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計劃,發揮人才在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內在支撐力。遂寧市在人才振興方面的諸多有益嘗試,為鄉村振興工作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與參考價值。
  • 肥西縣助力鄉村振興直播大講堂活動將在上派啟動
    12月16日,「肥西縣遠程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直播大講堂」將在上派鎮開講。作為中部花木之鄉,肥西縣上派鎮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規模化綠化苗木種植髮展至今,苗木產業已成為肥西三大產業之一。依託苗木產業,多年來,上派鎮不僅「點亮」了綠水青山,更讓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
  • 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
    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兩年多的實踐來看,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踐行「兩山」理論、推進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加快發展生態農業;通過「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為鄉村振興插上信息化翅膀;通過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持續改善社會民生;通過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這些實踐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