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的差距,才知道中國和德國差了多少

2020-12-14 騰訊網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德械師,也許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德械師可謂是家喻戶曉,是抗戰初期我國最精銳的部隊。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和德國進入了蜜月期,在德國的幫助下,中國組建多個精銳的德械師,其中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裝備最為精良。德械師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據說這些德械師耗費了中國將近三年的稅收。不過雖然德械師從武器裝備到訓練都以德國步兵師為藍本,但實際上德械師和真正的德國步兵師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看看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的差距,才知道當時中國和德國差了多少?

我們就以中央軍典範88師為例,與德軍39年步兵師進行比較。從帳面上來看,不管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88師都和德國步兵師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檔次。88師班級火力主體是中正式以及德國進口的毛瑟1924型步槍(中正式藍本),沒有衝鋒鎗和突擊步槍,最大的火力輸出是捷克輕機槍。而德國步兵班裝備的是性能出色的毛瑟K98k,衝鋒鎗和突擊步槍俱全,還裝備了火力強大的MG34通用機槍(後來很多部隊換裝MG42機槍)。到排連營團一級差距就更大了,德軍不僅裝備了大量重機槍和大口徑迫擊炮,還裝備了反坦克炮、高射炮、步兵炮等各類火炮,師一級更是裝備了威力巨大的大口徑重炮。中國師一級的火炮火力僅僅相當於德軍的營一級,這就是雙方巨大的差距。實際上,德械師的裝備僅僅相當於一戰時期的德國輕裝步兵師,和二戰時的德國正規步兵師根本不是一個級數。

同時,雙方在訓練、通訊、運輸、後勤補給等方面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942年,德軍編制步兵師僅僅摩託車就有400多輛,輛載重汽車足足有900多輛,這是德械師想都不敢想的。實際上,雙方最大的差距體現在彈藥後勤補給方面,由於沒有強大的工業,德械師的武器裝備和彈藥都需要進口,所以庫存量不多,而且打一發少一發。而德國步兵師有強大的工業作支撐,彈藥等物資供應充足,這是德械師根本沒法比的。德械師這種縮水版的德軍步兵師遠不能和德國步兵師相比。即使如此,德械師仍然是中國裝備最精良的王牌部隊,是中央軍壓箱底的寶貝。而德軍這樣的普通步兵師有200多個。這就是當時中國和德國的差距。

此外,德械師和德軍步兵師不同,由於中國沒有像樣的空軍和海軍,幾乎完全依賴陸軍,所以德械師是中國抗戰初期的中堅力量。而德國最強大的是空軍和裝甲部隊,步兵就和跟在飛機和坦克後面打掃戰場一樣。而就是這些負責「打掃戰場」的部隊,卻是當時中國只能仰望羨慕的對象。當時中國很多部隊的士兵連步槍都沒有,子彈還得數著用。很多士兵只能喝稀粥吃野菜充飢,穿著草鞋、帶著鬥笠去和日寇打仗。這就是當時中國和德國的差距。不過即使如此,不屈的中國軍隊和人民憑藉著頑強的戰鬥精神,憑藉著滿腔的愛國熱情,用血肉之軀和日寇戰鬥了十四年,最終在盟軍的幫助下趕走了日軍,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如果中國有德國的武器裝備,有德國那樣強大的工業,抗戰我們不會打的那麼辛苦,我們也未必會打十四年。

參考資料:《二戰史》、《裝備短斤少兩 「調整」名不副實 德械師:抗戰前四個月幾乎消耗殆盡》、《1930年代中德合作與「德械師」始末》

相關焦點

  • 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差的可不止是幾門150mm重型榴彈炮
    由於這些調整師佩戴著顯眼的德國M35鋼盔,所以也被稱為「德械師」,在淞滬戰役和之後的多次戰役中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但作為國軍在1937年淞滬抗戰中的主力部隊,德械師和一個德國步兵師的差距卻相當巨大。
  • 國軍裝備一流的德械師,與真正的德國師相比,戰力是啥水平?
    眾所周知,當年德國曾賣給中國一批武器,國民黨軍隊將其配發給王牌軍隊,史稱「德械師」。那就有人問了,國民黨的王牌「德械師」與真正的德國師相比,戰力到底如何?二者如果交戰,國軍能否有一戰之力?不妨聊聊這個話題。
  • 德國出口大量武器給國民黨,然而德械師究竟與真正的德軍差多遠
    德械師的裝備跟德國步兵師的裝備相比,不在一個層次,還有很大差距。30年代前期是中德兩國的蜜月期,希特勒看中了中國的礦藏,蔣介石希望藉助德國的力量建設軍隊;雙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中德合作期間,國民政府聘請了很多德國軍事顧問,在他們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對國軍進行組建和改編,配備的是德國造武器,其真正的稱呼是「調整師」,德械師是外界對他們的稱呼。
  • 解析第87、88德械師為何沒能殲滅駐滬之五千日軍
    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中國和德國展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進口大量的德式武器裝備,聘請德國軍事顧問訓練軍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訓練出了了一批由德式裝備和作戰思想武裝起來的德械師,這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陸軍部隊,其戰鬥力遠超過以往的北洋陸軍和其他地方軍閥部隊。
  • 「德械師」還是「德式師」?簡略了解一下國軍德械師的誕生始末
    網絡上關於德械師的爭論由來已久,有不少人戲稱德械師為「德盔師」。而實際上德械師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德式師」,即「德國式的陸軍師」。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中德軍事合作的結晶—德械師的誕生始末。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之後,他希望改造國民革命軍。
  • 抗戰中,國民政府的「德械師」究竟有什麼來頭
    在抗日戰爭早期的時候,國軍中有著這樣一支精銳力量,軍隊裡面的所有教官都是來自於德國的,不僅1在裝備和訓練上完全參照當時的德軍,甚至戰鬥力和當時的德軍旗鼓相當。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長久以來,關於德械師到底有多少,說法不一。有說只有四個,有說是十個,還有說是十七個。
  • 雜牌軍VS王牌軍,國民黨德械師是抗戰的主力嗎?
    「八十八師的弟兄們,你們都是受過教育的德械軍團,每一個人都是國家最需要的戰士,也是這個國家一味最好的良藥」。我們不禁要問:受德國訓練與裝備的精銳德械師,真的比地方軍閥「雜牌軍」更能打仗嗎?事實上,真正完成整編的國軍德械師僅有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以及中央教導總隊,其餘號稱接受德式訓練的調整師,不過只是按照德制改變建置,裝備不但不如真正的德械師,現代化訓練也未悉數完成。
  • 1950年,中國下轄了200多個師,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50年,我國一個軍的兵力和編制問題。今天,我們聊聊一個師的情況。認真的說,截止1950年春天,我國軍隊總計分為了4大野戰軍、17個兵團、70個軍、200多個師。那麼,在1950年,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話說軍世】二戰中,德軍和舊日本軍隊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給其他國家都製造了相當多的麻煩,那麼當時德國陸軍和舊日本陸軍師級單位的人員國模差距有多大?戰鬥力差距有多大呢?
  • 如果1937年時,國軍擁有著60個訓練有素的德械師,日軍還敢開戰嗎?
    眾所周知,早在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的19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與德國保持著良好的軍事合作關係。德國不僅派出了軍事顧問團,還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德式裝備。中德合作期間,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開始改編和組建德械師,然而這項計劃還未完成,抗日戰爭就爆發了。
  • 德械師是否為抗戰主力
    國軍德械師,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國民革命軍,故對其統稱為德械師抗戰電影《八佰》的票房與話題度不斷呈正比攀升,箇中部分情節與臺詞格外引發爭議。
  • 二戰時期中國裝備精良的德械師神奇的毛瑟32型手槍
    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中國每一個省幾乎就有一個軍閥,而實力最大的軍閥就是蔣介石所以各地軍閥都聽蔣介石的話而已,所以蔣介石對那些非嫡系部隊的地方武裝組成的步兵師,一般情況下是不負責任發軍餉和武器的,因為蔣介石也知道,發了也等於百發下層軍官腐敗的非常嚴重,這就是導致當時中國的各地軍區主力軍團部隊的裝備情況,素質情況差異巨大,平日當兵就是為了魚肉鄉裡有耀武揚威的,而真的要上戰場往前衝的,還沒到戰場就化為鳥獸散的也是不少
  • 如果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開戰了,開始互毆,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雖然德國的第一次革命比英國晚了些,但是在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德國的綜合國力就已經超越英國了。我們再來看看日本。日本早期跟我們中國一樣,也是一個經歷了閉關鎖國的國家,而且也曾經籤過不平等條約。明治維新後,才逐漸變強的。從時間上,已經比德國晚了很久了。而且,日本這個國家,兩次工業革命都是同時進行的。
  • 還不如中國的德械師?
    其實這並非日軍首創,日軍也是學習德國軍隊的編制形式,創造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等軍隊編制。而師團,是日本陸軍編制中最大的作戰單位。 我們來和國民政府組建的最為精良的德械師對比一下:一般滿員的德械師有12000人左右,裝備野(山)炮12門、小炮24門、82迫擊炮24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336挺。
  • 連最精銳的德械師,都夠喝一壺的
    事實上,咱們當時中國的軍隊,也是學的德國,甚至於在編制上基本都是照搬。但由於當時軍閥林立,並沒有形成體系。 而且,從具體的編制名稱,和軍隊規模劃分上,日本還是具有自己的風格。比如日軍的師團,作為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其人數規模最多可達三萬人。而當時各國陸軍的單位規模,普遍不足兩萬人。
  • 第36、87、88師三大德械師與首都警衛軍的淵源
    注:現在所稱的德械師一般指第36、87、88師及教導總隊。 (1)從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衛兵隊到首都警衛軍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組建了一支衛兵隊,負責校長蔣介石安全。不久後擴編為警衛營。
  • 1937年時的國軍18軍:下轄4個步兵師中,3個是「德械師」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國軍隊的具體情況是比較複雜的,其中兵力最多、裝備最好的是中央軍部隊,除中央軍外還有各路地方軍以及紅軍改編的八路軍等部隊。 我們知道,在國軍中有所謂的派系之爭,其中既包括中央軍與地方軍之爭,也包括各地方軍之間的齷齪。
  • 德械師與蘇械軍有何不同,為何一個蘇械軍能單挑日軍兩個師團?
    德械師:1930年至1937年之間在德國軍事顧問指揮下組建的部隊。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國民黨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作為國防師,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實際只組建了20幾個德械師。德械師採用步兵兩旅四團的方塊師編制,師一級下轄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兵營等特殊兵種,全師標準建制為12000人。
  • 看看東德和西德的差距,就知道為什麼是西德統一德國了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美蘇英法四大國劃區佔領,一條1378公裡長的邊界線把德國分為了兩個國家:西部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東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 東北軍的主力旅:裝備機槍400多挺,比整個「德械師」都多
    近些年,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有很多,其中最常出現的兵器就是手槍、步槍、機槍這三大件兒,火炮和其他重型武器是比較少出現的。其實在真實歷史上也大體如此,當時中國軍隊中火炮的裝備量的確不算很多,大多數部隊的武器主要也就是以上那三大件兒。而且這其中機槍也算貴重武器,一些裝備比較差的軍隊,機槍裝備量非常寒酸,堪稱是壓箱底的寶貝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