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野戰不善攻堅?解析第87、88德械師為何沒能殲滅駐滬之五千日軍

2020-12-14 戰略論

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中國和德國展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進口大量的德式武器裝備,聘請德國軍事顧問訓練軍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訓練出了了一批由德式裝備和作戰思想武裝起來的德械師,這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陸軍部隊,其戰鬥力遠超過以往的北洋陸軍和其他地方軍閥部隊。在這批德械師中,尤以教導總隊、第87師、第88師、第56師最為精銳,教導總隊是樣板部隊,完全按照標準的德式步兵師編制進行組建,第87、88、56這三個師除了在重武器上有所欠缺外,基本上也是和標準的德式步兵師相差無幾。可以說,第87、88師是當時中國陸軍中最有戰鬥力的步兵師了,但是就是這樣2個精銳的步兵師在進攻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時,並沒能實現迅速殲滅日軍的戰役目標,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第87、88兩師為何會在淞滬會戰中失利?

德械師的最醒目的裝備就是德式鋼盔

原因之一:日本海軍陸戰隊在上海租界秘密構築了強大的要塞

自上一次軍事衝突爆發後,日軍便開始重視駐滬海軍陸戰隊的防禦戰備了,預防可能遭到的進攻,繼續加強業已經營多年的防禦體系,日軍的駐地主要在虹口、楊樹浦兩地,陣地以匯山碼頭為起點,沿吳淞路、北四川路、江灣路,到虹口公園和附近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長約十餘公裡,其中核心支撐點就是匯山碼頭和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前者是日軍和海上艦隊聯繫的橋梁,可以得到強大的艦炮火力支援,而後者則是整個日軍海軍陸戰隊的指揮中樞,在建造之初就是按照一座軍事要塞來設計的。

日軍海軍陸戰隊的街壘

另外,考慮到日軍所據守的陣地縱深實在是太淺,確實存在被中國軍隊迅速擊破的威脅,為此,日軍秘密在外圍地區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如虹口公園就被改造為一個外圍防禦據點,另在公大紗廠、日本海軍操場、日軍海軍俱樂部、印刷廠和麵粉廠等地構築了大量的街壘工事,形成了具有一定縱深的要塞群防禦體系。要想殲滅這股日軍,就必須一個一個的拔出這些外圍的防禦據點,然後對其核心陣地實施最後的總攻。因此,儘管據守在上海的日軍海軍陸戰隊僅有五千之眾,但是憑藉堅固的防禦工事和背後的艦隊支援,日軍是完全可以據守一段時間的。

據守街巷的日軍步兵

原因之二:第87、88師缺乏攻堅戰所必需的重火力

儘管第87、88師已經是當時除教導總隊外最精銳的德械師了,可以說是德械師標杆部隊,但是這兩個師的仍舊沒有達到標準的德械步兵師編制水平。如第87師作戰編制中尚缺少1個炮兵營、4個步兵炮連和1個高射炮營,也就是說該師的重型武器基本上都沒有到位,這導致第87師的火力投送能力遠遠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這在城市巷戰中是非常嚴重的缺陷,這直接導致官兵缺乏對付日軍鋼筋混凝土碉堡等其他堅固工事的有效手段,依靠手榴彈、炸藥抵近爆破將必然付出慘重的人員傷害。

巷戰成為當時最主要的作戰方式

對於上海這種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現代化城市,實施攻城作戰是非常困難的,那些堅固的樓房將成為理想的防禦支撐點,一般的中、小口徑火炮很難直接摧毀這些支撐點,即便第87、 88師裝備了最新的德式150毫米重型野戰炮,也難以迅速克服這些要塞。例如東線戰場的哈爾科夫、史達林格勒等一系列的攻堅戰經驗表明,即便是真正的德國步兵師也不能完全勝任城市攻堅作戰任務,這些步兵師必須得到大力的戰鬥工兵和裝甲部隊的直接支援,利用強大炮兵和裝甲火力實施壓制,然後由裝備火焰噴射器和TNT的戰鬥工兵實施爆破,最後才由步兵實施掃蕩。即便德軍是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實施這種作戰,也很難實現速戰速決,必須是按部就班的一個碉堡接一個碉堡的拔出,強行投入密集的步兵實施突擊只能是遭受難以忍受的傷亡。

德軍之所以在後期研製出突擊虎這樣裝備380毫米巨炮的裝甲怪物,就是由於一般的火炮威力不足,難以真正摧毀城市中那些堅固的要塞。即便齊裝滿員的德國師都不能勝任的攻堅任務,讓缺乏重武器的第87、 88德械師來進攻上海日軍海軍陸戰隊就更加困難了。

作戰中的德械師

原因之三:第87、88師未提前進行攻堅作戰的訓練和準備

另一方面來說,本質上第87、 88師標準的野戰步兵師,其接受的訓練和戰術演練都是進行野戰環境下的正規作戰的,並不是專門的攻堅部隊,也沒有受過專門的攻堅訓練,而城市攻堅戰可以說是難度最大的戰鬥形式了,必須進行多兵種的協同作戰,組建加強有大量重火力和自動火力的合成戰鬥群,由這些精銳戰鬥群實施主要突擊,其他常規編制單位提供支援和擴大戰果。

德械師

第87、 88師是在倉促中接到實施攻堅作戰的任務,而且出於防止日軍增援趕到的考慮,上級嚴格限定了攻擊速度,必須實現速戰速決,這使得兩師既無時間研究進攻戰術,也沒有時間進行臨時性的改組,仍舊以常規的野戰經驗來應對這一任務,另外由於火力不足,只能提高進攻兵力密度,進行密集的步兵突擊,這使得第87、 88師的步兵在戰鬥中經歷了駭人的損失,戰鬥力迅速的下降,有時一天就能打殘一個步兵團,如此精銳的步兵部隊消耗在城市巷戰中是非常值得惋惜的。這都表明第87、 88師並不適合執行巷戰任務,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都存在很大缺陷。

德械師官兵重機槍陣地

結語:野戰部隊到底適不適合攻城作戰?

從戰略、戰役角度來講,在日軍主力尚未完成動員,對盤踞上海的少量海軍陸戰隊實施迅速的突襲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將在政治上和軍事上贏得有利的局面,但是由於軍事上的不堅決(最高統帥部猶豫不決),導致攻擊部隊錯過最佳進攻時間,給了日軍海軍陸戰隊重整防禦的機會(兵力增加了1倍),在攻堅戰術上也欠缺考慮,困難性考慮得不夠,僅靠第87、 88師的2萬多人並不佔據明顯的優勢,至少應形成10倍的數量優勢,而且要大量投入炮兵和工兵力量,顯然在這些方面都做得不夠。像第87、 88師這樣的精銳野戰步兵部隊,其實並不適合現代化的城市巷戰,若非要執行巷戰任務,必須提前進行專門的作戰訓練,倉促的投入戰鬥反而適得其反,因為即便是二戰德軍步兵師也不敢貿然捲入一場巷戰之中,更多的情況下德軍會選擇繞過實施包圍,等到後方炮兵主力趕到後,在強大的火力支援下實施有序的突擊,即便如此,步兵在巷戰中的損耗速度都是驚人的,令人難以忍受的!

相關焦點

  • 第36、87、88師三大德械師與首都警衛軍的淵源
    注:現在所稱的德械師一般指第36、87、88師及教導總隊。 (1)從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衛兵隊到首都警衛軍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組建了一支衛兵隊,負責校長蔣介石安全。不久後擴編為警衛營。
  • 德械師與蘇械軍有何不同,為何一個蘇械軍能單挑日軍兩個師團?
    德械師:1930年至1937年之間在德國軍事顧問指揮下組建的部隊。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國民黨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作為國防師,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實際只組建了20幾個德械師。德械師採用步兵兩旅四團的方塊師編制,師一級下轄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兵營等特殊兵種,全師標準建制為12000人。
  • 如果1937年時,國軍擁有著60個訓練有素的德械師,日軍還敢開戰嗎?
    眾所周知,早在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的19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與德國保持著良好的軍事合作關係。德國不僅派出了軍事顧問團,還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德式裝備。中德合作期間,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開始改編和組建德械師,然而這項計劃還未完成,抗日戰爭就爆發了。
  • 雜牌軍VS王牌軍,國民黨德械師是抗戰的主力嗎?
    我們不禁要問:受德國訓練與裝備的精銳德械師,真的比地方軍閥「雜牌軍」更能打仗嗎?事實上,真正完成整編的國軍德械師僅有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以及中央教導總隊,其餘號稱接受德式訓練的調整師,不過只是按照德制改變建置,裝備不但不如真正的德械師,現代化訓練也未悉數完成。
  • 抗戰中,國民政府的「德械師」究竟有什麼來頭
    長久以來,關於德械師到底有多少,說法不一。有說只有四個,有說是十個,還有說是十七個。關於德械師到底裝備了什麼武器,同樣也有多種不同說法。要想搞清楚這些問題,還需要從中德軍事合作談起。時間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中國和德國進入了蜜月期,在德國的幫助下,中國組建多個精銳的德械師,其中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裝備最為精良。德械師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據說這些德械師耗費了中國將近三年的稅收。
  • 德械師是否為抗戰主力
    再加上網絡上始終不缺渲染國軍德械師如何神勇的帖子,這似乎給人一種印象:即接受德國訓練與裝備的精銳德械師,遠比地方軍閥的「雜牌軍」更能給日軍慘重傷亡。不過,雜牌軍不如王牌軍嗎?國軍德械師又是否為抗戰主力?
  • 看看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的差距,才知道中國和德國差了多少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德械師,也許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德械師可謂是家喻戶曉,是抗戰初期我國最精銳的部隊。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和德國進入了蜜月期,在德國的幫助下,中國組建多個精銳的德械師,其中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裝備最為精良。德械師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
  • 抗戰國軍裝備了大批德式武器,為何在火力上還是壓制不住日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也曾裝備了大量的德械師,但在與裝備明顯遜於德式裝備的日軍對陣之時,幾乎每次都是一觸即潰,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了哪? 當時在國民革命軍之中,能達到德械師的有國民革命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這些部隊堪稱當時國軍主力,戰鬥力極強。
  • 八百壯士所在的88師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算不算德械精銳?
    在近幾年抗戰題材的影視劇裡,只要是國民黨軍,就一定戴著德制M35鋼盔。同時,德械師作為國民黨軍隊的精銳,也廣為人知。但實際上,德械師只是民間的俗稱,官方正式的名稱是「二十五年(民國二十五年為1936年)調整師」。 這是根據1930年代德國軍事顧問團提出的《陸軍改革建議書》,從1935年下半年開始分批分期整編60個師,到1936年初步完成了兩期20個師的整編。
  • 「德械師」還是「德式師」?簡略了解一下國軍德械師的誕生始末
    網絡上關於德械師的爭論由來已久,有不少人戲稱德械師為「德盔師」。而實際上德械師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德式師」,即「德國式的陸軍師」。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中德軍事合作的結晶—德械師的誕生始末。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之後,他希望改造國民革命軍。
  • 德國出口大量武器給國民黨,然而德械師究竟與真正的德軍差多遠
    德械師的裝備跟德國步兵師的裝備相比,不在一個層次,還有很大差距。30年代前期是中德兩國的蜜月期,希特勒看中了中國的礦藏,蔣介石希望藉助德國的力量建設軍隊;雙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中德合作期間,國民政府聘請了很多德國軍事顧問,在他們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對國軍進行組建和改編,配備的是德國造武器,其真正的稱呼是「調整師」,德械師是外界對他們的稱呼。
  • 二戰期間,日軍的甲種師團戰鬥力怎麼樣?還不如中國的德械師?
    眾所周知,師團是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軍隊編制之一。其實這並非日軍首創,日軍也是學習德國軍隊的編制形式,創造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等軍隊編制。而師團,是日本陸軍編制中最大的作戰單位。
  • 日軍的一個聯隊有多難打?連最精銳的德械師,都夠喝一壺的
    其軍隊編制不同於當時國際常的師、旅、團;營、連、排、班。其另闢蹊徑,搞出了一個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的編制體系。 當然了,這一套軍隊編制並不是日本自創,而是學的德國。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軍隊建設,其實就兩句話,陸軍學德國,海軍學英國。所以,日本近代陸軍從編制到訓練,甚至於作戰風格,都能找到當年普魯士軍隊的風格。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當時一無海軍,二無空軍,雖然是三個德械師但只有輕裝備,最後也因為日本抗議而停止援助,各地「軍閥」增兵上海,結果沒有火車皮,沒有汽車,只能徒步,有的軍隊走到的時候仗都打完了,連續的高強度奔襲又投入戰鬥,國家整體實力差距太大,國軍雖然在抗戰時期打的比較頑強,但是武器裝備的落後最終還是讓日本佔了上風,日軍的幾百毫米的艦炮,一炮就是整個連的犧牲,一個師上去兩三天就傷亡過半
  • 洪希伯:抗戰十大謠言之委員長衛隊
    之前已刊發《抗日戰爭十大謠言之「名將」張靈甫》、《抗日戰爭十大謠言之孫立人活埋日軍》與《抗戰十大謠言:起底「釣魚帖」》。】說到國軍精銳,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兩個「械」——抗日戰爭時的德械與解放戰爭中的美械。關於「美械」的記載很詳實,與之相比,國軍的德械部隊卻「傳奇」得多。中國特種兵的先驅:委員長衛隊?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在抗日戰爭當中,淞滬會戰可謂是中日全面開戰後,第一場超大規模的會戰,很多人將淞滬會戰比之於西方的凡爾登之戰。的確,淞滬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過百萬,傷亡人數更是以十萬計,淞滬會戰我們中國成功讓日本狂妄的「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徹底破產,而在整個淞滬會戰當中,這一戰堪稱淞滬會戰最為殘酷一戰,雙方投入兵力就足足過5萬人,為了取得這一戰的勝利,國軍第36師、87師、88師「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蔣介石更是多次給前線指揮官陳誠、宋希廉、黃維下死命令必須死守,此戰結束,中日雙方一共傷亡
  • 你知道全面抗戰初期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每級的標準配置嗎?
    4個野戰醫院共960人。 ★即師團直屬單位共配36門三八式75mm野炮跟12門105mm榴彈炮,馬5574匹。 (7)步兵旅團:共7569人。旅團指揮部75人(槍枝36支,馬20匹,非機動車4輛)+2個步兵聯隊(共7494人)。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下)
    張治中將第88師配置於戰線右翼,而第87師置於左翼。第88師開戰時主力位於北站周圍及鴻興東路,錢江塘一線,一部兵力沿寶山路,八字橋,江灣路一線與日軍對峙。第87師主力集結於江灣兩江女子體育學校周圍,並沿虯江前出虯江橋一線,主力一部位於吳淞。日軍為鞏固的擴大陸戰隊司令部大樓外圍陣地,於8月13日在閘北方面搶佔了持志大學,粵東中學,愛國女校,五卅公墓和八字橋等據點。
  • 抗戰大捷平型關戰役之謎:115師究竟殲滅了多少日軍?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在山西東北部內長城平型關地區設伏,一舉消滅日軍第五師團一部,史稱平型關大捷,名揚中外,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日軍第五師團是舊日本陸軍老牌部隊,機械化程度高,裝備精良,官兵訓練有素,被冠之以「鋼軍」的稱號。
  • 參與保衛南京的部隊中,僅88師就有四位將官陣亡,勿忘國恥
    南京失陷後,放下武器投降的官兵基本都遭到了日軍的屠戮,據統計,參與保衛南京的部隊雖然號稱有15萬人,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從淞滬戰場上敗退下來的「殘軍」,人員數量根本不是滿編制,按唐生智後來回憶說,當時的南京守軍最多有8萬餘人,而且其中還有3萬是新兵。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參與過守衛南京的德械88師都陣亡了哪四位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