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今天很不高興,一大早就發了條推特:
我們法院見,美國的國家安全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
是什麼讓川普如此震怒?原來在當地時間周四晚上,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裁定:維持暫停執行「禁穆令」的判決,持有美國籤證的相關國家公民可以繼續入境。
這對兩個星期前籤署「禁穆令」的川普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我們先來回顧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上個月27號,川普在籤署了一項行政令,主要內容是在90天內禁止伊朗、敘利亞等7國普通公民入境美國(→戳這兒複習)。
然而3天後,華盛頓州司法部向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凍結川普的行政令,而主審法官羅巴特判決支持了這一要求。
川普方面當然不會就此罷休。司法部隨即上訴至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要求上訴法院緊急解凍地區法院對行政令的凍結。
美國各巡迴上訴法院管轄範圍。數字9代表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管轄的區域,包括加利福尼亞、華盛頓、阿拉斯加等8個州。
不過,上訴法院否決了司法部緊急解凍「凍結令」的請求。按照上訴法院的說法,關於這個問題呢,咱們還是按照程序慢慢來研究,不急在一時。
聽起來像繞口令?嗯,事實就是這麼繞。
就在前兩天,控辯雙方通過電話方式進行了辯論,然後法院通過討論後,3名法官一直決定維持羅巴特法官的裁決。
有意思的是,裁決出來後,久未露面的希拉蕊也發了條意味深長的推特:3:0。在一些媒體看來,希拉蕊是在用這種方式嘲諷川普。
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找到了這份長達29頁的裁決書。我們先來看下裁決書封面列出的原告方:
美國總統川普、國務卿蒂勒森和國土安全部長凱利。
可以說,原告方代表著強大的美國行政力量。
中間20多頁的內容都是裁決的具體內容及相關法律條款,反正都看不懂,我們不妨直接跳到最後一頁的結論部分。
懂點英文的應該都明白上面那個大大的「DENIED」是啥意思吧。拒絕就拒絕唄,用得著大寫再加粗麼?
總體而言,上訴法院的這一判決在意料之中。對於這起戲劇性事件的走向,我們之前也提到過,極有可能會鬧到聯邦最高法院。(→戳這兒複習)
川普推特中所說的「我們法院見」指的就是聯邦最高法院。
不過,官司一旦進入最高法院層面,整體上是對川普不利的。
首先,最高法院的審理程序漫長和複雜,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川普的「禁穆令」最長期限只有120天。
屆時很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最高法院判決還沒下來,「禁穆令」已經自動失效了。
當然,也不排除川普為了「咽一口氣」而決定硬扛到底。
此外,從最高法院現有的大法官配置上來看,8名大法官中4人是自由派(傳統上傾向民主黨)、3人是保守派(傳統上傾向共和黨),剩下1人屬於中間派。
按照美國憲法規定,平局的話將維持原判。也就是說,川普政府要想贏得這場官司,不僅需要那位中間派大法官的寶貴一票,還必須爭取到至少一名自由派大法官的支持。
但這談何容易。所以,川普急著想讓他一周前提名的大法官戈薩奇成功「補位」,以增加他在最高法院的勝算。(→戳這兒複習)
但戈薩奇要想成功「補位」,必須得順利通過參議院的批准,而這也絕非易事。
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注意到,就在行政系統與司法系統互懟的同時,美國「三權分立」中的另一支也鬥爭得厲害。
川普就任已經整整20天了,但他提名的15名內閣部長只有7人獲參議院確認通過。這比他的前兩任歐巴馬和小布希明顯落後了很多。
在7號和8號的參議院表決中,教育部長德沃斯和司法部長塞申斯都是涉險過關,前者還創造了一項略難堪的新紀錄。
在7號參議院的表決上,100名參議員投出了罕見的50:50平局局面。參議院現有共和黨人52人、民主黨人48人,也就是說,除了全體民主黨參議員投了反對票外,還有兩名共和黨參議員「反水」。
於是,美國歷史上戲劇性一幕出現了。
依據美國憲法,兼任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在參議院表決出現平局時有權投下決定性一票。於是現任副總統彭斯出馬,投下了支持德沃斯的最關鍵一票。
就這樣,德沃斯一舉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由副總統「一票定音」才通過參議院提名關的內閣部長!
總統懟上法官、國會黨爭激烈,美國的三權分立原則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
撰文丨昌老師
歡迎長按二維碼
關注新京報「外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