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 | 李白《俠客行》

2020-12-15 騰訊網

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譯文】

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千裡之行,無人可擋。

他們大事做成後,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

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感動蒼天,可貫長虹。

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

他們縱然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願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

【注釋】

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樂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這裡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餘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

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三杯」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

烜赫:形容聲名盛大。大梁城:魏國都城,今河南開封。

太玄經:西漢揚雄的一部哲學著作。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遊齊州時。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幹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在以這任俠意識為尚的背景之下創作的。

【賞析】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在渲染俠客精神後,「閒過」兩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將俠客與戰國時期信陵君這樣的「明主」聯繫起來。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接著十句寫信陵君救趙用兩位俠客的故事。寫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兩位俠客為信陵君的大義和感情所感動,意氣慷慨激昂如白虹貫日,許下比五嶽還重的諾言。讚揚朱亥揮錘擊殺晉鄙而震驚趙國,雖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聲名,俠骨傳香,不愧為當世英雄。詩人不僅在熱烈地頌唱侯嬴和朱亥「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末二句以揚雄反襯俠客精神的崇高和偉大。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一句「閒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繫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我們知道,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下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論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裡。」(《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一身了。那麼,詩人李白何以如此愛劍呢?這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幹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

《俠客行》是詩人李白以誇張的筆墨,從遊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僅二十個字,仿佛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當時遊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目前了。因為詩人並不是為物而誇張的寫物,而是處處著眼於人的精神氣勢而寫物。「縵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鉤」,「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

詩人進而寫遊俠的行為:「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詩人是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贊的。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少好任俠,乃是以此為理想人格而嚮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俠社會意識,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

最後,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恆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三杯吐然諾,五嶽為之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重然諾,尚意氣的任俠,真是「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張華《壯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壯士」,是當之而不愧。「不慚世上英」!詩人對「二壯士」嘆服不已,情見於詞了。

然而,詩人不僅在熱烈的頌唱「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是為壯夫所不為!

李白《俠客行》一詩雖在禮讚俠客精神,但由於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此詩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人的豪情壯志在詩中表現無遺。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讀完這首《俠客行》,就能了解李白的偶像是什麼樣
    動動手指,關注世界更多趣事,為發現更多美麗點讚詩詞鑑賞:讀完這首《俠客行》,就能了解李白的偶像是什麼樣詩友們,感謝您點進這篇文章,跟小編一起品讀詩詞。俠客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標籤大多是黑衣、束袖、佩劍、帶帽,面容冷峻眼神堅定,行俠仗義打抱不平。
  • 朱韻《俠客行》:獨特女聲,詮釋李白俠客夢
    「要是能重來,我要學李白。創作也能到那麼高端,被那麼多人崇拜。」幾年前,李榮浩憑藉一首原創的《李白》走紅,歌曲一改往日流行的情歌基調,反覆吟唱的副歌,變成了借「學習古人」的反諷和自嘲。從古至今,李白的創作不論詩詞歌賦,還是閒言散句,的確「高端」了千百年,放在網絡時代依然是被崇拜的對象。
  • 王維的《少年行》VS李白《俠客行》
    《俠客行》李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 李白的一首《俠客行》,成就了多少「中國風」?
    幾年前,李榮浩憑藉一首原創的《李白》走紅,歌曲一改往日流行的情歌基調,反覆吟唱的副歌,變成了借「學習古人」的反諷和自嘲。 從古至今,李白的創作不論詩詞歌賦,還是閒言散句,的確「高端」了千百年,放在網絡時代依然是被崇拜的對象。
  • 《俠客行》李白的俠義心腸,唐詩的佼佼者李白的狂妄讓人羨慕
    《俠客行》李白的俠義心腸,唐詩的佼佼者李白的狂妄讓人羨慕。李白,無疑是唐朝的詩壇偶像,也是是個海洋裡那一艘巨大的帆船,曾經他站在浪漫的高山上,俯瞰這山下塵埃,遠處那朝堂上的權力誘惑在那一刻像風一般吹散,而他已不再眷戀,那一刻李白只想喝上一壺美酒,用筆墨紙硯寫出一首首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 李白的《俠客行》,重溫每個人心中的武俠夢
    我們經常聽說唐朝有三絕,而且還是文宗皇帝親自向全國詔書御封,這''三絕''是: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眾所周知,李白的詩歌揚名天下,甚至連三五歲的兒童都能背上一兩首,但是我們很多人不知道李白的劍術也是了得,他的一生中除了詩詞和酒之外,同樣醉心於劍術,真正做到了詩不離口,劍不離手。
  • 李白最有殺氣的一首詩,金庸看了爆發靈感,創作了《俠客行》小說
    ,這首詩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金庸曾經看到過這首詩,因此創作了《俠客行》這部經典的武俠小說。《俠客行》作者:李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 中國詩詞史上最霸氣的六句詩詞,李白俠客行僅排第二,第一太霸氣
    中國詩詞史上最霸氣的六句詩詞,李白俠客行僅排第二,第一太霸氣列位看官,大家下午好,在下麥可喬峰這廂有禮了,閒話不多說,我們略過前戲,直奔主題吧。今天的話題是中國詩詞史上最霸氣的六首詩詞,每一首都慷慨激昂,讓人拍案叫絕,歡迎收看。
  • 文武李白:青蓮劍仙的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詩仙」李白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2、今天,團團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充滿俠氣的詩——李白的《俠客行》。我們不妨看一看,當「詩詞」和「武俠」兩種元素在「詩仙」的筆下相互碰撞,會迸射出怎樣奇妙的火花。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燕趙之地的俠客頭上繫著胡纓,腰間配著似霜雪一般明亮的彎刀。胯下騎著銀鞍白馬,像一閃而過的流星一樣從大街上飛馳而過。十步之內可以斬殺一人,千裡之外無人敢阻攔。事成之後,拂袖而去,未曾留下姓名。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李白的俠客夢
    在他眼裡,孟浩然此次之行快樂的很,如果是他,恐怕笑還來不及,又何必徒增傷感呢?在此前李白已遊歷多處,山河遠闊,更使其性浪漫。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慄。
  • 南構李白俠客行|字體類型裡「最狂放不羈的字體」!
    南構李白俠客行要是能重來,我要學李白,幾百年前做的好壞,沒那麼人猜要是能重來,我要學李白,至少我還能寫寫詩來澎湃哈哈,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首李榮浩的音樂吧。今天呢,就要給大家介紹一款字體,叫南構李白俠客行字體。
  • 李白這首《俠客行》,帶我們重溫金庸先生的「俠客」風採
    世人都曾有俠客夢, 日思夜想得久了,於是便在心中有了一片江湖,幻想一人一馬,執劍走天涯,快意恩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好不自在。李白這首《俠客行》,寥寥幾句就勾勒了一代江湖俠客的風骨影蹤。
  •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
    李白在詩歌中運用最多的三個物像就是「酒」,「月」,「劍」,據統計李白的詩中「劍」字總計出現過118次,分布在他的106首詩中。李白這麼喜歡寫劍,那他的劍術究竟如何?有人說他的劍術師從於裴旻,裴旻在唐朝時期勇冠第一,後來王維和顏真卿都寫過《贈裴將軍》的詩來讚頌他的劍術。但是正史上並無記載,所以這個說法還有待考證。
  • 古代比較「囂張」的4句詩詞,李白的很霸氣,唐伯虎的很高深!
    古代比較「囂張」的4句詩詞,李白的很霸氣,唐伯虎的很高深!想必很多人對詩詞都是比較喜歡的,喜歡詩歌的朋友們可能會是因為詩人本身的性格個性,還有可能是因為某首詩中的某句話太過精彩,讓人回味無窮,其實許多詩歌很簡短,但這並不妨礙它要表達的效果,今天小編就來跟各位聊聊,古代比較「囂張」的4句詩詞,李白的很霸氣,唐伯虎的很高深!我們先來講講李白的兩句詩歌。第一句是「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鑑賞
    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鑑賞】  這是一首樂府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  李白有《古朗月行》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
  • 李白的俠客夢,叛逆與豪情,解析李白為何任俠,最後一個讓人心疼
    他在詩中熱情地歌頌遊俠,所謂「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其實也是他內心的渴望。李白自稱他15歲喜好劍術,據說他曾跟唐朝著名劍師裴旻學習劍法。魏顥記載他:少任俠,曾手刃數人。他曾有一匹馬,名叫「黃芝」,他愛如珍寶,常常騎著它招搖過市,縱覽名山大川。
  •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從古至今「俠」都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如果將「俠」字當做動詞來看,指身懷絕技或高超武藝,又願除暴安良、見義勇為之人;當將其當做名詞之時,就是一種能夠舍己助人的高尚品德,以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崇高精神。
  • 李白的《俠客行》,每每讀來都令人熱血沸騰,俠義之情蕩然於胸
    眾所周知,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稱之為「詩仙」,他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立意獨特、語言奇妙。李白除了詩寫得好以外,他的劍術還十分了得,相傳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在唐朝,劍術排第一的當屬裴旻,而李白僅次於裴旻,排在第二,可見李白的劍術有多麼高超。
  • 看武俠學知識:讀了那麼久李白的《俠客行》,裡面到底說了哪些人
    李白,不用多提,大家都知道,詩仙嘛。關於他的傳說有很多,像什麼醉酒撈月啊、謫仙下凡啊、刺金放還啊等等,還有人站出來說李白本身就是個劍客啊。隨著手遊的興起,很多小孩子認為李白除了是個詩人還是個刺客,其實人們誤以為李白是刺客、是劍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的這首《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