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

2021-02-18 書法

朱復戡致鄭逸梅先生信札

逸老如握 惠書均悉 病腕殊念 吾年前上患此 經推拿按摩 兼月便瘉 不妨試試 承翦示藝海點滴 記我童年事甚詳 忽忽七十餘年 讀之恍如隔世 但我倆年齡相若 此事聽誰所說 能見告否 匆此不備 肅頌健康 朱復戡 十月廿日

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

鄭逸梅

 

從吳昌碩為師,又被昌碩視為畏友的朱復戡,在書法、篆刻上堪稱藝術大師,是有其來歷的。張大千曾讚嘆謂:「大千漫遊南北數十年來,所見近代名家書畫篆刻,能超越時流,直入周秦兩漢晉唐,融合百家。卓然開一代宗風者,唯朱君一人而已。」認為復老博覽歷代彝器、璽印、權量、詔版、帛布、封泥、碑碣拓本,以及其它各流派的印譜,涉古功深,視野廣闊,其成就令人似遊建章宮百千門戶之概。

張大千介紹朱復戡先生潤例:

大千漫遊南北數十年來,所見近代名家書畫篆刻,能超越時流,直入周秦兩漢晉唐,融合百家。卓然開一代宗風者,唯朱君一人而已。君以懶散成性,不求虛聲,故不作公開展覽,用特重為介紹。復戡舊名義方字百行。

朱復戡為張大千書扇

我和復老同在文史館,甚為稔熟。他生於光緒庚子八月二十九日,比我尚小四歲,但他在我國藝術上的貢獻,能望其項背者,則屬鳳毛麟角了。復老卒於1989年11月3日,享壽九十歲。

朱復戡篆刻作品 鄞朱方璽

朱復戡篆刻作品 朱白行、伯行釋古

山東為古代齊魯舊都,文物薈萃,復老流寓多年,對碑碣頗多探討。山東博物館許多鐘鼎銘文,殊難認識,館長請復老一一加以釋注。泰山麓下的岱廟,有著如林的歷代碑石,煌煌炳炳,古澤生輝,尤以《泰山刻石》為最珍奇,是當年秦始皇登泰山,群臣為他置立的,出於李斯手筆,共223字,是秦篆的代表作。奈歷經二千年的悠久歲月,風化殘蝕,甚為嚴重,至今僅存十字,引為莫大遺憾。1983年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負責人土,和復老談到泰山碑的問題。另外日本、美國一些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學者,認為《泰山刻石》是舉世聞名的文物,你們中國有著第一流的考古家和書法家,為什麼不把《泰山刻石》重建起來呢?復老聽了這些話,心情非常激動,認為這是當務之急,義不容辭的。一自正式委任,他立即逐字考證原碑的內容,一一補齊缺字,而所補字個個勁道渾穆,古氣盎然,與原碑字體一脈相承,保持了斯篆的面目,這不能不推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偉大功績。

朱復戡修補重書秦始皇泰山刻石局部

朱復戡修補重書秦始皇泰山刻石題記

朱復戡修補重書秦始皇泰山刻石全文碑拓

又在陽穀縣景陽岡,有一座武松打虎處古碑,這碑何時建立,因年代悠久,風雨剝蝕,原有碑文,僅個別字依稀可見,其它一片模糊,更查不到立碑的歲月。曾有數位專家,僅說大約明初所建,也無可考證。1988年,復老到此,從「武」字與「虎」字上辮出明人沒有如此寫法,只有宋人這樣寫的,斷定碑始建於南宋,經過復老考證,多年的疑問頓釋。至於武松其人過去是否存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復老認為此碑遠在施耐庵成《水滸傳》以前,不可能是憑小說而捏造的,說明武松確有其人。還有一張隋代所拓的曹植碑,其中有難以識的怪字,復老指出是合體字,經他詮釋,也就句可解了。他說古人間或也有不規範的字,不要給它嚇倒,猶諸現今頒布簡體字,即有杜造的簡體字出現,是不足為奇的,一經復老猜詳,也就理解了。

 

晚年的朱復戡在泰山留影

朱復戡書華山廟碑,署名「白行」。

朱復戡篆刻作品 秦戡、朱方之璽

朱復戡篆刻作品 節盦印泥、蝶野所藏

復老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戡,四十後改署復戡。他出生在上海,故居在鄞縣。復老的別署,多至二三十個,如由百行,引伸諧音,有八寅、伯行、伯贏、百嬰。至於復戡,是具有大病復甦之意,又引伸為伏堪、靜戡。其它尚有朱方、朱起、公陶、適存、振邦、虎闓、子訓等等。所以大書家馬公愚稱他:「於名信手拈來,於利隨手揮去。」因為名字太多,也曾鬧過笑話。某年,全國書畫名家,在青島舉行展覽,復老和錢松巖、王個簃、李可染、潘天壽、俞劍華、王雪濤、陳大羽等相敘一堂,大羽對復老說:「我學篆刻,就是從朱義方靜戡印譜開始的。」復老笑而不答,俞劍華在旁,即介紹說:「朱義方即朱復戡原名也」。

全國書畫名家齊集青島

無獨有偶,日本欲購中國名家書畫,開出一紙名單,分已故的和現代的。已故的有吳昌碩、齊自石、朱義方等,現代的有沙孟海、唐雲、程十髮、朱復戡等。後經外貿人士說明,日方オ知誤一人為兩人了。

復戡自幼穎,由其父督促,每晨必執毛筆,面前置一青甑,蘸水在青甑上練習書法,幹了再寫,盡一盎水為限,嚴寒盛暑不輟。復老七歲時,即隨父親赴書畫莊怡春堂,當席揮毫,連寫十餘聯,越日被購空,購者不知這些出於孺子之手。後被創辦大世界遊樂場的黃楚九得知,為了吸引遊客,特邀七齡朱童子來場表演,在各報登了大廣告「神童對客揮毫」。吳昌碩聞訊,居然也前來觀看,就坐在復戡對面大椅子上看他伸紙執筆,應付自如,隨書隨被旁人購去。復戡又出丈餘素紙,寫石鼓文,吳昌碩是書寫石鼓文的聖手,那神童卻不顧班門弄斧,毅然為之,昌碩看了頻頻點首,望之出神,臨走手撫復戡的頭,連呼:「神童!神童!」那幅石鼓文,黃楚九把它懸掛在大世界的共和廳上,引人矚目。復戡正式拜昌碩為師,是十七歲,不少書畫前輩,都對他刮目相看。他很敬仰其師,遵照昌碩指點,先學篆書,後學刻印,熟讀許叔重的《說文解字》一書,旁及訓詁一類的著述,融會貫通,掃葉山房的《全國名家印選》即列入復戡在十六歲時所刻的印。之後,吳昌碩又為其刊行了《靜戡印集》,又有《復戡印集》,《朱復戡篆刻》等,達爐火純青,寓險詭於平凡之中,而蘊藏其內在之美,非淺識者能領略。

1925年商務印書館為朱復戡出版的

《靜戡印集》線裝本二冊

由羅振玉題籤 吳昌碩題扉頁

他的書法,上追古代彝鼎,因此有《商周藝文精華集》的輯刊,如齊侯尊、殷大金、陳鍾、周公鼎等,都具有代表性。他也自己設計古器有乙丑爵、中華鼎、九龍寶鼎、變音鍾等。

朱復戡所著《商周藝文精華集》

朱復戡摹青銅器手稿

朱復戡手稿—乙丑青銅

他的書法聲譽海外,香港包玉剛為了乃翁包兆龍先生,捐助上海交通大學二十萬金興建圖書館,落成後,請復戡寫碑,該碑高大愈恆,他研究後,認為寫碑要古樸、有金石氣,更讓一般人能識得,因此不用篆體和草書,而以楷隸出之。他又想到包兆龍的龍字,可以用「張猛龍碑」、「爨龍碑」「龍藏寺碑」這三種碑作為包兆龍圖書館書碑文,最為合適。後又考慮到三龍碑古穆有餘,活潑不足,於是最後參略章草筆意揮成,陳列在圖書館中。

晚年的朱復戡(左)出席活動

我國著名宗教名寺寧改阿育王寺,其大雄寶殿橫匾,乃復戡十二歲時所寫,在浩劫中被毀了,該寺方丈統一法師得知朱神童尚健在,便特邀他舊地重臨,再寫橫區。復到了該寺,方丈開了寺院大門迎接入內。那寺院大門以往輕易不開,過去除非皇帝御駕,其他人等總是邊門進出,這次破例,以示特別隆重。當時轟動上海,寧波的電視記者,報刊也紛紛記載。復戡當場揮毫,重書「大雄寶殿」四字,同時還重寫了「法相莊嚴」橫額。1987年,他已八十八高齡,泰安雲海飯店派人來滬,請復老為該店書寫巨招,樓高十層,字必須二米方才能相稱。泰安地方沒有放大的儀器,因之需要復老按實際大小書寫,復老用了四張大紙粘成一方,用新掃帚代毛筆,染著墨汁寫了「雲海飯店」四個大字。

朱復戡用掃帚代毛筆書「雲海飯店」飯字

字體結構凝謹,筆力剛勁,製成鐵匾,懸在十樓頂屋上,各國遊客仰首瞻望,無不叫絕。他生平不輕易為人作書,書則鄭重出之,稍不愜意,立即撕去。他曾這樣說:「一點之不當,如美人病一目,一筆不當,則如壯士折一臂,是不可不慎的」。

1945年朱復戡畫《觀曹將軍畫馬圖》

朱復戡、周煉霞合作

《梁紅玉、韓世忠抗金凱旋》

有人評復老的藝事,「畫固佳妙,書則勝於畫,而篆刻更勝於書,詩若文,其餘事也。」他對於自已的篆刻,亦很自負。有一白文巨印,刻文「真如鐵」。又一印邊款「假令簠齋見此必以為金村出土三代物也」。

瀝水濳龍邊款釋文:

假令簠齋見此必以為金村出土三代物也 復戡

白文巨印 真如鐵

印有朱有白,有秦有漢,有虯龍、有山水、有自刻肖像,真所謂挾筆縱橫,意趣橫生。他刊有《復戡篆刻》,臺北《印林》尚有《朱復戡專輯》,日本《知遠》復有《朱復戡書畫篆刻專輯》。

日本《知遠—朱復戡書畫篆刻專輯》

某歲,美籍華裔獲諾貝爾獎者丁肇中教援,和外籍馬蘇珊女士舉行結婚嘉禮,復老刻二印為禮,中間中文姓名,四周圍紋,按傳統篆刻風格,不但把二人的英文姓名嵌入,且把二人的英文頭銜,也不漏遺,使英文而古篆化,丁氏夫婦得了大為驚嘆。

朱復戡先生與丁肇中夫婦

朱復戡篆刻作品 丁肇中璽、馬蘇珊

復老和張大千彼此推崇,大千所用之印,頗多是他手刻的。大千赴巴西定居,邀他同往,他認為中國的藝術應當在中國,不宜在異域而婉言謝絕了。大千以往拜曾農髯為師,還是復老代為致序的。復老又和劉海粟相交很早,海粟辦美專,即聘他為教授。

劉海粟(中)朱復戡和徐葳(右)1987年

朱復戡為劉海粟壽誕所書的對聯

復老夫人徐葳所書吟詩,無不在行,與海粟夫人夏伊喬相交亦密。某回,伊喬提起賓館的菜實在吃膩,復老夫人即邀海粟夫婦來家便敘,備了八色家常小菜,有炒草頭、香菇菜心、鹽水煅、拌海蜇、芹菜炒魷魚、火腿冬瓜湯等,其中尤以一隻煎臭豆腐,海粟夫婦吃得讚不絕口,認為是多年未吃到的美。席罷,四人合作,復戡畫松、海粟畫鐵骨紅梅、伊喬畫翠竹、徐威題詩,成「歲寒三友圖」。

《三友圖》朱復戡畫松、劉海粟畫梅、夏伊喬畫竹、徐葳題詩

劉海粟在朱復戡膠州路寓所合作三友圖

復老在浩劫中,深受厄苦,被趕入豬圈居住,室內只放一張床,別無像樣家具。床下是個下水道,而紅衛兵惡作劇,將通往室外的下水道陰溝堵住,致汙水泛濫室中。這樣生活過了十年,可他抱著樂觀態度,即景成詩:「臨溝觀瀉瀑,倚枕聽鳴湍。」又云:「篆刻,方寸之地足矣;書法,方尺之地亦足矣。」他晚年受病魔折磨,這當然是受到浩劫的影響,疾病延時多年。他的遺體舉行火化,其夫人徐藏及其子女們,嫌市間的骨灰盒太庸俗,擬備一精緻花瓶以代用,但這個瓶子不易覓得。既而想到復戡生前與青銅器有不解之緣,乃決定把復老骨灰裝在他自己設計的中華鼎中。且加一蓋,蓋的紋飾,按他所喜愛的九龍圖案,以為點綴。又由他的高足韓大誠鐫刻銘文,鼎重15公斤,高26餘釐米,髹以金彩。

安放朱復戡先生骨灰的青銅鼎 

鼎蓋刻有銘文

今上海成立了朱復藝術研究室,徐葳為主任委員,義子丁大文為助理。大文是國學家丁福保的文孫,辦虹橋療養院醫藥博士丁惠康的哲嗣,醋喜藝術,今在海外工作,極有成就。本文所載不少內容,均是他所提供的。

原刊載於《燕都》1992-03

蘇州鳳凰山朱復戡先生墓

朱復戡

(1900年9月22日—1989年11月3日)

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40歲後更名起,號復戡。祖籍浙江鄞縣梅墟,生於上海。師從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總理張美翊。十七歲參加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成為早期會員。與吳昌碩、沈曾植、馮君木、羅振玉、鄭孝胥、康有為等過從甚密,獲益良多。留法歸國後任上海美專教授、中國畫會常委、山東省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上海分所高級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佛教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西泠印社理事、山東文史館館員等。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可能無法標明作者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認為某些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核實後將採取相應措施。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

每日分享藝術收藏海量資訊

——書法官方微信平臺——

打造書法專業微雜誌

歡迎關注、歡迎投稿、歡迎合作

投稿郵箱:494599442@qq.com


現在書單並不斷上新請持續關注,謝謝!

🐌🐌🐌🐌三種購買方式🐌🐌🐌🐌

掃描上面二維碼去淘寶下單

全部臨帖卡均有貨陳列)


掃描上面二維碼去微店下單

寡人微信

(人漸滿請註明來意以便順利通過)

相關焦點

  • 鄭逸梅 | 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
    朱復戡 十月廿日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鄭逸梅 從吳昌碩為師,又被昌碩視為畏友的朱復戡,在書法、篆刻上堪稱藝術大師,是有其來歷的。張大千介紹朱復戡先生潤例:大千漫遊南北數十年來,所見近代名家書畫篆刻,能超越時流,直入周秦兩漢晉唐,融合百家。卓然開一代宗風者,唯朱君一人而已。君以懶散成性,不求虛聲,故不作公開展覽,用特重為介紹。
  • 【珍貴視頻】鵬飛凌霄朱復戡教授
    鵬飛凌霄金石書畫大師朱復戡教授曉風清颺【整理】自古以來,金石書畫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幾千年來,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劉海粟等均是百年來的藝壇名師,而金石書畫大師朱復戡則是其中的一顆煌煌巨星。
  • 【以筆代刀以紙代石】朱復戡篆印藝術
    ,行前用三千銀元購買上等翡翠向朱義方(朱復戡)求刻,該印由朱義方設計篆稿交由高渭泉用機器合作刻胚。至此也使得朱義方在「篆印」上有了新的認識,最終匯聚成作品跨度達七十餘年的《朱復戡篆印墨跡》一書。朱復戡在他晚年口述錄音中說到:當時的權貴只知翡翠玉石名貴,凡索刻印章皆選上等好玉石,無奈只能將印稿畫的精益求精,以免工匠刻制時走樣。這也促成了朱氏將印稿發展為獨特的篆印藝術(《朱復戡篆印墨跡》一書)。民國宣和印社曾發行《方介堪手刻晶玉印存》,其實方介堪僅篆印稿,鑿刻成印也出自高渭泉之手。由於高渭泉鑿刻技藝高超,刻件日益增多。
  • 【藝壇巨星】紀念朱復戡120周年誕辰
    躋身於朱老家中的學生不但得到藝術上的栽培更得到了大師氣質上的薰陶,出身於大家族也受西方思想影響的朱老,寬容大度,但極有界限感,為他代購的任何東西,他必定要付錢,哪怕是幾毛錢的麵包。總是說:「我可以動用你的勞力,但不能再佔光你的財富。」狹小但整潔的家中,還是保持著大家族的行為習慣與規矩:有客來,椅子不能搬動,能動的是人。張文康立即領悟到漢字篆書的偏旁部首,有的是不能隨便移動的,它有固定的結構。
  • 朱復戡(孫曉雲外公)的草書觀及其當代價值
    論朱復戡的草書觀及其當代價值盛詩瀾  朱復戡的行草書在近代書壇獨樹一幟。朱復戡認為,「羲之特重結體」,而「獻之便多傾側,言水相混,尤亂法度」,並指出《蘭亭》一文字法錯誤極多,發出了「書法家而不通《說文》,亦可怪也」的感嘆。  朱復戡認為草書有字法,能「寫對結字」是寫草書的基本前提。一件草書作品,假如字法乖誤太多,規範不足,則作品的藝術價值也根本就無從談起。
  • 朱復戡臨《石鼓文》及篆刻《石鼓文》
    朱復戡(1900年9月22日—1989年11月3日)朱復戡 臨《石鼓文》《石鼓文
  • 詹姆斯·恩索爾, 近代法蘭德斯藝術大師
    此前三期Stay at Home Museum,我們將目光聚焦了15-17世紀時期的三位「法蘭德斯大師」身上。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近代法蘭德斯大師——詹姆斯·恩索爾。詹姆斯·恩索爾(1860-1949),這位現代藝術史上重要的人物、先鋒、藝術巨匠。他的遺產傳遍全世界,然而了解大師最好的地方,莫過於在他的家鄉——法蘭德斯。
  • 孫曉雲:我的外祖父朱復戡
    朱復戡八十歲後為外孫女所刻的印章"孫曉雲" 孫曉云:我母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外公叫朱復戡。阿城:哦,古文字學家,書畫金石名家,怪不得。八八年國 務 院給他在上海成立了一個「朱復戡藝術研究室」,才成立了一年他就去世了。朱 鎔 基在上海,說這個人要搶救。是國寶級的,一定要盡全力。
  • 【朱復戡大草】朱復戡草書千字文
    扉頁籤條都自寫 毋庸鴻博任塗鴉 留將敝帚置高閣 付與後人掃落花 癸亥 朱復戡 朱復戡 (1900年9月22日 — 1989年11月3日) 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
  • 【大師篇】晚清民國時期藝術大師吳昌碩與高足
    朱復戡(17歲)由吳昌碩(76歲)介紹加入「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為最年輕會員,兩人常一起出入藝術圈,時稱「一老一小」。張大千(21歲)從日本回上海,見朱復戡書畫篆刻,誤認為是老先生,登門欲拜師。齊白石(57歲)與胡寶珠結婚,從此定居北京。
  • 吳昌碩與齊白石的書畫藝術到底誰更厲害?
    20世紀吳昌碩與齊白石是我國兩位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南吳北齊」之稱,至於二人水平高低向來爭論不休,那麼他二人在藝術上誰更厲害呢?齊白石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詩:青藤八大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願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轉來!缶老指的就是吳昌碩!
  • 「參觀小畑健展和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日本藝術遊學營
    禾炫日本動漫藝術遊學營團隊順利抵達日本啦!
  • 盤點近代NBA戰術大師
    瘋狂科學家—唐·尼爾森 這是個近代籃球理念戰術大神,老尼爾森的理念和戰術可以不誇張的說是近代NBA籃球教練中最強且沒有之一。是這個瘋狂的人提出了控球前鋒的概念,是他提出了位置模糊化,是他創造了炮轟,也是他發明了砍鯊,率先重視外籍球員,把大個子拉到外線投三分。
  • 藝術大師吳昌碩行書書法作品欣賞
    吳昌碩(1844-1927),我國清末著名書畫大師,同時也是一位大篆刻家。吳昌碩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浙江安吉人。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箇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 用楚漢文化與西方印象派融合畫龍馬的藝術大師:北鴻
    北鴻大師的《龍馬圖》通過高度抽象化及符號化,以漢畫石像及西方印象派相融合的藝術特色,使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藝術形象躍然紙上,展示出強烈的生機北鴻大師是楚漢印象派創始人,大寫意畫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畫壇極富個性色彩的藝術家。
  • 林瑞武:請近代福州名人「上臺」
    作為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曹禺劇本獎獲得者、國家一級編劇,林瑞武長期關注近代福州名人,比如林覺民、黃乃裳、林紓、林旭等,努力挖掘主人公觸動人心的故事,將他們搬上舞臺。將福州名人立在舞臺上林瑞武與戲劇結緣,是在半個世紀前。
  • 湘潭杏花村,齊白石家鄉,什麼樣的風水寶地走出了世界級藝術大師
    說起齊白石,沒有人不知道的,他是人民藝術家,是世界文化名人,也是國畫大師,篆刻大師,還是詩人,書法家。齊白石的「詩、書、畫、印」被稱為四絕,是中國近代最傑出的大師。齊白石的家鄉在湖南湘潭縣白石鎮杏花村星鬥塘,他的故居現在保存完好。大師的故居看上去很普通,只是幾間土木結構的房屋,房頂還是用的茅草覆蓋,就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明初湖南鄉村民居建築。
  • 中國傳統文化之近代國學大師
    梁啓超堪稱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國學大師」。章太炎,1869年~1936年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 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小學大師,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等,著述甚豐。
  • 這個老缶厲害,學生個個成書畫大師!
    他作為我國近代畫壇之巨擎,二十世紀書壇第一人,亦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大師,是近百年來「海上畫派」的一面旗幟,在藝術達到一定高度後,不忘提攜後人,將其門下的弟子,都培養成了書畫篆刻界響噹噹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