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復戡(孫曉雲外公)的草書觀及其當代價值

2021-02-19 青少年書法家園

朱復勘

ZHUFUKAN

朱復戡(1900~1989)現代篆刻家、書法家。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五十歲後改名起,號復戡。浙江寧波人,生於上海。

自幼喜習書法、篆刻及繪畫,七歲能作擘窠大字石鼓文,吳昌碩見之驚嘆不已,稱之為「小畏友」。十六歲時有作品選入選葉山房出版的《全國名家印選》。十八歲時,有正書局出版其字帖。二十三歲出版由吳昌碩題扉的印譜《靜龕印存》,頗受時人推崇。早年還曾留學法國,歸國後應劉海粟之聘,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1949年後從事美術設計工作。因工作需要居留山東。先住濟南,後定居泰安。晚年致力於古文字和商周青銅文化的研究。編有《商周藝文精華集》。書法曾受沈曾植、康有為等指點,四體俱佳,尤長篆籀,下筆厚重拙樸,形神兼備,風貌別具。篆刻初學吳昌碩,後上追周秦古璽,同時廣泛臨摹三代金石文字,融會變通,自立面目。用刀爽辣,章法多變,意趣橫茂。劉海粟贊其藝:「筆墨之間,淵如有思,醰然有味,遊神於三代,冥心於造化。」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協山東分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理事。出版有《復戡印存》、《大篆字帖》、《朱復戡金石書畫》、《朱復戡篆刻》等。

論朱復戡的草書觀及其當代價值盛詩瀾  朱復戡的行草書在近代書壇獨樹一幟。他既打通了篆刻與書寫之間的界限,又打通了篆籀與行草書之間的隔閡,形成了碑帖相參、剛健樸茂的藝術風格。他的書法觀,不僅在當時就頗具顛覆性和首創性,在今天看來,對草書創作仍不失積極的指導意義。  一、草書要有法度--草自篆文出,字字有來歷  朱復戡的草書觀,最著名的莫過於「草由篆出」。他認為,「漢魏以降重行草,草書本由篆書出」(朱復戡長詩《白頭吟》)。草由篆出,由朱先生發現,但並非他發明。「草書本由篆書出」表達的是:草書有法,法度是草書的前提;草書的結字規律符合六書造字法,「字字有來歷,筆筆依規矩」。對草書字法,他歷經十餘年,編定、出版《修改補充草訣歌》,正是為草書正名,為草法正名。  朱復戡幼即熟讀《說文解字》,對篆法爛熟於心,深諳筆法源流,質疑「草自真出」的論點;認為,懷素狂草缺乏字法規範,「當時捧之為聖為神,亦過甚已。嚴格論之,則恣縱有餘,規範不足;筆少虛實,氣勢松馳;水言不分,結體散亂,且多乖誤。」這裡,「規範不足」「結體散亂」「且多乖誤」,指明了素師狂草法度的缺失。  朱復戡認為,「羲之特重結體」,而「獻之便多傾側,言水相混,尤亂法度」,並指出《蘭亭》一文字法錯誤極多,發出了「書法家而不通《說文》,亦可怪也」的感嘆。  朱復戡認為草書有字法,能「寫對結字」是寫草書的基本前提。一件草書作品,假如字法乖誤太多,規範不足,則作品的藝術價值也根本就無從談起。  二、草書要有金石氣——書刻先須通金石  如果說「草書本由篆書出」強調的只是一個客觀歷史事實,解決的是「草書要寫對」的問題,那麼,「書刻先須通金石」,則體現了朱復戡的基本審美取向,解決的是「草書要寫好」的問題。有無金石氣,是朱復戡判斷一件作品藝術水準高下的一大重要標準。  朱復戡深受吳昌碩影響,書法創作也以金石氣為追求目標。他說:「我把《說文》9353字記得滾瓜爛熟,又把石鼓、詔版朝夕摹寫,有此基礎,再上溯三代金文。吳昌老的金石良言我實踐了一生,受用了一生。」  朱復勘的行草書作品中,金石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線條用筆有篆籀味,厚實、質樸、凝練。金文大篆用筆一般採用中鋒,不以側鋒姿媚取勝,線條勁挺、拙樸、剛健,故有金石氣。但朱復戡也並不一味中鋒,他同時臨習了大量的碑版作品,運筆時能夠虛實兼到,靈活變通。因此,他的線條中有方圓變化,轉筆處可見枯筆飛白,既穩健厚樸,又虛靈生動。  二是以金石章法入行草,渾密、厚樸、端穆。其行草作品的整體章法多取漢印之滿實,顯得端莊、渾厚,細節處則虛實變化生動,有時通過上下字的連筆與壓縮加繁加密,有時則拉長線條舒展節奏,增加通氣,故渾密中有絢麗多彩的變化,趣味無窮。

▼1988年作 草書 五言詩


  三、草書要有學術性——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在《修改補充草訣歌(序)》中,朱復戡說道:  近來,有不少人要求學草書,說是「《草字彙》太蕪雜,很多字分不清;《草訣歌》字太少,不夠全面」,要我另寫一本,加以補充。我認為,《草訣歌》不是字典,是單講些方式方法的工具書;不夠全面,可以補充——原書寫的是「知其然」,我只補充一些「所以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那就可以融會貫通、機動運用了。  這段話,表達了朱先生又一個重要的草書觀,即:對於草書創作,應「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有理解有思考有探索,方能有所成就。  朱復戡學問淵博,精通各藝,但廣博並不是朱復戡的最終目標,「知其然」之後,他還要求「知其所以然」。將前人的經典理解吃透,化為個人獨到的創見,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這才是朱復戡精研各藝的真正目的。  他早年曾大量臨摹二王書作,「晨夕浸淫,孜孜以還」,十年「未嘗廢離」。臨摹之餘,他更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論二王書》題跋40餘件,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見解,如:二王之中,右軍筆筆沉著,特重結體,大令輕巧取媚,尤亂法度,故獻不及羲等。這些帶有濃厚學術研究性質的題跋,體現出對經典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故朱復戡的行草雖無二王形貌卻有晉人風神,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化古為新。

▼草書 立軸

  四、草書要有實用性——平生極重書函  朱復戡的行草書作品,大多是自作詩、題跋、序稿以及各類書函信札,很少有抄錄前人詩文的純創作作品。朱復勘對行草書實用功能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朱復戡平生極重書函,晚年教導自己的學生也往往從書函入手。手札具有實用的功能,在書寫時,往往不會像純粹的藝術創作那樣追求形式、造型上的精益求精,但也因此而自然率意、手隨心轉,從而也最能體現出書寫者的學識、胸襟、性情與水準。晉人書札、明清人尺牘,無不於咫尺之間現天趣大美。  《行書致鄧穎超信札》,文辭客氣,用筆樸重,結字端穩,落款後加寫附言,字體大小變化過渡自然,整札章法氣勢錯落有致。  《行草書致黃若舟信札》,行文更加隨意活潑,用筆多見刻意誇張,如「後」字的長撇、「縣」字的末筆。撇畫多用重筆,形成刀刻般的鈍角。偶見脫字、寫錯處,或以小字隨手補在列旁,或添加前後調整標誌,布局隨勢而變,於行間茂密中注入靈動生氣。

▼朱復戡致黃若舟信札

  朱復戡草書觀在當時未成主流,在當下,針對技術至上、裝飾過分的情況,恰恰能夠起到對症下藥的矯正作用。
  簡單說,朱復戡草書觀的當代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正本清源。儘管由篆及草的書體嬗變過程已為書法史論家們廣泛接受,但有意識地將這一歷史發展事實引入習書過程的,卻應者寥寥。大多數習書者,仍奉行千百年來的習書順序,由楷入草。趙構《翰墨志》中所言「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至今仍被奉為圭臬。很多人據此以為,所謂草書,就是潦草、率意的楷書。  這樣的觀點,無疑是極其錯誤的。草書有法,其一點一畫均有來歷,且往往與楷書的結字方式不合。忽視了這一點,寫錯字就在所難免。朱復戡非常重視草書的字法,歷經十餘年心血,編定、出版《修改補充草訣歌》,正是為草書正名,也是為草法正名。  書法曾經被喻為中國文化精神的核心,這主要是因為其書寫的載體是文字。無論書法觀念怎樣發展,其書寫的內容必須是漢字這一條始終沒有改變。寫對字是書法創作的最基本前提,而對於歷來存在較多誤解的草書,正本清源顯得尤其重要。  (二)回歸法理。草書講究性情,故這一書體在個性張揚的年代特別容易產生共鳴,達到發展的高潮。當代人生活於寬鬆的文化大背景下,不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於推倒前人經典,極其注重表達個性,因此,近年來書壇行草書大興,各種流行書風盛行。  莊希祖說,當代行草書的流行書風,以「欹側粗獷燥辣」為主要特徵:結字方面,「橫不平,豎不直,布白不勻稱,重心不平穩,結構不緊密,點畫不連貫」;點畫方面,「以粗壯、毛澀、顫抖、殘破以及墨色的枯焦、淡溼為主流」;總之,怪異、醜拙、支離成為流行。當然,怪異和醜拙並不就意味著藝術價值一定不高,魏碑中也常可見天真醜拙的結體,但以顛覆前人法度、彰顯標新立異為目的的刻意怪異和醜拙,則一定是偽藝術。在片面強調個性的基礎上,「草書無法」甚至一度成為流行觀點,似乎只要隨意書寫,寫得越怪,越有個性。  而事實上,草書一向都「戴著鐐銬跳舞」,它的抒情、自由和個性之美,必須建立在嚴格的法度之上。朱復戡草書觀中對於法理的強調和重視,以及他所歸納的關於形似、辨微、分離、移位、實虛、貫氣等草書省減規律,無疑是針對草書無法之亂象的一劑良藥。  (三)錘鍊線條。草書的審美風格固然可以有多種多樣,但不論是俊逸秀美,還是生拙老辣,都講究線條勁健有骨。線條的質量,是決定一件草書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草書之病,往往就在線條的圓滑和輕飄。趙、董之書姿態秀美,筆致清麗,但學起來卻易入魔道,因為那種流暢、圓潤的運筆方式,加上行草書迅疾的運筆速度,很容易讓習書者丟掉了線條的骨力,陷入薄弱之病。朱復戡自金石入手的草書觀,將篆、隸筆意的樸厚、紮實,與碑版書法的雄強質樸、氣勢闊大,有機融入到行草書線條中,完美解決了草書線條輕滑之病。朱復戡的行草書中,少見圓潤的曲筆,線條往往斬釘截鐵、乾脆利落,充滿了碑刻書法雄峻、強悍、風發的意氣;轉筆沉著有力,絞轉穩重,極具有張力;撇捺誇張,大開大合,又時見章草的挑筆,氣息雄渾古穆。  值得一提的是,朱復戡的書法主張,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以碑入帖,他強調的是「師古人然後知今人來處」。張美翊曾稱「賢來字合篆隸草為一,此李仲璇法也」,說明他早年書法就表現出師承既廣、融會又深的特點。金石氣並非簡單的以筆代刀,不是只要在線條中加入一點方筆就可以達到。它表現為線條上凝重、飽滿、厚實的質感,以及結字章法上古樸、生動、自然的美感。其內涵無比豐富,值得今人仔細琢磨和研究。  (四)拓展內涵。書法是一種用線條來表現語言的藝術形式,過分看重書法作品中文字內容的價值,在今天看來似乎有本末倒置之嫌,未能觸及書法美的本質內容。但無可否認的是,一件真正具有藝術價值的書法作品,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帖》,往往都能做到書寫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書法作品,一旦被徹底剝離了文字內容,而僅僅被視為純粹的線條藝術,則其千年來積澱下來的文化內涵無疑將大打折扣;書法線條作為「有意味的形式」,其意味的廣度和深度,無疑也將因此而光彩大失。  字外功、文化修養,一直是當代書家的軟肋。很多書家,具有不亞於古人的高超書寫技巧,但缺乏思想,所寫作品內容,不外是古人詩作、前人文稿。技法與內容的脫節,會使書家的情感與線條產生隔閡,書家的精神世界無從寄託。  張美翊曾對朱復戡說:「曲園本不以字名,然其古氣、清氣撲人眉宇,非胸中數萬卷書,烏能如此!有清如袁隨園、姚惜抱,不以字名,而今珍如拱璧,其故可思矣。」  朱復戡的書法觀於張美翊的多讀書之外,有了新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知其然而後知其所以然,實現對古人經典的思考、理解和化用;通過留意尺牘,多看多寫,學習古人的雅人深致。朱復戡對草書學術性和實用性的重視和強調,對於拓展當代書法作品的內涵,無疑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看來,朱復戡、孫曉雲,乃是書家中的明白人,而且,他們也不故弄玄虛、唬弄人。(哎呀,朱復戡居然是孫曉雲的外公!難怪都喜歡說大實話啊!)
朱復戡 《白頭吟》(節錄)我本江南—布衣,自幼愛好金石刻。聞之先輩諄諄言:刻石先須通字學。埋頭苦讀許慎書,象形會意細咀嚼,九千三百五十三,連首帶尾腹中納;信手寫來大小篆,史籀李斯似舊識。漢魏以降重行草,草書本由篆書出,以篆作草宗張芝,出入羲獻復顛旭。學畫初學閻立本,山水獨喜荊關法。浸淫於茲年復年,怡然自得忘歲月。舉目但覺遠處清,攬鏡忽詫頭毛白。欲登造極學至老,孜孜一生廢寢食。……

修改補充草訣歌序

朱復戡

近來,有不少人要求學草書,說是「《草


字彙》太蕪雜,很多字分不清;《草訣歌》字太少,不夠全面」,要我另寫一本,加以補充。我認為,《草訣歌》不是字典,是單講些方式方法的工具書,

不夠全面,可以補充。原書寫的是「知其然」,我只補充一些「所以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那就可以融會貫通、機動運用

了。但是,我寫的還是不夠具體,個人能力有限,希望專家們同學們提供意見,多加幫助,多加指教。

研究書法,必須講點劃、結體。點劃,就是一點一橫,包括豎、勾、撇、捺。結體,就是筆畫組成的結構、形態。任何字體,筆劃都要扎紮實實,

尤其是草書,每筆要乾淨利落、交代清楚;還要區分賓主,也叫虛實:實筆稍粗,虛筆較細。實筆就是原有的筆畫;虛筆是連接上下左右的帶筆,

所以要與實筆有所區別。虛實分明,就不會喧賓奪主了。結構,要挺秀舒暢,緊松適度,邊旁相連,要順勢自然,兩半相拼,

要注意形似。例如,右邊寸、刀,一般寫作彎勾,但遇到時、刻、肘等字,如用彎勾,就失去形似了。又如左旁單人雙人,都可寫成一豎,

但最好不要挑起,與右半相連,因稍不留意,就會與言旁勾挑相混。字裡行間,要貫氣生動;字與字間,可連則連,不要強連筆。

儘管不連,意似乎相連,這叫「筆不到意到」,看起來像是「滿眼煙雲,一氣呵成」。本書內容是根據《草訣歌》加以修改補充

的。《草訣歌》是一篇韻體長詩,所以,補充也按照它的詩歌體式。

@為青少年服務我們注重分享。@部分文章源自網絡,觀點僅供參考,歸屬者不詳,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更正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孫曉雲:我的外祖父朱復戡
    朱復戡八十歲後為外孫女所刻的印章"孫曉雲" 孫曉云:家系?阿城:你母親的父母是怎麼樣的?孫曉云:我母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外公叫朱復戡。阿城:哦,古文字學家,書畫金石名家,怪不得。外公的祖上是明末清初逃難到浙江的,這副對聯一直保留著。孫曉云:我外公的父親叫朱君隨,清朝時做過四川的鹽官,我的外公就是在四川生的。因我外公的爺爺朱孝弘是南洋巨商,所以朱君隨十九歲就到上海,創立了南洋廣告公司、通用電器公司,做過上海《時事新報》的主編,民國北伐時,參與戴季陶、陳布雷辦《民權》、《民生》報。
  • 孫曉雲是誰?
    經與會代表全體表決通過,孫曉雲當選本屆主席,她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首位女主席。本次大會是全國書法工作者總結成果、謀劃未來,學習交流、凝聚共識、積極進取的一次盛會,按照德藝雙馨的要求,將進一步加強思想引領、政治引領、價值引領,努力提高書法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弘揚「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中國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對於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書法家協會迎來首位女主席孫曉雲
    經與會代表全體表決通過,孫曉雲當選本屆主席,她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首位女主席。本次大會是全國書法工作者總結成果、謀劃未來,學習交流、凝聚共識、積極進取的一次盛會,按照德藝雙馨的要求,將進一步加強思想引領、政治引領、價值引領,努力提高書法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弘揚「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中國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對於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藝壇巨星】紀念朱復戡120周年誕辰
    ▲朱復戡指導弟子張文康十一月的上海已略有小冷,朱復戡的義子丁大海約張文康為紀念朱復戡120周年誕辰聚談。
  • 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
    朱復戡 十月廿日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鄭逸梅 從吳昌碩為師,又被昌碩視為畏友的朱復戡,在書法、篆刻上堪稱藝術大師,是有其來歷的。之後,吳昌碩又為其刊行了《靜戡印集》,又有《復戡印集》,《朱復戡篆刻》等,達爐火純青,寓險詭於平凡之中,而蘊藏其內在之美,非淺識者能領略。
  • 【珍貴視頻】鵬飛凌霄朱復戡教授
    建國後,又有《朱復戡篆刻》、《朱復戡大篆》出版。朱復戡篆刻,構圖峻奇別致,氣象萬千,獨創新韻。早年刻印似三代,秦漢面目,蒼勁古樸,有金石氣;晚年印章功力更深,已臻爐火純青,寓險絕於平正之中,初看平淡無奇,而內在美蘊含其中,越看越覺雄奇瑰麗、韻味無窮。
  • 鄭逸梅 | 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
    朱復戡 十月廿日近代藝術大師朱復戡鄭逸梅 從吳昌碩為師,又被昌碩視為畏友的朱復戡,在書法、篆刻上堪稱藝術大師,是有其來歷的。之後,吳昌碩又為其刊行了《靜戡印集》,又有《復戡印集》,《朱復戡篆刻》等,達爐火純青,寓險詭於平凡之中,而蘊藏其內在之美,非淺識者能領略。
  • 不忘初心——孫曉雲書法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隆重開幕(附作品)
    經專家評審,孫曉雲、薛亮、梁元、時衛平、胡寧娜、劉紅沛、喻慧、陸慶龍等8位藝術家入選。省文化廳對他們舉辦個人畫展、出版畫集進行資助,並給予宣傳推廣等方面的支持。孫曉雲是當代著名女書法家,從三歲開始就在母親啟蒙下學寫書法,孜孜不倦近六十載。
  • 【朱復戡大草】朱復戡草書千字文
    扉頁籤條都自寫 毋庸鴻博任塗鴉 留將敝帚置高閣 付與後人掃落花 癸亥 朱復戡 朱復戡 (1900年9月22日 — 1989年11月3日) 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
  • 朱復戡臨《石鼓文》及篆刻《石鼓文》
    朱復戡(1900年9月22日—1989年11月3日)朱復戡 臨《石鼓文》《石鼓文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草書有變化,估價1到1.5萬值不值?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草書有變化,估價1到1.5萬值不值?孫曉雲的書法功夫是比較全面的,是一位扎紮實實的碑帖派,臨過大量的傳統法帖,所以她的書法從整體上來看,有一種唐法的嚴謹,也有晉韻的風範。如果在當代書壇,打一位可以引領書法正宗的領導者,孫曉雲就是其中重要的書法人物之一,所以她入駐中書協,並且成為中書協副主席,在圈裡圈外,對她的書法功夫和正宗的書法能力,都是比較欽佩的,大眾對她的書法品質,爭議是比較少的。
  • 恩格斯的法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法哲學價值論思想價值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形成的反映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特殊效用關係,因而體現了一種社會關係。法的現象的價值是價值的一種特殊具體的表現形態。當代價值恩格斯法哲學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思想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地位。在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中,深入研究恩格斯的法哲學思想,對於更加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指導當代中國法學研究,準確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前進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 【以筆代刀以紙代石】朱復戡篆印藝術
    ,行前用三千銀元購買上等翡翠向朱義方(朱復戡)求刻,該印由朱義方設計篆稿交由高渭泉用機器合作刻胚。至此也使得朱義方在「篆印」上有了新的認識,最終匯聚成作品跨度達七十餘年的《朱復戡篆印墨跡》一書。朱復戡在他晚年口述錄音中說到:當時的權貴只知翡翠玉石名貴,凡索刻印章皆選上等好玉石,無奈只能將印稿畫的精益求精,以免工匠刻制時走樣。這也促成了朱氏將印稿發展為獨特的篆印藝術(《朱復戡篆印墨跡》一書)。民國宣和印社曾發行《方介堪手刻晶玉印存》,其實方介堪僅篆印稿,鑿刻成印也出自高渭泉之手。由於高渭泉鑿刻技藝高超,刻件日益增多。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被吐槽:一手「自由熟練體」,握筆手法都不對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被吐槽:一手「自由熟練體」,握筆手法都不對最近有些細心的網友發現作為中書協副主席的孫曉雲,連握筆的手法都是錯的;甚至吐槽她的書法功底不到位,配不上中書協副主席這個職位。究竟事實到底是怎麼樣呢?
  • 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蘊含著深刻的生態倫理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引,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自然界是人類存在的前提,但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總是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在馬克思的哲學視域中,人的本真狀態不是原始的無為狀態,也不是遮蔽了人的本質的異化的社會形態,而是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自由人聯合體。
  • 中書協主席孫曉雲與梁鼎光的楷書對比,誰更勝一籌?
    孫曉雲目前是中書協主席,梁鼎光曾經是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今天就拿他們的楷書作品來說明誰的更好?誰的群眾基礎更強,誰的市場字帖銷量最佳?孫曉雲書法梁鼎光書法孫曉雲的書法作品是《中庸》,梁鼎光的書法作品是《風賦》從這兩篇書法作品來看,孫曉雲沒有任何優勢。
  • 中書協幅主席孫曉雲寫小楷,如行雲流水,楷法無欺
    中書協幅主席孫曉雲寫小楷,如行雲流水,楷法無欺。孫曉雲女士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書法家,之所以這麼說,一是因為她非常有書法家地位,任中書協幅主席一職足可以讓她濟身於書法家隊伍的頂尖前列,是書法家的領導者。二是因為她有諸書皆成的書法修養,特別是楷書和行書都寫得不錯。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臨《蘭亭序》,神形兼備,筆筆生花,字字珠玉
    當代書法家孫曉雲,恰是一位這樣的人。其實,猛然說起她,我們可能不熟悉。但是,說起《蘭亭序》這本書,基本沒人不知道吧。歷史上不乏有很多書法大家臨摹《蘭亭序》,但是在當代書法家中,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是模仿得最逼真的,神形兼備,字字珠玉,筆筆生花,可謂是當代書壇的翹楚,也是書壇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是蘭亭獎最高獎獲得者之一。
  • 省文代會作代會|孫曉雲:用作品講好故事,為時代俯身耕耘
    12月29日,聆聽了省委書記婁勤儉在省文聯十代會、省作協九代會上的講話後,中國書協副主席、省書協主席孫曉雲十分激動。孫曉雲認為,婁勤儉書記的講話中專門指出,江蘇文藝有「高原」也有「高峰」,有人才也有素材,有個性也有規律,有責任也有擔當,這就從更深層次確定了江蘇在全國的文化地位,也讓文化工作者更加意識到「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一使命任務的重大意義。
  • 「教育強國」石中英:杜威的價值理論及其當代教育意義
    石中英:杜威的價值理論及其當代教育意義教育強國★★★★★摘 要:價值理論是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杜威的價值理論和教育價值主張有助於促進當代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思考教育價值的基本理論問題,批判性反思教育的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手段價值與目的價值以及自由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係,深入思考價值教育特別是學生價值判斷力培養問題,重新思考學科價值假定和課程改革中出現的課程擁擠問題,促進建立更加均衡的教育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國家價值與世界價值的價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