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太提一下行李胸椎竟骨折了 醫生給她「打一針」當天就下地行走

2020-12-23 瀟湘晨報

家住江西吉安的75歲王老太,前些天來杭州探親,孩子孝順她,順便帶她到醫院做了一次體檢,查出一些冠心病、頸動脈硬化等老年性疾病,想想也沒太大問題,就準備好行李決定離杭回老家。

當天吃完早飯,王老太伸手提了下行李正準備離開,突然感到胸背部劇烈疼痛、胸悶氣急、不能活動,坐也坐不住,更別說行走了。家人特別擔心,趕緊把老太送到浙中醫大三院急診科就診。

恰好骨傷科陳智能副主任醫師正在急診科會診,陳主任仔細詢問了病史,得知王老太是在伸手拿了一下行李後出現了上述症狀,沒有其它外傷史,也沒有肢體感覺運動障礙、癱瘓等症狀,左側胸前區無憋悶感,臥床後胸悶氣急症狀消失。

結合這些症狀,陳主任考慮她可能存在骨質疏鬆性病理骨折,連忙安排行胸椎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王老太胸8椎體骨折。

一聽到是骨折,病人及家屬都非常緊張,老太太更是急得快哭出來了,生怕以後的日子都要躺在床上度過了。

陳主任解釋說,王老太的骨折,是由於骨質疏鬆引起的壓縮性骨折,如果保守治療,至少需要臥床兩個月,疼痛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除,還有可能出現骨折不癒合的情況,造成長期的慢性痛,而且臥床引起併發症的機率也較高,因此他建議選擇「打一針」治療。

「打一針」,其實是「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VP)」,屬於微創手術,是通過向病變椎體內注入骨水泥達到強化椎體的技術。PVP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後疼痛可明顯緩解,手術當天即可下床活動,恢復正常生活,減少了骨折臥床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

老太和家屬一聽,二話不說就選擇了「打一針」治療。陳智能副主任仔細閱片後發現王老太胸8椎椎體高度變化不大,正常情況下很難發現,定位也較為困難,結合患者目前狀況,經與放射科、手術室、麻醉科等協作,決定在CT定位+DSA引導下手術,減少傳統定位方法(C臂機定位)中患者反覆透視、穿刺、定位困難等問題。

手術過程有條不紊,CT定位準確,方向與位置把握較為簡便、精準,DSA動態監測理想,骨水泥滲漏機會極少,安全性高,射線劑量較傳統手術方法明顯減少,既有利於維護醫患雙方身體健康,也讓患者可以做到少跑腿、少損害。

術後王老太症狀緩解非常明顯,沒再出現術前的症狀,3天後就出院回家了。

陳智能副主任介紹說,隨著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毫無疑問,老人們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性骨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絕經後女性中,X線片證明至少有一節椎體骨折的人數在20%~25%之間,在一些國家中65歲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過39%,因此,相較於傳統的保守治療,積極開展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鬆性骨折,能使老年患者很快脫離病痛折磨,回歸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來源:浙江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延安六旬老太超市摔倒致8處骨折 超市:她右腿有舊傷
    「我65歲的老母親在超市買東西,因為超市售貨員挪東西,導致母親摔倒,現在8處骨折,和超市老闆商量解決,他們不管,報警現在也沒結果!」12月16日,華商報-二三裡資訊收到馮先生的求助信息。
  • 92歲老人摔倒骨折 醫生衝破高齡手術「禁區」讓他重新下地行走
    20多年前,先後經歷兩次心臟手術的孫大伯遭遇心臟重症,幸遇浙江醫院黨委書記嚴靜教授帶領下的重症醫學團隊力挽狂瀾,才得以扭轉乾坤;20多年後,已經92歲高齡的孫大伯突遇「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又遇浙江醫院副院長、骨科宋柏杉主任醫師帶領的骨科團隊奮力救治,衝破高齡手術「禁區」,打破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躺到離世的無奈
  • 老人遭虐待導致肋骨骨折、皮膚軟組織損傷。(資料圖片)
    案件回顧:護工「出氣」,毆打89歲老人  今年已經89歲的韓老太因為生活不便,住到了市北區的百善老年公寓。今年6月9日,恰好是端午節,子女們專門帶了粽子去看望她。「一到公寓,越看越不對勁,老人的下巴和脖子有明顯的淤青。」韓老太的女兒陳女士說,老母親嘴裡連續說著「打我」等字眼,他們才意識到老人可能遭到了虐待。
  • 「打一針」就能治癒老年脊椎骨折,這種說法靠譜嗎?
    魯網11月25日訊  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骨質變得非常脆弱,平時打個噴嚏、摔一跤、閃一下腰,都可以引起脊柱骨折。  患者一般感覺腰背部疼痛伴有活動受限休息後不緩解,到醫院檢查一看脊柱骨折了。此時脊柱微創手術(脊柱壓縮骨折經皮穿刺椎體後凸成形術)就應運而生。  一向樂觀好動81歲的李大娘,怎麼也沒想到一不小心輕輕的跌一跤,腰部一直疼,貼了好幾天膏藥也不見起色,反而疼更厲害了,翻身的時候疼痛加重,起床下床更是困難。
  • 七旬老人彎了一下腰竟引起骨折
    隋大媽就是受到上天眷顧的人,70歲了能吃能喝,走路有勁,沒想到不久前彎了一下腰後,竟然引起骨折,還差點癱瘓。日前,記者從即墨區人民醫院了解到,經過治療後,隋大媽已經可以下地活動。骨頭壓成餅狀差點癱瘓今年3月份,隋大媽大媽因一次彎腰感到腰痛,當時正值疫情期間,不敢到醫院就診,想等疫情過後再到醫院治療。
  • 股骨頭骨折,動過手術後多長時間可以下地行走?
    股骨頭骨折一般是指受到外力進而導致股骨頭出現粉碎或骨折的情況,同時還可能會出現髖關節脫位等問題。出現股骨頭骨折等問題,患者骨折的髖部會出現劇烈的疼痛,並且下肢出現畸形,導致關節功能受到破壞,嚴重阻礙日常的正常活動。
  • 101歲老人跌倒骨折,這個手術讓她重新站起來!
    「真沒想到,老人這麼大年紀了,骨折後還有望重新站起來走路!」近日,百歲的殷婆婆從東莞市中醫院出院回家,待靜養康復3-5個月後便可自行下地行走。據介紹,這是目前該醫院同類手術年齡最大的患者。之所以說患者特殊,不是因為其病情複雜,而是因為她年齡已達101歲。根患者家屬介紹,老人當天下午在家不慎跌倒,致左髖部疼痛,活動受限。患者隨後被送到當地醫院就診,根據當地醫院X線提示,老人診斷為左粗隆間骨折。該患者在13年前,曾因摔傷致右側股骨粗隆間骨折住院治療,因年事已高,當地醫院選擇為其進行保守治療。患者的骨折後來已癒合,但髖關節功能恢復不理想。
  • 102歲老人刷新患者年齡紀錄,區中醫院助其再次行走!
    骨傷二科通過與麻醉科等4個科室協作,為一名102歲老人成功施行手術,手術時間僅為15分鐘。術後當天即能坐立,第2天即能下地站立,第3天即可行走。該手術的成功實施再次刷新該院此類手術患者年齡紀錄。
  • 車禍致頸椎骨折 3D列印助高難度修復
    本報訊 (記者黃旭君 通訊員隆騰飛、冼詠琪、許詠怡)因車禍導致頸椎粉碎性骨折的吳先生(化名)和楊先生(化名)沒想到,因為3D列印技術的幫助,讓醫生能精準
  • 趾骨骨折後多久能下地?下地後能用力踩地嗎?
    骨折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症狀,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造成。那麼很多人就會有這樣的疑問,當蹠骨骨折後多久才能下地走路呢?骨折以後就不能過早的下地,也不能太晚下地,這是因為什麼呢?這是和骨折癒合、骨質改建的一些特點有關係的。過早的下地,在骨折癒合之前,是有可能造成骨折移位的,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那麼為什麼不能過晚的下地呢?因為我們的骨折癒合以及骨質改建是需要有應力的幫助的。所謂的應力就是給骨折端一個外界的壓力。只有在外界壓力的情況下,骨折的改建和癒合才能夠更快更好。
  • 百歲老人骨折,45分鐘手術後重獲新生
    你能想像97歲的老人做股骨頭置換手術麼?在很多人固有的認知裡,年齡似乎是手術的禁忌,老年人骨折後就應該長期臥床。但實際並非如此,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劉婆婆的經歷。97歲高齡,能做手術嗎?出生於1923年的劉婆婆,今年已經98歲高齡了。去年11月17日,97歲的她在家中不慎摔倒,送往當地醫院拍片檢查後發現是右側股骨粗隆間骨折,保守治療4天後,疼痛加重,並伴有咳嗽。為進一步治療,家人帶著劉婆婆於21日轉至我院。
  • 老人骨折了,選擇保守治療還是及時手術?
    婆婆的女兒李阿姨深知臥床會給老人帶來更大的風險,在醫生評估後說服了潘婆婆手術治療。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趙暢為婆婆做了左側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兩天,潘婆婆就開始下地練習走路了,避免了長期臥床帶來的巨大風險,很快就恢復了受傷前的生活質量。【案例2】83歲女兒也因骨折入院潘婆婆剛出院沒幾天,她的女兒李阿姨因為腰椎骨折也住進了南醫三院脊柱外科。
  • 浙江69歲阿姨摔了一跤右大腿骨折,沒想到這竟和肺癌有很大關係
    吳阿姨(化名)69歲,是寧波慈谿人。今年3月底,吳阿姨在外面走路時摔了一跤,右側大腿處一陣劇痛襲來,根本站不起來。 被緊急送到當地醫院,一番檢查下來,結果顯示吳阿姨的右側股骨上段病理性骨折。
  • 九旬老人腰椎摔成三節,椎體術後當天下地行走
    為此,老人的家人激動不已,連連稱是醫生的妙手給了老人「二次生命」。 據了解,這已經是於女士在較短的時間內第二次因骨折住院了。第一次是在2020年11月份,當時住在老年公寓的於女士因腰部不慎扭傷而導致胸 11壓縮骨折,在保守治療恢復較難的情況下,煙臺市中醫醫院頸肩腰腿痛科成功為老人實施了手術,並使老人趕在元旦前順利出院。
  • 廈門9歲女孩腸梗阻腹痛難忍,醫生竟從她腸道裡揪出了一團……
    9歲的夢夢(化名)最近肚子痛家長帶著她去醫院看急診手術中醫生竟從她腸道裡取出一團頭髮這是怎麼回事呢?9歲女孩腸梗阻 竟是因為一團頭髮前不久,夢夢因腹痛求診於廈門市兒童醫院,剛被推進普外科病區的時候,夢夢彎著腰,手按著肚子,神情疲倦,無法下地行走。看著她痛苦的表情,護士們立即給她安排床位躺下。普外科鄒加良主任醫師為夢夢檢查後考慮是腸梗阻。
  • 股骨頸骨折多久能恢復?這個時間內,要格外小心
    股骨頸骨折多久能恢復?69歲的李阿姨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股骨頸骨折,因為當時位移並不明顯,他們在當地醫院診治後決定臥床保守治療。沒想到李阿姨在床上躺了很久,骨折也沒恢復過來。家人覺得這麼久都不好很奇怪,把李阿姨帶到醫院檢查了一下,發現股骨頭已經完全移位,最後做了人工關節置換。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最為常見的骨折之一,老人也非常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因為骨質疏鬆、骨的脆性增加,一些輕微的外力可能就可以造成骨折,多數老人的股骨頸骨折是在站立或者行走的時候不小心摔倒而發生的。
  • 打了個噴嚏,24歲小夥竟不能行走!只因患上這種常見病
    這究竟怎麼回事?記者9日從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順德區第二人民醫院)獲悉,日前該院骨科收治了一名24歲的年輕病患,有著腰椎間盤突出症狀的他,只因打了個噴嚏,造成了椎間盤脫出,導致腰痛無力行走,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 婁底骨傷醫院:耋耄老人股骨粗隆骨折,術後快速恢復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中連 周紅)「原以為媽媽這次受傷骨折會長期臥倒在床上,想不到手術後恢復那麼快,你看走得越來越穩了,婁底市骨傷醫院果然名不虛傳!」這樣溫馨的一幕發生在婁底市骨傷醫院髖股膝脛科,看到老人家手術後快速恢復,劉老太的家人難抑心中的激動,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耋耄老人股骨粗隆骨折,結局意想不到
    「原以為媽媽這次受傷骨折會長期臥倒在床上,想不到手術後恢復那麼快,你看走的越來越穩了,婁底市骨傷醫院果然名不虛傳!」這樣溫馨的一幕發生在婁底市骨傷醫院髖股膝脛科,看到97歲的老人家手術後快速恢復,劉老太的家人難抑心中的喜悅,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 讓病人骨折手術後3天就下地!
    根據重慶晨報以及騰訊新聞報導,2016年的夏天,22歲的曹青從學校的體育場看臺上摔下來後,導致小腿脛骨骨折。本來他以為,自己得在床上躺幾個月了,沒想到的是,脛骨骨折手術後3天,醫生就催著他趕緊下地走動了。直到11月15日,曹青回醫院複查,醫生告訴他,他的骨折處已經基本癒合,完全可以不用拐杖也能走路了。重慶晨報新聞報導,見證動態鎖定系統新觀念,讓骨折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