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多肉羊、高產稻 基因編輯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基因編輯羊、魚層出不窮,這項「科技利器」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作者 郭超凱

近日,江蘇省農科院獲得世界首例肌抑素(MSTN)基因編輯湖羊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基因編輯技術被視為生物育種的前沿技術,有望幫助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這項「科技利器」是什麼,有何用處,未來發展空間在哪,又該如何監管?記者採訪相關專家,一探究竟。

基因編輯有何好處?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目前國際上不少基因編輯產品已經上市,基因編輯豬「GalSafe豬」去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既可食用也可用來生產醫療產品,日本也批准了基因編輯西紅柿上市。

國內方面,江蘇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近日對外公布的世界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正是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精準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技術獲得。該湖羊迄今已出生5隻,其中2隻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兩月齡體重比普通湖羊大25%左右。

無獨有偶,2020年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採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黃顙魚的肌抑素(MSTN),成功培育出生長快速、肉質量高和規格大的新品系黃顙魚。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政策原因,上述基因編輯湖羊、黃顙魚還不能上市,國內民眾目前還買不到,現階段中國基因編輯技術大多停留在科學研究層面。

事實上,應用基因編輯技術不僅能使動物個頭更大、肉質更佳,同時還能讓農作物產量性狀提高、品質改良。中國在基因編輯農產品的研發方面進展迅速,朱健康團隊已研發出了基因編輯的高產、抗除草劑水稻、香味玉米、油酸含量提高的油菜、超高維C的生菜和西紅柿等。

朱健康介紹道,他的團隊和山東省濟南市合作的基因編輯產業化平臺獲得了一系列基因編輯新品種,這些新農品普遍品質得到改良。這其中新水稻品種畝產提高15%以上,大豆油酸含量達到80%以上。

基因編輯是轉基因嗎?

基因編輯技術由來已久,2013年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兩位科學家開發出新一代精準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讓基因編輯更為精準高效,使相關研究「更上一層樓」。這項技術也讓兩人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對此,朱健康盛讚道,「基因編輯追求的是精準編輯,想編什麼基因就編什麼基因」,CRISPR-Cas9技術比傳統的鋅指核酸酶技術更好用,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

他以CRISPR-Cas9技術為例解釋道,99.9%的基因編輯都是「做減法」,CRISPR像一把「基因剪刀」,而Cas9及其他的Cas酶是能夠剪切DNA的內切酶。當基因被『剪斷』後,細胞會修復斷口並產生變異,讓基因失活,從而不起作用。

不少人將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混為一談。事實上,基因編輯與轉基因、全基因組選擇、雜交育種等技術,均為生物育種的重要技術。現階段,基因編輯技術在動植物領域應用已非常廣泛,那它和轉基因技術有何異同?

朱健康告訴記者,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轉基因是將人工分離或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含外源基因。而基因編輯雖然需要轉入基因的操作,但是基因編輯的產品最後是不含外源基因的,在編輯完成後可以把外源的工具分離出去。它等同於傳統的誘變產品,不含外源基因,正因如此,很多國家並沒有把基因編輯納入轉基因管理。

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也曾對基因編輯與轉基因技術的區別做過界定。他指出,轉基因技術就像在修改文章時插入一大段內容;而基因編輯技術則是修改個別詞語即可,這種修改對文章總體結構無過大影響,但文章關鍵部分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基因編輯或可用於「彎道超車」

近年來,生物育種技術愈發受到各界重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生物育種列為強化國家戰略力量重點發展的八大前沿領域之一。中國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張文指出,當前以全基因組選擇育種、轉基因技術、基因編輯等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已成為國際育種的前沿和核心。

「小麥、水稻和玉米等生物育種需要培養抗蟲抗藥、更高產、品質更好的品種,而基因編輯技術是目前生物育種最先進、最高超的技術。」朱健康表示,中國眾多高端蔬菜種子是由國外提供,用傳統育種方式需要很多年才能趕上,但如果利用好基因編輯技術則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育種等領域有突出表現,但不同國家對待基因編輯的態度各不相同。美國、日本、阿根廷等國對基因編輯做了相關規定,如果產品基因組中不含新基因,則不屬於轉基因生物的監管範疇。但歐盟法院裁決認為基因編輯產品應按轉基因產品監管。

如何才能保障基因編輯產品的生物安全性?朱健康表示,無論是生物安全、環境安全,還是食品安全,都是要求保證產品在原理上跟傳統產品一致,而基因編輯技術對原生物改變較少,多一個鹼基、少一個鹼基的基因改變跟傳統自然產生的改變是一樣的,不產生額外的風險。

當前,不少人把基因編輯育種等同於常規育種,也有人認為應該把基因編輯育種按轉基因育種來管理。未來基因編輯技術該如何監管?朱健康建議,應儘快出臺明確、科學、可操作的基因編輯相關法規與政策措施,把無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作物按常規育種作物對待,不按轉基因監管。這樣中國才能把基因編輯的研發優勢,儘快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撐。(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製「鐵稈」水稻新...
    不同莖稈粗度的品種序列比較,基因轉錄水平分析以及轉基因實驗表明,其實在OsTB1基因上遊5』端非編區的TGTG插入突變是改變基因轉錄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這也提示我們,組成性表達OsTB1基因,雖然能得到植株粗度增加的轉基因植株,但由於OsTB1過量表達,會導致發育遲緩,植株變矮,穗型變小,結實很差,其實無法應用於育種和生產。
  • 科學家水稻基因研究成果發布 設計水稻不再是夢
    掌握水稻核心種質資源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的品質和產量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其中,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利用對於育種成果影響巨大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在中國,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國民三分之二的口糧都是水稻。尤其對於南方人來說,不吃米飯就如同沒吃飯一樣。
  • 基因編輯食品,能否端上我們的餐桌?
    多種瓜果、肉類、奶製品等高營養食品的短周期保存的特性,使得這些食品受到下遊需求端的強烈影響,一旦需求萎縮,生產端除了就地銷毀,恐怕沒有更節省成本的辦法。即便世界其他地區食品緊缺,這些高價值食品也很難分享到更需要的人們那裡。全球的食品供給需要應對這一挑戰。基因編輯食品,也就是從源頭來改造食物的特性,或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
  • 基因編輯的道德紅線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創始人魯白非常直白地問了主持人張天嬌一個問題:「把你身體的哪一個部分換掉,你會覺得不是我了?比如把肢體換掉,比你現在跑得更快,做事做得更好,你可以接受嗎?假如把你的肝臟換掉,效率更高一點,你會接受嗎?把你做主持人的臉換掉,你會願意嗎?把你的腦袋換掉,或者腦袋的一部分換掉,你會願意嗎?
  • 科學網—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一篇相關綜述,系統總結了當前的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編輯產生的脫靶效應及類型、脫靶效應的機理、動植物的脫靶效應存在的問題;並總結了如何進行sgRNA設計、脫靶效應的評估和預測、避免和減輕脫靶效應的策略,及對預期基因組編輯結果的影響。該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綜合性期刊Advanced Science。
  • 請獲得諾獎的基因編輯技術幫助你
    基因編輯技術現在要跟你說的是,這樣的夢想真可能會實現哦具體的方法,就是靠基因編輯技術。所謂基因編輯技術,是通過技術手段對基因組進行DNA的插入、刪除、修改、替換操作。熟悉IT的朋友們可能發現,基因編輯技術跟資料庫語言有點像,基本操作可以簡稱為增刪改替。其實DNA就是生物體的信息資料庫,而基因編輯技術就相當於生物信息資料庫的操作語言。
  • 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新聞—科學網
    在多種不同的基因組編輯方法,以CRISPR/Cas9系統最為便捷、高效,應用也最廣泛。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徹底改變人類生活,腦機接口的出現讓科幻照進現實,CRISPR 基因編輯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在未來,科學技術將如何發展?又會怎樣影響人類?魯白教授介紹道,目前公認的尺度是能夠在體細胞中進行基因編輯,但禁止在精子或卵細胞這樣的生殖細胞中進行;因為前者僅僅會影響你個人,而後者可能通過繁殖影響下一代,甚至改變更多人。而人類有權利決定自己,但沒有權力影響下一代。
  • 基因編輯,是魔鬼嗎?
    這件事走向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戴維·巴爾的摩在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時,提到了一部小說《美麗新世界》,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小說中的「警告」。一個經過基因編輯「定製版」的人類社會是什麼樣?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CRISPR的DNA編輯技術能通過對任何人類基因進行精確剔除來研究其功能,從而就能徹底改變科學家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但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面臨眾多挑戰,比如如何在相同細胞中同時移除多個基因或基因片段,這種類型的基因組「手術」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了解基因組不同部分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狀況下是如何協同發揮作用的似乎更為重要。
  • 基因剪刀都能「剪」什麼
    與未經編輯的大香蕉相比,經過編輯的大香蕉有75%沒有出現香蕉條紋病毒症狀,這也意味著即便暴露在乾旱壓力下,也能讓香蕉不受病毒的侵害,實現保產和增產。在改造動物基因方面,基因剪刀也表現出了重要的價值。中國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首次在全球創造和孕育了兩隻靶向基因編輯猴。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基因療法」如何實現?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在對胚胎發育很重要的POU5F1基因中製造突變。結果顯示,在18個經過基因組編輯的胚胎中,約有22%的細胞存在非預期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且跨度為4-20kb,影響了POU5F1周圍大片的DNA。它們包括DNA重排和幾千個鹼基的大面積缺失。
  • 稻盛和夫:88年的人生經驗總結出的這個字,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稻盛和夫一生最大的成就和財富,但稻盛和夫自己卻不這麼認為:我88年的人生總結就1個字,這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那就是——心。我們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們都知道稻盛和夫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哲學家。稻盛和夫在自己的晚年之作《心》一書中提到: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意思是我們生活中一切的好與壞,都是由我們內心而來。
  • 庭院葡萄掌握「2剪2抹3施」,實現高產,高品質並不難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也是提高了很多,近幾年,人們都很喜歡在自己的家裡種植一些果樹。夏季乘涼,也有綠化的效果,成熟之後還可以吃到很可口的果子。在種植的果樹品種,葡萄是很多人的選擇,種植簡單,管理上也是很方便的。
  • 看破天機,探索基因編輯的驚人力量
    這些問題從深奧的來說,都離不開基因學的研究。作為理科生的我,以前是學過生物的,對DNA、染色體、基因等概念也並不陌生。只不過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沒有特別去用,所以有一些概念都開始模糊了。最近拿到這本看起來很高科技的書《破天機:基因編輯的驚人力量》,涉及到很多專業術語和概念,所以又重溫了一下一些基本理論。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丨直擊諾獎
    CRISPR 拿獎,我不覺得意外,但沒想到會是化學獎。應該說,CRISPR 是化學方法,生物應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基因編輯領域 CRISPR 承擔了「上帝」的工作。這兩位發現了基因編輯的方法,這個方法當然還是很「化學」的;但是,它之所以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是因為它的應用領域是基因編輯。如果拋開生物應用來看這個方法,還是會有一些爭議。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如果可以,我們又應如何面對不平等的後果?陳頎舉例說,富有的人通過基因編輯變成「超級人類」,財富不斷向金字塔尖聚攏,最終甚至出現「終產者」。基因編輯的權利基礎也是一個倫理爭議的重點。比如,人的自我決定權如何對抗父母-親權或政府?自由主義、社群主義與政府主義孰是孰非?在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中,上述何種權利的優先級最大呢?
  • 一線丨魏文勝:人們對新技術有顧慮 應該看到基因編輯光明的一面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人們早就期待該獎項頒給基因編輯領域,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 談及基因編輯,人們往往會想到它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脫靶問題現在怎麼解決?倫理問題如何考慮?目前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
  • 日本批覆基因編輯番茄上市,什麼是基因編輯和氨基丁酸?
    12月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通過其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那麼,什麼是基因編輯和γ-氨基丁酸?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是什麼關係?
  • 【轉載——宇宙與信仰】如何對待已經出生的「基因編輯嬰兒」?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的複雜性,首先請注意這樣一個事實: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差異僅約為1%。如果我們接受「被編輯者仍然理所當然算人類」,那麼將理所當然存在著編輯出「黑猩猩人」的難堪問題。 「仍然符合人類定義」的基因修改的紅線,是否應該用比例來劃分,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底的問題。法理原則首重性質,次談程度。搶劫五毛錢也是搶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