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履歷造假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是工資還是勞務費

2020-12-17 中盛商務

勞動關係與勞務關係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內涵以及處理相關爭議所依據的法律是截然不同的,作為勞動者、用人單位、仲裁和法院都必須認真對待。汪鴻雁(化名)與其所在公司之間產生勞動爭議後,有關單位及個人在此事上馬虎行事,二審法院在終審時對此進行了糾正。

「我入職向公司提供了虛假的工作履歷,公司對此是明知的,但繼續讓我在公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就應當及時足額向我支付工資。」汪鴻雁說,因其他事情與公司發生爭議後,公司開始否認勞動合同的有效性並扣發她的工資,這是錯誤的!

可是,一審法院認為,因汪鴻雁存在欺詐行為,其與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無效,雙方之間屬於勞務關係,並判令公司向其支付勞務費差額19萬餘元。對此,汪鴻雁未上訴,公司因嫌費用高而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認為,雙方之間形成的是勞動關係而非勞務關係,公司應當補發的是工資而非勞務費,因此,於12月11日對原審判決予以改判。

員工履歷存在虛假 公司繼續讓其工作

汪鴻雁說,她在大學學的是經濟管理專業,在工作中曾經轉換過多個單位和崗位。在業務中,她接觸最多、最熟悉的是金融業務。因此,她對融資、投資及資金調度等比較熟悉。2017年11月1日,她應聘到北京一家專業從事金融投資業務的公司。

「入職時,我已經聲明自己所學專業與從事的專業有關聯,但在本質上有差別。對於我在其他幾家大型企業集團工作的經歷,公司也是知曉的。」汪鴻雁說,公司負責人告訴她,她將來的職務是公司副總經理,主要工作內容是開拓項目資源,在填寫工作簡歷上要突出金融方面的經歷。於是,她就對相應的工作經歷稍稍做了修改。

「豈料,這樣的簡歷修改竟然成了我造假的證據。兩年後,還成了公司要挾我的把柄。」汪鴻雁說,她從事的工作憑的是個人工作能力及社會資源,而她一直做得比較努力而且成果頗豐。後來,因為經營理念衝突,她在公司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既然幹得不開心,索性就不幹了。我向公司提出辭職,公司表示同意,但拒不支付合同約定的19萬餘元工資差額。」汪鴻雁說。

公司辯稱合同無效

認為沒有欠薪問題

汪鴻雁說,她在入職當天即與公司籤訂了3年期勞動合同,該合同終止日期是2020年10月30日。按照合同約定,其試用期為6個月、試用期及轉正後月工資標準均為6500元。

2019年8月16日,汪鴻雁提出辭職,其與公司在當天解除勞動關係。此後,她以要求公司支付被拖欠工資為由,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機構審理後,裁決該公司支付汪鴻雁2019年5月1日至8月16日期間工資差額190017.24元,駁回汪鴻雁的其他仲裁請求。

公司不服仲裁裁決,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庭審時,公司主張汪鴻雁的工作履歷涉嫌多處偽造,其行為屬於欺詐。由此,雙方之間籤訂的勞動合同屬於無效。此外,因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故不存在拖欠工資等問題。

汪鴻雁稱,其實發工資與合同約定不同。在實際執行中,其月工資標準為60000元,公司每月分兩張卡向其支付,一筆6500元由公司通過公司帳戶支付,現已支付至2019年8月16日;另一筆53500元由翁某通過個人帳戶支付,現已支付至2019年4月30日。因此,公司應向其補發2019年5月1日至8月16日期間工資差額。

為證明自己的主張,汪鴻雁提交如下證據予以證明:

一是銀行對帳單。帳戶名為汪鴻雁的銀行交易記錄顯示:在2017年12月2日至2019年9月26日期間,每月上旬均有5000餘元的款項匯入。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間,每月中下旬均有來自「翁某」帳戶的入帳,每月入帳金額均為52000餘元。

二是工商登記信息。該信息顯示翁某曾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公司認可上述證據的真實性,但對汪鴻雁的主張不予認可,稱該公司與汪鴻雁約定的工資標準為6500元,並依據該標準足額支付了其在職期間的工資。而翁某支付的款項與公司無關。

為此,公司提交公證書予以證明。該公證書系翁某通過公證處出具的聲明,其上載明:「本人翁某與汪鴻雁之間的資金往來,是與汪鴻雁之間個人債權債務……上述資金往來、債權債務……與公司無關。」

一審確認員工欺詐

判令支付勞務費用

綜合雙方提交的證據及陳述,一審法院認為,因汪鴻雁提供虛假工作履歷,其行為構成欺詐,進而導致公司作出錯誤判斷,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與其籤訂勞動合同,故確認雙方於2017年11月1日籤訂的勞動合同無效。

一審法院認為,在勞動合同無效的情況下,汪鴻雁與公司之間形成勞務關係,在其已經提供勞動的情況下,公司應支付相應的勞務報酬。

就勞務報酬標準爭議,一審法院認為,翁某曾擔任涉案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與該公司具有關聯關係,公司僅提交翁某公證的聲明不足以佐證其主張。再者,結合翁某支付的款項呈現周期固定、金額固定的特點,符合勞務報酬之特徵,與汪鴻雁的主張能夠相互印證,故採信汪鴻雁所持勞務報酬標準為60000元/月、公司尚拖欠其2019年5月1日至8月16日期間部分勞務報酬未支付的主張。

綜合上述情況,一審法院認為,儘管因汪鴻雁存在工作履歷造假的不誠信行為,且該行為導致其與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無效,但該行為與其工作能力不存在必然聯繫,在公司未提供應降低其勞務報酬的證據的情況下,應當支付其相應期間的勞務報酬差額190017.24元,故作出了相應的判決。

終審確認勞動關係

判令公司補發工資

公司不服一審法院判決,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其主要事實和理由是:一審判決認定的月工資標準與汪鴻雁的工作內容和為公司創造的價值不匹配,遠高於社會平均標準,不合常理,違反了公平原則。

汪鴻雁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不同意公司的上訴請求和理由。

二審法院認為,根據查明的事實,一審法院確認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無效並無不當。但是,我國實行勞動合同與勞動關係雙軌制,依據《勞動合同法》第7條規定,勞動關係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換言之,勞動關係是否存在並不依賴於勞動合同。因此,《勞動合同法》第38條與第39條分別規定,因用人單位的單方過錯及因勞動者的單方過錯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時,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分別擁有單方解除權。據此可知,在這種情形下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只是擁有法定解除權,其可以選擇解除,也可以選擇不解除。

二審法院認為,在現行法律制度下,勞動合同無效並不導致雙方之間的勞動關係無效或自動解除。唯有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違法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時,存有例外。比如,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沒有取得就業證就與內地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要求確認勞動關係的,不予支持;以及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應當按勞務處理。

本案中,在雙方對汪鴻雁為公司提供勞動的事實沒有爭議的情況下,一審判決基於勞動合同無效直接認定雙方之間系勞務關係,與《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相衝突。汪鴻雁雖未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但該認定可能損害社會保險及公積金等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故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23條第2款的規定予以糾正。

二審法院認為,雖然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無效,但在汪鴻雁已提供勞動的情況下,公司應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據此,二審法院判決撤銷原判,改判公司向汪鴻雁支付相應期間的勞動報酬差額190017.24元。

相關焦點

  • 員工如果一直請病假,單位要一直支付工資,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2)但存在以下情況的,單位不能依據《勞動合同法》第40條、41條(無過失性辭退、經濟性裁員)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 續籤勞動合同,當心單位「套路」
    勞動合同法第83條規定:「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準,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本案中,由於兩個月試用期已履行完畢,故該公司應按月工資5200元的標準向小黃支付兩個月賠償金。
  • 普法一刻 | 單位&勞動者在什麼情形下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
    ,拒不改正的;(6)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單位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這種情況,用人單位需要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後,才可解除勞動合同。
  • 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單位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嗎?
    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單位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嗎?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 說法|勞動合同解除,哪些情況下勞動者可以主張補償金或賠償金?
    勞動合同解除後,勞動者向用人單位主張補償金或者賠償金是常見的事。補償金和賠償金雖然只差一字,但兩者適用條件卻大不同,往往容易混淆。那麼,二者有何區別,作為勞動者的你,在勞動合同解除後,應該向用人單位主張補償金還是賠償金呢?
  • 疫情期間,在家工作應按什麼標準支付工資?勞動合同到期怎麼辦?
    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用人單位不得發布拒絕招錄疫情嚴重地區勞動者的招聘信息。各類用人單位不得以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為由拒絕招錄相關人員。問:用人單位要求員工通過網絡、電話等靈活方式在家工作的,應按什麼標準支付工資?答:用人單位應按照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支付勞動者工資。
  • 應聘者學歷造假 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原標題:應聘者學歷造假,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18年9月初,該公司偶然獲悉趙某的真實學歷為大專,並向趙某詢問。趙某承認自己為應聘而提供虛假學歷證書、個人履歷的事實。
  • 勞動法第四講:勞動合同(一)勞動合同的概念及與勞務合同的區別
    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由於在勞動關係確立後具有隸屬關係,勞動者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組織、支配,因此在提供勞動過程中的風險責任須由用人單位承擔。而勞務合同提供勞動的一方有權自行支配勞動,因此勞動風險責任自行承擔。「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係,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 事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這100個勞動用工法律問題請收藏!(下)
    Q:在哪些情形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的;■經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鑑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
  • 員工未籤勞動合同,申請仲裁要求二倍工資遭拒,老闆:他有違誠信
    勞動合同是保障勞動者權益的一份書面約定,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勞動者入職一個月內與其籤訂書面的勞動合同文本,如果在一個月的期限內沒有籤,那將從第二個月開始支付勞動者二倍工資。即便如此,如今還是有很多公司心存僥倖不和員工籤合同,在他們看來,只要能每個月按時發工資和繳納五險一金,那麼員工自然就不會去投訴,亦或者是向公司索賠二倍工資,但在勞動者法律意識越來越好的當下,更多人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會選擇站出來維權。
  • 「合同到期不續籤也不終止」,勞動仲裁中8種二倍工資特殊情形
    未籤勞動合同,從入職的第二個月開始,就應當支付二倍工資,最多要支付11個月,滿一年後視為訂立無固定期限合同,就無須再支付二倍工資。勞動爭議案件中,要求未籤合同二倍工資補償在所有訴求中排在第二位,說明了現在的用人單位中,勞動合同籤訂率還很低。
  • 勞動合同到期未續籤 是否需要支付二倍工資?
    在職場中,當員工勞動合同到期時,很多HR都不在意,或者說因為疏忽大意給忘了。那麼這樣的情況,會有什麼法律風險呢?首先,用人單位很有可能就會面臨這麼一個法律風險,那就是需要向員工支付未及時籤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
  • 勞動者不籤訂勞動合同,自願解除勞動關係可以要求賠償嗎?
    在司法實踐中,因勞動者本人的原因未籤訂/未續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未在一個月內書面終止勞動關係,且無法提供證據證明是因為勞動者自身的原因拒籤勞動合同的,若勞動者主張雙倍工資的,用人單位仍需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
  • 勞動者未足額獲得加班費,能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
    我們看下相關法律是如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 勞動合同是否無效,應當如何認定?
    勞動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規定而被認定為無效(包括勞動合同部分無效和勞動合同全部無效)的,有可能產生以下兩種後果:一是勞動合同的解除;二是賠償責任的承擔。下面詳細為大家介紹我們日常生活與用人單位籤訂合同,哪些是無效的合同,無效合同如何認定?
  • 用人單位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與勞動者的合同?
    用人單位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一,用人單位解除與勞動者勞動合同的方式(1)協商解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只要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是可以解除合同的!;(五)因本法第26條第1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 籤勞務合同能規避勞動關係,用人單位聰明反被聰明誤
    公司人力資源部經常問:我們用「勞務合同」「臨時工協議」規避勞動關係,是不是就可以不給員工繳社會保險,不支付加班工資、不提供年假了,員工不服也無法告我們嗎?我的意見是:想耍小聰明,沒那麼簡單!周大千在某職業學校擔任宿舍管理員,雙方籤訂了《勞務合同》,規定周大千向學校提供勞務,學校向周大千支付報酬 ,社會保險由周大千在勞務關係期間自行繳納,學校給予每月300元補助。後來,學校由於宿舍被外包運營,安排周大千在學校餐廳裡當蔬菜清潔工。根據學校的出勤規定,他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學校每月向周大千支付工資3000元。
  • 單位拿不出合同勞動,仲裁判賠員工雙倍工資13萬,法院卻判不用賠
    ▼2019年4月23日,於某某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請求裁決公司支付未籤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135830元;2019年6月30日,仲裁裁決公司向於某某支付未籤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人民幣134482.76元。公司不服仲裁裁決,向法院提起訴訟。
  • 哺乳期內勞動合同到期該不該續籤?企業不籤需支付雙倍工資
    勞動人事爭議類諮詢中,涉及勞動合同的籤訂、解除及變更等較為集中,內容主要為:一是懷孕或哺乳期內被單位辭退,是否合法,如何維權;二是單位不籤訂勞動合同並且沒有足額支付工資,如何處理;三是單位要求員工解除原勞動合同,重新籤訂勞務派遣合同,並要求員工提供因個人原因解除勞動關係的聲明,否則不給安排工作崗位,是否合法,如何維權;四是單位給員工調崗,員工不適應新崗位,單位能否以此理由解除勞動合同
  • 因累計3次拒絕合理工作安排,依合同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算合法嗎
    也說明,即使勞動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其他解除條件,仍因違反法定的解除條件致使解除不能成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