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11月18日(周三)
靈泉寺古蹟群(萬佛溝石窟、北齊雙塔、唐塔)
修定寺塔、水浴寺石窟
第二天:11月19日(周四)
北響堂石窟、南響堂石窟
鄴城歷史悠久,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鄴城是古代太行山山前平原的戰略要地,居「河北之襟喉,天下之要腰膂」之地,特殊地理位置註定了它因亂而起、因時而興、因勢而盛、因定而衰。自春秋齊桓公築鄴,從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到後晉十六國爭霸,再到各少數民族爭相逐鹿中原的的南北朝,這段歷史是中國最動亂、最殘酷、最血腥的時期。而鄴城成為戰亂群雄心目中的「風水寶地」,他們相繼在此建都,據此經略天下,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建都於此,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發祥地之一。這個時段多屬少數民族佔統治地位,需要一種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能夠在精神上達成共識的宗教,而佛教因果報應的理論,既適應了統治者的胃口,也應合了大多數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祈求來生、因果報應人們的心理慰藉,因而在動亂而又相對繁華的都市之地鄴城,為佛教的滋生創造了條件。初期佛教的發展也需要藉助統治者來發展壯大,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鄴城找到了走向鼎盛的結合點。後趙時期開啟了漢人出家的先河,冉魏和前燕時期出現了為漢地佛家弟子訂立姓氏和規儀的高僧釋道安,東魏北齊時期全國佛寺更是達到了四萬餘所,僅鄴城就有4000所。並建造了一大批包括寺院,石窟,佛塔等在內,繽紛多姿的佛教文化建築。南北響堂,絕世之響,北齊的風格那麼的絕美,不僅因為皇家開鑿,在一個殘暴的帝王指揮下更因為在那樣一個文化交融的時代。更幸運的是在21世紀在鄴城發現了一個大窖藏坑,出土了2000多件那個時期佛造像,收藏於臨漳佛造像博物館、鄴城博物館等。
如果在安陽只看一處歷史遺蹟,筆者推薦首選修定寺塔,駐足塔下,任何人都會被其無比秀美所震驚。塔始建於南北朝時期,重修於唐代,被本地人稱為中國第一華塔。
僅塔身四壁就用模製菱形、矩形、三角形、五邊形以及直線和曲線組合的各種型制的雕磚3775塊、圖案76種,不留一處空白。遠看外貌如一頂座北朝南華貴的方轎。
講師:張建偉
安陽文史論壇成員
安陽市古都研究會會員
安陽文化大講堂講師
安陽殷商文化研究會宣講團副團長
著有《百年滄桑話袁林》一書、在報紙和相關期刊上發表過多篇有關殷商文化,袁林與北洋集團,北朝時期鄴地西部的石窟造像藝術,古代鄴城戰爭史,彰德府與古代衙門文化,安陽古典建築藝術的文章。
2、已經封團至開團前三日退出,退還團費90%(VIP退全額);5、已經出發,臨時退出,退實際未產生費用(有可能包含門票、餐費、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