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森夏令營日營——尋找母語文化的"經緯線"

2021-02-21 歐森營地

★ 來自臺灣道禾專家團隊親自設計營會課程

★ 廈門首個「文化母語」日營

★ 來自不同國家營地導師讓多元文化自由碰撞

★ 情感、思維、視野、行動四大領域的深度思考

★ 文化積澱深厚、雅致舒適的營會環境——篔簹書院

道禾以「直心中觀、道法自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來發展總體的教育視野,融合大自然時序,結合東西方文化思維,開啟學習者連結世界文明的窗口,引領學習者孩子透過節氣生活與工作。

認識道禾教育,不得不從「家」說起。或許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注重家的重要,姓氏宗親、血脈相連、耕讀傳家……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早已從語言滲入靈魂與精神。

道禾創辦20年,理念不斷升華,每五年一個階段,從16個字,到12個字,到8個字,到4個字「如保赤子」。就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體的兩面,其一是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老師、家長都保有一顆不被異化、不蒙上灰塵的心,才可以真正面對、照顧好孩子;其二是面對學習者如同面對自己的心。


道禾的教育理念認為,文化大部分都是融入生活之中的,從不知道到知道,到變成生活,到從生活中有了生命的體悟,覺知了自我的天賦,進而讓天賦得到自由,這才是道禾所重視的教育。

歐森日營選址在鷺島最美的篔簹書院,這是廈門第一座現代書院,桃李繽紛之中,多了一處可供商量舊學,培養新知之地,在篔簹湖畔我們將開啟母語文化學習之旅。

◆ 中華母語文化的認知與傳承

◆ 國際化"東方美學"審美的角度

◆ 哲學觀與價值觀

◆ 當代質樸優雅概念生活美學


文化是從認知點到最終生活方式的一整個體系。我們能否改變世界,取決於創造力(能力)+文化(根基) 。我們將在創造力和文化的經緯線上,去幫助孩子認識世界,改變世界,重新認識我們的文化母語,即我們曾經共同的生活方式,並且去創造全新未來的可能。


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每一門都有脫離技藝本身的哲思,它是以孩子的一生為衡量的尺度。

營會兼顧廣泛體驗與深度學習,為營員設置道禾大師工作坊和歐森體驗坊,從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雙重視角,向營員展示別樣的審美視角與高雅的生活方式。

道禾走的是一條探索華人文化主體性教育思想的實踐道路,以求難、求慢、求少、求拙的精神,耕耘教育美學。

在歐森日營的營會中,我們擬進行以下工作坊: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 茶道將會是我們送給孩子的一個終身的「伴侶」。射箭有悠久的歷史,最初用於打獵和戰爭。現如今作為人們喜歡的運動保存了下來,一弓一箭的製作都非常講究。書法是一項綜合性藝術,通過學習書法會使孩子從小產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審美,培養孩子優美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孩子們將體驗到我國古代使用的染料染色技藝,親自動手從榨取、捆綁、侵染到晾曬的製作全過程。每人都獲取自己的一份獨一無二的作品。


美走指尖,禪駐心頭

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以一束手花,讓孩子與大自然連接,感恩天地有靈,萬物有時。

紙載千年,歸於傳統

帶領孩子認識手抄紙的歷史與基本流程,運用回收紙張做成手抄紙,運用手抄紙製作紙漿畫、繪本書封皮以及團扇的扇面。以一張粗糙紙,傳千年中國。



學茶道,一定會早晚通到書法;學花藝,早晚會碰到茶,把茶文化弄得非常的通透。無論是從花藝、書法,還是古琴入手,只要選對一個師父,選對一個空間,好好地學一門,整個中國文化的脈絡,不出數年都會很通透。

歐森各色體驗式工作坊以動手實踐為主,培養孩子的各項感知力、創造力、協調力、合作力,每個工作坊背後都是能力的鍛鍊、精神的打磨。

訓練動手能力,純木藝的手作產品,在細緻的打磨中篆刻出驚豔的藝術品,是對工匠精神的最高致意。

炎熱的夏季吃上一碗自己親手製作的冰涼茶凍,會是這個夏季孩子們烙在心間上的美味。


陶瓷不僅是藝術時尚化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文化從傳承到復興的縮影,代表著當代的美學和價值觀。

精緻美觀的衍紙手工,對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觀察力、學習力和審美能力又是一個新挑戰。


在戲劇的世界,孩子們將被賦予全新的角色,突破自我的束縛,感悟不同的人生。


語言作為先祖智慧的結晶,打通我們與世界連接的埠,中外導師交互教學,感受母語文化與外語文化的差異,真正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

浩瀚的五千年,

在中國大地上留下的不僅是偉岸建築,

更多的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

當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

我們的文化也在全方位的轉換和發展。

當孩子不斷地接觸流行文化的同時,

傳統的高雅藝術會讓他們更加完整,

這一次,

請讓中華的血脈歸根。

歐森夏令營(日營)


主題:尋找母語文化的"經緯線"

時間:

第一期:7.18-7.22(5天)

第二期:7.25-7.29(5天)

第三期:8.1-8.5    (5天)

(一、三期課程內容相同,可根據需要搭配選擇,例如:一、二期;二、三期;單獨選擇一期。)

地點:篔簹書院(廈門市 湖濱中路100號之1)

名額:60位(每期)

2.可添加Mis姐姐-簡毓(歐森)微信號:18059851072 進行諮詢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及家庭感受營地「體驗式學習」教育的魅力,歐森設置了開放日活動,在篔簹書院親身體驗營會活動的經典項目。

17:00:活動結束

報名請聯繫Mis姐姐-簡毓(歐森)

微信號:180-5985-1072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雲間漫談】有感"元旦書紅"
    舊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古人云"四氣新元旦"。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為元月,稱正月;正月初一,又稱"元日"。北宋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嘉慶《松江府志》載:"正月一日,雞初鳴,悉起正衣冠,拜天地,家廟尊長,後以次拜鄰裡親戚。輿服華煥,雜遝街市,各投刺於門,曰賀歲。
  • 2017北京三嘉"快樂圍棋"軍旅夏令營
    高段棋手現場指導、大盤講解、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訓練模式,系統、專業地提高圍棋夏令營學員棋藝水平。安排小棋手們參加真人CS戰役,穿插體驗野外取火、搭帳篷、穿越煙霧區、學習農耕播種知識等。通過本次夏令營活動,打造一個剛毅、堅強、敢於創新的陽光少年。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2018歐森·日本動漫營|「漫」遊東瀛,探尋異次元文化力
    《塙凹內名刀之巻》2018歐森·日本動漫研學營,向二次元進發,帶領孩子們親赴日本動漫聖地,探究日本動漫產業發展,學習創作動漫,感受日本濃濃「和風」文化!在學習日漫課程的間隔,孩子們將走訪秋葉原動漫街、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海賊王主題公園等一系列日本動漫聖地,將課堂所學與現實所見所感緊密結合,了解日漫創作的靈感源頭,為自己的漫畫創作尋找靈感素材。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同恩棒球夏令營】hey臺灣の"中信兄弟"營
    圖片出自網絡世界各個角落,每個人都在醞釀著自己的夏天。中信兄弟是臺灣職棒冠軍人氣球隊,有令人矚目的實力和超強的人氣。▼今年臺灣職棒才剛開打,你看▼▼臺中宮原眼科老建築,文創商店,新人氣熱門景點▼臺北101大樓(信義商圈)臺北最閃耀的地標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只有當你滿足了"腕關節"與"肩關節"之間相吸相系,動態等壓的狀況下,(建立意念之弦)這隻"臂弓"才能成立。一旦"臂弓"成立的狀態下有哪些益處呢?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
    更清楚的說,每時每刻,在你意識中閃現出的任何意象、靈感或思念——無論是主動的(拿水杯),還是被動的(嗅到花香),都是以先有"神經程序"的運行,然後才讓你在意識中體驗到與之相關的主觀思想的。因此,在神經科學實驗中出現的,是先有腦皮層中神經系統的活動,在意識中才出現與之相對應的"精神思想"是一個"必然如此"的現象。進而,自由意志是一個假象是"必然如此"的現象!
  • 【雲間漫談】大倉橋上說"漕運"
    遊覽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滿腹話語先從大倉橋說起。大倉橋位於穿越倉城的玉樹路東向水上,正稱永豐橋,南北橫跨古市河,為上海地區著名的明代5孔大石橋。橋南西向,明宣德年間建有松江官府貯藏漕糧的水次西倉,後建倉城。城因倉而名,橋也得俗呼大倉橋,又稱西倉橋。明代董其昌《西倉橋記》嘆曰:"蓄風氣,壯瞻視,莫此為偉。
  • 中國籃訓聯盟CBTA清遠東盛"高品質"籃球訓練營春季周末班2月27日正式開班!
    清遠東盛高品質籃球訓練營舊城中山公園南門,重新裝修清遠最靚的室內球館。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人物|是不是喬丹"兒子"不重要,"二登哥"靠實力上位
    喬丹和兒子不過,這一點都不影響"二登哥"的勇猛存在!他不是通過其"父""上位"的人。不過,在快船期間,2009年1月24日對陣雷霆的比賽中,戈登創下了個人職業生涯的新高41分的記錄。並於當月成為了"月最佳新秀",同年5月,戈登入選了08-09賽季最佳防守陣容二陣,已經有"鋒芒畢露"之勢。
  • 「苗族救星"柏格理
    下葬後,許多苗民久久不願離開,自願為其守靈數日。早在1984年,筆者為搜集史資,曾專赴貴州、雲南,走訪那裡剛剛開放不久的少數民族基督教會,第一次耳聞目睹了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教會的歷史和現狀;第一次聽到基督教在那裡被稱為「苗教";也第一次聽到苗族教會歷史上英國傳教士柏格理(Samuel Pollard)這個名字,並且多次驚訝地聽到人們稱他為「苗族救星"或「苗族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