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新冠住院患者發病6個月後至少還有1個症狀:疲勞、肌肉無力

2021-01-19 前瞻網
四分之三新冠住院患者發病6個月後至少還有1個症狀:疲勞、肌肉無力
 Emma Chou • 2021-01-11 10:35:21 來源:前瞻網 E1578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根據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超過四分之三的COVID-19患者在最初不適六個月後至少有一種持續症狀。

這項隊列研究觀察了COVID-19感染對中國武漢住院患者的長期影響,結果顯示,最常見的持續症狀是疲勞或肌肉無力(63%的患者),患者還經常出現睡眠困難(26%)。23%的患者患有焦慮或抑鬱。

住院重症患者在症狀出現6個月後往往出現肺功能受損和胸部影像學異常,這可能表明器官受損。

6個月後,在94名患者免疫反應處於感染高峰期時測試,他們的中和抗體水平下降了一半以上(52.5%),這讓人們不得不擔心對再次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對於COVID-19的長期健康影響知之甚少,因為迄今為止開展的隨訪研究很少。那些已經進行的研究只在短的隨訪期內(通常在出院後三個月左右)觀察一小部分病例。

來自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表示:「由於COVID-19是一種新型疾病,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它對患者健康的一些長期影響。我們的分析表明,大多數患者在出院後仍繼續生活在病毒的至少部分影響中,並強調了出院後護理的必要性,特別是那些經歷嚴重感染的患者。我們的工作還強調了在更大人群中進行更長時間隨訪研究的重要性,以便了解COVID-19可能對人們產生的全面影響。」

這項新研究包括1733名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在中國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COVID-19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7歲。隨訪時間為2020年6月16日~ 9月3日,中位隨訪時間186天。

所有患者均採用面對面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評估其症狀和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他們還接受了身體檢查、實驗室測試和六分鐘步行測試,以評估患者的耐力水平。390名患者接受了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肺功能評估。此外,在另一項試驗中,94名患者的血液抗體水平在感染高峰時被記錄下來,並接受了隨訪測試。

在隨訪中,76%的患者(1265/1655)報告了至少一種持續症狀。63%(1038 / 1655)的人表示疲勞或肌肉無力,26%(437/1655)的人有睡眠困難,23%(367/ 1733)的人感到焦慮或抑鬱。

在390名接受額外測試的患者中,349名完成了肺功能測試(41名因依從性差而無法完成測試)。病情較嚴重的患者通常肺功能下降,56%(48/86)處於嚴重等級為5-6級(需要機械通氣)的患者存在彌散性損害——肺向血流的氧流量減少。在嚴重程度4級(需要氧療的患者)和嚴重程度3級(不需要氧療的患者)的數據分別為29%(48/165)和22%(18/83)。 

病情更嚴重的患者在6分鐘步行試驗中表現糟糕(衡量的距離在6分鐘),29%在嚴重程度為5 – 6級的人走不到正常範圍的下限,而在嚴重程度為3的人,24%能完成,嚴重程度為4的人,22%能完成。

作者還發現,一些患者在出院後腎臟繼續出現問題。除肺部外,COVID-19已知會影響其它器官,包括腎臟。實驗室檢查發現,13%(107/822)住院時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在隨訪時腎功能下降。

6個月後對94名患者進行的後續血液抗體測試顯示,中和性抗體水平比感染高峰時低52.5%。作者表示,這引發了人們對再次感染COVID-19可能性的擔憂。

由於在急性期和隨訪期都有抗體檢測結果的參與者數量有限,未來需要更大的樣本來闡明針對病毒的抗體水平如何隨時間變化。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比較住院患者和門診患者的預後差異,因為在方艙臨時醫院住院的COVID-19輕症患者不包括在本研究中。

研究中觀察到的肺功能和運動能力受損不能直接歸因於COVID-19,因為無法獲得這些數據的基線數據。由於數據的分析方式,也不可能確定隨訪期間報告的症狀是感染後持續的、恢復後惡化的還是出院後發生的。

來自義大利馬裡奧內格裡IRCCS醫學研究所的Monica Cortinovis、 Norberto Perico和Giuseppe Remuzzi就此發表評論,他們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提出COVID-19對健康可能產生的長期影響的不確定性。「不幸的是,關於COVID-19後期的臨床情況報導很少。因此,在《柳葉刀》上發表的這一研究是及時的。」 

與研究作者呼籲進行進一步研究相呼應的是,他們補充說:「儘管該研究提供了COVID-19在住院患者中的後果的全面臨床圖景,但只有4%的患者入住了重症監護室(ICU),使得關於這一特定隊列的長期後果的信息不確定。然而,以往關於ICU患者住院後預後的研究表明,幾名在住院期間病情危重的COVID-19患者在出院後在認知和精神健康及/或身體功能方面將面臨損害。」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1-patients-hospitalised-covid-symptom-months.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超 7 成半年後仍有症狀
    圖片來源:東方 IC 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調查:超 7 成患者半年後仍有症狀 1 月 8 日,柳葉刀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大部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在發病
  • 新冠肺炎的後遺症有多大?柳葉刀:絕大多數6個月還沒恢復健康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新冠病毒會攻擊不僅一個器官,而且很多病人在發病後很長時間還有症狀。 也就是說,新冠病毒其實是「全能選手」+「長跑選手」 1月8日,柳葉刀(the Lancet的簡稱)在線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大部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在發病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個症狀[1]。
  • 【UBC研究發現逾75%新冠住院患者3個月後出現異常症狀】英屬...
    【UBC研究發現逾75%新冠住院患者3個月後出現異常症狀】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對包括78名前新冠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75%以上的患者繼續出現顯著症狀,包括一半患者出現不可逆轉的肺瘢痕。
  • 一年28位藥企掌門人離職,76%新冠患者出院半年仍有症狀
    醫藥衛生大事件 01 「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線 1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騰訊健康聯合發布 「新冠疫苗接種地圖」。
  • 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發病之前,有1個「潛在症狀」,根據醫生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傳播,截至目前(2月13日14時),根據公開統計,已有將近6萬人感染了這種病毒。 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會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這個潛伏期的中位數為3-5天,但有個別患者的潛伏期會長達14天以上,而潛伏期過後,一些人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肺部感染,這是新型冠狀病毒最為常見,也是最為危險的併發症。 所以,及早識別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病症狀,及早接受醫療幫助,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 荷蘭1萬6新冠患者有後遺症3成年輕人!6個月復健都不夠,專家曝「肺部長期損害」!
    據NOS報導,荷蘭許多人出現了對於新冠後遺症的擔憂和抱怨。據估計,大約有10,000至16,000名新冠患者在恢復後,依舊會出現易疲勞,呼吸緊促的症狀。這其中約30%在20至40歲之間。自去年7月中旬以來,荷蘭的物理治療所已經向出現相似後遺症的患者提供幫助,並作為輔助醫療康復服務納入保險基本套餐。
  • 歷時3個月,研究1733例新冠患者,看看新冠後遺症有什麼?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您會知道:一、患病6個月還有沒完全恢復,是因為哪些問題?二、新冠病毒會攻擊多個器官。新型冠狀病毒仿佛已經走入尾聲,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又慢慢死灰復燃了。很多省份和地區已經開始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報告,這個冬天和即將到來的春節,仿佛蒙上了一層陰影。
  • 疲勞、肌肉酸痛、注意力渙散……感染新冠後可能會留下這些「後遺...
    來源:上觀新聞:即使新冠患者病癒,但是也需要在精神和身體上給予他們更多支持。 感染新冠病毒後究竟多久才能恢復健康?據英國媒體報導,一些患者可能會很快康復,然而還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打持久戰。
  • 發病前的這3個症狀,家長要小心,及時去看醫生
    導語:小兒麻痺在醫學上稱為脊髓灰質炎,是一種導致兒童被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傳染而感染的急性病症,脊髓灰質炎病毒主要是攻擊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患者失去運動能力。小兒麻痺多發於幼兒的1-6歲期間,該病發病迅速,十分可怕,如果沒有注意發病前的症狀,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後期恢復會非常困難。
  • 新冠後遺症狀大量增加!社交媒體湧現萬人互助群
    偶爾散步1分鐘,他都感覺疲憊,四肢無力。「丹尼爾不是個例。」美國德克薩斯McGovern醫學院路易斯·奧斯特洛斯基·齊希納爾(Luis Ostrosky-Zeichner)教授告訴CNN,約80%的新冠肺炎患者屬於輕症或無症狀者。而對20%危重症者而言,後遺症狀或將持續幾個月,甚至數年。
  • FoxNews:半數以上新冠肺炎康復者出現持續性疲勞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聖詹姆斯醫院和三一轉化醫學研究所Liam Townsend博士介紹,疲勞是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現有多項研究證實新冠肺炎會導致嗅覺喪失、多系統炎症等一系列症狀,但感染的中長期後果仍然有待探索。我們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會導致持續性的疲勞,超過一半的患者即使從疾病中康復仍然疲勞,無論病情嚴重與否。
  • 新冠後遺症:隱秘之痛 武漢新冠患者家庭的一手記錄
    國家衛健委在《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中,提到軀體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全身乏力、易疲勞、肌肉酸痛,部分可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等。多見於危重、重症型出院患者,由於長期臥床、制動所引起的繼發性軀體功能障礙。家住青山區鋼花街的劉先生,回家兩個多月還是時常乏力。67歲的劉先生是在2月發病的,乾咳,乏力,胸悶氣短,不發熱,雙肺被感染。
  • 新證據表明新冠患者或擁有強大免疫記憶,至少持續6個月!
    新的研究表明,從新冠中恢復過來的患者可能擁有強大的免疫記憶,至少持續6個月!這種免疫記憶不僅僅依賴於抗體,它還包括被稱為T細胞和B細胞的白細胞,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力。結合這些防護層,免疫系統能夠識別並再次攻擊新冠病毒,從而防止再次感染。為了評估對病毒的免疫能在免疫系統的各個層面持續多久,科學家們測量了新冠患者在患病幾個月後,有多少免疫細胞以及哪種免疫細胞能夠恢復。
  • 專家警告:眾多新冠患者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不同人群影響...
    在新冠肺炎的各種症狀逐漸浮出水面的同時,科學家也發現,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痊癒後,身體並沒有回到之前的狀態,而是出現了長期的疲勞、疼痛、心悸、意識紊亂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甚至數月。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稱,ME/CFS會使75%的受影響者無法工作,25%的人接近臥床不起,它影響了全世界1500萬至3000萬人,並且感染可能觸發了症狀。世衛組織今年2月份發布的一份基於初步數據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的中位康復時間為出現症狀後兩周左右,重症患者的康復時間則需要3-6周甚至更長。但是,有些最初症狀看似輕微的患者,最後卻出現了持續數周或數月的症狀——包括疲勞乏力。
  • 新冠患者傳染性始於症狀出現前2.3天,發病前0.7天達到峰值
    我國4月1日起也針對無症狀感染者建立了日報告制度,對每天新報告的病例、轉歸的情況以及管理的情況向社會公布。4月15日,我國國務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公布了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具體數據。截至4月14日,全國累計報告無症狀感染者6764例。此前已有不少研究關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和病毒脫落時間。
  • 研究發現新冠患者康復後免疫力可維持至少5個月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繆培源)14日發表的一項英國研究發現,新冠患者康復後免疫力可以維持至少5個月。路透社14日報導,英格蘭公共衛生署一項名為「新冠病毒免疫和再感染評估」的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產生抗體後,患者再次感染的情況很少見。
  • 韓國65%新冠患者無法立刻住院,首爾將建「貨櫃病房」
    韓國65%新冠患者無法立刻住院,首爾將建「貨櫃病房」 中新網12月10日消息,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由於新冠疫情在韓國再度擴散後,大部分確診患者需要等待一天以上才能被收入病房,首爾市政府為緩解床位短缺的問題
  • 經常感覺到疲勞乏力?醫生:3種方法請收好,對症解決疲勞問題
    一、坐班族是「慢疲勞」重災區國際醫學界公認的「慢疲勞」的「金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是持續或反覆出現原因不明的嚴重疲勞,病史不少於6 個月,且患者目前職業能力、接受教育能力、個人生活及社會活動能力較患病前有明顯下降,休息後不能緩解;
  • 新冠輕症患者隨訪:有人出現嗅覺失靈、視力下降等怪異症狀
    張慧今年52歲,是武漢市礄口區居民,1月25日出現感染狀況,無法住院治療,只能居家服藥,至2月2日退燒,2月14日又開始發燒,2月16日退燒,她自感身體逐漸恢復,2月18日被街道送進醫院,入院診斷為新冠肺炎,肺炎大部分吸收,經再次核酸檢測陰性後,2月20日出院。在康復過程中,她的嗅覺一直未恢復,身體也出現了其它症狀。新冠患者嗅覺失靈在武漢並非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