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價格奧秘:幾十元和幾千元白茶的區別,說出來你都不信!

2020-12-1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家都不認識白茶。

只知道有鐵觀音、龍井、大紅袍、茉莉花茶,而不知白茶。

殊不知在那些「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年頭裡,以鮮醇甘爽著稱的白茶,為閩茶的出口史創下了無數的光輝歷程。

最近幾年是白茶發展的復興史,隨著大眾的喝茶養生意識越來越強,滋味鮮爽、養分豐富、毫香清新的白茶,日愈受到關注。

白茶火了,這點沒錯。

但新入門的茶友在剛開始喝茶時,往往會留意到這樣的怪現象:

「為什麼同樣是白茶,市面上的價格卻從幾十到幾千不等呢?」

對此,新朋友可千萬別覺得白茶的「水太深」。

畢竟茶圈江湖裡,究竟是水深還是水淺?總得試過才知道。

本篇就來從六個方面來分享,為什麼同樣是白茶,價格相差卻是那麼懸殊呢?

《2》

第一,產區方面原因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現代社會的汙染問題遠比過去嚴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點,早已經深入人心。

品質上好的白茶,它們都屬於資源有限品,茶樹生長環境的生態極佳,植被豐富,空氣好,土壤潔淨,擁有得天獨厚的小生態和小氣候。

比如,太姥山高山茶園,因海拔適中,溫度適宜,雲霧充足,光照溫和,土壤通透,植被多樣性好的緣故,綜合多方面的條件極有利於白茶樹的生長,是出產優質白茶的關鍵所在。

但好茶作為資源有限品,物以稀為貴,自然不會便宜,那些花幾十塊就能買到一大包的白茶,產自高山茶園的概率極低。

網上賣得特別便宜的白茶,產區環境很值得懷疑。

從成本控制的市場法則看,它們的原料肯定是儘可能的用便宜貨。

按老一輩灌輸的觀點,便宜沒好貨,這點是真理。

用特別低廉的價格就能收到的茶青,再加工成幾十塊一大包的超級平價白茶,這樣的茶葉產區生態環境堪憂,做出來的白茶可達不到喝茶健康養生的效果。

《3》

第二,茶樹方面的原因

福鼎白茶裡的常見樹種是大白茶,大毫茶等。

它們的外形特徵是白毫濃密,芽頭肥壯,適合加工製作成白茶。

製作出來的成品,毫香凸顯,鮮醇甘爽,回甘持久,是高端白茶市場的主流。

不過,在每年的茶青交易市場裡,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況:

有很多來歷不明的茶青,或者個別外省的茶青,價格便宜了N倍不止。

同樣是茶青,為什麼價格相差會這麼大呢?

提到這,不得不提古人的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外省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未必適合白茶樹的生長,產出來的茶青品質不高,所以價格才會走低。

另外,部分來歷不明的茶青,它的真實茶樹品種不得而知。

大概率上,其中會有許多並不被白茶國標認可的品種,不適合加工製作成白茶。

最常見的情況是,茶青外觀上芽頭偏瘦,葉張略薄,白毫稀疏。

將這樣的低價茶青收回去,哪怕是按著白茶的傳統工藝去加工,也做不出白茶應有的鮮醇甘爽風韻。

一分錢,一分貨。

這種不被官方認可,也不能做成優質白茶的便宜茶青,當然沒有機會走向高端的市場。

而是成批量的,被加工成低端廉價的白茶,用特別便宜的價格出售。

同為白茶,但價格卻相差懸殊的背後,和茶樹品種的正宗與否也有相關聯!

《4》

第三,工藝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白茶的加工是六大茶類裡最簡單的,沒有技術含量,將茶青鮮葉採下來後隨便曬一曬晾乾,就能做好了,制茶過程沒有太高的成本。

其實這種的想法是對白茶的最大誤解。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做好一款品質卓越的白茶,還真沒有那麼簡單。

身價不菲的優質茶,從茶青採下來的那一刻起就要有不少的人力成本。畢竟採茶靠的是純手工,每到採茶季時,光是僱一批採茶的熟練工就要不少的支出。

更不用提白茶裡的荒野茶了,那些零散分布在深山裡的荒野白茶樹,每年光是組織人力翻山越嶺的去採茶,成本就不低。

更何況,茶青鮮葉採下來後,需要及時的攤晾在水篩上。為了隔離地面的熱量,藉助風力更好的完成萎凋,攤晾時以離地70公分為佳。

傳統的白茶加工,以日光萎凋為上,能讓白茶獲得更好的風味。

但是製作出一批質量出色的日光萎凋白茶,需要制茶師傅的技術足夠精湛,並且足夠細心,時刻留意溫度、時長等變化。

畢竟日光萎凋≠簡單的曬茶,若是隨便曬乾,不講科學方式的將白茶暴曬,容易將嬌嫩的茶青曬傷曬損,損耗茶葉的內含物質。

當然,伴隨著現代化的制茶技術發展,有實力的茶農和茶廠們會投資建「陽光房」,以幫助更好的完成日光萎凋。

萎凋完成後,還要將茶葉內部的多餘水分烘乾,在不過多損耗白茶養分的同時,將茶葉內外儘量做幹做透,也很有難度。

綜合來看,做出一款品質上好的白茶加工成本不低,價格斷然不會低廉。

而外面幾十塊就能買到手的白茶,從縮減制茶成本的角度考慮,絕大多數是粗製濫造的產物。

茶青隨意的採下來後直接曬乾,能摸起來表面沒有水分後直接打包出售,但實際上內部的水分沒能烘乾,含水量並不達標,難以長期保存,風味不佳。

隨便曬曬就好的茶,可是和一款好茶的差距,相差甚遠!

《5》

第四,茶葉定級的原因

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定級」。

白茶按照種類分,主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等。

而再往下分,每一種白茶都能分出不少的級。

比如,白牡丹就可以分為四級,分別是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

從大致的價格看,在其它條件相當的前提下,白茶裡面的價格相差大致是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而被民間尊稱為「牡丹王」的特級白牡丹,身價會比一級白牡丹更高。

從概率上看,同樣是買白牡丹。

花高一點的價格,從正規渠道買到的白茶,更為貨真價實。

而如果是花了比較便宜的價錢,就能買到手的白牡丹,它就真實身份就值得懷疑了。

從新茶陸續上市開始,就連續遇到不少茶友的諮詢:有人說他買到的白牡丹為什麼看起來梗這麼長?也有人問白牡丹出現大葉正常嗎?

順著茶友們發來的圖片看過去,毫無疑問它們都是偽冒品,是用壽眉假冒的,並非真正的白牡丹。

畢竟採自茶樹嫰梢一芽一,二葉的白牡丹,模樣以鮮嫩為主,斷然不會出現粗梗和大葉。

所以,可不要覺得同樣是白茶,花了比別人便宜N倍的價格就能買到手的白牡丹,那很有可能是假貨啊。

《6》

第五,倉儲方面的原因

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伴隨著存茶年份的增加,倉儲的成本也在逐年累加。

渠道正規,質量可靠的白茶,在儲存過程中制出的成本可不低。

畢竟,按照白茶的標準倉儲要求,存茶的室內溫度是25℃左右,溼度在於45%以下。

唯有儘可能的提供乾燥、清潔、陰涼的環境,方才能為白茶的順利陳化保駕護航。

從存茶方面看,先來算一筆經濟帳。

首先,存一批白茶,多年的存茶佔地成本不低。畢竟茶農修建一個倉庫、茶商租一個專門存茶的場地,花費可不少。

其次,設備成本。為了存茶的防潮防高溫,購入的大型空調,抽溼機等設備,也是一大筆的支出。

再則,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控溫、控溼的標準倉儲,設備運行的電費成本不小,更不提平時的機器養護和維修等隱性支出了。

最後,成規模的存茶,還少不了人為的定期檢查,排查存茶風險,負責管理庫存的錄入和支出等,也得專門開一筆工資費。

從多方面的環節算下來,白茶的倉儲成本不低。

如果存茶工作沒有到位,好茶容易受潮變質。

從這點看,幾十塊就能一大包的白茶連倉儲的成本都不能回本,壓根不合常理!

所以,那些賣得特別便宜的白茶,可得在存茶情況方面多留心,看看有無存壞變質的現象。

要不然,不明就裡的將這些存壞的白茶喝進去,對健康不僅無利,反而有害。

《7》

第六,年份真實性的原因

白茶按照年份區分,可以分為新白茶、老白茶。

新白茶的儲存時間不足一年,而老白茶的儲存時間至少要滿三年,在這兩者中間的茶,稱之為陳白茶。

回到主題看,如果說市面上的白茶價格大跳水,價格從幾十到幾千元不等。

那麼毫無疑問,老白茶更是這裡面的重災區。

畢竟,當我們打開各大購物平臺去搜索時,幾十塊就能買到的十年陳老白茶,不在少數。甚至於不到百元的價格,還能買到上世紀的老茶。

仿佛間,白茶裡的老白茶價格便宜得賽大白菜。

事實上並非如此,早十幾年前,白茶的發展遠沒有今天那麼火熱,產量不高,留存數量有限。

再加上,將一大批白茶妥善白茶二、三十年不變質,成本巨大。在確保年份真實,品質不出錯的情況下,這些「超高齡」的白茶堪稱是國寶級的存在,輕易不會出手。

更不會拿到網絡上,標上一個白菜價就低價出售,不合常理。

故而,在購買白茶時,可不要只盯在年份上看。

畢竟,買年份越高的茶,遇到人為做舊的風險做大。(做舊是通過個別極端的手段,導致茶葉的外觀接近老茶,虛報年份出售)

特別是花了便宜的價格,就能買到上十年陳的「老白茶」,真實年份太存疑!

花了幾千元買到的老白茶,年份是真是假先不說。但如果是用幾十塊就能買入手的,毫無懸念是假貨!

喝到做舊茶,反而會傷身體啊。

《8》

市面上的白茶價格大跳水,從幾十到幾千元不等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品質的不同。

好茶作為資源有限品,得來並不容易。

既要天時地利,產區生態出色。

又要順應人和,加工和倉儲到位。

所以,一款質量卓絕的好茶,身價斷然不會廉價到幾十元一籮筐!

若是花了特別便宜的價格就能買到手的茶,在喝茶前可要多斟酌。

因為喝這樣的茶,誰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貿然直接喝進去,可對飲茶養生沒好處哇。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元,有的幾十元
    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都不一樣。遠遠看來,這些茶的長相,都差不多啊。為什麼價格差別這麼大?該不是茶掌柜坐地起價,隨便喊的價格吧。掉頭就走,到第二家逛一逛。咦,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的,價格低的茶,幾十元就能買到一大包。貴一點的,幾十元只能買到一泡(5克或者是8克)。
  • 安吉白茶多少錢一斤?
    安吉白茶的等級價錢1、頭春茶,價錢1500-3000元/斤頭春茶意味著了茶葉中最高品質、等級的茶。依據浙江新聞有關安吉白茶市場價格報導(下同),銷售市場上安吉白茶頭春茶的價格通常不少於1500元/斤,品質佳的頭春茶可以達到3000元及以上價錢。2、明前茶,價錢500-800元/斤明前茶,字面理解為清明前採摘的茶葉。因為其品質非常不錯,因為產量比較少、上市時間早,對顧客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 白茶購買指南:福建白茶品牌都在這了,哪個好喝?你說了算
    白茶產品有老白茶、白牡丹、白毫銀針等,價格跨度比較大,既有百元左右的新茶壽眉,也有千元以上的老白茶茶餅。旗下白茶產品有傳統系列、主打系列、印級老白茶等,價格基本在每斤500元往上。>鼎白前身為福東茶廠,省級龍頭企業,主打老白茶,產品價格跨度也比較大,涵蓋高中低端各個需求層,從百元到萬元幾乎都有。
  • 2021白茶價格多少錢一斤?白茶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白茶,屬微發酵茶,為中國的傳統名茶,由於經過了加溫蒸壓的過程,白茶的口感較之散茶會更加柔和,而且白茶還富含多種胺基酸,具有退熱解暑等功效。在我國,白茶大部分都是外銷品種,因此很多人對於白茶並不了解。那麼普通白茶價格多少錢一斤?白茶等級是如何劃分的?一起來學習下吧。
  • 白茶棗香:從何而來?中期茶與老白茶有何區別?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白茶清雅淡然,說它不識人間氣,卻又偏知茶人意,因為它總能在時間的催促下醞釀出茶人喜歡的香。
  • 普洱的今天將是白茶的明天,請珍惜大家手上的純料白茶!
    而且,普洱的拼配之風,已經成為行業特性,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慣例,茶農們都在做拼配茶,茶商們都在推廣拼配茶,而茶客們,以喝純料茶的心情,樂滋滋地喝著拼配茶。如果這時候拿一餅不拼配的普洱茶出來,說不定連20年茶齡的老普洱人也入不了口,喝過之後就破口大罵:假茶!拼配貨!!
  • 安吉白茶和黃金芽怎麼樣?為啥那麼火?你能接受多少價位的白茶?
    最近這幾年在茶葉市場上,安吉白茶和黃金芽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茶葉。一方面它確實有特色,另外一方面價格也比較高,給人的感覺就是很上檔次。那麼大家在喝安吉白茶和黃金芽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什麼價位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安吉白茶和黃金芽。安吉白茶是浙江安吉縣的特產,安吉當年拍過李安的臥虎藏龍,所以景色非常優美,環境特別舒適。在這種環境中生長出來的安吉白茶確實具有比較明顯的特點。因為安吉白茶其實是綠茶的變異品種,它的外形挺直略扁,色澤翠綠帶黃,香氣特別高,而且滋味十分鮮爽。
  • 白毫銀針幾十元和一千元一斤,有什麼不同?村姑陳指出了四點區別
    還沒來的及回復茶友,茶友又說了一句,這70塊錢的白毫銀針和上千一斤的白毫銀針有什麼區別啊?這裡邊區別可大了。《2》區別一:是否是白毫銀針任何事物都是有成本的,更別說白茶中貴族一般的存在,白毫銀針。品質出眾的白毫銀針,上麵茶友所說的那個價格,連茶青都買不來,更別提做一斤茶了。
  • 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請問白茶的毫香就是棗香嗎?
    說按照我的書中介紹的方式煮茶,但煮出來的茶,湯色越煮越紅,並且,還有一些可疑的沉澱物。我的本能告訴我,這茶有問題。於是跟茶友交流了煮茶的湯色。陳年白茶和老白茶,煮出來的湯色,一定是橙黃的明亮的,或者明亮深琥珀色的。
  • 小剛教你新手入門,該如何選擇福鼎白茶?
    比如什麼是白茶?白茶產地在哪裡?白茶加工工藝大概是怎樣的過程……很明顯,新入坑白茶的茶友一般都是有喝其他茶類具備一定茶葉知識的人,只是對白茶這個品類比較模糊而已。所以常識一看基本就懂,這是預防針打得好。一、什麼是白茶?白茶是顏色為白色的茶葉。它是福建的六大特產茶葉之一。白茶製作工藝較為簡單,是一種輕微發酵茶,它的製作工藝包括萎凋、烘焙、復火等工序。
  • 白茶隱士方守龍的完美白茶,顛覆你的味蕾!
    方守龍是福鼎家喻戶曉的白茶隱士,是福鼎白茶界的權威,但是方守龍一向低調,樂於做個避世之人; 儘管產品拿過農業部金獎,儘管現在各大廠家普遍使用的離地清潔技術,日光複式萎凋工藝都屬於他名下的發明專利,但是他從未要過任何專利費用,一心只想推進白茶的進步。
  • 小剛解說福鼎白茶跟園茶的區別
    自從福鼎白茶大火之後,高山的荒野白茶更是紅得發紫,但是市面上的荒野白茶魚龍混雜,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荒野白茶與園茶的區別。據史料記載,陸羽每年都要尋找野生茶作為原材料制茶。 早在1200多年前茶聖就認為:茶葉的品質,以山野自然生長的為好,在園圃栽種的較次。而由於荒野茶的生長環境並沒有茶園茶的生長環境來的優越,所以荒野茶也基本只有在春季進行採摘,相對於茶園茶一年至少兩季來得更加彌足珍貴。
  • 黃茶與白茶不要再傻傻地分不清楚,小壺仙教你如何衝泡黃、白茶!
    現今茶葉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大部分人都有了飲茶的習慣,其中就有飲用白茶。另外,在我國的六大茶類之中,還有一種茶叫黃茶,只是很多人不太了解,黃茶產量少,並不常見。那麼,白茶跟黃茶是什麼茶,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製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
  •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福鼎茶農再次聲明!
    雖然安吉白茶與福鼎白茶的區別,茶農之間是分辨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奈何有些不明真相的茶友們,就將這名字極為相像的兩種茶葉給搞混了。昨天就有一位茶友和小白說,自己喝過了很多的白茶,但是青味都太足了,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茶青沒有殺好。小白聽到這話之後,驚呆了。
  • 科普:白茶中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那時候福鼎白茶壓餅,大多數是壓七兩餅。這許是受了黑茶七兩餅的影響;也許是因為市面上通行的壓餅模具都是七兩;也許是市面上能買到的包餅的紙,裝餅的禮盒,都是按七兩餅度身訂製......總之,那時候還不流行壓小餅——就是100克、200克的小餅。
  • 小剛為你講解為什麼福鼎白茶價格居高不下
    每年的白茶的春季採茶總是由白毫銀針拉開序幕,經過一個冬季的蟄伏,一枚枚銀針破壁而出,滿目翠綠的茶園裡,他們是春茶的排頭兵。福鼎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保健效果,一年之計在於春,白茶不列在外,頭春的茶總是所有茶的最高價格,而白毫銀針是早春從第一批茶葉中採摘的,採摘時間短,採摘要求嚴格,營養價值高。按照國家標準,雲南的大葉不是白茶的原料。即便用的乾燥,萎調,碳培等白茶的工藝設計製作,那它也可以不是一個正宗的白茶(月光白)。
  • 剛剛安吉白茶正式開採!今年價格會高嗎?
    3月24日,安吉白茶開採,目前全縣已有30%茶園進入採摘期。茶山上,採茶工們戴著口罩,熟練地採下一芽一葉。通訊員 張卉 攝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經過短短四十年的發展,安吉白茶走出了一條「規範化茶園管理、品質化生產加工、一體化品牌推廣和多元化市場營銷」的發展道路,效益連年穩步增長。截至2019年底,全縣白茶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產量、產值分別達到1830噸、26.92億元,更以40.92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十年位列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短短一個月的白茶季,就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7400元,佔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1%。
  • 安吉白茶是綠茶還是白茶,按照什麼原則劃分的?
    很多人聽到安吉白茶第一反應都以為是白茶,但是安吉白茶卻是沒有任何異議的綠茶,只是名字裡有個白茶,很容易和六大茶類裡面的白茶混淆。那麼是白茶還是綠茶到底是根據什麼規則來劃分的。 六大茶類:綠茶、白茶、紅茶、青茶、黑茶、黃茶。是由安徽農業大學已故茶界泰鬥陳椽教授提出來的。
  • 做舊老白茶防不勝防?看過這七點,你能更好明白做舊白茶的底細!
    故而,極端的做舊環節當中,無可避免的會破壞白茶的養分和內質,更甚者還會生出不利健康的物質。可以說做舊完全是一種作假手段。是白茶市場裡的一顆毒瘤!問題二,白茶常見的做舊方式有哪些?說來說去,其實也不複雜。
  • 2020年教你認白茶,教科書般的白茶知識圖解,按圖索驥,超全
    新茶友,多有一個共性——喜歡白茶,被白茶的特質所吸引。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買白茶,喝白茶。甚至還因為不了解白茶,出現了不少的誤區。這些誤區,有選購方面,有衝泡方面,更有保存。當然,對於老茶客而言,選購、衝泡、保存,都已經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