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合記」變成了習慣,是不是燴麵的悲哀?

2021-01-20 咕嘟夜食

有些味道,在這個城市存在了很久。

有些人覺得無可替代,恨不得推薦給每一個人;

也有些人說不上它哪裡好,只是它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理解為認同也好,習慣也罷。總之,這些味道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或是談資,或是果腹,或是承載一份鄉情。


我們一起回味,那些久經歲月仍始終如一的美食,願依然可以帶給你感動,勾起回憶,或是更多情緒……


我是個非典型的「老鄭州」,我在這個城市出生、長大,外出求學後又回來工作,但因為不認路,也沒操心過吃飯的事,所以我始終無法對很多老店如數家珍——大多數時候,別人向我提起時我都懵懵的,直到去了才反應過來「我以前來這裡吃過飯誒,但我不知道就是這家……」


大概就是因為這麼不上心,我鍾愛的老店並不多,百吃不厭的更是寥寥——提起我愛去的老店,第一反應就是合記燴麵。



提到鄭州美食,必然要說到燴麵;而提起燴麵,大名鼎鼎的合記是絕對繞不過的。


百度百科上說「合記燴麵差不多是鄭州的飲食標誌」,作為鄭州「老三記」之一,合記燴麵久負盛名,近年來也飽受吐槽。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營,因是合夥經營,易名合記飯店。1967年起專門經營羊肉燴麵,改名為「合記燴麵館」,俗稱合記。



這段歷史對我來說過於久遠了,我從未考證過,也知之甚少。現在提起合記燴麵,幾乎是毀譽參半,甚至吐槽多於讚賞,說他早就不是原來那個味道,價格貴了不少,實際徒有虛名,慕名而去卻令人失望... ...


但對我來說,合記燴麵一直是我從小到大吃燴麵的首選去處,也是我每每想起燴麵後的第一反應,吃過那麼多家,我還是最習慣合記的味道。



其實我小時候一直討厭吃燴麵,大抵是因為吃燴麵的經歷並不愉快,我用筷子的姿勢並不標準,再加上小時候力氣小,總覺得碗裡那些寬寬厚厚的麵條處處都在與我作對——吃著真是好累啊!加上燴麵本身紮實又擋飢,二兩燴麵對我來說簡直量大到令人髮指,根本不可能吃完,每次去吃燴麵都要被念叨「剩飯不好」... ...帶著這樣濃濃的個人情感,我對燴麵別說有什麼特殊情結了,甚至是有點討厭的,也一直不能理解這個我幾年都不想吃一次的食物為何就能代表鄭州了。


直到我離家萬裡求學,才突然發現燴麵莫名成了我思鄉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晚上躺在床上和同學們夜聊家鄉時,或是被完全聽不懂的方言包圍時,沒來由的,就特別想念那一碗油汪汪的寬麵條。



求學的城市也有一些河南老鄉開的「河南燴麵店」,也專門跑去吃過,不過,就像所有入了鄉隨了俗的外鄉菜一樣,在南方城市裡收穫諸多好評的燴麵,吃起來卻始終不是那個味兒。吃的時候還要很努力地和同去的南方朋友解釋:我們那兒的燴麵不是這樣的!比這好吃多啦!


也是從外出求學那年開始,我每次放假回家,「瘋狂想吃」的清單裡都會有燴麵;開學離家前的「待辦清單」上,也一定有「吃一碗燴麵」。



常去的合記燴麵並非總被推薦的人民路店,而是華山路上,煤機對面的那一家。店面不小,但門頭不新,綠綠的招牌已經蠻舊了,前後兩個門上還掛著頗有年代感的塑料帘子。


店面並不小,一樓大廳,二樓包間。很多人對合記的印象就是專做燴麵,其實合記的豫菜也做得不錯,我家老人就很喜歡在這裡的包間組織家庭聚餐,點一些味道幾十年不變的「大菜」,最後再來一碗燴麵當主食——在我心裡,這就是傳統的豫菜味道。


吃燴麵的食客大多在一樓大廳,店面並不寬敞,最簡單的桌椅擺得滿滿當當,到了飯點是真·摩肩接踵,不止坐滿,還得拼桌;甚至不夠明亮,若是去慣了裝修精美的大飯店,來這裡可能會不太習慣;但好在乾淨,因為翻臺率太高,服務員收拾起來也利索,店內沒有羊肉的腥羶味,地板也不是油膩膩的。




像大多數「大咖位」的老店一樣,需要自己去窗口點餐,買了燴麵的會拿到紙質的燴麵票,要吃麵的時候就把票交給服務員,現吃現煮,再等著服務員把燴麵端上來——幸好不用自己端,對於我這種端飯苦手來說,這點可比很多羊肉湯店好太多啦。


我一般都是中午去吃,十一點多的時候人幾乎就坐滿了,再後來的人只好求助服務員幫你找拼桌的位置了,有時候服務員甚至還會讓已經坐好的客人換換位置,以求座位的「最大利用率」。有的食客十二點多進店,問服務員:「還有桌兒嗎?」常去的食客就會笑,說:「你應該問:還有位兒嗎?」



每家燴麵店往面裡加的配料都不盡相同,而我已經習慣於把合記的燴麵當做一個標準,吃到別家總想拿來和合記的燴麵比一比,缺了什麼,多了什麼。


有人說合記燴麵就是個大雜燴,配料並不傳統,或者嫌棄滋補燴麵的配料太過豐盛且不倫不類——不過管他呢,好吃就行。配料有鵪鶉蛋、豆腐絲、粉條、青菜、木耳等,優質燴麵裡除了原湯裡的羊肉塊,還有出鍋後專門加的大片羊肉,不過味道還是原湯的肉更好;香菜和糖蒜另裝在小碟裡,自己憑喜好加。


涼菜裡,豆腐絲、醬花生和黃花魚(也有人說是黃魚)是比較受歡迎的,很多老吃家甚至喜歡把涼菜拌的豆腐絲再倒進燴麵湯中,雖然不夠入味,但吃著過癮。我還特別喜歡炸小魚,連刺都炸得酥酥的,剛炸好的魚肉又香又嫩,只有一根大刺吃著也不麻煩。



湯頭的味道一如既往的醇厚,聽說湯底的秘方各個分店師傅是不知道的,湯底由總部每天送到各個分店,然後才開鍋下面。雖然不知真假,但幾十年來,這一碗湯的味道幾乎沒什麼改變,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始終願意選擇合記的原因吧。小時候去吃燴麵,每次都吃不完,大人總會說:面不吃沒關係,把湯喝掉。


麵條很筋道,有厚有薄,但相差並不太大,即使是我這種吃飯慢星人也很少會吃到被湯泡爛的麵條,雖然我依然覺得想要夾起纏繞在一起的寬麵條很費勁。所以相比於麵條,反倒是配料中的豆腐絲和粉條我每次都會吃得乾乾淨淨的。


有的人始終吃不慣合記,覺得湯頭味道過盛,甚至沒什麼羊肉湯的味道;但喜歡的人,就是好這一口,百吃不厭。



聽說,「現在的合記,因為中央工廠的建立,產品實現了標準化和口味統一。一碗燴麵,裡面雷打不動一兩肉。木耳有幾朵,黃花菜有幾根,甚至粉絲、豆筋的數量,都是穩定的。這樣消費者無論去你哪一家店吃燴麵,都是口味統一,質量穩定的。」


這麼多年,合記的燴麵雖然一直在漲價,但依然是我記憶裡的味道;吃不慣的人冷嘲它配不上「鄭州燴麵第一品牌」的招牌;愛吃的人依然願意專程趕往,吃得心滿意足。口味本就是毫無理由的個人私事,也沒有什麼高低對錯——喜歡吃就常去,吃不慣就繞過;鄭州那麼多好吃的燴麵館,總有一家能讓你念念不忘。


我並非嘴刁的老饕,也不關心所謂的老店情懷,我願意常去合記吃燴麵解饞,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合記的燴麵合我的口,暖我的胃,吃燴麵就去合記,已經是我的習慣了。


當然,一碗燴麵,於大家而言,是故鄉的一味;對於某些人而言,更是兒時成長的記憶。而承載這份情結的,不是某家店就可以一概而論的。比如,《咕嘟夜食》張小文心心念念的還是老家的燴麵:對不起,「燴麵」我還是覺得原陽的好吃!又比如,那一晚,在這家鮮為人知卻也已經存在多年的「丁記燴麵」,我們就聽到了《領跑》雜誌張健先生心中更多有關「燴麵」的故事——



《咕嘟夜食》第一季第10集

《一碗燴麵的情結》


誰家燴麵,最對你的口味?


 評論區見 



— END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相關焦點

  • 鄭州合記燴麵和蕭記燴麵哪個好吃?
    ,無論是鄭州燴麵還是方城燴麵,無論是羊肉燴麵還是三鮮滋補,無論是合記蕭記還是惠豐園裕豐源,不變的是,那一碗碗滋補味蕾的熱湯裡,留下的江湖故事。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主營炒菜、泡饃、燴麵,後來燴麵成了熱賣品種,又更名為"陝西牛羊肉燴麵館"。1952年,老鄉親、怡蘭軒、順和樓3家老闆合夥經營,因為是合夥,業內人稱之為合記。
  • 河南燴麵三老之一合記燴麵
    鄭州的燴麵品牌很多,最出名的莫過於合記燴麵、蕭記燴麵、慧豐源燴麵、四川燴麵、76人老燴麵等。各有各的手藝,各有各的特色,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下早在1997年摘下「中華名小吃」桂冠,成為河南燴麵代表的合記燴麵。合記燴麵總店位於鄭州人民路丹尼斯旁,合記羊肉燴麵的面比較寬,選用上好鮮羊肉,經反覆浸泡後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
  • 河南燴麵 | 探索鄭州最正宗好吃的燴麵之合記燴麵
    此後又獲得「鄭州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老字號」等殊榮,同時被社會各界人士譽為「河南燴麵鼻祖」、鄭州市的一張名片。        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營,因是合夥經營,易名合記飯店。1967年起專門經營羊肉燴麵,改名為"合記燴麵館",俗稱合記。        據說,合記羊肉燴麵是飛機轟炸出來的美食。
  • 鄭州合記燴麵再漲價!一碗燴麵要19元你能接受嗎?
    當你還在驚嘆鄭州內環的房價最高已經漲到5萬/平時,你曉不曉得,你平常喜歡吃的燴麵在過完年後,已經漲到了19塊錢一碗。合記燴麵稱得上鄭州燴麵的「鼻祖」,近日,有網友發現,合記燴麵賣的優質燴麵漲價了。合記燴麵品類包括了優質燴麵、特優燴麵、三鮮燴麵、滋補燴麵。其中,優質燴麵就是普通燴麵,價格最低的那種。
  • 來鄭州燴麵城,品嘗一下鄭州老三記之一的——合記燴麵
    而今天你們可愛的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鄭州,品嘗一下當地有名的,老三記之一的合記燴麵,關於鄭州的合計燴麵,還有這樣的一首打油詩,中國中部是中原,八大古都佔一半,飲食文化五千年,特色小吃說不完,省會鄭州有燴麵,蕭記合記是首選,汴京開封小籠包,最悠久的是河漏面,洛陽有名是水席,燕菜源自武則天。
  • 合記燴麵再漲價!一碗燴麵要19元,這個價位你能接受嗎?
    近日,關於燴麵的討論,又一次由它挑起:燴麵又漲價了。2020年1月14日,河南鄭州,合記燴麵(南大街店)。【事件】每到年初漲價1元,幾乎成了合記燴麵調價規律說起鄭州燴麵,合記燴麵是繞不開的品牌。1967年起,合記開始專營羊肉燴麵,距今已有40多年歷史。可以說,合記燴麵成就了老鄭州人關於燴麵的初代記憶。 所以,合記燴麵的一舉一動,成了饕客們重點關注的對象。近日,有食客發現,合記燴麵賣的優質燴麵漲價了。
  • 疫情之下,懷念鄭州「老三記」之合記燴麵
    合記創製的羊肉燴麵被評為「全國清真名牌風味食品」、「中華名小吃」、「鄭州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被社會各界人士譽為「河南燴麵鼻祖」、鄭州市的一張名片。合記燴麵的全稱為「合記羊肉燴麵」。有一個月合記職工獎金每人達到120元,是當時一塊上海牌手錶的價格,在鄭州市引起轟動。1986年5月15日,因籌建華聯商廈合記燴麵館被拆除,9月,位於二七廣場西北角的合記分店也被拆除,合記燴麵一度在鄭州銷聲匿跡。1987年8月,《河河南日報》刊登讀者來信,題目是《合記燴麵哪裡去了?》。
  • 鄭州人眼裡的燴麵,合記VS蕭記,哪個更受大家喜歡?
    燴麵絕對是名列前茅的食物,而要問鄭州人最喜歡吃的燴麵什麼?這個就不太好回答了,事實上作為一個把燴麵融入到生活中,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燴麵館的城市,鄭州人吃燴麵已經是一種習慣了,甚至就連疫情期間不能出門,也不能抵擋住鄭州人對於燴麵的熱情,家裡做是一種選擇,當然了,訂外賣更是不少人迫不及待的方式。但說回正題,究竟鄭州人最喜歡什麼燴麵呢?普遍情況下有兩家,合記燴麵和蕭記燴麵。
  • 鄭州合記燴麵最高一碗120元 網友感嘆吃不起
    鄭州人民路合記燴麵櫃檯上擺的酒水  中原網訊(記者 付倩 見習記者 詹煜)合記燴麵稱得上鄭州燴麵的在鄭州市人民路合記燴麵更是推出了一碗120元的燴麵,其葷菜也多在30元到40元一小盤。7月9日,網友「竹林梓溪」向中原網反映,「現在吃碗麵都吃不起了,隨便點點都要幾百元」。中原網記者去現場核實,發現鄭州合記燴麵的飲料、啤酒價格約是市場價的3倍。
  • 鄭州老字號合記燴麵,從5毛漲到22,味道對得起價格嗎?
    在鄭州,說起燴麵,沒有人不知道「合記」。作為鄭州老字號的合記燴麵,不僅本地人愛吃,外地人來鄭州也是必須要去吃一碗才算數。大家都知道人民路有家合記燴麵,生意超好,但合記燴麵的歷史有多少人知道呢?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1953年由李少卿等4人接營,才改為合記飯店,1967年專門經營羊肉燴麵,又更名為合記燴麵館。還記得第一去吃合記吃燴麵就是在人民路總店,位置就很顯眼,中午去的,一樓已經坐滿了,直接上了二樓,幾乎都是滿座,等到有人吃完離開我們才有位置坐下,那時候還不知道合記的名氣,只是覺得人真多,應該很好吃。
  • 大美鄭州:這裡不僅有美味的合記燴麵,還有歷史悠久的黃帝故裡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鄭州的美食,鄭州作為河南省的省會城市,有很多極具特色的美食,比如大家喜愛吃的胡辣湯等等,準確的來說,鄭州很多經典地道的美食都是來自河南各地,這些美食在此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當地人喜歡的口味,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美食就是著名的合記燴麵,它是鄭州具有著深厚歷史的小吃,也是每一位來此的遊客必嘗的一種美食,來到河南怎麼會不嘗嘗地地道道的燴麵呢?
  • 河南燴麵
    外地人來到鄭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嘗一嘗地道的羊肉燴麵;本地人款待親朋的保留菜式也是香濃的燴麵。下面就介紹一下鄭州比較出名的燴麵和燴麵館:  1、合記羊肉燴麵:  合記羊肉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94年5月榮獲"全中清真名牌風味食品"稱號。97年12月又摘取"中華名小吃"桂冠。
  • 名品薈萃之「鄭州燴麵」
    一碗麵筋湯醇、吃起來酣暢淋漓的鄭州燴麵,蘊含了河南人堅韌、樸實、憨厚、沉穩的性格,也蘊含了中原悠久的飲食文化。鄭州燴麵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興盛於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使得處於交通樞紐地位的鄭州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餐飲需求大增。先是老字號「合記」的羊肉燴麵獨領風騷,後是「蕭記」的三鮮燴麵異軍突起並快速發展,大街小巷中大大小小的燴麵館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成長。
  • 在鄭州 你要是說起燴麵 總能打開人們的話匣子
    河南商報記者郝楠楠  在鄭州,只要有人討論燴麵的味道,那一定會引來一番爭議。30多年來,一直如此。這是專屬於鄭州人的味覺話題。  這其中,合記燴麵常常居於話題榜前三名。近日,關於燴麵的討論,又一次由它挑起:合記燴麵又漲價了。  說起鄭州燴麵,合記燴麵是繞不開的品牌。
  • 鄭州開了三十年的燴麵老店,已經搬了四次家,味道不比合記差!
    說起鄭州的燴麵,你最先想起的是合記還是蕭記?其實,鄭州好吃的燴麵不止這兩家名氣大的。這家名為黎記燴麵的老店,1986年開業,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輾轉換了好幾個地方,卻憑藉獨有的味道引不少食客追隨。黎記燴麵最早是在康復前街的一個簡易棚裡,一口鍋,一碗麵,就熬出了讓無數人淪陷的味道,那個年代,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最暖人心。如今,一晃三十多年過去,從康復前街到大學路,從簡易棚到門店,搬了四次地兒,可是每天來吃麵的人依然絡繹不絕。網友說:黎記搬到哪,吃貨就跟到哪。
  • 河南燴麵,還是鄭州燴麵?
    張海林曾解釋到:燴麵是古時餔飥(bó tuō)技法的演變和再現。賈思勰曾在《齊民要術》中詳記了餔飥的技法:「餔飥,捋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捋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就是將和成之面,以二寸為段,用手捋薄,擘開煮而食之。
  • 鄭州最牛燴麵館恢復堂食,燴麵裡的「鼻祖」,32元一碗可得勁!
    一提起鄭州的燴麵,那真是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品牌更是多不勝數,比如合記燴麵、蕭記燴麵、慧豐源燴麵、76人老燴麵、四廠燴麵等等,但要說最牛的老字號,必然是非合記燴麵莫屬,它可以說是鄭州最早有打出名號的燴麵,也算是燴麵裡的「鼻祖」了
  • 河南燴麵的做法 河南燴麵的做法和配料和種類
    河南特色小吃:合記「燴麵」合記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而享譽中原。94年5月榮獲「全國清真名牌風味食品」稱號,97年12月又摘取「中華名小吃」桂冠。合記羊肉燴麵,選用上好鮮羊肉,經反覆浸泡後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另用精製麵粉,兌入適量鹽鹼和成軟面,經反覆揉搓,使其筋韌。
  • 河南美食大盤點—鄭州燴麵篇
    一提起河南就回想起燴麵,燴麵已經成為河南的招牌美食。關於燴麵的由來是眾說紛紜,有唐太宗落難說,豫籍京官廚子自創說以及安史之亂等等各種說法。咱們這次不探究燴麵的由來,只來說說鄭州燴麵比較出名的幾家店鋪。蕭記燴麵,創始人蕭洪河原是鄭州國營長春飯店做伊府麵的師傅,退休後領著兩個兒子開起了燴麵館。
  • 這碗燴麵,唯一是合記,我一定能吃完4兩!
    好幾年沒去合記燴麵吃飯了,這回突然發現:自我記事以來,唯一是合記,我一定能吃完4兩。合記是鄭州飲食的代表,我特別滿意合記燴麵的地方在它的麵筋道,有滋味兒,湯也渾厚,合口。合記燴麵的配菜有粉條、豆皮、黃花菜,羊肉切丁,香菜和糖蒜盛小碟——這使後來的我覺得,少一樣都不算正經的鄭州燴麵。[呲牙]小時候總覺得肉少,現在卻覺得湯裡撈肉也是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