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脾胃須單舉動作的治療功用,指向清晰明確,那就是對脾胃的調理作用。而這種調理作用則不容小覷單舉的運行機理。
脾與胃均為人體的後天精氣來源之本,是消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人體生命的盛衰。人體攝入水穀物質經過胃的腐熟和脾的運化,轉化為人體自身所需的精微物,並藉助脾的升清功能,將運化為精氣的基本物質不斷上輸於肺,並與自然環境中獲得的清氣結合,氣機輸布於全身推動和調節人體的生命活動。因此脾胃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人體生命活動。單舉動作對健養脾胃功能的要素有:
適應性是要素之一。也就是說,兩臂交替地一升一降,非常適合脾的升清,胃的沉降屬性。清氣不升,必然導致濁氣不降;濁氣不降,也會影響清氣不升。在實際生活中常見到,胃氣不降的嘔吐,兼脾氣不升的腹瀉;脾氣不升的腹瀉,兼胃氣不降等症。練習單舉可調和脾胃的升降功能,促進脾之運化和胃之受納及熟腐,並增補丹田之氣。
導引性是要素之二。「調理脾胃須單舉」動作,在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伸腿直立後,左臂內旋上舉,右臂下按時,意識兩腳心湧泉穴打開,並注意腰部(腰陽關與命門穴)放鬆,如此上肢動作配合意識的調控放鬆,導引人體內氣一升一降,即左側氣機向上升發,右側氣機向下運行沉降。
調節性是要素之三。調節的作用在於通調經絡,梳理氣機。在手掌上託至胸前過程中,下丹田之氣引導至胸中丹田,促使下腹丹田精氣上升至胸部中丹田,與呼吸之清氣相溶而產生宗氣。左臂上舉,手掌背伸,左側胸肩充分展開,手臂心包經、心經、肺經受到充分的梳理,與此三陰經相表裡的大腸、三焦、小腸功能均得到調理。左臂上舉中,意識力達掌根上撐。右臂沉肩,手掌下按於右髖旁時,能調節肝功能,向下疏洩體內的濁氣。在右掌下按中,意識力達掌根。
調理性是要素之四。調理的重點在於促使任脈、督脈的有序運行。手臂上舉下按的動作略停過程中,下頦微內含,百會穴虛頂,意在尾閭穴位,人體脊柱是靜力性的向上牽伸或拔引,對人體督脈起到了調理,其功能是刺激大腦神經元,牽拉傳遞到尾閭神經叢,刺激高級神經叢,改善神經功能。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調理督脈和任脈的氣血,使之有序運行。
閉合性是要素之五。閉合的功用在於收斂腎部精氣正常運行。單舉動作在手臂左右分別上舉下按過程中,人體處於抻拉拔長之勢,命門穴處閉合狀態,但當兩臂回收屈膝下蹲時,腰部放鬆髖胯下沉,命門穴則為開啟狀態,如此開合啟閉起到調補腎精,增補下丹田的元氣。健身氣功·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看似如此之簡單,但其內深藏對人體影響奧秘,其對脾胃的直接與間接的影響作用,促進了脾胃功能虛弱患者的康復。所以凡脾胃不和者可反覆練習該式動作,或配合其他合適功法內容一同練習,起到更好的健養脾胃效果。
協調性是要素之六。這裡所謂的協調是指單舉動作與健身氣功其它動作,在功理功用上的效果。也就是說在練「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同時,還可配合與之相關的動作。比如,配合習練健身氣功·六字訣的吹字訣。吹字訣的吐音與人體腎臟相對應,其音在體內的振動與腎相共鳴,因此吐吹字音具有洩出腎之濁氣。又當口吐吹音的振動達到一定量時,可起到改善腎臟功能,促進臟腑內動的作用。配合手勢動作對腰腹的帶脈按摩,又進一步增強對腰腎功能的調理作用。
適用人群:練習調理脾胃須單舉動作主要適用於有胃痛、痞滿、噎膈、嘔吐、呃逆、腹痛、洩瀉、痢疾、霍亂;低熱乏力、噁心嘔吐、厭油膩、粉刺、痤瘡、水腫等症狀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