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疫情之下的體育「奇蹟」 | 幕後全紀實

2021-02-24 體育產業生態圈


1月9日凌晨,拳頭遊戲官方宣布2021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亞軍決賽落地廣東深圳,一石激起千層浪。

回望2020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成為少有的國際性體育賽事,一時間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於是,在2021年初新賽季剛剛開始之時,我們與S10的策劃運營團隊展開了深度對話,一同回憶了這不平凡的一年。

2017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以下簡稱:S賽)首次全程落地中國時,文森負責選手管理工作,他與戰隊們一起走過國內四座舉辦城市,感受到英雄聯盟電競粉絲們無與倫比的熱情,也與粉絲們一樣,品嘗了鳥巢沒有LPL戰隊的遺憾。2018年末,在S8決賽階段開始前,拳頭遊戲向全球粉絲傳遞出一則重磅消息,未來三屆賽事的主辦地區已經確認,分別為歐洲、中國與北美,並且隨著IG的捧杯,粉絲們對於S賽再度來到中國充滿著期待。


也是那時候,文森的工作重心正在開始轉變。2019年初,拳頭中國團隊拿出一個方案,向拳頭總部提出申請,希望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以下簡稱:S10)可以由中國舉辦。如果依據四年一輪的舉辦地循環,S10或將在北美舉行。十這個數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涵義,十全十美、十拿十穩……人們往往喜歡將一切的圓滿與喜悅加注在它身上。而第十年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對於全體玩家與粉絲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初心,這是英雄聯盟電競對內一次自我梳理與展望未來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與玩家粉絲們傳遞感謝與加深情感連接的溝通時刻。無論是與S賽一同走過十年,還是剛剛加入英雄聯盟電競世界,整個團隊都希望大家能在S10這場數字盛宴裡盡興而歸。

在進行了反覆的溝通與評估後,S10落地中國與FPX奪冠的消息共同由巴黎傳往全球。在國內粉絲與玩家的一片歡呼聲中,文森作為S10中國區總負責人與他團隊的工作早已在一兩個月前開始有條不紊地推進。2020年的春節比以往要早了一些,假期就要開始了,大家都在摩拳擦掌,準備農曆年後大幹一場,等待下半年電競盛典的開始。10月31日,當驗票人員對第一個進入上海浦東足球場的觀眾提出檢驗要求時,對於Toby來說,這場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最後一場比賽就算開始了。Toby是這一次S10的賽事執行負責人,作為S7之後加入團隊的成員,此前兩屆賽事都是帶隊出國做一些簡單地協調與制播工作,似乎有些不夠過癮。這次在家門口地賽事,與總部一起主辦,參與更加深入後,他希望無論是給全球的玩家與粉絲還是自己,都能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這麼多年S賽舉辦下來,決賽階段的開幕式一直以來都是美方團隊負責,無論是S7的遠古巨龍還是S9的「真實傷害」樂隊,都早已成為觀眾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畫面。這一次開幕式又將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廣大玩家與觀眾期待不已。最終K/DA女團的歌聲響徹浦東足球場,AR技術打造的正義巨像加裡奧與選手一起登場,前一晚彩排到凌晨3:30才回去的Toby適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S10決賽開幕式

「其實在整個彩排過程中,因為這一次AR的製作難度相對高一些,更龐大,再加上美國團隊受到疫情影響不能來華,還都是居家工作,肯定會產生影響。在前期彩排的時候,我們發現並排除了大量的故障和問題,來保證最後的直播效果。」好在最後整體效果沒有出現Toby此前曾擔心的問題,「其實我們與玩家一樣對於這場比賽的期待值非常高,肯定是希望能夠交出一份超出大家預期的答捲來。」保證流程順利進行,對於賽事的管理與組織者來說,開幕式平穩結束這無疑是開了個好頭。對於負責S10直轉播的總導演淡森來說,彩排時遇到問題這樣的考驗在整個S10階段極為常見。「甚至在開賽前的兩天,北美的AR團隊發現AR整體有一個非常崩潰的情況,跟蹤系統也修復了很久。我們反覆排練了許多遍,不誇張地說,聲音響起時我就知道畫面是什麼了,已經完全背下來了。」與此前幾屆賽事不同,這一次S10的所有賽事都進行了全球流與中文流的雙直播路線供觀眾選擇。全球流是由騰競體育製作中心製作完成,交由拳頭遊戲總部,並分發給全球各賽區的直播信號,畫面是海外粉絲更熟悉的風格;而同樣出自騰競體育製作中心之手的中文流,則是更符合國內觀眾觀賽習慣,畫面進行重新包裝的直播信號。


騰競體育製作中心

在入圍賽到半決賽階段,淡森與他的團隊都要提前四五個小時來到場館,進行調試與準備,同時還有一部分人駐紮在騰競體育製作中心待命。事實上,包括賽事中的BP、實時數據顯示等內容,都是直接連接在比賽伺服器裡面自動更新的系統。在入圍賽前一周收到這套素材的國內團隊花費了大量時間用來解決其穩定性問題,並不斷與美國總部保持線上的溝通。直到入圍賽第一天,大家猛然發現,今年全球流的直播畫面與LPL觀眾所熟悉的畫風完全不同。在BP階段,全球流的畫面中選手的ID往往採用豎版,而且比賽中的左下角也沒有英雄技能等信息面板,一切的一切都在挑戰著LPL觀眾的觀賽習慣。

入圍賽首日賽事BP環節直播畫面截圖

賽事體驗是S10團隊始終強調的一個關鍵詞,觀眾已經無法前往現場體驗比賽氛圍了,難道收看直播的效果也要被打個折扣嗎?「這個過程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它並不是我直接把這個ID從豎版變成橫版這樣一個簡單的操作,它會涉及到很多數據的連接,以及會不會有一些其他關聯性的bug產生。包括即便是一個左下角畫面,也不是說我把這個東西去掉就可以了,因為去掉以後它還會發生包裝和遊戲UI之間互相衝突的問題。」在調整選手ID為橫板排列後,直轉播團隊還要將選手攝像頭、遊戲內小地圖的大小等問題一一調整,如此一來在直轉播技術方面又面臨新的更改,窗口需要開多大,20多個窗口變化的工作量也不容小覷。就這樣中文流的細節被一點一點修正成LPL觀眾所熟悉的規格,從小組賽階段起保證粉絲的觀賽體驗。「決定使用AR/XR技術其實主要是為線上觀眾準備的,所以只要用AR技術,它在線上的觀感就會更好,那麼在現場的觀眾我們會從其他的地方去彌補。」S10中國區總負責人文森談到最後開幕式時這樣講到,「但是應用新技術就會面臨更多從未出現過的情況。」「彩排就是用來發現問題的,」文森提到這件事時露出為難的神色,「但因為這個技術太新了,大家前期基本上都是以賽代練。事實上,我們也無法做到萬無一失。我記得曾經有個比較嚴重的一次XR失效,儘管觀眾可能看不出,我們在那次轉播中並未出現背後的虛擬上海景色。」負責直轉播的淡森詳細地解釋了那一次的直播插曲,「總部在快要開始比賽前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突然間發現XR畫面渲染出現了嚴重的漏洞。」XR畫面更立體,但同時對攝影的角度也有著更高的要求。

當畫面需要切換另一臺攝像機角度時,為了保持兩臺攝像機看東方明珠是一個相對固定的視角,XR技術呈現的東方明珠會在屏幕上有一個移動和變化,這些移動和變化是需要通過一臺引擎來實時渲染。對於直播來說,當導播按下畫面切換按鍵的時候,理論上都應該是實時的進行畫面的切換,就像在遊戲操作中,按下QWER,就會有相應的技能,但是使用XR技術就要留出零點幾秒的渲染時間。「當天出現的問題就是說,當導播按一下按鍵畫面切到攝像機的時候,它還沒有完成渲染,可能過了一秒甚至兩秒才完成渲染,所以你會看到我攝像機畫面中,東方明珠在這裡,然後我切換了攝像機,東方明珠還在這裡,然後過了一秒啪啪跳到了另一邊,它就會像畫面跳幀一樣的感覺。」

最後解決的辦法其實非常簡單,重啟了一下路由器就好,然而排查並解決這個問題則用了三場比賽的時間。疫情讓大量海外工作人員無法來到現場,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技術問題無法直接做出有效修改,反饋的時間差成了大家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好在都有驚無險,至少最後的決賽足夠流暢。這些嘗試在技術負責人李軒眼裡都是必要的經歷,「不管什麼技術,其實我們都是有長期積累的,只是最後在 s10上做出了一個大規模的呈現。AR/XR技術也是同樣的道理,至少這次出現的問題,在下一次我們知道該如何解決,我們團隊有成員了解了這些技術。」即便是S10決賽這樣做了大量前期準備、每個環節幾乎按流程走完的大賽,在第二局比賽開始後,仍然發生了意外,突然地暫停令觀眾有些疑惑,彈幕上也開始進行各種各樣地猜測,李軒向我們解釋說其實當時只是有位選手不小心將麥克風掰掉無法與隊員進行交流了。事情完全在可控範圍內,而且在暫停時所有選手都不允許就賽事內容進行交流,僅可以對產生的問題做出闡述,所以在及時更換設備後,比賽立刻重啟,絲毫不影響比賽的公平性。

在他眼裡在四分之一決賽的一次重新開賽所帶來影響,可能遠大於決賽這次暫停。比賽剛一開始,他接到一條反饋,有支戰隊的教練沒能進入比賽房間!這條消息讓他渾身猶如被電流穿過,重開意味著將要承擔輿論帶來的風險,還有不可控的元素龍,多重壓力之下該如何抉擇?短短幾秒內,他下達了一條關鍵指令,比賽重開!「一方面我要向上級報告現場出現了什麼問題,另一方面我不能慌也不能讓同事著急,並且要快速解決整個事件。怎麼說呢,那一刻我確實有點緊張。」與直轉播團隊溝通現場實時情況,怎樣讓解說穩定觀眾情緒;向宣發團隊報備出現了哪些問題,賽後輿論需要注意什麼……這個時候其實是一個多方溝通的過程,如果在現場就會看到這個人一邊在微信上發送語音,隨即對耳麥說話,接下來是用對講機在傳遞新的指令。這就是現場執行製作的魅力,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整個S10團隊的能力與精神力做堅實後盾,不斷推翻又重建的前期籌備計劃翔實而全面,這些都讓每一個人有底氣來面對這些難題。10月31日早上八點半左右就來到浦東足球場的Toby與同事開始了最後的排查工作,在繞場走著的時候,他看著搭建好的主舞臺以及裝飾好的座椅與外面擺放的宣傳物料,想起了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情景。


3月份時這裡還是一片施工現場,「當時它的鋼架結構那些都已經完成,雛形已經出來了。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人,他的骨骼是好了,但是他的內臟、肌肉、皮膚這些都還沒有好。」Toby形象地描述著那時候他眼裡的決賽場館。這是一個全新的場館,在S10決賽到來前還尚未有人踏足這裡,毫無疑問這讓文森和Toby感到十分驕傲,但同時,沒有投入使用也意味著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一切都要靠S10團隊自己摸索。再最早的計劃裡,S10決賽場館並非是這個還在建造且預計2021年竣工的浦東足球場。然而,疫情的出現讓此前所有的規劃幾乎全部作廢,整個團隊不得不對S10的每一項內容進行重新確認。並沒有一則「假期結束」的具體通知傳達給所有人,但是大家又都心照不宣地開始準備起自己手中的工作。就這樣,春節假期前剛從S10計劃落地城市實地勘察回來的Toby,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輪的溝通與協調工作中。作為S10中國區總負責人的文森更是要考慮各種因素會帶來的影響,「那個時候我們每天都在查中國和全球的疫情變化情況,同時每周會開許多線上會議,跟總部去溝通目前的進度。總部也聘請了第三方的國際權威風險評估機構,跟我們一起來做了很多方案。」2月在與上海市政府的溝通中提到,最終的決賽場館可能需要做調整,在經過一番考察後,尚在建造的浦東足球場成了心儀的選項。「什麼都沒有挑戰的話,做到後面就會喪失新鮮感。」新確定的場館激起了Toby的鬥志。

月底上海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全力辦好S10賽事的消息,也給予整個團隊莫大的信心。並且3月份大家逐漸回歸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國內各大城市陸陸續續恢復了正常運轉,S10如期舉辦的想法變得更加強烈。3月9日,義大利宣布封城,這意味著疫情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作為大型國際性賽事,S10的順利舉行也離不開其他賽區戰隊的參與,在東京奧運會宣布延期後,新的陰雲又再次籠罩在了S10的頭上。「我們的團隊從來沒有想過S10無法舉行的問題。」無論是文森還是Toby都向我傳達了類似的想法,「我們的團隊非常年輕,大家都十分熱血,包括更換決賽場館什麼的,即便在疫情的情況下,也沒有什麼是不敢的。」每天早上與遠在美國的總部工作人員開會,接著拳頭中國、騰競體育和騰訊相關團隊的會議,還有各大供應商等,這樣的安排成了那段時間各部門負責人的「家常便飯」。計劃也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會議中,商討出了最終的版本。「7月1日之前,我們確定了最後一套方案,並且在7月來到了紮實地執行階段。」接下來除了召開發布會之外,還有總部工作人員與參賽戰隊來華的問題,亟待解決。無論是對S10中方的團隊,還是對要來到中國的團隊來說,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上,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氣。其實對於各戰隊的邀請工作在5月時就已經開始溝通,兩個月的時間裡共發出三次邀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肯定會有俱樂部提出各種各樣的質疑,但是得益於計劃做的足夠充足,「而且這個計劃是不斷修補的,三輪溝通下來基本解決了大家的疑問,我們的參賽戰隊也都確定好了。」很難想像,S10中方團隊幾乎把各大賽區進入到季後賽階段戰隊的籤證申請全都提交了一遍。「辦籤證這個過程實在是太複雜了,最後來的人可能這次一共是300多位,但其實我們辦籤證辦了700多個。因為今年籤證流程的複雜性以及在7月份時,我們根本不知道哪個隊會晉級。」

S10參賽戰隊Fantic於歐洲出發

LCK戰隊AFS的籤證是最晚發下來的,由於LCK三號種子按當時的賽事規劃需要參與入圍賽,整個團隊都在擔心,「如果AFS因為隔離政策原因無法趕上入圍賽怎麼辦?」為此甚至做了專門的賽事預案,當然這個計劃並沒有實施,一是AFS的籤證最終及時發下,再者AFS並沒有成為LCK的三號種子。「我們當時的隔離採取了14+7的方案,並且自從外國工作人員和選手來華後,除了每天的體溫測量,每周都會進行核酸檢測,爭取做到有問題能及時發現。」當我問起有擔心過S10舉辦消息發布後,大眾從防疫角度出發的輿論時,文森覺得當他們給出的方案越詳盡越透明,猜忌或許就會更少,「我們給自己定的標準很高,尤其是在防疫上,風險可控是我們一直的目標。」Toby與團隊一起在隔離酒店接到第一批來華的總部工作人員時,大家隔著厚厚的防護服與護目鏡,四目相對眼中流露出的激動之情,「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賽事邁出了真正落地的第一步」,這也成了日後Toby回憶中最感動的瞬間。9月15日上海浦東足球場階段性交付,而這批總部員工也結束了隔離,與中方團隊一起進入決賽場地。

「從3月份一直到10月份的這個過程中,其實每個月每個星期我們都會代表中國團隊去寫一個場館鑑定報告,內容十分詳細豐富。大到場館整體建設、每間房間,還有機電方面也好,包括電梯機房,水管,甚至小到廁所的精裝修,每一個細節我們都寫進去了。」地域與文化的差異,美方對於場館的打造一直存在能在決賽前竣工的質疑,當這些人踏進場館的那一刻,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能看出他們的驚訝,當時就聽到『amazing』這樣的讚嘆,其實我們也為『中國速度』感到自豪」Toby和文森都不斷地提到S10能夠順利舉辦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這一點上,負責宣傳的ONO也有同樣的感受。在國慶黃金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東路步行街更換上印有16支小組賽參賽隊伍LOGO的井蓋;上海南北高架所有的道旗都換成S10相關宣傳;10月30日晚,上海市副市長陳通和拳頭遊戲CEO尼克羅·勞倫特(Nicolo·Laurent),在黃浦江畔共同啟動點亮了象徵物水晶,燈光鋪滿整個黃浦江畔……

「這太瘋狂了!說實在的,這些在最開始的時候都無法想像的畫面,它們真實上演了。」在整個賽事期間把上海變成全球英雄聯盟電競玩家最羨慕的地方,這讓ONO和他的團隊無比興奮,「在今年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到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ONO是在S5世界賽期間加入拳頭遊戲的,「讓世界賽在中國有聲音」這是當時他在拳頭的第一份歷練。2016年MSI來到中國,「在上海MSI相關工作做完之後,我們也發現說,世界賽或者說全球總決賽含義對大家而言是不一樣的。」「以前我可能在想東西的時候,會把自己局限在一個框架裡,自己給自己設置了太多的束縛,我會想這件事能不能做,會不會帶來負面效果。」但是現在,隨著LPL的不斷推廣,以及連續兩年奪得S賽冠軍,英雄聯盟電競在國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S7的時候,可能我還要向別人解釋全球總決賽是什麼,而到現在,會有許多人主動來詢問S10的情況。」這是讓ONO覺得欣慰的一件事。並且短視頻與自媒體的崛起,也讓S10煥發著不一樣的光芒。將S10滲透進日常生活,也許你不懂戰術,也許記不住每個選手的ID,但是這不妨礙你從這一刻加入S10陣營,去慢慢了解這個新興的體育內容。「我們也願意去嘗試更多的方式,讓更多人感受電競氛圍。」玩家前往井蓋處打卡、拍攝S10相關小視頻發到社交媒體上、也有此前不了解電競的上海市民開始收看賽事……儘管前期沒有線下觀眾,但是玩家的參與熱情仍然隨處可見。大膽地嘗試,讓英雄聯盟電競相關內容觸達至更廣泛地人群。「今年我們的觀眾滿意度再次升高,或許就是最好的褒獎吧。」ONO笑著講到。


「我們最後選擇在上海採取一個『氣泡』模式完成入圍賽到半決賽階段的賽事,畢竟把風險降至最低,保證安全也是我們的一份責任。」事實上,直到6月份,文森、Toby與團隊仍在尋求將S10帶到更多城市的可能性,但是出於安全考慮,這個計劃不得不擱淺。沒能把更多中國城市故事通過S10介紹給全世界成了ONO與宣傳團隊的一個遺憾。「入圍賽與小組賽階段的宣傳片裡,我們沒有加入其他賽區的選手畫面,其實並不是對LPL賽區的偏袒。在那個時間段,為了保障選手安全和公眾安全,我們不得不在前期放棄原來制定的讓全球賽區選手在上海各個地標進行拍攝的計劃,原來設計的一些符合選手人設的地標拍攝也不得不取消。」提到這段經歷時,整個宣傳團隊都抱有同感。而且,前期沒有現場觀眾儘管粉絲完全理解,但有些失落也在所難免。對於強調玩家體驗的團隊來說,這些都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大家對S10期間工作的判斷。不過,好在最終仍然有一些幸運兒可以前往現場目睹決賽的精彩對決。

「從一開始我們就希望最後的決賽有觀眾,不然我們耗費那麼大的力氣去等待這樣一個足球場是為了什麼呢?」決賽有觀眾,在文森眼裡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當然在疫情情況下,安全健康一直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好在當時全國整體防控效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也在政府的幫助下,最終將現場觀眾席位定為6312座。」採取免費抽票的方式,這是最可能體現公平公正的做法。「今年這個門票數量並不多,這麼多玩家陪伴我們多年,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已經他參與排隊抽籤這個過程已經足以展現他對我們的熱愛,我們也應該相應的給他們回饋。」這是決定S10最後一場比賽門票免費最主要的原因,並且實名認證也是防疫的一個重要部分,還能避免黃牛現象,影響粉絲情緒,一舉多得。「其實說句老實話,我們永遠是心裏面抱著最壞的打算,就是現場無觀眾去打比賽,因為當時沒有人能夠預判究竟能不能成功。」作為賽事執行,Toby在信心滿滿的同時,也不得不提前做好有緊急情況發生的心理準備。門票抽取報名登記通道僅開放一小時,18萬人完成了資格登記!通道開放四小時左右,登記人數突破了100萬!最終報名人數定格在了3205750!整個報名登記過程中,系統並沒有出現大面積崩潰,偶爾卡頓的情況也能及時處理,對團隊來說,第一關算是過了。


彼時青島突然出現的確診病例,屬實讓團隊嚇了一跳。快速篩查現場觀眾中青島籍、青島手機號使用者的信息,一一聯繫確認是否做過核酸檢測,以及能否到達現場。這項工作做完,大家才算放心。這樣的「驚魂時刻」在整個S10期間出現過許多次,當選手提出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時,每個人的神經都高度緊張起來,好在最後只是虛驚一場。但是隔離酒店設備崩潰的問題,卻是實打實地出現了。根據選手的反饋,隔離酒店中出現網絡不穩定的情況,網絡公司的人立刻更換了新的設備,然而二十分鐘後,問題再次發生,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切換備用線路,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訓練時pin值高達60,這對於需要打訓練賽的選手來說,非常難以接受。最終,李軒所帶領的技術團隊介入,在隔離酒店裡建立了一臺伺服器,通宵調試後,選手的日常訓練並未被中斷。還有因為時差計算問題,在臨開賽前突然主線路檢修,總部切斷了電源,好在本就做好了一主一備的方案,沒有影響賽事的正常進行。諸如此類零零碎碎的小事件也一次次磨練出團隊的「強心臟」,整個過程無驚無喜,這樣的結果讓Toby感到滿意,「對於我們來說,自己不應該在製作過程中產生任何的驚喜,這樣的話就是籌備不足。我們自己應該一直一步步穩步往前走,這樣才能把這個賽事做好。」至少在2020年年尾接受採訪時,所有人都表示,真正的結束還沒到。

「如果你問我S10什麼時候結束?至少不是現在,因為後續的事情還沒處理完。」這是文森的回答,「其實在S10入圍賽抽籤儀式舉辦前,我都不敢設立一個宏大的目標,就是每天想這一天該做的事,或是這一周要解決的問題。但是決賽那晚我回頭看,發現原來我們已經走了那麼遠。」Toby覺得最後一位海外工作人員登機離開中國時,或許可以算是一個形式上的結束。「決賽那晚我還挺平靜的,工作人員撤場的時候,算是處在一個放空的狀態吧。甚至一絲失落,籌備了一年的賽事,就這樣說結束就結束了。」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就像李軒說的那樣,「對我們來講其實沒有一個真正的結束的點,因為到現在大家還在總結在復盤,討論我們明年怎麼去改進,因為明年S賽還在中國。或許到明年S11才是一次真正的句號?

————

感恩節當天,騰競體育總部裡,正忙著進行「感恩節禮物交換」活動,深冬的寫字樓裡充滿著熱鬧的氣氛。在這裡,騰競和拳頭中國不同部門的S10團隊完成了前期籌備工作。而S10的印記仍在室內隨處可見,大廳的照片牆上掛著總決賽結束後的大合照,「all we fight for」的標語就環繞四周,這些裝潢,記錄著這一年裡,關於電競的奇蹟。「我們不如現在就把S10籌備群的群名,改成S11吧!」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眾人紛紛鬨笑起來。

相關焦點

  • Disney締造「體育+娛樂」場館奇蹟
    事實上,迪士尼雖靠娛樂 IP 聞名,卻也是業界的「收購狂魔」:(一)1996年,迪士尼斥190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公司(ABC),藉此將其旗下24小時專門播放體育節目的「美國體育媒體之王」ESPN 收入囊中;(二)2001年,迪士尼收購覆蓋8100萬家庭的福克斯家庭頻道,從而控制了媒體發行渠道,躋身媒體行業前列;(三)2006
  • 別克青少年復工第一桿的「冰與火之歌」:重壓之下,重燃希望
    「第一場賽事,所有眼睛都盯著我們,而且這種(疫情後)狀況從來沒有前例可參考和經驗借鑑。」別克青少年賽事組在收官日終於露出了一絲輕鬆,開始聊起幕後的艱辛。「我們在籌備賽事過程中,幾乎研究了所有能夠找到的防疫工作相關的文件,每天要把賽事每一個環節都模擬無數次,以防止有任何一絲絲可能存在的風險。」
  • 體育產業一周大事記(1.18-1.24)| ECO WEEK
    ,國際奧委會也沒有「B計劃」。北京出臺「中小學體育二十條」:小學每周至少5節體育課北京市教委舉行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正式公布,明確提出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小學每周至少5節體育課。
  • PP體育打開「朋友圈」做中超
    疫情並沒有讓遠離的中超被人們淡忘,反而覆蓋了更廣泛的人群,吸引了一波注意力的同時,中國足球最核心的IP——中超,則成為了中國體育產業的放大器。在PP體育總裁王冬宣布「本賽季PP體育中超全部場次直播會在移動端全部免費」之後,PP體育下一步將如何出牌,也成為了球迷與行業好奇的焦點。
  • 「棒球英豪」原型咖啡店關門 近50年老店倒在疫情之下
    「棒球英豪」原型咖啡店關門 近50年老店倒在疫情之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十篇體育人必備的職場「乾貨」,請收藏!
    02體育人的路,到底要用多少「證」來鋪?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那麼體育人這輩子,到底要考多少證?03給「體育院校學生」的10條成長建議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什麼樣的體育公司,才算「好」?如何辨別一家體育公司的好壞?衡量優質的體育公司標準是什麼?這篇文章一一給你答案。
  • 全球疫情反彈之下,中國「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嗎?
    三月以後,中國「大波」不再,但「小波」仍有。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但在談論「第二波」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擔心:疫情似乎在好轉、似乎得到了控制,卻又突然重新惡化、逆勢上行?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單看每日新增病例的統計,尤其在較短的時間來看,很多國家直觀上確實有好幾「波」。但這些國家與中國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幾大波」之間的時間較短,並且都有幾個「小波」。也就是說,在每波疫情期間,傳染源一直是存在的,甚至可能存在大量傳染源。
  • 線上電競聯盟:「後疫情時代」的賽事新標配
    文 / 邵俊豪  「NBA官方宣布由於疫情原因暫停所有比賽。」  「3月10日至3月13日,不到96小時的時間裡,歐洲五大足球聯賽全部宣布暫停比賽。」  「4月10日,EA Sports官方宣布將要舉辦FIFA 20線上賽並邀請了20支歷史悠久的隊伍參加比賽,紅軍球員阿諾德以及曼城後衛班傑明-門迪已經報名。」  「3月31日,NBA官方宣布將舉辦只限於球員參加的NBA線上賽,參賽選手有杜蘭特,考辛斯等球星。」
  • 「戰疫」逆增長!體育留學賽道背後的剛需與生機
    而隨著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出現疫情,給留學生造成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一直關心的留學產業細分賽道,體育留學,是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得到的答案,卻並非如此,相反地,體育留學成為了疫情之下逆勢增長的行業之一。
  • 百威「戰疫」:體育啤酒之王的百年簡史
    連在水中遊泳的鴨子身上都有百威的Logo」。百威,這個把體育贊助玩到極致的啤酒品牌,究竟是如何煉成的?「體育夢工場」是ECO氪體的合作媒體品牌,專注於觀察體育營銷領域的新聞動態,為品牌贊助及合作提供優質內容與深度服務。一場新冠疫情,把體育世界翻了個底朝天。
  • 疫情之下不忘振興旅遊業,臺灣高雄推「山盟」「海誓」情侶路線​
    近日,為拯救受疫情影響的島內旅遊業,臺灣高雄觀光局推出「3月愛情月」活動,還為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特意設計了兩條景點路線
  • VR博物館體驗「Hadrian's Villa Reborn: Stadium Garden」上線...
    2021-01-10 00:08:52 來源: 93913虛擬實境 舉報
  • 「戰疫」百威品牌簡史:最體育的啤酒之王
    賽事停擺、公司破產、員工失業.這些傷筋動骨的變故,也將深刻影響和重構著體育產業的現在和未來。但是,在這種艱難時刻,體育也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許多公司開始利用自己的資源為社區提供援助,帶給人們希望。而誕生於1876年,今年已經144歲高齡的「百威」,也是最早行動的一批公司之一。
  • 疫情之下,87個體育時刻 | 特別盤點
    國家體育總局號召積極開展「居家健身」活動1月31日,為滿足近期群眾健身需求,國家體育總局發文表示,要求各地體育部門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疫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倡導居家科學健身。  北京市競管中心:違規辦賽將被列入「黑名單」1月29日,北京市體育局發布了通知決定暫停全市聚集性賽事、活動。通知要求,督促各類辦賽主體暫停舉辦一切聚集性賽事、活動,針對違規組織賽事活動的單位或個人,一經發現將嚴肅查處,並列入行業誠信黑名單。
  • 抗日正面戰場全紀實
    《我的河山》為《國軍抗戰全紀實》紀錄片精編版。該光碟按照時間順序講述抗戰歷史,並加入許多尚未面世的紀錄片內容。值得讀者永久珍藏。抗戰八年,多少事件和人物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詳述它的全過程。2011年,一部紀錄片喚起了人們對那段歲月的記憶。《國軍抗戰全紀實》創下了點播超億次的紀錄,充分證明有太多人想要了解這段歷史。
  • 體育人自救術:大賽停擺陰雲之下,不妨積極修煉內功!
    集聚效應讓體育迷沉浸在各種體育賽事當中,對於品牌主來說,這也將是一個發力體育營銷的重要時間節點。  畢竟,按照《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3萬億,從業人數超過600萬——前景本該是光明的。
  • 這是世界體育的「戰疫」教科書
    10次超級碗,7枚冠軍戒指,布雷迪給後人留下了一座難以企及的豐碑。往後,當我們提到布雷迪的時候,我們要用到的定語或許不再是「NFL史上最偉大球員」,即便稱他為「北美體育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可能也不為過了。
  • 【疫情之下】你有「口罩暗瘡症」的煩惱嗎?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女士(或男士)們都相繼出現了一種新型皮膚問題,叫「口罩暗瘡症」。
  • 後疫情時代的體育「雙11」:運動服飾雙位數增長,健身消費成新亮點
    2020雙11落下帷幕,「尾款人」的快遞應該陸續到手,雖然大家曬朋友圈雙11戰果的熱情不如從前,可大家在買買買這件事上的忠誠度絲毫不減。那麼在這場消費節裡,體育消費有著怎樣的佔比?對於疫情之下的2020年來說,轉移電商、發力直播成為眾多消費類品牌的工作重點:據天貓發言人公布,11月11日開始1分鐘,耐克與阿迪達斯兩家運動品牌,率先突破1億元,成為運動消費領域的領頭羊。
  • 疫情之下,發揮科技和商業的力量|疫情早知道
    該頻道還收錄了諸如「正確佩戴口罩」、「注意衛生」等與防治新型肺炎息息相關的科普內容,為普通用戶普及自我防護知識。對此,騰訊微視還發起 # 武漢加油 # 話題,上線「必備防護」、「加油!」等模板效果,用戶可以使用相關模板拍攝視頻,傳播衛生知識,更向武漢人民為防控疫情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更為奮鬥在一線的各界人士打氣加油。防控疫情,全國人民與武漢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