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讀過的書,總有一些書是可以陪伴一生的

2021-01-19 冬哥慢生活

今天有朋友問我看過的書籍中有哪些讓我記憶猶新,時至今日還能讓我難以忘記時常想起的。

一瞬間,腦子裡就像放電影一樣,閃過了很多書籍。

作為一個78年的農村娃,因為小時候玩具少,又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總是想知道一些新奇的東西,所以我看書算是比較早的。

30年前,那個時候上小學三年級看的第一本圖書《賽虎》,所以我一直喜歡狗,第一本童話書《非凡的公主希瑞》,希瑞真美麗呀,要是我姐姐就好了。

小學五年級畢業後的暑假看的第一本武俠書《倚天屠龍記》豎版繁體的,為了看得懂這套書,天天看當時的新加坡愛情劇,因為字幕都是繁體字,這樣對比著學,才全部看完,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學校裡,雖然我成績是最差的,但要說認繁體字,沒一個同學有我認得多。

初中讀的第一本名著《茶花女》那時候看不懂,近些年又看了一遍,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後來看的就多了,不過都忘得差不多了。

茶花女

後來又看了衛斯理和黃易的科幻小說,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的科幻,好多現在都已經實現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在地球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人可視通話,現在的孩子看可視通話,不是理所當然的麼。

衛斯理

讀的第一本心理學的書是佛洛依德的《夢的釋義》,20多年了,還是只看了一半,畢竟我當初以為它是和周公解夢差不多的書,哪裡知道它會剖析我的潛意識,讓我羞愧不已但也讓我不再羞愧。不過,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鄭重推薦《烏合之眾》,《社會心理學》,人就得有自己的思想,不能盲目跟從。

社會心理學
夢的釋義

讀的第一本西方哲學類的書,《蘇菲的世界》,應該說是哲學啟蒙吧,挺不錯的。不枯燥,有文學性,讓你一步一步讀下去,逐漸對哲學起興趣。這方面的書籍我鄭重推薦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書我經常翻,咱們中國人的哲學智慧一點也不比西方差。

蘇菲的世界
中國哲學史

然後又看了《柏拉圖全集》,雖然只看了一小半,那些牛人的思辨,說實話,沒怎麼讓我吃驚,挺枯燥的,但是他們那混亂的感情生活實在是讓人大開眼界,要是孔子也喜歡男人,那可怎麼辦。而且,我覺得蘇格拉底其實才是嘴炮祖師爺,如果我身邊有人那麼和我說話,我感覺,特討厭。

柏拉圖全集

順帶著要提一提的是盧梭的《懺悔錄》,什麼都不說,開篇第一章的文字就足夠震撼你,一個寂寞的人,可能也正是寂寞才讓他這麼有思想性吧,這世上還有人比盧梭更坦白,更真誠嗎。

懺悔錄

康德的《道德形上學原理》,特別枯燥,我看一本300萬字的玄幻小說只要幾天,看這本12萬字的書用了1個月,但是看完了,你會知道善為什麼是善。

第一哲學沉思集
道德形上學原理

還有笛卡爾的《沉思集》,要說看得懂,是在誇自己,學學牛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吧。

當然,做過中國人,不說背誦,最起碼也要熟讀《老子》《論語》吧,《老子》這本書我是比較用心的,不僅讀了好幾遍,還用毛筆抄寫了一遍,時至今日我依然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地方經常拿出來翻一番。

道德經

魯迅先生的書我也看,但是要說記憶深刻還就是啊貴,還有《狂人日記》。

魯迅先生的書

網絡小說推薦《黑暗血時代》,場景宏大,思路新奇,我個人認為可讀性比《三體》強多了。

好的書實在是太多了,這輩子只要還能理性思考,書就要一直讀下去。

相關焦點

  • 盤點2020年下半年讀過的那些書!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下半年我看過的那些書。2020年,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失去了太多,也獲得了太多。2020年,我開啟了自己的自媒體寫作,半年時間斷斷續續更新原創文章110多篇,2020年年底,我毅然辭去了一份看起來穩定輕鬆的工作,結束了自己不斷內耗和蹉跎的歲月。
  • 1960年左右出生的一些老人沒讀過書,他們的思想是怎樣的
    60年左右出生的人,學校教育確實不多,因為趕上文革,因為國家實力薄弱,師資力量弱,學校硬體設施弱,能讀書的人確實不多,即使讀書的人,教學質量也 不高。但是,由於那時候的娛樂方式太少了,人們在勞動之餘,也讀了不少的閒書,說沒讀過書是你外行了。你不了解那個時代的人。我就是那個時代的人(62年生),說了你們年輕人都不相信。
  • 2021床頭書推薦|《紅樓夢》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們讀一生的書
    其實這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們一生床頭書,因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讀它,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年輕人,嚮往的是寶黛純之又純的愛情;中年人,看到的是人情世故;老年人,明白的是人生修行。書中這回寫得極為精彩,採用的是正反對照的手法。當賈芸一肚子氣跑出了那個「不是人」的舅舅家,一頭撞到了一個醉漢。這個醉漢原來是鄰居倪二,書中交代他就是個整天喝酒打架、放高利貸的潑皮無賴,但這個人也是因人而異,還頗有義俠之名。
  • 詹青雲逆襲式的成長,源自那些年讀過的書,你的孩子會讀書嗎?
    1、逆襲式的成長,源自那些年讀過的書「你無法想像她到底讀過多少書,每一次辯論的時候,她總是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她和陳銘的神仙打架,語速越來越快,大腦的運轉更快,簡直是赤裸裸的彰顯智慧。很多人放到0.5倍速也跟不上她們的邏輯。
  • 2015年,我讀過的書
    2015已經過去,我盤點一下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讀過的書,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有你喜歡的類型。
  •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讀各種書,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讀過就忘了,對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大家們都是騙人的嗎?當然不是,出現這個問題,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 2019年讀過的書: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什麼叫做讀過?一般意義上,就是從頭到尾將某本書通讀一遍。這種讀法,離真正意義上的精讀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但又不同於瀏覽。瀏覽是翻一翻,非常隨便的略讀。對於瀏覽翻讀的書,題目都忽略不計了。閱讀是一項非常私人化的行為,照理與旁人沒有多少關係。之所以來曬一曬書單,主要是想讓更多人的人讀一讀書——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太多無聊的事情上。例如無用的碎片化閱讀。
  • 20 本大多數人都「假裝讀過」的書
    Bookriot 網站做了一個小調查,看看究竟有哪些書是大家「假裝讀過的書」。一共有 828 位讀者完整地填完了調查表格,共計 412 本書上榜,更好玩的是,上榜的書都是我們學習生活中要求「必讀」的文學名作。網上優先列出了前 20 本名作(《五十度灰》有待商榷),原來在多數人口中的「我讀過」居然是假的......
  •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二、讀過萬卷書,為何還要行萬裡路?有一句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是什麼?書是載體,是工具,是間接經驗獲得的渠道。你不想紙上談兵,就需要親自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萬裡路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萬裡路,而是經歷些什麼,我們總不能一直活在書裡,那樣在別人和自己眼裡,和書呆子有什麼區別呢。要學會抽離書本,活著,生存,靈活的把書中的那一套間接經驗,合理的融入現實中去,成為自己的經驗,你會發現這一過程很奇妙。
  • 又是一年考研季,那些年拼命讀的書,真的有用嗎?
    作為一個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十多年的前輩,我幾乎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那些年,我們拼命讀過的書,是真的有用。首先,從就業來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高學歷的人比低學歷的人往往會有更大的優勢,甚至很多崗位,最低要求就是研究生。
  • 蘇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會形成一個人的人生格局
    無論何時何地,蘇軾都有一種不畏艱難坎坷、積極面對人說的超然格局,這是因為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讓蘇軾形成了獨特的人生格局。【讀過的書】蘇軾自幼七歲知書、十歲能文,絕對是可以說是別人家的孩子,少年時便寫了一副對聯「遍識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張貼在自己的書房門口,足以可見蘇軾對自己的文採還是非常得意的。
  • 詩詞丨蘇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蘇軾的一生,遭遇挫折和困境無數,卻總能我行我素。不悲觀,懂幽默,睡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無論去到哪裡,都總有著一種不畏坎坷的超然格局,泰然面對著所有。讀過的書「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這些書給了他生命的養料,智慧的靈魂,成就了他格局和胸懷。即使後來飄零半生,貶謫大半個中國,他都有了一顆安定的心。總有著「風風雨雨、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的格局。
  • 出生在「垃圾堆」的女孩,17年沒有讀過書,靠什麼逆襲成劍橋博士
    當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度以為我看到的是一本勵志書,但很快我就發現我錯了,這哪是勵志故事,這本書要和我們講述的是所有人都在講的話題——改變出生在「垃圾堆」的女孩,17年沒有讀過書,靠什麼逆襲成劍橋博士?
  • 60後小時候都讀什麼書?盤點40年前讀過的書籍和報刊,感慨萬千
    60後小時候都讀什麼書和報刊?我的思緒進入塵封的記憶,不妨盤點一下記憶中印象最深刻、40年前曾經讀過的一些書籍。至今珍藏在手裡的已經很少了。我感恩那個年代的純淨、純真、純粹,沒有花花世界,沒有心煩意亂,有的,唯一有的,就是讀讀書。
  • 原來書可以這樣「讀」?
    首先是字面意義上理解的「讀書」,就是讀那些可以讓你掌握專業技能的書籍;其次是「讀人」,就是通過讀書,去看一看別人到底是怎麼活的;最後就是「讀人生」,讓我們從書本中去感悟,自己究竟應該怎麼活呢?今天,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感想。我們安徽出了很多教育家,其中有一位很有名——皖南歙縣的陶行知。
  • 沒讀過這套書,就別說孩子對歷史不感興趣!
    還記得前幾年大熱的《明朝那些事兒》嗎?就是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來說歷史,很多人是看過這套書之後,才對明史產生了興趣。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套書,和《明朝那些事兒》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我最近剛淘到的寶——《一口氣讀懂中國史》。這套書簡直像一套故事書!
  • 從沒讀過書的貧窮女孩,到劍橋博士,塔拉的蛻變只用了10年
    其實文中的敘述當中字裡行間所表述的是作者對愛和教育的理解,塔拉說,你可以愛一個人但是仍然可以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想念一個人,但是慶幸他沒有出現在你的世界裡。這是塔拉在斷絕和家人斷去聯繫後所寫下的感悟,塔拉生長的家庭是一個對魔教極度信仰的,可以說她的原生家庭及其的糟糕,在這個家庭中有暴躁易怒,兇狠,人格分裂的哥哥,偏執,專制的父親,和懦弱,順從沒有主見,在塔拉遭受家暴的時候置之不理的母親。
  • 《百年孤獨》:一部讀不下去的書?只有讀過才明白什麼是世界巨著
    《百年孤獨》:一部讀不下去的書?只有讀過才明白什麼是世界巨著「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是《百年孤獨》全書開頭的第一句話,這句話的寫作手法被稱為預敘,也是由作者馬爾克斯首創。
  • 關於跑步的書,你讀過幾本?
    在JD圖書頻道搜索關鍵詞「跑步」,剔除一些明顯沒營養的,順次摘取了59本不同書籍,基本涵蓋了跑步訓練相關的書,身為跑者的你有讀過咩?其中有4本書分別歸屬於3個創作團隊,分別是:--跑步指南,目前國內最大的跑步類自媒體。2014年被美國《Runner's World》(《跑者世界》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跑步自媒體。
  • 父母讀點書,是孩子一生之幸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追究那位「不幸」(殘忍?)的媽媽的責任,也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追究那個用種種「鼓勵」、洗腦、脅迫推動一位媽媽拿孩子性命當兒戲的群裡所有參與了這件事的人的責任。多半沒有。這讓人無奈且無語。除了想罵人,我還想在想另一件事:父母讀點書,是孩子一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