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部分常委會委員發表意見,稱加入外國國籍又未註銷中國國籍的實際上的「雙重國籍」在中國已不是個例。「有較大數量的留學人員和以其他方式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在取得外國國籍後,並不報告,戶口也沒有註銷」,陳宜瑜委員說。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 加入了外國國籍,就不能再保留中國國籍,這是我國法律的明確規定。然而,加入外國國籍又未註銷中國國籍的實際上的「雙重國籍」在我國已不是個例。
「雙重國籍」的出現有哪些原因?帶來了哪些管理難題?如何才能有效消除?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的部分常委會委員,26日在分組審議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時就此發表意見。
「改革開放以來,有較大數量的留學人員和以其他方式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在取得外國國籍後,並不報告,擁有的中國居民身份證還保留著,戶口也沒有註銷。」陳宜瑜委員說。
陳宜瑜認為,根據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的規定,上述這類人從國籍上說應該算是外國人,但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回國時繼續使用中國公民的居民身份證,甚至還更換了二代身份證,出現難於依法管理的情況。希望有關部門研究解決辦法。
除了「雙重國籍」人員自身的因素,金碩仁委員還指出出現「雙重國籍」的另一種情形——
「我國公民在境外加入外國國籍後,到我駐外使領館申請退出中國國籍。但由於信息共享不及時,導致公安機關未能及時註銷已加入外國國籍人員的在中國的國籍信息,此類人員繼續保留著國內戶籍。」
「雖然在法律意義上是無效戶籍,但在我國戶籍管理機關繼續顯示為有效戶籍,人為造成 雙重國籍 。」金碩仁委員說,這不僅與我國國籍法相悖,也給公安機關外國人管理工作帶來不便;同時,在辦理涉外行政、民事、刑事案件等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困難和麻煩。
由此,金碩仁委員建議,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入境管理和我公民在境外加入外國國籍信息平臺,實現有關管理部門信息共享。
延伸閱讀:網易新聞另一面:雙重國籍與愛不愛國無關
近日中國國家形象片在紐約時報廣場和海外媒體的輪番播出,然而部分網友卻在網上曝光形象片主演多人擁有外國國籍,「並不是中國人」。這種狹義的國籍觀在於民族情感與法律概念不分,與是否愛國無關。
專業控:段宇宏:請給雙重國籍網開一面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