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林在北高峰喝號戴花號稱震八方紫面崑崙俠,雖然他又來了一次蜜蜂嶺二次學藝武功大有長進,可是到了後套劍俠圖中「前朝的江湖高手」以及「隱世的武林名劍」紛紛出場,童林這位崑崙俠也就有點不玩不轉了,這便有了這部書女主角奇劍坤元子於秀娘的橫空出世,她成了童林「出俠入劍」的引導者。
於秀娘的武功設定在《雍正劍俠圖》裡是一個特例,在十三部劍俠圖裡武林高手的武功量級大致都與年齡成正比,可於秀娘出場時也就二十七八的年紀,她卻可以與江湖中的老劍客們平分秋色。其實,無論是在蔣軫庭版還是李鑫荃版的劍俠圖裡於秀娘的武功設定都非常高,童林期初的武功與於秀娘差著好幾個段位。
一、於秀娘劍法超群卻不敵白彥章
西方老俠於成是童林眼中的老前輩,他雖然一生都未能出俠入劍,但是他因為太在江湖名俠中屬於老前輩,按照年紀越大武功越高的寶塔書規律,於成的武功其實已經超過一般的劍客,這一點從他的徒弟小崑崙於鬥與董乾的小徒弟郝文俊打成平手就可以看得出來,董乾年輕時號稱震古俠,後來已經成為大清四大名劍之首,可是於成一直是江湖上的西方老俠。
無論是西方老俠於成還是震古俠董乾,這兩位年紀逾百的名俠名劍也沒有穩贏於秀娘的把握。於秀娘曾用不太稱手的兵器與手持湛盧劍的百靈如意道長賀玄真打成平手,賀玄真屬於武林第三代高手與九聖魔母呂婉娘一輩,董乾屬於龍門第四代高手裡佼佼者,他並無戰勝賀玄真的把握,單從這一點上看,於秀娘雖然很年輕,但是她的武功量級至少是三代半以上的水準。
到了後套劍俠圖中,雍正火燒銅枕樓害群俠與童林反目,童林帶著殘存的弟子逃至江南,於秀娘千裡尋夫夜探江南大俠呂留良的莊宅,此時老呂家已遭大難,呂留良的好友白彥章也趕往呂莊正好巧遇於秀娘,兩人發生誤會交手,於秀娘被白彥章用短把金瓜打傷。
白彥章號稱金瓜道長,他是陰陽居士白泰官的大哥,白泰官在劍俠圖中出場相對較早,他又號稱是威震漳州第一劍,雖然晚年的白泰官成為一個棋子迷,但是白泰官的武功的確是一流的水準。在劍俠圖的原文裡曾明確點出白泰官和呂留良都比董乾年長,這兩人武功也比董乾高一些。
二、少林第三代俗家弟子
奇劍坤元子於秀娘敗給白泰官的大哥白彥章似乎也合乎情理,因為即便於秀娘對上白泰官也未必能討到便宜,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白彥章比白泰官、呂留良、四大名劍、雲臺四大神劍都高著一輩,白彥章是少林第三代傳人中的高手。
在《雍正劍俠圖》中,雖然也出現了不少老比丘或隱世的神僧、神尼,但是真正的少林傳人在書中出現的並不太多,其實在劍俠圖中少林傳人中的高手不可小覷,包括白泰官在內的哥仨都是少林的俗家弟子。
白彥章的師父是少林第二代高手刑鳳冢,他的四面逢源钁打遍武林沒有對手,這套钁法與西域大俠馬駿所學的七十二路地躺钁並稱為武林神钁,白彥章的師爺便是少林初代神僧九世比丘師林。白泰官的二哥叫做白元官師承陶建成,白泰官師承王徵南,陶建成王徵南這兩位與白彥章是親師兄弟,他們都是刑鳳冢的徒弟。
四、三十三路名俠之首,也是少林俗家弟子
在劍俠圖中有一位老俠客號稱是天下第一鞭,此人便是「頭頂八卦、腳踏太極、乾坤妙手」的王十古。看到「頭頂八卦、腳踏太極」很多人以為王十古應該是三清道家門人,其實王十古是地地道道的少林第五代傳人,他的師父便是少林寺的老方丈一圓神僧。
王十古能成為三十三路名俠之首,最主要是原因便是王十古手中一把十三節的人骨鞭縱橫江湖沒有對手,論武功王十古不遜色於武林名劍。大和尚惠斌跟隨董乾學藝多年,他憑藉手中一把墨骨鞭飛揚跋扈,可是當惠斌的墨骨鞭遇到王十古的人骨鞭時便甘拜下風。
雖然一圓神僧在書中鮮有露面,不過單從王十古這手天下無敵的鞭法來看,少林四代神僧一圓的武功水準應該不弱於大清四大名劍之首的董乾。
論輩分一圓神僧與白泰官白元官是叔伯師兄弟,他們都是少林第四代傳人,只不過白泰官和白元官是俗家弟子,而一圓神僧是少林的正式傳人。
一圓神僧的師父是孤圓長老,孤圓長老與白彥章是叔伯師兄弟,他們都是少林第三代高手,在這一代少林傳人中武功最高的是彭嶽松,此人號稱「勾掛乾坤,袖吞江河」,在武林的第三代高手中,彭嶽松堪稱是天下第一鉤,在江湖上罕逢敵手。
五、她是書膽童林的導師和榜樣
從武功傳承的輩分上來看,於秀娘屬於南海門宗第四代傳人,雖然於秀娘的輕功和劍術超群已達到武林三代半的實力,她雖然有戰敗雲臺派第四代劍客燕普的實力,但是她若遇上武林第三代高手裡的尖子也就難有勝算了。
當初,於秀娘之所以能敵得住賀玄真,最主要的是原因是賀玄真在武林第三代高手裡只能算是二流角色,因為賀玄真在與闞十娘學藝時並未滿徒。
賀玄真後來雖然又跟隨五嶽門宗第二代高手九蓮清學藝,但是九蓮清最精通的是劍術與掌法,故此,賀玄真沒學到闞十娘劍術的精華,她也沒把九蓮清擅長的內功和掌法練至化境,這才有了賀玄真難勝於秀娘的一幕。
在《雍正劍俠圖》中,於秀娘這位女主角雖然光彩照人,但仍未能擺脫傳統武俠評書裡女主淪為綠葉襯紅花書膽男主的俗舊套路。
於秀娘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幫助童林從武功和心態上完成「出俠入劍」,童林在臥虎山黑白天的功夫苦練絕藝十五年,童林自負到了江湖上與自己年紀相仿的人幾乎沒有人比他能耐大的人,這是童林敢於數次獨自闖山探寨的傲氣所在。
童林也遇到不少武功比高的俠劍客,可是這些人的年紀往往都比他大得多,故此童林雖然面上謙和可內心卻有一股傲氣,這種藏於心而不露於色的傲氣往往是阻隔一個人進步的最大障礙。
當於秀娘出現後,童林的這股傲氣徹底被消弭掉,因為於秀娘苦練絕藝十八載也是黑白天的功夫,人家一介女流比童林還要小著五六歲,可武功卻已是武林四代劍客之巔,這對於童林心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比劍聯姻後,童林立馬很虛心地向於秀娘求教劍術,以完成「武功更上一層樓」的蛻變,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於秀娘是童林的心靈導師和精神榜樣,於秀娘的武功雖高卻也不是所向披靡的,這樣的設定也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