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老人言系列之: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2020-12-23 朝運萊傳統文化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感嘆,時光如梭,一轉眼我們就老了。歲月的確催人老,但不要傷悲,因為老有所用。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特別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易文老師就來跟同學們探討一下老人言的問題。

其實中國的古語都非常富有哲理,蘊含著中國人豐富的智慧。在老人的世界裡有著豐富的為人處世哲學,其中「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這一句尤為精妙。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話: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深入山林,聽得多了,就會辨別山中鳥的鳴叫。再深入思考一下這句話,就會發現這句「老人言」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加以理解:一是:實踐出真知。二是做事專一,孰能生巧。三是,把握實踐的主動性。

啟示一:實踐出真知

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也道出了「實踐」的精髓。書本中的知識積累了前人的很多經驗,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啟示。通過讀書間接獲得這些經驗固然重要,但是依然要靠自己親自去實踐,實踐智慧從中得來的第一手的知識,更能體現人生的大智慧。

明代李時珍可謂是「實踐出真知」的典範,他少時閱讀了大量古醫籍,發現其中許多毒性草藥,卻被當作可以延年益壽的良藥,這樣必定會致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撰一部醫藥書籍。由於古籍上藥材記載不清楚,藥材的性狀真假難辨,這讓李時珍深刻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很需要,但「近水」「近山」的切身體會更是必不可少。於是他穿上草鞋。背起採藥筐,遠涉深山密林,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秘方,收集採藥標本,凡事必須親自弄清楚。在他的實踐堅持下,才有了曠古醫藥寶典《本草綱目》。

啟示二:做事專一,孰能生巧。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有目標有理想的人,他們努力,他們奮發,他們用理想去改變命運……但是由於在追求的路上往往會布滿荊棘,所以他們就愈來愈倦怠、氣餒,以致半途而廢,一改「近山知鳥性」的初衷,去追逐「魚性」,這樣不僅不會成功,反而離成功會越來越遠。試想,山中本無魚,哪來的「魚性」可言?如果他們能堅持久一點,如果他們能更高瞻遠矚一下,他們就會得到好的結果——「近水識得魚性」。

啟示三:把握實踐的主動性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說到這裡,易文老師要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同住在深山古剎中。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觀世音那裡去,您看我的這個想法可行不?」富和尚不屑地問:「你憑什麼去?」窮和尚說:「一個紫金飯缽足夠了。」富和尚搖頭說:「我多年想租船南下,都沒能做到呢,你憑一個紫金飯缽怎麼走?」幾年後,窮和尚從南海觀世音出歸來,修得正果。富和尚懊惱不已,很是慚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實現目標的路上,總會有很多困難,不過很多困難未必真如我們想像的那麼難以克服,不過是自己在嚇唬自己罷了。只有想法沒有行動,理想永遠只能停留在空想階段,不會成為現實。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找準目標之後持之以恆的堅定腳步呢?有人說,人生就如同騎著腳踏車奔馳。如果你不前進,就會翻倒在地。所以我們必須在人生的大道上選對方向,先確定到底「近水」還是「近山」之後,相應地去「觀魚嬉戲」、「聽鳥鳥叫」,最後定能達到「知魚性」、「知鳥音」的理想境界。

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跟著易文老師學習中國古人智慧,你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相關焦點

  • 俗話說「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話雖簡單,您能理解其中深意嗎
    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為人處世哲學,其中一句"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讀起來朗朗上口,內涵豐富。沈天賜山水畫《春回大地》作品選自:聚藝上品這句話意思是「靠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魚的習性;走進山裡,聽得多了,就會知道各種鳥的鳴聲。」初讀這句話,其大意一目了然,如果深入思考,方知這句老人言給我們傳達了三個信息。
  • 《增廣賢文》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此句出自《增廣賢文》大意為:住在水邊的人,接觸魚的機會多,所以了解魚的習性;生活在山裡的人,每天能聽到鳥的叫聲,時間長了,就能分辨是什麼鳥的聲音。走得遠了才知道馬兒力氣的大小,時間長了就能看出一個人心地的好壞。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清朝「一萬六千兩」的天價片湯背後那些事!
    我們都知道自從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以來,官場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腐敗問題,輕則壓榨百姓,造成不良風氣,重則朝局動蕩甚至造成一個王朝的覆滅。可以說古往今天各種腐敗問題比比皆是。哪麼為什麼清朝尤為突出呢?它又是怎麼走向滅亡的呢?一個節儉的皇帝是怎麼讓清朝腐敗到那種程度的呢?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如何理解世人口中的「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一個被世人熟知的成語,你知道它的出處和意思嗎?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課堂就給大家講一下這個成語。上善若水一詞出自《老子》,原文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何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此話出自《道德經》第二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等,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分別是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這也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到底怎麼解釋呢?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他們是中國的愛神,你知道是誰嗎
    西方情人節悄然而至,咱們中國的愛神卻鮮少人知,尤其是年輕人,所以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玄靈子老師就要給大家普及一下,中國的愛神究竟是誰。說道中國的愛神,讓我們先來複習一首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詳的詩。他在楓橋之地削髮為僧,並開山建廟,然後就這樣住了下來。拾得在寒山走後,知道了寒山離開的情由,心中覺得十分愧對寒山,於是便選擇離開了姑娘,自己去尋找好友寒山去。他四處尋找,終於在蘇州地界打聽到了寒山的住處。他在去探望寒山的路上,路過楓橋,見到楓橋下有盛開的荷花,便採下決定送給寒山,以示自己的歉意。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現代電影的「鼻祖」——皮影戲
    但是你對作為我國本土文化的皮影戲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易文老師就帶你走進皮影的世界,了解更多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知識。皮影戲也稱「影子戲」或者「燈影戲」,一種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現在的老北京人也稱它為「驢皮影」。那麼它起源於何時你知道嗎?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的李夫人去世,漢武帝因思念而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這可急壞了一眾大臣。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急急如律令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玄靈子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好玩的小知識。相信大家在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中經常會見到「急急如律令」五個字,那麼這五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的小夥伴會說:我知道,是道長的咒語!去年很火的大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每次在施法時都會說「*&@#¥&*急急如律令!」電影官方給出的英文翻譯成是「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再翻譯成咱們現代語就是:快點服從我的命令。是不是感覺這樣一解釋就沒有那麼神秘了。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如何理解「德不配位」四個字
    很多同學都不甚知曉,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易文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下,何為「德不配位」。「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出自《朱子治家格言》。德不配位,便是出自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如何理解呢?這就要深刻的認知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了。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太子洗馬」?太子還需要洗馬?
    太子洗馬即為太子之馬前驅。這個馬前驅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的,據記載能夠成為「洗馬」的人他們的地位都是僅此天子等人的諸侯啊!就算到了魏晉時期,也有明確規定,洗馬一定要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其實這個官職最初的作用是充當太子的門面,也有開路的職責。直到漢朝這個官職才有了具有輔佐太子政事的職責。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五一黃金周結婚旺季,古代人都啥時候結婚呢
    昏禮重視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夫妻「共牢而食,合巹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告見家廟。從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值得一提的是商周時期的昏服不是大紅色,而是比較端莊的玄色(黑裡帶微赤的顏色),嫁女的人家三日不熄燭火,也有思念女兒的意思,夫家需三天不舉樂,用以安慰著思念雙親的新娘。這種於黃昏中開始的安靜卻很優美的儀式,就被人們稱為了昏禮。
  • 每天學點國學: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三這個數字好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含義,比如三顧茅廬、三人行必有我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等等。其實這裡的「三」不是一個具體的量詞,而是一種「極大」的詞。而在這裡「三」指天、地、人或是佛、法、僧。你還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和傳統文化小知識嗎,請關注朝運萊,易文老師將持續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國學文化。
  • 中國古典傳統紋飾系列——魚藻紋
    魚何在,在乎藻。這首描繪魚藻的詩篇,源於《詩經》,詩中描繪了魚遊於藻類蒲草中的悠然動態。魚,諧音餘,傳統文化的寓意有富貴有餘,年年有餘。再有魚的繁殖能力,由此,又多見於古代勞動人民喜愛的年畫中。愛吃魚的文人喜歡鱖魚肥,求功名讀書人的喜歡鯉魚運。誇名聲,又可以鰱魚譽。
  • 風水:點穴先須要識朝,朝山不識術非高
    論朝山與案山 朝山 風水術語,指穴前遠方高大秀麗之山,如賓主相對,成天然朝拱的形狀,主大富貴。劉基說:「點穴先須要識朝,朝山不識術非高。」
  • 《一粒粟》論案山、朝山、靠山、官鬼、禽曜
    案山案山者公堂桌案也、內收龍穴之氣、外擋衝射之水、宜不高不低不遠、低要與心相齊、彎抱向穴為吉、如玉帶眠弓者美、橫如琴方臺者次之。尋龍經云:凡看地先看案、案有兜關氣不換、逆砂順案抱為祥、齊眉應心莫斜竄。故案貴整齊、不宜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