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意堂傳承汝瓷工藝精髓 培育新時代工匠精神

2020-12-26 企業觀察網

企業觀察報記者/詹碧華


汝瓷,因汝州而得名,汝瓷又使汝州名揚天下。汝瓷始於宋,也毀於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於長期兵災戰禍,前後20年間,汝窯盡廢,汝瓷盡毀,技藝失傳幾近千年。在新時代有以復興宋汝文明為己任的使命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他們就是汝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汝意堂」品牌創始人郭廣現、邢俊傑 。


近代開始,汝窯成為大量陶瓷藝術家的終極追求,真正對汝窯瓷器進行全方位仿製,但大多數仿品依然很難亂真,無論是在造型、釉質還是製作工藝方面都仍存在很多缺憾,但制瓷藝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探索和實踐,當代的汝窯作品已有可以達到北宋汝窯標準。在新時代制瓷藝人中的佼佼者不乏郭廣現、邢俊傑,他們數十年來,專業從事汝瓷釉料研發、汝瓷作品造型設計製作等。


據了解,目前已知現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堪稱稀世珍寶。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曾作出指示,要恢復祖國歷史名窯生產,首先要恢復「汝窯」的生產。


為了總理的囑託,為了恢復汝瓷,1970年,汝瓷的故鄉臨汝縣(現汝州市)籌建了一個汝瓷廠。廠裡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由郭遂擔任技術組長,專門從事汝瓷研究開發。


作為汝瓷恢復研發第一人郭遂之子的郭廣現,其生來就有光大汝瓷的使命,對於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傳承責無旁貸。


郭廣現從小受父親郭遂的影響,一直跟隨郭遂學習汝瓷泥料、釉料研發及汝瓷燒制技術,熟練掌握汝瓷生產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汝瓷燒制經驗。從事汝瓷釉料研發35年,其間陸續研發了透明豆綠薄釉、仿古天藍玉質汝瓷釉、古法天青釉、礦物養生秘色釉,相繼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郭廣現表示,汝窯瓷器的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入釉,色澤純而不膩、淡而不寡,被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汝瓷燒制難度也很大,一件精美的汝瓷需要經過製漿、練泥、拉坯、刻花、施釉、二次燒制等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一絲差錯,再經過1300多度的高溫洗禮後,就會綻放出與眾不同的開片。


郭廣現,現系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82年,在汝州市工藝美術汝瓷廠跟隨父親郭遂從事汝瓷釉料、泥料研發工作;1983年,到江蘇宜興參加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汝瓷配料班」學習;1985年,在西北科技大學陶瓷工藝專業系學習;1986年,任汝州市汝瓷一廠技術副廠長;2012年,任新嘉誠汝瓷開發有限公司技術總監;2016年,「汝意堂」擔任首席配釉大師。


郭廣現研發的汝瓷作品「西遊記系列」「八仙過海系列」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在新嘉誠公司生產的「汝瓷梅子青釉」,獲汝州市科技進步獎,生產的「大福瓶」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其「仿古天青釉」,基本達到了故宮收藏的宋代汝窯水平,獲得國家專利;新研發的「秘色寶石釉」系列產品,受到外地客商一致好評,並被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據說,汝窯瓷器工藝考究,以瑪瑙入釉。色澤獨特,隨光變幻,妙不可言。其釉色,青如明鏡,絕美脫俗,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妙,仿佛說出來就沾惹了塵世俗氣。與傳說中絕世的柴瓷,同享「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盛譽。另外,汝瓷注重釉色的典雅,開片唯美,不講究刻畫裝飾,個別器物僅僅裝飾一道或幾道弦紋。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銅的樣式燒造,古樸而端重,顏色純而不膩,淡而不寡。汝窯反映了中國文人溫文爾雅、陰陽調和的美學追求。


汝瓷製作也是一門綜合藝術。精美的汝瓷作品可以說是無字的詩、立體的畫、流暢的旋律、優美的舞姿。汝瓷傳人絕不是把玩泥土的匠人,而是用心靈去創作的藝術家。真正的汝瓷創作是心跡的物化,是心與物的合一,而不僅是滿足於對泥土的徵服。傳承汝瓷燒制技藝的工匠們在造型設計、配釉等各種工藝環節中,創造性地將自己對美的追求和設計信念以及對藝術的感悟注入其中,從而豐富了汝瓷的藝術形式,使得汝瓷在造型藝術、釉色窯變等諸方面不斷有新的創新和突破。


汝瓷工藝以造型規整,釉色青如明鏡、絕美脫俗而聞名於世。因此專攻汝瓷造型設計製作的邢俊傑與專攻汝瓷釉料、泥料研發工作郭廣現是一對完美的搭檔。


邢俊傑現為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旅遊研發中心籤約設計師,汝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汝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汝陶製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其大學本科畢業後,就進入汝州市新嘉誠汝瓷公司,從事汝瓷及彩陶行業的生產製作,後來又與叔父邢根立一起創立了陶藝行業的第一品牌「大井陶藝」;2007年,在上海創立了「陶木坊」工作室;2010年,受邀入駐「中國旅遊產品研發中心」;2012年起,連續六年受邀到俄羅斯參加「中俄文化交流大集」;2016年創立「汝意堂」,其設計製作的汝瓷作品「象牙·荷韻」在第六屆大地獎陶瓷作品評比中榮獲銀獎;汝瓷作品「水仙盆」「蓮花式溫碗」,被俄羅斯阿穆爾州立博物館永久收藏並陳設;汝瓷作品「問道杯」,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邢俊傑表示,「汝意堂」要打造一支傳承汝瓷工藝精髓,培育新時代工匠精神專業的技術團隊,還要擁有強大的產品創新及研發實力。汝瓷作品創新是我們的靈魂,「汝意堂」秉持著「讓經典融入現代,使文化走進生活」的理念。我們以海納百川的包容姿態,創造汝瓷新的概念-海派汝瓷。我們不僅打造了一系列的仿古藝術品,還開發了現代汝瓷茶具、個人品茗杯、汝瓷辦公用品及綠色汝瓷餐具等系列產品線。


「做汝瓷首先要親力親為,來不得半點虛假,一把泥是有生命的,要變成一件藝術品,要傾注你的心血和汗水,融入了情感和智慧,更是個人藝術審美的完美表達。每一件都寄託著你的美好願望」。在邢俊傑看來,我們是原產地汝瓷人,傳承是根,創新是魂。既要傳承當初的工藝,也要結合當今時代不斷進行創新,只有將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保證每一件汝瓷做成精品,才能把祖國的汝瓷藝術瑰寶發揚光大,越來越好。


中國夢,也是文化復興夢。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重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追隨傳世經典,致敬先代工匠,我們靜心於每道工序,專注於每個細節,在一次次泥與水的觸摸中,在一天天石與火的淬鍊融熔中,一件件產品就這樣在我們的雙手中孕育而成。生活是平淡的,做事是執著的,我們不追求自我的虛名,但我們用品質向中國傳統的手工藝術致敬。實現中國汝瓷文化復興工程,必須打造華夏文化景觀和中華文化坐標,重塑絲綢之路的輝煌,讓中華文化引領世界,讓中國汝瓷文化復興工程,挺起中華民族堅強脊梁。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計劃(澳門)」正式啟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通訊員 譚豔萍 圖/廣東省總工會對外交流中心提供 12月7日,由廣東省總工會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計劃(澳門)」在澳門啟動。
  • 探索工匠精神的創新意蘊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工匠精神在新時代的呼喚中孕育出著眼於當下的創新意蘊,表現為愛國深情、崗位責任和價值目標,能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  愛國深情:為民族復興不斷創新攻關。縱觀中華民族發展史,我國工匠群體中多是胸懷愛國情和報國志的仁人志士。「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工匠尊崇並弘揚工匠精神、重視創新創造的實際明證。
  • 他親歷汝瓷復生復興,用心傳承非遺文化,記郭氏汝瓷創始人郭留江
    他是周恩來總理指示成立的大宋汝官窯燒造工藝恢復小組成員,曾任國營臨汝縣汝瓷廠生產車間主任、原國營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廠長。2009年,郭留江創辦了汝州市郭留江汝瓷瓷業有限公司(郭氏汝瓷),2016年,首批入駐中國汝瓷小鎮。自創辦以來,郭氏汝瓷研發的產品以釉色多樣(天青、月白、豆綠、粉青、唐黑釉等)和產品多樣(仿古、茶具、現代工藝品等)受到收藏家、專家和汝瓷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 閃電評論丨傳承、踐行新時代「工匠精神」,凝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與5年前表彰大會的發言相比,新增的「工匠精神」四個字讓筆者心潮澎湃。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傳承、培育、踐行好「工匠精神」,將為奮進的中國人民、前行的中國提供更為強大的精神動力。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體現出勞動者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高尚品德,是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的重要載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是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的精神素養。我們每一名中華兒女都是傳承中的詮釋者、感悟中的踐行者,專注守心、物我兩忘、執著技藝,方能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優秀「工匠」。堅定「執一事,終一生」的信念。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2016年,全國「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活動在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活動在師生中產生熱烈的反響。學校以此為契機,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確立了培育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學校挖掘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將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形成一種職業敬畏和職業自豪的「匠心價值」。
  • 卷首語 呼喚「工匠精神」
    造成上述尷尬和問題的因素當然多種多樣,儘管品質和質量的低檔和乏善可陳是被廣為詬病的表徵,但從更深層次的社會層面特別是文化層面來看,「工匠精神」的缺乏無疑是根本原因。正因為如此,2016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 高穎明:強化職前教育培育新時代工匠
    強化職前教育培育新時代工匠——訪全國人大代表、中石油錦州石化分公司加氫裂化車間班長 高穎明中國電力新聞網見習記者 張溥   作為奮戰在煉油一線近30年的基層職工,中石油錦州石化分公司加氫裂化車間班長高穎明是全國人大代表
  • 事業單位寫作範文:讓工匠精神釋放時代光彩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可以看出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然而由於「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作祟、「萬般皆下品」的不良薰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陶醉」等扭曲的思想作祟,似乎執著於工藝,精緻於匠心的工匠精神離我們漸行漸遠。」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對此我們應重拾信仰,以工匠精神為本心,讓其釋放時代光彩。讓工匠精神大放異彩能為助推實現人生價值「添磚加瓦」。
  • 新知新覺: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於創新的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工匠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 傳承工匠精神金屬雕刻工藝綻放異彩
    金銀的美麗光澤,黃銅的金色光芒,不鏽鋼的銀亮色澤,鈦合金的彩虹般光彩……金屬,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當人類從石器時代邁向青銅時代這一文明的偉大裡程時,金屬以它獨有的魅力在雕刻藝術的領域裡煥發奇光異彩!金屬是冰冷的,也是溫熱的;金屬是堅硬的,也是可塑的。可令雕刻藝術家在創作時不受任何限制。
  • 工匠精神的內涵及時代意義
    原標題:【觀察思考】工匠精神的內涵及時代意義 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打造大國工匠、培育新時期的工匠精神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只有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湧現出來,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職工隊伍的素質和產業工人隊伍的整體水平,從而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全面跨越。
  • 「耕育匠藝」傳承耕育文化、工匠藝術和工匠精神
    「耕育匠藝」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揮「工匠精神」,把工匠藝術、民族技藝與古今中外文化和藝術融合,發揚提升到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耕」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所有匠藝和文化都來自於農耕和土地。「育」是傳承和保育,以及美育、勞育和育人。
  •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大國工匠與交通學子共話「工匠精神」
    時代呼喚大國工匠,交通強國需要匠心築夢。李好明表示,站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徵程新起點,面對人民群眾對生活更美好的追求和嚮往,交通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團結一心,凝聚力量,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 津門網趙萬波:玉溪工匠
    楊三有52歲銅器工藝大師隨著時代的變遷,「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然而,在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三有銅器工藝品廠的工人們卻用心追求著「工匠精神」,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的精髓。楊竹蘭61歲銅器蠟模工玉溪市江川區三有銅器工藝品廠成立於2000年5月,現有員工20餘人,經過多年的艱苦探索,三有銅器從傳統工藝發展到機械澆鑄青銅設備,著力傳承古滇青銅文化的獨特魅力,用心把精湛的藝術品布諸世人
  • 新時代鐵路青年 在實幹中淬鍊「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其精神實質被賦予敬業、實幹、專注、精益求精等新時代內涵。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國鐵路事業的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時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要實現2035年的遠景目標,需要廣大鐵路人堅定初心使命,厚植「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最好的成效,創造出不同的時代新成果。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汝瓷為什麼這麼珍貴?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汝州東北方燒造的是稍有花紋裝飾的青瓷,釉色極潤澤而帶蔥綠是早期的產品;南方燒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裝飾,隱隱浮現在透明的艾綠釉之下,但製作時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區出土的大多是汝窯新窯器,多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還生產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北宋時期官府在汝州設窯場,其產品稱之為「汝窯」。
  • 感受吳地風雅 傳承工匠精神
    通過一件件珍貴藏品,大家深刻感受了吳文化的變遷與發展以及吳文化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  蘇州吳中博物館是蘇州市第一座全面展示吳地文化的地方性特色博物館。館內擁有原吳縣和現吳中地域範圍內考古出土的文物藏品7000多件(套)。通過陳展、文字、實物、影像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吳地文化特色,圍繞「考古探吳中」和「風雅頌吳中」兩條文化脈絡,集中展現吳地廣博的物質和精神內涵。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科學家精神蘊含著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以及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新時期,廣大青年肩負沉甸甸的歷史使命,要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特別需要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 寶豐縣大營鎮:汝瓷振興「藏富於民」
    7月16日,在「中國汝瓷之都」——寶豐縣大營鎮,當地一家汝瓷企業負責人王佔穩核對清單後,把一批瓷器發往福建福州,這是本月該企業第7批外發訂單。大營鎮是中國汝瓷之都,清涼寺村是汝官窯遺址所在地。去年以來,大營鎮積極謀劃汝瓷產業「四張圖譜」,藉助「中國汝瓷之都」的知名度,堅定不移的發展汝瓷製作和銷售這一主導產業,緊跟電商發展需求,使線上線下銷售模式齊頭並進,打造完整的汝瓷產業鏈條,形成了一幅村鎮美、產業興、農民富的美麗鄉村畫卷。藏技於民才能藏富於民。
  • 上海市政府秘書長陳靖:要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很高興參加市機關事務「綠葉工匠」培育工程推介會暨「綠葉工匠」標識發布會。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全市機關事務管理系統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廣泛動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為本市黨政機關平穩高效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我也藉此機會,向廣大機關事務工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