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的放鬆與入靜

2020-09-06 至簡養生大成拳站樁

大成拳站樁功首要注重身體放鬆和精神上的放鬆,在此基礎上達到入靜。

不要勉強入靜,自古練功者都要求入靜,物我兩忘。但對站樁初學者,不要勉強入靜。王炳齋先生對入靜有句趣言:稱勉強入靜是「賊來賊去,賊喊捉賊」。

入靜是一種不知不覺進入的狀態。所以,開始愛想什麼想什麼,入不了靜無所謂,可聽小說聽音樂,(最好不要看電視)。總之有益於消磨時間,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就好。當然,作為修行打坐,不聽不看為好。但打坐的入靜也是自然形成的,

為何要放鬆

站樁功必須在力勻、氣靜、神逸的情況下進行訓練。需要使全身各部(包括內臟、關節、筋骨皮肉等組織)都得到充分放鬆,而作用全身。

形曲力直,神圓力方,松靜挺拔。猶如「松生空谷對危巖」,又如&34;般安閒自然。

意念不可露形,精神不可外溢,力量不可出尖,形動不可破體。這樣,全身上下放鬆,舒適得力,呼吸自然,血液循環正常運行,身體各部平衡發育,從而收到養生之效果。

神經緊張會引起很多病變。過份緊張令人心跳加快、呼吸急速、手腳僵冷、肌肉繃緊、瞳孔放大、胃部收縮、腎上腺劇增等。

低度之長期性緊張會令人焦慮、失眠、精神亢奮、高血壓、胃痛、神經痛、虛火上升、肩頸火刺、脾氣暴燥、失去部份免疫功能、經絡及臟腑失調等。

放鬆的好處

神經放鬆可以安定情緒、亢奮、恢復機能﹔調節內分泌、經絡、臟腑﹔降低心跳、血壓、腦波態﹔增加氣血循環。

神經放鬆時出現腦波頻率下降、呼吸輕緩、前額清涼、身體溫暖、手足脹滿、精神內斂、心境平和。

此等乃入靜之必需條件,故放鬆法為修身之基礎。

入靜目的及作用

1、 休養百骸,修復精神。

2、 放鬆神經,調節氣血及臟腑,恢復本有之功能。

3、 平衡內分泌,恢復免疫功能。

4、 開導經絡,暢通八脈,宿疾並消,回顏注色。

5、 守靜之篤,歸根復命,葆壽延年,並能招攝先天之氣。

6、 斷絕外緣,集中能力調控精氣神。

7、 抑制七情六慾,摒除雜念,使精不感,水源潔淨。

8、 制伏六根,淨慮心靈,明心見性,棄妄歸真。

9、 清靜無為、虛無冥杳乃道之根,唯靜可致。

如何放鬆

練習站樁功,首先必須學會放鬆。放鬆不單純指軀體而言,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上的放鬆。因為只有精神上放鬆,才能更好地放鬆軀體及內臟器官,從而更好地使其發揮生理功能,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身心放鬆」。

而實際上,二者是相互影響的,軀體的放鬆,反過來也促進大腦皮層的進一步放鬆。

理想的放鬆狀和嬰兒的狀態相仿,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摶氣致柔能嬰兒乎」。在練功之時,要做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也就是嬰兒的無知無欲狀態,王瑛齋先生形容為「返嬰尋天籟,軀柔似童浴」。

具體的放鬆辦法是在練功之時,用意念誘導周身放鬆,但要遵循老子「無為」,及孟子「勿忘勿助」的原則,意念不可強,尤其不可執著,應在似有似無之中掌握其火候。

首先從頭部開始,意想用溫水從頭頂緩緩流下,從頸部向下流向兩肩,再到肘部,從胸腹及背部流向下肢。以後再體會自身如浴溫水之中,舒適得力,並在此基礎上體會酒後微醉的感覺。

周身松和自然,意念空洞,物我兩忘。此即王薌齋先生「綿綿覺如醉,悠悠水中浴」的鍛鍊方法。

除此之外,還可用表情放鬆法、眼視放鬆法,以及耳聽放鬆法等。所謂表情放鬆法,就是在練功中做到面部表情似笑非笑,通過表情的放鬆使大腦皮層的緊張得到消除,進而幫助肢體放鬆。

眼視放鬆法是指雙眼垂簾狀,以目光暫時下視自己的下眼皮,從而起到以一念代萬念的作用,進而使肢體和精神放鬆。

耳聽放鬆法則是指在練功過程中,設想用雙耳靜聽遠處的微雨落地之聲,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

或靜聽遠處他人之低聲細語,要用心聽。此即王洩齋先生所講「斂神聽微雨」,「凝耳細聽兩人嬌」的練功方法。

上述放鬆法,無論應用哪種,均應任其自然,輕鬆自在,勿忘勿助,切不可執著追求。也就是佛門中的一句話:「渡河須用筏,到岸不用船」。就是說一旦達到了放鬆的目的後,則應該放棄任何意念,勿忘勿助地保持這種狀態。

怎麼入靜

站樁時為什麼首先要強調入靜?入靜是為了降服雜念紛紛的思想,而在入靜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與各種姿勢有關的意念活動,形成外靜內動的特殊鍛鍊方法,以達到養生或積極的效果。

但在做有關的意念活動時,切忌因執著而成精神負擔,有害於身體或拳術。


站樁功不要求絕對的「入靜」,因為絕對入靜是不存在的,且過分追求入靜難免犯執著之病,但入靜的深淺對練功的效果確實有著一定的影響,故養生家曾言「心不靜,無以見道」。

入靜之說,原出自道家氣功,在釋家氣功中,則稱之為入定。雖然練功手段及要領不盡相同,但其要求心境則是一致的。

一般道家多採用「守竅」的方法來達到入靜的目的,如守丹田或守命門及大小周天等。釋家氣功則多採用數息觀或參話頭等辦法來達到心如止水、妄念不生的目的。

在練習站樁功的過程中,雖然入靜,但仍應頭腦清新,雜念不生,如醉如痴,舒適自在,物我皆忘,與天地融為一體。

在入靜過程,即能達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忘我境界。然目尚能視,耳尚能聞,心尚能思。但又要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知而不慮,不受外界的幹擾,也就是要做到鬧中取靜。古古人云:「物靜不如身靜,身靜不如心靜」。此之謂也。

以上為入靜的要求和要領,但初學者要做到此又談何容易。故可採取以下的辦法,當雜念來臨之時,不但不去有意識地排除之,反而儘量吸收熔化它。

可設想自身如大冶洪爐,雜念如雪花紙片、枯枝敗葉,入爐即化為烏有,從而達到入靜之目的,此即為「雜念吸收法」。

如不按此去做,而是有意地排除雜念,則雜念反而更多。猶以賊拒賊,賊出賊入,以念止念,念去念存,到頭來,雜念就會成為無籠之猿猴、無韁之野馬,不可限制束縛,所謂心猿意馬者是也。

本文轉載公眾號:【大臉貓微笑】 宗旨:人體大藥,向內求法

如若轉載請標準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調心:關於站樁時能快速入靜的方法
    ,今天繼續分享入靜的一些經驗,僅供參考。入靜,是站樁時身心放鬆了的內在表現之一。而關於快速入靜每位站樁老師也都有各自的方法和理念,但最終的一切方法都是為了使身體氣血循環更通暢,使身體素質可以達到更高的層次。
  • 站樁功為何要求放鬆入靜?怎麼放鬆入靜?
    9、 清靜無為、虛無冥杳乃道之根,唯靜可致。如何放鬆練習站樁功,首先必須學會放鬆。放鬆不單純指軀體而言,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上的放鬆。因為只有精神上放鬆,才能更好地放鬆軀體及內臟器官,從而更好地使其發揮生理功能,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身心放鬆」。而實際上,二者是相互影響的,軀體的放鬆,反過來也促進大腦皮層的進一步放鬆。
  • 站樁:深入靜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時全身達到放鬆以後,逐漸達到這種情況,我們就稱其為深入靜。  站樁時,能夠達到入靜程度時,其效果是會好些,但是並不等於沒有達到入靜程度的,就沒有效果。站樁因為有姿勢鍛鍊,即使達不到入靜時,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在練功期間,一味地強求入靜,其結果就必然造成了意念上的緊張,恰恰給入靜造成了人為的障礙。
  • 這樣站樁很容易就可以入靜
    文:混元正氣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練習樁功入靜可以幫助功夫的提升,但不是最終目的,今天談下站樁如何入靜。入靜分兩個層次:一個是短暫的入靜,退在站的時候可以入靜,不站了就恢復原來的樣子;方法是採用一些有為法,像觀呼吸,觀感受,觀想等都可達到。
  • 調心:為什麼站樁時別人能入靜,自己卻靜不下來?
    為什麼站樁時靜不下來當站樁時保持精神內守,慢慢地就可以入靜了。那為什麼別人站樁時可以很輕鬆入靜,自己卻靜不下來呢?要知道,入靜跟呼吸有關係,只要站樁時呼吸是散亂的,那基本是沒法入靜的。有時思緒上也會影響到入靜的程度,比如:站樁時老想著要入靜,那勢必是做不到的,因為當這麼一想時,大腦又建立了一個興奮點,越著急,這個興奮點越大,那就越是靜不下來。因為站樁時不要產生這種想法,順其自然。
  • 「松不想、靜發呆」與站樁三要素的關係
    我曾為此無可適從,一度迷惘,持樁時放鬆就懈, 不懈就僵,氣血受阻、經絡不暢,全體皆非,苦不堪言。師父見狀,賜我「松不想、靜發呆」六字真經,並告訴我「站樁寧懈勿僵,只有放鬆了, 想怎麼站就能怎麼站;只要放鬆了,身體什麼毛病也就沒有了;只要放鬆了,功夫也就有了」。然而,要做到松不想靜發呆並非易事,要充分認識到此拳非陂拳,不是一拳一腳謂之拳,是拳拳服膺之拳,是性命雙修之拳。
  • 這樣站樁很容易就可以入靜,人人可以做到
    文:混元正氣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練習樁功入靜可以幫助功夫的提升,但不是最終目的,今天談下站樁如何入靜入靜分兩個層次:一個是短暫的入靜,退在站的時候可以入靜,不站了就恢復原來的樣子;方法是採用一些有為法,像觀呼吸,觀感受,觀想等都可達到。
  • 靜坐、站樁的時候無法入靜怎麼辦?
    答:盤腿不是必須的,以身體的中正、放鬆為核心要領。如果雙腿筋骨過於僵硬,還要強行盤腿,導致整個靜坐過程當中注意力完全在腿上,那麼便不如不盤,自然端坐即可,脊椎打直,雙手掐子午決自然下垂,雙腿著地,膝蓋與腳尖朝前,身、心均要保持放鬆。
  • 簡單一招教你站樁時如何放鬆
    文:混元正氣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站樁時如何做到「放鬆」?練習放鬆需要做到「形松意充」。很多師傅要求我們站樁時都講放鬆,這裡的放鬆不單指的身體上的,還指精神上的。只有做到身心放鬆,才更使大腦更好地入靜。形松意充,人體的中心體是腰和胯,所以腰胯的放鬆是身體放鬆的核心點,如何運用意識來使身體放鬆呢?一般有師傅都讓身體一部分一部分地放鬆,即頭頂放鬆、肩膀放鬆、胸背放鬆、手腳放鬆等。這樣一節一節地在心裡暗示使其放鬆下來。
  • 站樁的要領學習 站樁如何「放鬆」站樁需要注意什麼
    初學太極,站樁是為了入靜打拳,站幾分鐘即可,久站反而傷膝.像坐著的姿勢,襠部要撐圓,膝蓋外展的感覺(不是真的外展),要放鬆後背,腿部略微彎曲,很自然的坐著的感覺,像坐在一個高凳子上一樣。同時頭部有向上頂的勁,這樣身體才平衡,雙腳行下踩的勁。7、不斷微微調整身體,做到完全放鬆,特別是雙臂和雙肩。雙臂腋窩下如同夾著球,保持鏤空,雙肘外展但不要抬的太高,肩部自然下沉放鬆,這叫「沉肩墜肘」。
  • 調身:站樁時簡單一聲讓身體放鬆下來
    站樁,這種簡單見效又快的鍛鍊身體的方法,有著其特殊的練習方式,對很多症狀像氣虛、氣血不足、有氣無力、免疫力低下等也有著很好的改善效果。練習站樁的基本原則是松、靜、自然,如果做不到這三個,那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淺談站樁:呼吸、用意和放鬆
    點上面 打坐站樁 關注
  • 入靜自然的——如意放鬆功
    這說明他能高度入靜,順應自然,功到自然成。就是說,入靜與順其自然,聽之任之,是一種極好的練功方法。這裡介紹的如意放鬆功就是本著這種願望來創編的。二、練功方法1.姿勢要求在松靜上下點功夫,身體放鬆和入靜的程度越高,收效越顯著。松要求做到自我感覺身體沒有重量;靜要求做到連自己鼻子的呼吸聲音也聽不到。只有形體和意識達到高度的松靜,才能如意自在,收得形神兼備之功效。2.口訣有個大體姿勢後,可以默念三遍口訣。口訣字句如下:「吸天地之精微,去病強身長功顯神力。」
  • 放鬆入靜功:「外靜內動,靜中有動」
    靜功按姿勢分為臥式、坐式、站式,如放鬆功、內養功、站樁功等都屬於靜功。靜功可以有效的消除緊張,使全身肌肉、內臟、血管、神經放鬆,而且「靜功」和「動功」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療和保健的效果。入靜是練習靜最重要的環節,而對於初練者來說,入靜又是最難做到的一項內容
  • 站樁 | 站樁為什麼是治病養生的根
    通過站樁,可以把人的氣息調動起來,讓氣進入丹田,進入各個脈絡,達到周身上下暢通。再有,站樁需要靜,可以使人心緒平靜,不再心浮氣躁。站樁開始的時候很煩躁,慢慢的氣向下沉,腎水上升,水火既濟,達到陰陽平衡。
  • 功態:站樁時的入靜和入定心理狀態分析
    古人早已將修行方法告訴後人,只是能做到的甚少,而入靜是其基礎且必要的條件。站樁一般來說不用去刻意講究入靜, 因為其本身的姿勢要求會讓練習者自然而然地隨著功夫增長而慢慢入靜,更深者還可以入定。那麼入靜和入定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
  • 功效:為什麼經常站樁的人都感覺體內力氣很大?
    ,最大一個特徵感受是覺得自己體力有股力氣,跟練站樁前的體內空無一物感覺很不一樣。只有做到精神內守了,我們在站樁時才能更好地放鬆、入靜,雖然有人說站樁不講究入靜,但不管講不講究,站著站著,只要是真的在用心練,都會自動入靜,只是不想為了入靜而入靜,反而影響入靜,但有時也需要用點方法塊使自己入靜,來儘快融入站樁的狀態中。
  • 功效:為什麼經常站樁的人都感覺體內力氣很大?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不少氣虛體弱的人都通過學習站樁獲得了體質上的轉變,最大一個特徵感受是覺得自己體力有股力氣,跟練站樁前的體內空無一物感覺很不一樣精神內守練過站樁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種靜止站立練習的養生功法。當然還有坐樁,臥樁,這些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既然是養生功,那麼就必然需要遵守精神內守這個規定,意思是練習時要把全部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而還是外物上,這樣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 教你練站樁
    特點與作用簡單易學,延年益壽站樁不僅是練功者走向健身氣功聖殿的雲梯,也是提高健身效果的關鍵環節。站樁最大特點就是動作簡單,易學易練,無副作用,不受地點時間限制,不受別人影響。中正站立,猶如樹樁,外靜內動,自然呼吸,說練就練、要停便停。
  • 站樁的根本在於內圈的放鬆
    我們站樁是為了更好地調整虛實關係,調整母體與用的關係,所以我們的虛不是整體的虛,我們的松也不是整體的放鬆,就是在屬於陰、屬於內圈的這塊,必須要放鬆到照海穴。所以站樁的根本是讓人氣機中和,讓虛實整合,讓虛實附根互動。練太極拳要把體用練出來,體就是虛勁,表現出來就是虛腿的暗勁,太極從虛中求,太極的明勁從虛勁中產生。站樁更應該去感受內圈的勁道,外圈不用去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