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墜入低谷。蓬佩奧下周的歐洲之行裡,目的地包括波蘭、奧地利、捷克、斯洛維尼亞等,相當於繞著德國轉了一個圈,卻唯獨不訪問柏林。他還意有所指地聲稱:他即將訪問的國家都是美國的「偉大朋友」,卻隻字不提德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國關係冰冷到這個地步,其實有川普的原因,也有歷史原因。川普的「美國優先」和不斷退群,令德國也成為單邊主義的受害者。而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一直是美國束縛和控制的對象。在美國的陰影下,德國雖然是歐盟的核心,但也只能成為「隱王」,把影響力讓渡給法國。
隨著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獨霸」之局越來越難以維繫,德國也似乎看到了出頭之日。當德國不再忍,美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就開始顯露:
1、德方在莫斯科公開反對美國幹涉
據媒體8月11日報導,德國外長馬斯在莫斯科批駁了美方的霸道做法:美國制裁自己的夥伴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德國從哪裡獲得能源是自己的主權決定,任何國家都無權威脅德國,更不能通過制裁手段迫使歐洲國家改變能源政策。
俄羅斯與德國儘管在一些問題上出現了摩擦,但都重視共同利益。「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旨在通過波羅的海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等地。但美方卻以制裁方式阻撓這項工程。柏林方面對此十分不滿。
2、德國民意並不支持美國發動「新冷戰」
美國逆轉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傾向於發動「新冷戰」來遏制戰略競爭對手。歐洲一直擔心中美關係出現劇變,從而面臨選邊站隊的難題。德國尤其對這種大國博弈感到警惕和擔憂。
作為歐盟的經濟火車頭,德國從全球化的開放經濟體系裡獲益良多,德系汽車等製造業產品在華擁有廣闊市場,銷售業績亮眼。出於對自身發展的長遠考慮,德國反對川普當局糾集西方集團成員孤立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更何況,這種孤立不會收到任何效果,必然失敗。
3、美國對德國的保護開始打折扣
在決定從德國撤出近1.2萬兵力之後,美方又將撤出的這些駐德美軍裡分出了一部分,將其派駐波蘭。這種做法,頗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強橫。
從德國撤軍,在川普看來,就是給柏林一個警告和懲罰。此前,默克爾拒絕了美方的「勒索」,拒絕按照美方要求承擔更多的北約軍費。德方計劃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歐洲自己的防衛計劃,以逐漸擺脫對美方的安全依賴。
為了集中更多的資源到西太平洋地區遏制大國崛起,川普一直推動讓盟友負擔更多軍事開支,尤其是那些富裕國家。日本和韓國都已經同意增加一些「合理負擔」,儘管沒有達到川普要求的數額,但總歸是有所改進。德國則堅持按照之前制定的時間表來逐步增加軍費,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也無法體現是川普的「功勞」。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惱羞成怒、掀翻桌子是可以預料的。
在西方世界,最能挑大梁的除了美國,其次就是德國。而德國曾經一度也是西方世界的核心,相當瞧不起暴發戶美國。在被美國扶植和壓制了70多年之後,柏林方面似乎也有了其他的一些想法。通過整合歐盟,德國其實成為歐洲事實上的「盟主」,甚至要求法國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交給歐盟,遭到巴黎方面的拒絕。
而對白宮而言,德國既不出錢,態度還又臭又硬,隱藏得很好的野心現在也露出了一角,自然無法容忍,必須要打壓。
但如果想利用美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那就打錯了算盤。德國也並不信任俄羅斯,與俄方只是能源生意上的夥伴,除此之外該制裁還是繼續制裁。德方還對俄羅斯的新冠疫苗嗤之以鼻。
作為歐盟的大腦和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德國知道自己無論在人口、戰略縱深、經濟實力上都無法與中美相抗衡,因此一直推動歐洲國家的聯合。德國公開要求歐洲要形成合力,應對中美俄的挑戰。
德國要把歐盟作為自己的鎧甲,增強自身說話的分量,歸根到底就是要讓歐盟成為美國霸權衰落之後的一個重要力量和國際社會的一流成員。儘管德國不當棋手很多年,儘管當了多年的棋子,但不要忽視德國的布局能力。「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不要以為可以利用美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美國與德國都是牌桌上的資深玩家,不會留下這個機會。重新確定秩序的遊戲剛開始而已,會有更多的玩家爭奪席位。(完)
原創不易,謝謝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