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光明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白塔畈鎮被稱為「安徽光伏第一鎮」,有13家光伏企業入駐,總投資近40億元,裝機容量達600兆瓦,佔地近2萬畝,涉及全鎮8個村近2.5萬人,涉及房屋拆遷、地表清理、墓穴安葬等矛盾糾紛1000餘起,全部化解在鎮域內,未發生到省進京越級訪。
「鎮村綜治中心功不可沒!」白塔畈鎮鎮長陳乃兵對綜治中心的作用讚不絕口,認為鎮村綜治中心為全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營造了良好社會環境。
這是六安市全力推動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取得成效的生動例證。
近年來,六安市以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為切入點,著力推動資源在一線匯聚、信息在一線應用、矛盾在一線化解、服務在一線強化、平安在一線實現,社會治理產生聚合效應,持續為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增添「砝碼」。2020年上半年,六安市群眾安全感99.29%,掃黑除惡滿意度98.9%,對政法機關或政法隊伍滿意度97.79%,均位居安徽全省第一方陣前列。
「四級平臺」一體化
「有機構管事、有人員幹事、有場所議事、有經費做事、有設施辦事、有制度理事。」六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斌這樣描述如今六安的綜治中心。
高斌介紹說,對鄉鎮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的「六個有」要求,還有更明確的標準,比如,綜治中心面積一般鄉鎮(街道)原則上在50平方米左右,重點鄉鎮(街道)原則上在80平方米左右。
鄉鎮(街道)綜治中心是六安四級綜治中心的實戰平臺,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向上接受市、縣兩級綜治中心指揮調度,直接實施平安建設和處置化解重大矛盾風險;向下指揮調度村級綜治中心,築牢平安建設的前沿陣地。
「六安市委、市政府設立市綜治中心,是全市四級綜治中心的『指揮大腦』,主要任務是統籌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助推民生服務、協調各方履責。」高斌說,市綜治中心可以「一竿子插到底」,不僅可以指揮調度縣級綜治中心,還可以直接調度、督察鎮村綜治中心。
目前,六安市綜治中心投入200餘萬元先期建成了市級綜治視頻圖像信息交換共享分平臺,形成統一指揮、集中管控、分級負責、多級聯動的實戰化應用體系,實現視頻指揮調度、網格服務監管、治安事件監控等功能。
「縣級綜治中心的定位是打造『上聯省市、下聯鄉鎮、橫聯部門』的數據樞紐中心。」見到金寨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程東中時,他正在鐵衝鄉綜治中心通過視頻巡查該鄉兩省三縣交界(安徽省金寨縣、河南省商城縣和固始縣)治安防控情況。
按照「樞紐中心」的定位和統籌融合、實體實效的原則,六安市各個縣區綜治中心建設做到了「四個落實」,即落實機構人員編制、落實辦公場所、落實「四網融合」(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系統、綜治9+X信息系統、綜治視聯網視頻會議系統、網格化指揮調度系統)、落實工作機制和制度。
為了發揮村(社區)綜治中心「耳聰目明」作用,六安市要求村(社區)綜治中心在實現有人員幹事、有場所議事、有保障辦事、有制度理事的基礎上,重點通過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不斷夯實化解矛盾糾紛、管控特殊人群、組織群防群治、開展為民服務主陣地。
「四個引領」強規範
「居住地附近夜間單獨出行,您是否擔心自己的財產或人身安全?」
「您家附近出現矛盾糾紛、社會治安問題能不能及時得到處理?」
……
在六安市葉集區委政法委不定期向群眾調查的問卷上,所列問題都涉及綜治中心的日常工作。
六安市實施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不僅僅體現在人、財、物等硬體要求上,更體現在綜治中心職能強化上。
六安市委政法委制定了《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並對申報達標的鄉鎮和村(社區)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進行督查驗收,確保合格一個、申報一個、驗收一個。
縣區綜治中心的「標配」基本上都有100多平方米的辦事服務大廳,除了服務群眾的辦事窗口,還有視頻指揮中心、網格化調度室、矛盾糾紛調處室、心理諮詢室等。在做到「六個有」基礎上,鄉鎮(街道)綜治中心還要實行「四統一」,即:統一製作標牌,統一工作職責,統一組成人員,統一津貼待遇。
為提高實戰效能,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將原來分散設立的綜治維穩、信訪接待、司法調解等3個中心,採取「三合一」方式,全部整合到新組建的綜治中心。綜治中心建立了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跟蹤回訪等機制,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在智能引領上,各縣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平安建設新模式,將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
「為了實現各級綜治中心的標準化建設,鄉鎮(街道)綜治中心標牌由六安市委政法委統一製作,村(社區)綜治中心標牌由縣區委政法委統一製作。」六安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劉文說,通過標準引領、實戰引領、服務引領、智能引領,各級綜治中心建設有章可循,得以迅速推進。
截至目前,六安市、縣區綜治中心已全部實現規範化運行,縣區矛盾糾紛系統已實現和部門、鄉鎮的全線對接;86個鄉鎮綜治中心申報達標,佔總數的61.4%,其他鄉鎮將於近期完成建設任務;1888個村(社區)申報達標,達到97.4%。
「四個轉變」惠民生
「小板凳、大平臺,老百姓、曉政策……」一陣清脆的快板聲引起群眾陣陣叫好。
這是不久前記者在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三元鎮三元社區的一場「板凳會」上看到的情景。今年以來,這樣的「板凳會」三元鎮已經舉辦了99場。鎮村幹部與村民坐在板凳上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溝通,拉近了和群眾之間的感情。
「鎮村幹部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不再是高高坐在臺上,讓我們找到了過去的感覺,有話也好說了。」葉集區三元鎮三元社區三星村民組村民張天海說,他加入村綜治中心組織的巡邏隊,就是覺得自己得為平安建設做點事。
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工作中,守護平安的力量大了,矛盾少了,最終惠及的還是群眾。
「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賦予了平安建設實戰化平臺,通過整合力量,補上了以往孤兵作戰的短板。」金寨縣委政法委副書記李鴻新深有感觸地說。
作為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的配套工程,六安市印發了《關於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線上線下聯動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對綜治「9+X」矛盾化解子系統進行升級完善,規範矛盾糾紛「線上」流轉,建立「一地受理、一鍵分流、一網融合、一元統籌」「四個一」工作機制,同時「線下」推動「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建設,形成了群眾訴求「網上網下」快速受理、聯動辦理、及時反饋機制,提高了解決群眾訴求的效率和質量。
劉文說,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帶來了四個轉變:「小治安」向「大平安」轉變,「孤兵作戰」向「立體聯防」轉變,「傳統粗放」向「智慧精細」轉變,「單一分散」向「多元整合」轉變,為平安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多年來,六安市積極推動平安建設由部門工作轉變為黨政工程,跳出「小治安」,邁向「大平安」,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市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格局。市委、市政府分別與各縣區黨委、政府籤訂《2020年度平安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職責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確保綜治、維穩、防範、信訪等各項平安建設工作落實落細、落地見效。通過強化鄉鎮綜治中心的統籌協調職能,整合公安、司法、信訪、應急管理等部門資源,著力培養基層社會治理的「全科醫生」,推動一站式解決群眾訴求、一攬子提供群眾服務、一體化守護社會平安,將過去孤兵作戰的獨鬥模式轉變為立體聯防的共治模式,實現基層治理的協同合作。
平安建設的重點在基層、關鍵是基礎。高斌認為,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夯實了基層平安建設基礎,硬化了基層社會治理手段,提升了服務群眾能力,拓展了群眾參與的途徑,「尤其是穩定了隊伍、激發了熱情,達到了問題解決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工作推進在一線、感情融洽在一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