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二十二 582-585,我漏已盡不著我所善解世名字

2021-01-10 網易

2021-01-09 08:30:02 來源: 軍情博覽

舉報

  雜阿含經卷二十二

  (五八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祗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白佛:

  「若羅漢比丘漏盡持後身

  頗說言有我及說我所否?」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羅漢比丘漏盡持後身

  亦說言有我及說有我所。」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若羅漢比丘自所作已作

  已盡諸有漏唯持最後身

  何言說有我說何是我所?」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羅漢比丘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唯持最後身

  說我漏已盡亦不著我所

  善解世名字平等假名說。」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五八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障月天子。時,諸月天子悉皆恐怖,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說偈嘆佛:

  「今禮最勝覺能脫一切障

  我今遭苦惱是故來歸依

  我等月天子歸依於善逝

  佛哀愍世間願解阿修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破壞諸暗冥光明照虛空

  今毘盧遮那清淨光明顯

  羅睺避虛空速放飛兔像

  羅睺阿修羅即舍月而還

  舉體悉流汙戰怖不自安

  神昏志迷亂猶如重病人。」

  時,有阿修羅名曰婆稚,見羅睺羅阿修羅疾舍月還,便說偈言:

  「羅睺阿修羅舍月一何速

  神體悉流汙猶如重病人?」

  羅睺阿修羅說偈答言:

  「瞿曇說呪偈不速舍月者

  或頭破七分受諸鄰死苦!」

  婆稚阿修羅復說偈言:

  「佛興未曾有安隱於世間

  說呪偈能令羅睺羅舍月。」

  佛說此經已,時,月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五八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祗樹給孤獨園。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為有族本否有轉生族耶

  有俱相屬無云何解於縛?」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我無有族本亦無轉生族

  俱相屬永斷解脫一切縛。」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何名為族本云何轉生族

  云何俱相續何名為堅縛?」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母為世族本妻名轉生族

  子俱是相屬愛欲為堅縛

  我無此族本亦無轉生族

  俱相屬亦無是名脫堅縛。」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善哉無族本無生族亦善

  善哉無相屬善哉縛解脫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怨悉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五八五)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釋氏優羅提那塔所。爾時,世尊新剃鬚發,於後夜時結加趺坐,直身正意,繫念在前,以衣覆頭。

  時,優羅提那塔邊有天神住,放身光明,遍照精舍,白佛言:「沙門憂耶?」

  佛告天神:「何所忘失?」

  天神復問:「沙門為歡喜耶?」

  佛告天神:「為何所得?」

  天神復問:「沙門不憂不喜耶?」

  佛告天神:「如是,如是。」

  爾時,天神即說偈言:

  「為離諸煩惱為無有歡喜

  云何獨一住非不樂所壞?」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我無惱解脫亦無有歡喜

  不樂不能壞故獨一而住。」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云何得無惱云何無歡喜

  云何獨一住非不樂所壞?」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煩惱生歡喜喜亦生煩惱

  無惱亦無喜天神當護持。」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善哉無煩惱善哉無歡喜

  善哉獨一住不為不喜壞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神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雜阿含經第13經
    雜阿含經第13經(一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雜阿含經 第七卷
    雜阿含經 第七卷  宋天竺
  • 雜阿含經卷十五376-389,有四食資益眾生,得住世攝受長養
    雜阿含經卷十五  (三七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一者摶食,二者觸食,三意思食,四者識食。諸比丘,於此四食有貪有喜,識住增長……乃至純大苦聚集。
  • 《雜阿含經論對讀》五陰誦:169經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冊)印順導師編著開仁法師講五陰誦第一(pp.170-212)
  • 《雜阿含經論對讀》五陰誦:第51經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冊)印順導師編著開仁法師講五陰誦第一:
  • 《雜阿含經論對讀》五陰誦:第50經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冊)印順導師編著開仁法師講五陰誦第一:
  • 雜阿含經卷993-1000,正智正繫心,於初中最後諸聚無障礙
    雜阿含經卷三十六(九九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 北傳《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對讀:第17經
    雜阿含17經[正聞本23經/佛光本17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 北傳《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對讀:第19經
    雜阿含19經[正聞本25經/佛光本19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 阿含正義 | 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
    佛說如果比丘們滅盡了三界生死輪迴的有漏法,成為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或俱解脫,並且可以自身作證,自知我的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能夠這樣如實知道的人,就能於此生舍壽後入無餘涅槃。  從《增壹阿含》的這段經文 佛的開示可以知道,證得有餘涅槃界最少是必須斷五下分結成為三果人,不來人間受生,因為還有我執的無明煩惱尚未斷盡,必須繼續斷盡有漏的三界愛,才能取證涅槃。
  • 《雜阿含經第一卷:無常經》
    為利有情願成佛 開經偈(合掌)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是我聞。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一二] 第一 無常如是我聞。[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於此……乃至…… 『諸比丘!色是無常……乃至……受是無常……想是無常……行是無常……識是無常。諸比丘!
  • 增壹阿含經卷第七
    增壹阿含經卷第七五戒品第十四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狐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是眾中,我不見一法修已,多修已,成地獄行,成畜生行,成餓鬼行。若生人中,受命極短,所謂殺生者也。諸比丘,若有人意好殺生,便墮地獄、餓鬼、畜生中。若生人中,受命極短。所以然者?以斷他命故。是故,當學莫殺生。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 《雜阿含經論對讀》六入處誦:316,376經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冊)印順導師編著開仁法師講六入處誦第二釋開仁編 2017/
  • 清涼學堂 | 《雜阿含經》選
    這裡所選的《雜阿含經》出自說一切有部, 由一千三百六十二篇簡短的經文編集而成, 劉宋時由求那跋陀羅譯出, 共五十卷。 本課選錄其中四經, 分別顯示出原始佛教對宇宙人生和修道解脫的基本看法。【譯 者】求那跋陀羅〈三九四 ── 四六八〉, 意譯「功德賢」。 中天竺人。 本屬婆羅門階級。
  • 如何選擇「善知識」,佛弟子不可不知!
    在世間法來看,有人緣則有助力,很多事情容易成辦;但從求道方向來看,則人緣便不只是辦事了,而是學習佛法、修行道上的良師益友,這亦是所謂的「善知識」了。善知識是梵行全體在《雜阿含726經》內,記載著阿難的一次體會,他認為善知識是修行路上一半的助緣,並以此啟告佛陀。
  • 法訊 | 《雜阿含經20選》講記:第14選「出入息念」
    何等為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繫心住。乞食已,還住處,舉衣缽,洗足已。或入林中、閒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繫念面前,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於諸善法,心得決定。
  • 《雜阿含經纂要》導讀(一二八)
    》卷八215(217)經。《雜1238經》作:「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自覺證知。」《別譯雜65經》作:「佛所教法極有義利,能得現報、無有熱惱、不待時節、能將於人到於善處、語諸人言『汝等來善示汝妙法』、夫為智者自身取證深得解達。」《集異門足論》卷六作:「現見、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相應部》作:「法現見、實時、即此見、引導、智者自覺。」《雜977經》中說:「有五因五緣不生心法憂苦。何等為五?
  • 兩座寺院一年同步通閱經藏!男眾來西古寺,女眾……
    五月二十一,雜阿含經5-8卷96. 五月二十二,雜阿含經9-12卷97. 五月二十三,雜阿含經13-16卷98. 五月二十四,雜阿含經17-20卷99. 五月二十五,雜阿含經21-24卷100. 五月二十六,雜阿含經25-28卷101. 五月二十七,雜阿含經29-32卷102.
  • 道行般若經 第二卷
    般若波羅蜜所止處。一切諸天人民阿須倫鬼神龍。皆為作禮恭敬護視。用是故般若波羅蜜威神所護。釋提桓因白佛言。若有天中天。般若波羅蜜書者持經卷者。自歸作禮承事供養。名華搗香澤香雜香繒彩華蓋旗幡。若般泥洹後。持佛舍利起塔。自歸作禮承事供養。名華搗香澤香雜香繒彩華蓋旗幡。如是其福。何所為多者。佛言。我故問汝。拘翼。隨所樂報我。云何拘翼。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薩芸若。成是身出見。怛薩阿竭從何法中。
  • 佛陀講說三種法調御修行者的故事(雜阿含909經)
    佛陀告訴聚落主:「我也以三法調御修行者。一者柔軟,二者剛強,三者柔軟剛強。」 聚落主問:「佛陀,若用這三種法調御修行者,還調御不了,該怎麼辦呢?」 佛陀說:「聚落主,三種方法調伏,猶不調者,便當殺之。為什麼呢?莫要令我所說法有所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