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常健身的人來說,對划船這個動作都不會感到陌生,它也絕對算得上一個好動作,只要能夠有效利用,划船就能幫我們練出更加厚實的背部,從而讓你看起來更加強壯,不過,大部分人只會用傳統的俯身划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並且它的動作模式不是適合所有人,接下來,就介紹四種不同形式的划船,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
耶茨划船
耶茨划船是大名鼎鼎的多裡安·耶茨發明的,從表面上看,其與傳統的俯身槓鈴划船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本質上還是有所區別的。
1.動作軌跡更偏向於直上直下,槓鈴是貼著大腿行進的。
2.重心略微前移,上半身前傾的幅度比較小,整個軀幹也是接近於直立的。
3.壓力主要集中在斜方肌的中部,對背闊肌的刺激效果要差一些。
4.肘部要處於摺疊狀態,即不能完全伸展開來,否則就會改變訓練目的。
5.槓鈴在最高點更接近於下腹部。
注意事項
1.如上文所說,耶茨划船中上半身前傾的幅度比較小,所以,下背部肌群只起到輔助作用,而當你只感覺到下背部壓力很大,斜方肌卻找不到發力感時,就證明前傾幅度過大了。
2.如果槓鈴在最頂端無法接近或者觸碰下腹部,就證明訓練重量過大,此時的動作行程是不完整的,斜方肌也不會完全收縮。
3.在提拉槓鈴的過程中,要避免臀部後移,從而避免借力行為的發生。也就是說,在整個過程中,軀幹是相對固定的,而不是隨著槓鈴的上下移動而前後搖晃。
傳統俯身划船
這也是最常見的划船動作,但它的難度要比耶茨划船更大,其特點如下:
1.動作軌跡略傾斜於地面,槓鈴是貼著小腿行進的,與大腿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2.上半身前傾的幅度比較大,近乎平行於地面,因此對核心肌群以及下背部的要求比較高,訓練者需要有足夠的力量來保持背部的中立以及保持平衡。
3.其動作模式是高位水平划船與高位垂直下拉的結合體,且順應背闊肌獨特的纖維走向,
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刺激背闊肌。
4.肘部處於打開狀態,這可以進一步達到刺激背闊肌的目的。
5.槓鈴在最高點時更接近於上腹部。
注意事項
1.通過臀部的後移來實現上半身的前傾,此時髖關節就會充分的發揮鉸鏈功能,也就是說,膝關節也有較大的屈曲幅度,且上半身的重心要位於雙腳的正上方。如果膝關節的彎曲程度比較小,整體的重心就會偏離正確位置,訓練者也很難保持平衡。
2.肩胛後縮帶動雙臂後移,雙肘作為主導拉動槓鈴上移,這兩點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做到背肌主動發力,並且減少肱二頭肌所承受的壓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整個動作中的屈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肱二頭肌的發力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要做的只是通過一定的技巧來減少它的參與。
3.為了最大限度的擠壓背闊肌,很多人習慣讓手肘極限後移,也就是手肘的位置在軀幹之上,
但這會讓肱骨的末端前移,從而增大肩關節的壓力,所以,當肘部移動到與軀幹平行時即可停止。
阿諾德划船
如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動作一樣,阿諾德划船也是由阿諾德施瓦辛格發明的,它是這四個動作中難度最大的一種。其特點如下:
1.需要雙腳踩在較高的位置上進行,以人為的增大動作幅度。
2.槓鈴的運動範圍更廣,在最低點時甚至能夠超過腳尖,所以,上半身前傾的幅度也更大,對下背部的力量要求更高,此外,下肢也需要有較好的柔韌性。
3.壓力集中在中下背部,對背闊肌與豎脊肌有良好的刺激效果。
4.由於運動幅度比較大,所以能夠使背闊肌極限拉伸以及極限收縮,但同時也限制了訓練重量。
注意事項
1.槓鈴下放時要儘量靠近腳尖,以最大限度的拉伸背闊肌,如果為了省力而縮短動作範圍,整個動作也就不再是阿諾德划船了。而隨著槓鈴的下移,重心的位置也會略微改變,訓練者更加難以保持平衡,所以,要選擇適當的訓練重量,一般不要超過俯身划船重量的一半。
2.在槓鈴下移時,手臂也會隨之下移,此時背部的中下部也應該保持中立狀態,不能弓背,而上背部則也可以適當的彎曲;當提拉槓鈴時,整個背部要隨之回到中立狀態。
潘德勒划船
潘德勒划船實際上是阿諾德划船的簡單版,它的動作難度更低,更適合新手採用,其特點如下:
1.與以上三種划船明顯不同的是,潘德勒划船在最低點時,槓鈴是觸地的,也沒有底部暫停的動作步驟,因此,整個動作更注重向心階段,而忽視了離心階段,動作模式更偏向於傳統硬拉。
2.膝關節的彎曲程度比較小,接近於耶茨划船的狀態,而髖關節的彎曲程度則比較大,因此對膕繩肌以及臀大肌的柔韌性要求較高。
3.在整個過程中,背部都接近於水平,且是相對固定的,僅靠屈肘來帶動槓鈴上移。
注意事項
1.很多人認為既然動作模式與硬拉一樣,就應該用較大的訓練重量,但實際上這會削弱對背部的刺激效果,因為動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屈膝,而當重量過大時,腿部肌肉可能會不自覺的參與進來,整個動作可能就變成了硬拉與划船的結合體,從而減少了背部的壓力。
2.背部保持中立依然是重中之重,如果你不得不通過弓背才能握住槓鈴,就證明你身體後側的柔韌性不佳,此時可以在槓鈴下放置墊子,以增高槓鈴,縮短槓鈴與雙手之間的垂直距離,否則,在後續動作中,在柔韌性不足的情況下為了使槓鈴觸地,背部就會不自覺的彎曲。
1.從訓練目的的角度來看
背部肌群種類繁多,即便是普通的划船,只要稍稍改變角度或者外加一些技巧,就會使目標肌肉發生改變。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弱勢部位,來做一些針對性的訓練。
身材單薄、厚度不足:
有些人從正面或者背面來看,身材看起來很寬廣,但從側面來看,就顯得弱不禁風,這多是因為背部的厚度不夠,此時就要選擇傳統俯身划船或者是潘德勒划船。
上背部力量薄弱、肩胛骨穩定性不佳:
肩胛力量幾乎關係到所有的上肢訓練,當它的力量過於薄弱時,就會影響臥推重量的提升、引體向上的次數以及難以在複合程度較大的動作中保持平衡,此時,就要選擇耶茨划船來針對性的提升上背部的力量。
全面刺激背闊肌,在增厚的同時增寬:
阿諾德划船是最好的選擇,但同時對訓練者的要求也比較高,適合訓練經驗豐富的人採用。
下背部力量薄弱,經常出現下背部疼痛:
腰背部是連接下肢與上肢的部位,也是傳遞壓力的部位,因此,它的力量決定了很多動作的訓練重量,例如深蹲、硬拉等,而想要針對性的提升下背部肌群,就要採用上半身前傾幅度較大的動作,如上文所說的傳統俯身划船、阿諾德划船以及潘德勒划船等,它們的動作模式可以迫使豎脊肌發力來保持平衡。
2.從訓練者本身的特點來看
訓練經驗不足的新手
新手的背部肌群都是比較薄弱的,並且他們在訓練中也需要不斷的摸索嘗試,才能找到正確的發力感,因此,建議選擇難度較小的耶茨划船,它的主要發力肌肉雖然是斜方肌中部,但其他背部肌肉也會起到輔助效果,最重要的是,它對訓練者的要求比較低,新手能夠更快的適應它。而如果一味的追求難度較高的動作,只會引起代償動作,也容易造成訓練損傷。
下肢柔韌性不足的訓練者
如上文所說,身體前傾的幅度越大,對臀大肌以及膕繩肌柔韌性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對於肢體比較僵硬的訓練者來說,以耶茨划船為首選動作,當然,也可以採用墊高槓鈴的方式進行潘德勒划船。而俯身划船和阿諾德划船則會增加弓背的風險。
傳統划船被很多人推崇提倡,但任何動作都是有局限性和一定的缺點的,所以,要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訓練目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划船動作,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練出寬厚的背肌。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創作路上感謝大家的陪伴,我會繼續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