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年輕球員管理迫在眉睫

2020-09-25 源說體育

CBA球員又出醜聞,依舊是球員腳踩多隻船的故事。八一男籃張祖銘被爆出同時和多名女生交往,還經常在球隊點名查房後翻牆外出約會,然後早上歸隊,這也是八一隊繼郭昊文之後,第二位私生活混亂的球員,對於紀律嚴明的八一來說簡直是恥辱,八一男籃代表著軍隊的形象,這種行為也是對軍隊的抹黑。

八一男籃張祖銘

從CBA停賽以來,曾繁日、郭昊文、徐傑、張祖銘等年輕球員相繼被爆出私生活混亂,腳踩多隻船。這幾個球員都有共同的特點,都是20歲出頭,都在CBA小有名氣,個人實力不錯,都能夠進入球隊的輪換陣容,都是球隊未來培養的希望之星。可就這些球隊的希望之星在最需要努力訓練出成績的時候,不約而同的爆出同樣的醜聞。

張祖銘隊友郭昊文

年輕球員作為一個男人作風不正,個人道德素質和修養沒有底線;作為一名職球員,沒有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不思進取安於享受。這種錯誤行為和風氣一旦形成規模,會吸引越來愈多的年輕球員會模仿,將直接侵害CBA的根基。

籃協主席姚明

改革是著眼未來,CBA要通過現在的改革給中國籃球建設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實現美好未來的就是這一批年輕的球員,可是「質量」如此堪憂的球員,真的能夠給中國籃球帶來美好的未來嗎?很明顯不可以。如果說他們是中國籃球的未來,那麼不好意思中國籃球將不會有未來。

兩個現在頭最疼的主教練

這不是一個小問題,爆出來的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此籃協、CBA以及各支球隊急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有明確的懲罰措施,例如禁賽、停薪、罰款、甚至開除,從制度上杜絕這種情況出現,從而加強球員的管理和約束。同時在年輕球員的培養上要加強道德建設,建立為球隊為祖國爭光的高級精神追求,要學習老一輩運動員留下來的優良傳統。

相關焦點

  • 攘外必先安內?!
    於是,二十一世紀美國版的「攘外必先安內」大戲上演了。1932年6月9日,蔣介石在廬山召開「五省剿匪會議」時說:「大家都要明白,我們這次剿匪戡亂,就是抗日禦侮的初步。如果剿匪不能成功,抗日就沒有基礎。因為一方面抵禦外侮,一方面還要分力剿匪,那就與明末的情形一樣,……只要把國內的匪剿清,使全國團結一致,無論倭寇怎樣侵略,我們也能夠穩固自強,終久是可以挽救轉來的,如果我們內部意志不一,步驟零亂,既要對內打土匪,同時又要對外御外侮,試問我們究竟有多少力量!恐怕結果也只好重演一次明朝亡國的故事。」
  • 抗日戰爭,蔣介石不肯國共合作,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結局會如何?
    抗日戰爭,蔣介石不肯國共合作,始終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結局將會怎樣?二戰時期,蔣介石和宋美齡談話,蔣介石話語中,一直認為國民黨會節節敗退,是自己沒有走好「攘外必先安內」這步棋,導致共產黨強大,才有今天自己的狼狽敗退。
  • 西安事變84周年,@中國聯通山東客服 紀念海報竟有「攘外必先安內」
    【文/觀察者網 童黎】「攘外必先安內」,這項國民黨政府在民族危亡背景下仍然堅持的「剿共」政策,最終逼迫有識之士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圖自微博網友公開資料顯示,「攘外必先安內」最早出自北宋宰相趙普給宋太宗的摺子。「九一八事變」後,中日矛盾上升,民眾抗日意識空前高漲。民族危亡之時,國民黨實行不抵抗主義,蔣介石公開提出「攘外必先安內」,集中力量「剿共」和剪除其他異己。
  • 在面對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蔣介石為何依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
    「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制定的基本政策,並一直堅持這一方針,即便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後,老蔣也絲毫沒有放棄,「西安事變」後,老蔣的政策多少有了些變化,只是這一政策由公開變成地下,全面抗戰爆發後,面對日軍的咄咄緊逼,大有亡我之勢,蔣介石雖然也極為憤慨,但他依舊沒有放棄他的這一政策,難道他不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攘外必先安內!湖人隊找尋第三巨頭前,內部矛盾必須要解決一下
    當然,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第三巨頭,那麼湖人隊依舊是奪冠的最大熱門球隊,不過,攘外必先安內其次,交易走格林,格林真的老了,昔日令人期待的總決賽發揮也令人失望,而格林的合同價值高達1500萬,是湖人隊球員名單上第三昂貴的球員
  • 攘外必先安內,穆帥的野心在英超不在歐聯
    攘外必先安內,這本帳穆裡尼奧算得清清楚楚。最典型的莫過於執教曼聯前兩季:聯賽表現不足以力爭前四時,歐聯杯是曲徑通幽的另類路線,可當聯賽能穩居次席時,連歐冠都未必要死命爭取,離職後還念念叨叨,反覆強調英超亞軍是英倫二次創業至今最大成就。
  • 蔣公:逆來順受一切侮辱,以貫徹攘外必先安內之主張——熱河淪陷
    吾惟有逆來順受準備忍受一切侮辱,卓立自主,勿稍為其搖撼,以貫徹攘外必先安內,抗日必先清匪之主張。必先鞏固革命基礎,整頓革命陣容,而後乃與倭寇決戰也。」於是,方振武收到了 蔣公這樣的復電:軍人與黨員諸事須服從命令,不可自由行動,況為中委者也。望兄謹慎是荷。
  • 2018-19年NBA球季前瞻:明尼蘇達森林狼隊—攘外必先安內
    攘外必先安內,森林狼隊老闆Glen Taylor的想法非常清晰。如果不處理Butler的問題而拖下去,最後將是整隊一起拖下水,至少不會比現在好。但我更擔心的不是Butler,而是Tom Thibodeau自己在球員之間的威信到底還在不在?
  • 江啟臣未提九二共識,國民黨「立委」:攘外必先安內
    針對中國國民黨新主席江啟臣就任時未提九二共識一事,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表示,他完全不擔心兩岸和平基礎受影響,主要是國民黨現在沒有代表性去處理這一塊,所以江現在重要使命是先安內再攘外,國民黨上下改革做好,但相信未來「大選」的候選人還是會提出更貼切、符合實際、務實的兩岸關係路線。
  • 楊嗣昌——真正看透了明末「攘外「與」安內」死局的人
    他對於時局的分析有自己的一整套成體系的理論,比如他提出的全國總的戰略布局有三點:一、攘外必先安內;二,足食然後足兵;三、保民方能蕩寇。這些方針其實非常符合當時的實際,也非常地切中要害。因為帝國國庫是虧空的,攘外和安內只能保一頭,此外剿匪往往陷入越剿越多的困境,根本原因是山窮水盡的饑民越來越多,而發不出餉銀的士兵譁變也越來越頻繁。
  • 學者:不是為了攘外,只為安內!
    有的意圖明顯,但是有的卻飽受爭議,就比如說他數次北伐中六出祁山,很多人覺得他過早地發動北伐其實是對於蜀漢本身的一個消耗,而且違反了諸葛亮最初在茅廬中做出的《隆中對》中的思想,但其實呢,諸葛亮的做法又是可以理解的,其實他並不是想攘外
  • 1637年崇禎決定攘外先安內,忽悠老百姓給12萬大軍掏280萬餉銀
    在清軍「遍蹂畿內,攻略城堡」的過程中,張、梁二位除在涿州指揮了一場斃傷清軍兩百人的戰鬥外,其餘時間要麼是尾隨清軍,追而不擊;要麼是固壘自守,避戰觀望。但這麼搞下去是過不了崇禎那一關的,張、梁也深知事後絕對不會有好下場,於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嗑藥避罪。
  • 水資源管理迫在眉睫,哪些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人們生計和文明的延續都離不開水,為了避免水危機,我們必須保護水資源,水資源管理迫在眉睫。水資源管理迫在眉睫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
  • 吳曉靈:明晰統一資產管理規則迫在眉睫
    課題牽頭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CWM50學術總顧問吳曉靈在發布會上表示,選擇資產管理業務監管來開展研究,是因為它是連結投資人與融資方的關鍵領域,是發展直接融資、調整金融供給結構的重要領域。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明確一些概念的本源和內涵,尋求概念及監管原則的共識,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