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多國加碼財政支出助力經濟復甦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日本政府8日通過新的經濟刺激方案,規模為73.6萬億日元,其中財政支出為40萬億日元。亞洲多國日前公布的預算方案顯示,各國力求通過擴大支出抵禦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儘快實現經濟復甦。

  布局經濟長遠發展

  據當地媒體報導,日本8日的內閣會議通過了新的刺激方案,擴大財政支出勢在必行。新刺激方案規模為73.6萬億日元左右,其中財政支出為40萬億日元。

  據日經新聞社報導,追加刺激方案按照支出方向來看,6萬億日元將用於新冠疫情防控,51.7萬億日元將用於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對策,5.9萬億日元將用於防災減災和國土強韌化。日本政府還將增加可不經國會決議、用於應對新冠疫情的預備費,2021年度將計入5萬億日元,高於往年最初預算的5000億日元。

  在新冠疫情對策方面,將增加面向都道府縣的補助金,用於確保病床等充實醫療保障的措施;還將追加1.5萬億日元地方創生臨時補助金,用於地方政府給響應縮短營業時間請求的餐飲店發放補助等。

  為助力長遠的經濟發展,包括財政投融資在內,日本將對扶持大學研究基礎建設的基金投入4.5萬億日元;將確保1萬億日元左右的資金作為促進政府和學校數位化的相關費用;日本將繼續向生產基地集中在海外的產品及醫療品等企業給予補貼,以幫助其將生產搬回日本國內;對業態轉型的中小企業,將最高補貼1億日元;並且將設立2萬億日元的基金,扶持溫室氣體零排放技術的研發。

  日本首相菅義偉當日在會上表示:「我們制定了這些措施,以穩定就業、維持商業、恢復經濟,同時為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新增長開闢道路,從而保護人們的生命和生計。」

  不過日本的債務壓力近期也陡增。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2020年度原始預算和補充預算合計的新發國債額預計將首次突破100萬億日元,主要是由於日本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3次制定大型補充預算,加之受經濟低迷影響,稅收也大幅縮水。該報導指出,日本此次國債發行規模堪稱空前,達到此前最高的2009年度雷曼危機時52萬億日元的兩倍,再度凸顯日本財政嚴峻惡化。

  三季度經濟增幅創紀錄

  前期的經濟刺激方案生效令日本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大漲。

  日本內閤府8日發布報告,將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增速上調至5.3%,按年率計算為22.9%。

  在內閤府11月16日發布的初步統計結果中,第三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上升5.0%,按年率計算為21.4%,是有可比數據以來最大增幅。此前,日本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第二季度按年率計算下滑28.1%。

  此次修正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個人消費環比增長5.1%,企業設備投資環比下降2.4%,住宅投資環比下降5.8%。

  此外,第三季度,日本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2.1個百分點上調至2.6個百分點;外需方面,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2.9個百分點下調至2.7個百分點。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相西村康稔在8日的記者會上指出,與歐美相比,日本的設備投資復甦勢頭疲軟。他強調將通過新的經濟對策「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環保提升增長動力」。他重申將努力早日恢復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經濟規模。

  由於修改了統計標準,日本此次計算GDP時新增了電影、書籍等娛樂作品的價值,GDP規模按實際基準約為527萬億日元,比初值增加20萬億日元左右。

  多國擴大預算支出

  除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多個國家日前也擬定了擴大規模的預算案,著眼於支持疫情後的復甦。

  韓國國會上周舉行全體會議,表決通過2021年度預算案。這是韓國國會6年來,首次在法定時限內處理下一年度預算案。韓國2021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總額558萬億韓元,較政府編制的555.8萬億韓元多出2.2萬億韓元,創歷年最大規模。這也是時隔11年,韓國朝野商定的預算規模首次超過政府提案的金額。

  具體來看,韓國預算案為抗擊新冠疫情籌備補貼發放而編制了3萬億韓元預算,預計將於春節前發放;為確保4400萬劑新冠疫苗編制了9000億韓元預算;為實現碳中立目標,編制了用於汽車減排的286億韓元預算以及用於安裝節能設施的200億韓元預算。

  韓國預算案中3.5萬億韓元將通過增加發行國債籌措。由此韓國國家負債將增至956萬億韓元,佔GDP的47.3%。

  馬來西亞政府正在審議的預算案也聚焦於疫情後的產業復甦。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扎夫爾日前表示,他提交的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對該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恢復經濟至關重要。他介紹說,預算案將著重在採取額外的措施來幫助各階層人民的生活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狀態。

  財政支出擴大同時也引發了多國對赤字的擔憂。

  在明年初發布財政預算案聲明之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表示,政府不太可能有財政盈餘,要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也有困難。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新加坡今年推出了總值約1000億新元的紓困措施,其中520億新元來自國家儲備。李顯龍談到嚴峻的財政挑戰時說,他雖認同須維持預算開支謹慎的重要性,但在疫情期間要做到收支平衡具有挑戰性。他說:「我們必須花錢抗疫,經濟又陷入低迷。從反周期的角度來看,這時候我們也不希望財政刺激措施不足,我們必須穩定經濟,維持人民就業,並且要在艱難時期幫助失業者。」

  李顯龍解釋說,一些行業陷入的「冬眠」狀態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尤其是航空、旅遊與娛樂業。與其急著恢復這些行業的經濟活動,承擔面對另一波疫情的風險,政府寧可先以公共衛生為首要考量,繼續透過提供紓困資金,保住這些行業的員工就業。「但這個情況總有一天會過去,未來我們還是要回到收支平衡的狀態。」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多國疫情反覆衝擊持續 世界經濟停擺復甦難期
    原標題:多國疫情反覆衝擊持續 世界經濟停擺復甦難期 來源:國際商報 人民網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二季度《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分析指出,6月以來美國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新增確診人數激增,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不斷反覆的風險,這將導致經濟停擺的時間延長,增加市場動蕩和後續復甦的難度;同時,疫情也加快了全球經濟金融格局調整的進程。
  • 經濟周期視角下的中國財政支出乘數研究
    克服已有模型局限,將經濟周期特徵納入中國財政支出乘數問題研究框架,系統測算中國財政支出乘數,並著重定量考察財政支出乘數與經濟周期的關係,研究發現:中國財政支出乘數高於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但與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財政支出乘數具有比較明顯的逆周期特徵,經濟低迷時期財政支出乘數是經濟繁榮期的2.3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財政支出乘數顯著高於其他時期。
  • 中東經濟顯露緩慢復甦態勢(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近期,受益於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措施,中東國家經濟顯露緩慢復甦態勢,部分行業復甦跡象明顯。有專家指出,受多重因素影響,中東地區經濟復甦前路仍充滿不確定性,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尚需時日。土耳其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第三季度經濟好於預期,同比增長6.7%,與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大幅萎縮9.9%形成鮮明對比。其中,家庭消費同比增長9%,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在執行嚴格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中東多國政府近來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生活恢復正常。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新冠疫苗是重啟全球經濟的關鍵,研發環節已進入快車道。目前全球新增病例高位震蕩,冬季新一波疫情仍在蔓延和反覆,其中美國單日新增病例持續在10萬人以上,歐洲多國再度封城。好消息是,新冠疫苗在研發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球處於研發中的疫苗超過200種,其中已有10種疫苗通過第三階段臨床試驗並獲得承認,這將是打破疫情僵局、重啟全球經濟的關鍵。
  • 全球資本支出降幅較金融危機時更甚,經濟恐難V型復甦
    文 | 財聯社 周玲通過對全球近4000家公司的調研,全球知名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預計,2020年全球資本支出削減幅度平均為12%,遠高於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11.3%的降幅,是10多年來的最大降幅。而企業沒有生產和擴張驅動力,意味經濟難以V型復甦。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美國:拜登新政助力,經濟迎來新局疫情衝擊之下,美國採取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居民消費快速復甦,但由於疫情控制不當、反覆暴發,生產端修復並不順暢,從而表現出「需求強、生產弱」的特徵,就業市場恢復元氣仍需時日。IMF預測美國經濟2020年經濟增速為-4.3%。
  • 宜黃縣:「多舉措」加快財政資金支出進度
    為進一步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提高財政支出效益,宜黃縣財政局「多舉措」切實加快財政項目資金支出進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縣財政局和縣直主管理部門全部制定支出計劃,明確責任分工,進一步加大預算執行力度。
  • 世界經濟「疫變」下艱難求生 復甦呼喚合力
    未來,各國如何平穩去槓桿、減少市場波動、重回全球化正軌成為復甦之路的關鍵。  全球經濟受制 復甦呼喚合力  時值年末,在疫情反彈下,多國加碼實施封鎖抗擊疫情,生產、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均處於低位。各國經濟復甦前景難言樂觀。  目前,歐美製造業已從低位回暖,不過服務業狀況不妙,受疫情影響,低迷或將維持很長時間。
  • 圓桌丨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唐建偉:疫苗進展決定復甦進程,全球經濟梯度修復。新冠疫苗是重啟全球經濟的關鍵,研發環節已進入快車道。目前全球新增病例高位震蕩,冬季新一波疫情仍在蔓延和反覆,其中美國單日新增病例持續在10萬人以上,歐洲多國再度封城。
  • 克利夫蘭聯儲行長:經濟復甦取決於貨幣及財政支持
    原標題:《外地經濟》克利夫蘭聯儲行長:經濟復甦取決於貨幣及財政支持   美國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
  • 零時差|「記者觀察」多國出臺重振旅遊業舉措,助力經濟復甦
    世界經濟增長受到嚴重衝擊,旅遊業幾乎陷入停滯。世界旅遊組織日前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到4月份全球國際遊客數量平均減少44%,旅遊收入損失約1950億美元。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多國開始積極出臺政策措施重振旅遊業,助力經濟復甦。
  • 施懿宸:綠色金融助力財政提質增效
    據財政部統計,2018年全國扶貧支出為4770億,以此推算2019年和2020年的扶貧支出規模應不低於2018年。在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之後,穩固脫貧成果,實現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身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之後的重點工作方向。(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財政需要提質增效。
  • 「中國經濟站穩2020」財政政策「挑大梁」 穩住經濟「基本盤」
    編者按: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2020年中國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甦,並為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 美媒:中國經濟恢復引領亞洲經濟體全面快速復甦!
    就以上個月結束的國慶「黃金周」為例,國慶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達到6億人次,這是自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出行,全國消費總額也達到4000多億,是近三個季度以來最快速的增長。因此,中國成為疫情爆發以來,世界上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而且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來看,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也將達到2%,這也再次證明了中國疫情的好轉和中國經濟、生活的常態化發展。
  • 中東經濟顯露緩慢復甦態勢(國際視點)(3)
    經濟復甦進程仍存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近日舉行的阿拉伯財政論壇部長級視頻會議上表示,中東地區多國近期提振經濟的舉措取得顯著效果,未來仍有必要在政策上持續發力。受多重因素影響,中東地區經濟復甦仍將是一個漫長、艱難且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
  • 經濟回暖帶動稅收持續高增長,年底財政支出仍有發力空間
    隨著經濟繼續修復、稅基改善,後續財政收入增速中樞有望進一步回升,累計降幅將持續收斂,有過望好於全年同比-5.3%的預算安排。從支出端來看,前11個月財政支出進度為83.9%,慢於去年同期進度87.8%,後續支出端仍存在進一步發力空間,但實現全年3.8%的正增長目標難度很大,預計今年將會出現「短支」現象。
  • 華盛頓方面為財政刺激爭論不休 美聯儲作壁上觀
    來源:新浪財經儘管華盛頓方面在更多財政刺激措施方面取得了不確定的進展,但美聯儲官員仍不願發射出下一枚政策子彈,他們說財政刺激對支持經濟復甦至關重要。美國總統唐納德· 川普10月6日退出討論後,下一輪財政支出的前景仍未塵埃落定,此前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曾敦促議員們多做而不是少做一些事情,以幫助經濟從Covid-19中復甦。隨後白宮提議一項新的1.8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川普本人說他想走得更遠,與民主黨的會談預計在本周繼續。
  • 措施有力度 服務有溫度 支出有速度——江門財政多措並舉提高支出...
    2020年,江門財政通過細化考核監督,用好排名督查,加強服務管理,切實加快財政資金支出進度,有效提高財政支出效益,充分發揮財政支出對拉動經濟的積極作用。工作措施有力度。一是壓實支出主體責任。財政支出是預算執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江門財政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全市一盤棋,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要求,每月分解財政支出目標給各市(區),要求各市(區)政府,以及市直各部門主要領導每月至少親自研究一次支出情況,層層分解落實財政支出責任。二是改革創新監督模式。機構改革後,財政監督工作職能增加預算管理相關工作。
  • 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摘要:2021年全球維持疫情後經濟復甦趨勢,貨幣政策偏寬鬆,經濟恢復上行,股強於債,看多美股,尤其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看多A股。美國財政部3月份緊急推出2.9萬億美元財政紓困方案,支持了居民消費支出的復甦。隨後在川普沒有實施經濟封鎖背景下,美國承受了疫情確診與死亡人數上升風險,人們被迫加入工作,在市場對8月後經濟復甦持續性存疑過程中,美國PMI及銷售持續超預期復甦,硬是抵消了政府支出下降的影響,但美國社會也變更加分裂。
  • 展望2021: 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2021年,全球維持疫情後經濟復甦趨勢,貨幣政策偏寬鬆,經濟恢復上行,股強於債,看多美股,尤其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看多A股。美國社會分裂的修復過程,伴隨著貨幣寬鬆與經濟復甦,將推高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