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冰川列車兩端的雪國

2021-02-07 旅行試驗室


我在日內瓦搭乘前往採爾馬特的火車,好朋友李婷—一位中文很地道的法裔瑞士女生揮手向我道別,忽而又對我說「明天我去採爾馬特滑雪,也許我們還能在餐廳或路上偶遇哦。」


是的,非常有可能,因為,它實在太小了。 


在火車上收到Karin 的電話,說這幾日下了場大雪,此時的採爾馬特已銀裝素裹,興奮溢於言表,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盼望冬季的到來。Karin 是採爾馬特幾家酒店的管理者,很有趣的女性,說話時愛晃一下頭,或調皮地眨眼睛,總有無限的活力。 



火車在不同的站點停靠,一些人扛著雪板上車,把雪板放在專屬的角落裡(瑞士火車有專門置放雪板和自行車的區域,瑞士航空和法國航空也有專門的服務運送雪具),找個位置坐下,或閉目養神,或與同座閒聊,絕大部分人都是去採爾馬特。


其實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雪場,只不過設施和氣氛濃鬱度有別。這場早來的大雪讓每個人都把滑雪日程提前了,興致勃勃地備起傢伙準備過一把癮,還有把自家的狗也帶出來的,乖乖蹲在角落裡,一聲不吭。 


火車是進入採爾馬特最便捷的方式,因這裡是拒絕汽車入內的地區,私人轎車只能開至距此5 公裡的(Täsch)塔什,為了尋求更便捷的方式,也可乘直升機抵達,從米蘭機場出發僅30 分鐘(火車3 個半小時); 從蘇黎世機場出發1 個小時(火車3個半小時)。 


我4個小時後順利抵達,一下火車就見到Karin 的笑臉,也早有酒店小小的電瓶車等候,若是其他季節,還能看到復古造型的馬車接送客人。把行李放入車中,腳踩著剛下的雪,咯吱咯吱聲喚起兒時的記憶:戴著厚厚的手套和帽子,在雪飛舞的季節哈著濃濃的氣,專踩那些尚未被人踏過的雪地,或趁著小夥伴不注意,猛得晃一下樹枝,雪譁啦啦地掉下來,鑽入後衣領,冰涼冰涼的,接著便在雪 地裡打起滾來…… 

Karin 在這裡相當有名望,一路上打招呼的人不斷,也難怪,這裡一共才5800 居民。很多國家的人都想當瑞士人,而很多瑞士人都很想當採爾馬特人,因為這裡收入高,居民待遇也非常好,不過,若想真正加入則難上加難,區政府嚴格控制本區人口數量。


採爾馬特旅遊業的萌芽是1820 年,一些戶外者發現這裡四季都有絕佳美景和天然戶外資源,便陸續前來體驗。一直到1839 年,當地外科醫師Josef Lauber 開了一家只有3 張床的賓館,名「HotelMont Cervie」, 後改名為Monte Rosa。隨時間的推移,酒店也在不斷翻新,如今早已成為國際星級酒店,也為採爾馬特的旅遊業種下了第一顆種子。 


Monte Rosa 酒店有家小酒吧,依舊復古裝飾,名為愛德華酒吧,我兀自猜想著也許只是某一任老闆的名字……而Karin 卻又給我講了另一個故事。 


其實,讓默默無聞的小鎮採爾馬特一夜成名的是1865 年7月14日那次悲壯的山難:英國人Edward Whymper 一隊7 名登山人士首度攀登馬特洪峰(Matterhorn),在成功登頂下撤途中,4人發生意外,墜入1,400 多米深的冰川,除一人遺體無法找回,另三位均葬於小鎮教堂後的墓地中,但這次行動卻是登山史上重要的裡程碑。



如今,這座寧靜的哥德式教堂後,十字架林立,逝者的年齡跨度長達兩個多世紀,大多都是登山、滑雪等運動中的遇難者。我想,讓這些勇敢的人長眠於馬特洪峰山腳下,也算是對靈魂的慰藉吧。當時,EdwardWhymper 曾下榻過這家酒店,這也讓眾多登山者慕名而來,使得Monte Rosa 名聲在外,為了紀念這段裡程碑的故事,特把咖啡廳以愛德華命名。


巧的是, Karin和他的老公Kevin就是這家酒店的管理者。


Karin 可不允許我在這裡黯然,早已等不及帶我品嘗她中意的那家緊鄰車站街旁的義大利餐廳Ristorante Seilerhaus Molino,牆上懸掛許多古舊的老照片,映襯著棕黃色牆壁和柔和燈光,很容易讓人溫暖起來(據研究懷舊會讓人溫暖)。我點了一份奇怪的湯,裡面有顆生雞蛋,硬著頭皮喝了下去,入口後倒也沒覺得有腥味,回味甘甜。順便說下, 各種披薩和義大利麵做得相當不錯。



Karin 說,如不喜歡義大利餐,想吃哪國菜都可以,後來我才知道,她在採爾馬特擁有13 家餐廳和3 家酒店,名符其實的「名門望族」,頗有些武林盟主的感覺。 


拿著Karin 送給我的Gornergrat 交通卡走回火車站對面,搭上這條始建於1898 年的瑞士第一條電動齒輪鐵路線,從山腳下一直到山頂海拔3,089米處,也是全歐洲海拔最高的露天齒輪火車。


火車很慢,上山或拐彎時甚至有點顫顫巍巍,像一匹年歲已老卻依然幹勁十足的駿馬,從採爾馬特到頂峰的Gornergrat 之間尚需停靠4 站。與國內不同的是,這裡不售賣每座雪場的門票,只需購買通往山上的纜車票或火車票就可,每一站都有人上下,根據體力和技術來選擇,越向上海拔越高,難度也越高。


但即使不滑雪,也可以到海拔3,883米歐洲最高的觀景臺群覽眾峰(4,000 米以上的雪峰有36 個),或參觀冰川下15 米深處奇妙的冰宮Glacier Palace。再乘坐空中索道吊車Matterhorn GlacierParadise 到3,820 米的小馬特洪峰上看一下用冰塊建造的巨大冰亭Ice Pavillion。 


「嗨,你來這裡不滑雪簡直太可惜了。」旁邊一位全副武裝的老太太對我熱情地打招呼,也許看到我穿著隨便地坐在滑雪者之間有些奇怪。我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來看看。」老太太的丈夫指著地圖提醒我「這裡滑雪很棒,你可以備上踏雪板,滑到這裡,走到這裡,接著就可以滑到義大利去了。」他手指在地圖上這麼隨便一指,很輕鬆的神情,仿佛就是去鄰家串一個門。


我說起國內滑雪愛好者日益壯大,但還是以年輕人居多,老先生說:「滑雪是可以玩一輩子的,我和妻子都有50 多年的雪齡了,到了80 歲,即使走不動了還能滑得動。」說罷牽起妻子的手,兩位有趣的老人大笑起來。到山頂後,他們朝我Say Goodbye 後,一溜煙不見了蹤影。 



此刻我滑雪的心蠢蠢欲動,山腳下有眾多租賃雪具的店鋪,走進一家店詢問,價格低得讓我暗自驚訝,若沒有過多要求,普通雪板加雪鞋折合人民幣才200 元左右。細心的店員問我有沒有滑過?熟悉附近的環境麼?我小心地搖著頭,他皺了下眉頭說:「 這山上雪道太多了,今天又是大霧,你不熟悉會迷路的,最好和朋友們一起吧,我實在不放心你。」


我知道,即使手中有標示明顯的地圖,對我這個路盲來說迷路是必然的,而且,即使普通的雪道也有一兩千米長,如果體力、時間等條件不足的話,很容易出意外。就這樣,我被「轟」了出來, 有點可惜又有點感動。


晚上我入住有150多年歷史的Mont Cervin Palace酒店( Bahnhofstrasse31 CH-3920 Zermatt ;41-27/9668888 ;montcervinpalace.ch) ,門前是座巨大的冰場,下午很多人在玩冰球。Mont Cervin Palace 的門臉並不恢弘大氣,是我鍾愛的那種感覺。私下認為冬季並不適合大而空的大堂,過多的空間總會帶來冰冷,倒不如小而精緻來的溫馨。




胸牌上寫著David 的侍者從我手中接過行李,這位義大利年輕人如我一樣喜歡白色的採爾馬特,像候鳥般每個雪季來這工作。為什麼呢?我問他,他的眼睛瞪得大大地瞧著我,想了一會說:「你想啊,外面那麼冷,一進房間,哇,好暖和,這多好!」說罷哈哈大笑,像個自娛自樂的小孩子。


而之後的幾天,每每見到他,總是在為客人忙前忙後,替客人拿暫存的雪板雪鞋,幫客人把行李放入電瓶車送上火車,笑著揮手再見……我至今都不知道他愛這裡的理由,但我想,那種感覺大概就像置入身體內的鐘,到了那個時間,便叮叮叮地響起,召喚他來到這裡。 


窗外大雪紛飛整夜。

清晨時,小鎮又變了一幅景象,像是妙齡少女被冷風一吹,縮了縮脖子,將肩頭的白色披肩抱得越發緊實,雖多些臃腫,卻越發可愛。 



Tanya 說要帶我去山頂的餐廳吃飯,這位長得像芭比娃娃似的女孩剛來採爾馬特,她的目標是讓自己的滑雪技術更上一層樓。坐上纜車,幾分鐘後我們已在1,867 米的山上,沿著山路踩著厚厚的雪向上走,幾個拐彎之後看到一棟木屋,這就是旱獺餐廳Les Marmottes(Furi 3920 Zermatt; 41-27/9678282; les-marmottes.ch) 。


傳統的木質內飾依舊,看似不經意地掛著木棍樹枝,勞作用的三角叉、木盆、藤筐及各種動物標本: 旱獺、鷹、鹿等,還有一整張熊皮鋪設在頭頂巨大的燈罩上,仿若走入了山野獵人的住處。 



餐廳推薦瑞士芝士鍋Fondue,儘管很多人不喜歡它濃鬱奶酪味和微臭的味道,但作為阿爾卑斯山區名菜,怎捨得與它失之交臂。我將切成塊的白麵包用細長的叉子放入芝士鍋裡攪幾圈,待芝士滿滿覆蓋了整層麵包塊後,小心放入口中,濃鬱的奶香夾著一些清冽的酒香沿著鼻腔蔓延開來。


如果覺得甜膩,可搭配酸黃瓜或醃蒜頭。每家餐廳都各有做法,各種酒放多少,用什麼樣的奶酪全憑廚師的發揮。Tanya 神秘地說,「如果誰叉子上的麵包掉下來,就要受罰,要喝一大杯酒,這可是瑞士的習俗。」


聽畢我不由越發小心攪動,生怕自己壞了規矩。還有用棉布袋包裹的小土豆,在打開的那刻,一股熱氣伴著土豆香撲面而來,幸福感油然而生。除了小土豆非常細膩之外,我念念不忘地還有那個瑞士國旗圖案的袋子。 




餐廳非常熱鬧,除了餐廳本身的住客之外( Les Marmottes也是家庭賓館),更多的是經過此處的滑雪者,在門口抖掉身上的殘雪,脫下雪板,到這裡坐上一會,吃個午餐或喝上一杯熱飲,重整旗鼓繼續出發。記得朋友說過,在這裡滑雪,上去的時候是初學者,到山腳下必定會成為高手, 因為雪道太長了。聽起來像是冷笑話,但確實如此。 


晚上,Grill Le Cervin 餐廳。古老的壁爐中炭火正旺,懸於上方的羊排羊腿散發著挑逗味蕾的香氣,我們在暖烘烘的壁爐邊喝著瓦萊州(Vallis)的黑比諾(Pinot Noir)葡萄酒,搭配剛用木炭烤得滋滋作響的小羊排,瑞士的酒極少出口,也只能在酒區附近才可有幸飲到。 



Karin 向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打招呼「今天滑雪怎麼樣?」老者笑答「今天天氣不錯,滑得很舒服。」這位老者看起來有七八十歲,竟然滑雪?


Karin鄭重地介紹這位名為Giorgio Fattorini的瑞士名人:91 歲、出生滑雪世家、每年雪季必來,網球高手……我震驚了。老先生如今依然步伐穩健、精神矍鑠,笑著說「總是忘記自己年齡,我覺得任何運動都可以玩一輩子」。想起路上遇見的那些上了年紀卻依然意氣風發的滑雪者,我感慨萬千。


聽聞我第二天要去聖莫裡茨,Giorgio Fattorini 開心地說,那是冰川列車的另一端,是一個「Cooler」的地方,一定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Cooler ?我有點期待了。


次日,我們登上了全世界行駛最慢的景觀快車——冰川列車,需歷時8小時抵達終點,另一個冰雪王國聖莫裡茨。 


火車在山間穿梭,兩邊皆是大雪覆蓋的樹林、村莊,偶爾會遇見一條河流,不緊不慢地從山澗流過,仿佛纏繞群山中細滑柔軟的絲帶,悄無聲息地掠過每塊山石,不驚動每簇白雪,偶爾有風吹過,樹枝顫顫巍巍動幾下,上面的雪簇沒有掉下來,反而變成一股輕煙,隨風飄散。遠處的尖頂小樓像極了匍匐山腰的動物,也許是兔子,乖乖的,有些可愛,有的煙囪還冒著縷縷輕煙,讓我一度脫離現實,恍如置身柔軟的世界。


火車就在這番美景中穿梭,我想,若我可從上向下看,定是一番奇妙景象:一條紅色的線條在這片柔軟的白色當中移動——瑞士火車的紅色還是挺討喜的。 



當夜幕漸漸拉開,窗外白雪變成奇異的淡藍色的時候,我抵達聖莫裡茨——冬季運動的發源地。 


接我的是庫爾姆酒店(Kulm Hotel)(Via Veglia 18 7500 St.Moritz ;41-81/8368000; Kulmhotel-stmoritz.ch)的Andrew,定居瑞士的義大利人,車站到酒店的15 分鐘路程裡他一直繪聲繪色地跟我聊天,他家在聖莫裡茨湖對岸,夏天,他划船穿越至湖對岸,冬天就直接在冰面上開車過來,說罷,加了一句,「放心,冰很結實,很多人在冰面上打馬球」。(聖莫裡茨也是雪地馬球的發源地)。 



「這裡是瑞士最冷的地方」,聽到這話的時候,車窗的哈氣竟瞬間變成一層冰霜。我突然意識到91 歲的Giorgio Fattorini 對我說的「Cooler」的雙重含義。 關於有著「億萬富翁鍾愛的度假勝地」名頭的聖莫裡茨,我有太多問題:是每年322 天的晴天?是「清爽的香檳氣候」?是擁有最具醫療價值的溫泉水?…… 


Andrew 也說不清楚,作為居住在此的人,他只知道短短300 米的Via Serlas大街有30 多個國際頂級品牌,那只是為來療養的富人準備的,店裡最新款總是與米蘭、紐約等地同步上市;Hatecke's Haut-Couture-Salsiz 大街上的肉乾鋪有著上流社會的阿爾卑斯風格——油脂少、肉質細膩;或Gautschis 的菸草製品;在寶嘉爾Bucherer(瑞士最大的手錶珠寶連鎖店)可選到高質量的瑞士手錶…… 



若採爾馬特的成名是那場山難,那聖莫裡茨則源於一個賭注。 150 年前,有個來自Samedan(聖莫裡茨旁的小鎮)名叫Johannes Badrutt 的人在這裡建造了整個阿爾卑斯山區第一家奢華旅店「Engadiner Kulm」,也就是現在的Kulm酒店。那時,這裡只有夏天才會有客人,冬季便人跡罕至。


1864 年一個燦爛的秋日午後, Johannes Badrutt 對另外4 位來自英國的客人打賭:在冬天也能穿著短袖在陽臺上享受溫暖的陽光,否則便承擔大家的一切旅行費用。將信將疑的英國人在聖誕節之際再次來到聖莫裡茨,發現這裡不但有燦爛的陽光,還有眾多冬季運動:馬球、雪橇、滑雪……最終他們愛上了聖莫裡茨,並帶來了更多的英國人來此享受白色的冬季假期,於是帶動了整個山村的轉變。 


這位傳奇的Johannes Badrutt 也是將電燈帶到瑞士的第一人,利用Brattas溪水發電,電燈用於酒店內,也高高地懸在賓館前、廣場前。沒想到電燈在瑞士成功普及並非源於繁華的中心區域,而是阿爾卑斯山區的聖莫裡茨小鎮。也許是這些背景故事,讓我對這家極富傳奇色彩的酒店格外感興趣。 



Kulm酒店大堂擁有一面巨大無比、極具立體感的木質繪畫背景牆,有點木版畫的風格,據說這種壁畫技術來自義大利,利用深淺不同的顏色來繪畫,稱為Sgraffito,但稍往裡的大廳和沙發使用了宮廷風情的復古提花織布,包裹了整面牆和柱子,還有座巨大的壁爐,這些元素齊齊湧來,生生把我拽到了另一個時空。 


酒店經理Jean-Jacques Baur 是個幽默的法國人,饒有興趣地跟我們說老酒店鬧鬼的事情(事實證明是他自己嚇自己),又對聖莫裡茨322 天的日照嗤之以鼻,擺了下手說「真有這麼閒的人每天都在掰著指頭算麼?」 


酒店房間裡的時光仿佛凝固不動,那些古老的裝飾依然,靜默地任憑光陰流轉,可看出酒店一直在努力保存每個經典的細節。打開窗便是斜塔(Schiefer Turm),它原本是1890 年倒塌的教堂的一部分,如今是聖莫裡茨的標誌。 



走廊的牆上掛了張一個世紀前的BobRun(即坐式有舵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盤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運動)盛況的照片,還有各種比賽所獲的獎盃。早在1897年,聖莫裡茨就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Bob俱樂部,並在Kulm酒店老闆的慷慨相助下啟動了自己的Bob 滑道,這是繼阿羅薩之後瑞士歷史上最久遠的永久性Bob 跑道,目前已舉辦了18 場世界級比賽。 



我在山上看到了供遊客乘坐的「Bob run」,在舵手操作之下,可享受每小時135公裡的速度和4.5 倍於體重的離心力,尤其轉彎時,雪橇幾乎貼附在滑道壁上飛馳。我又一次好奇起來,但可惜的是賽道正在修建。不過在參觀滑雪跳臺時,我打消了嘗試的想法,這項源於古挪威的刑罰如今變成了奧運會比賽項目,70 米級的跳臺看一眼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由感嘆那些勇敢的運動員。 


搭上前去Engadin 的最高峰——海拔3,303 米的Corvatsch山頂上的纜車,與眾多全副武裝的滑雪者一起來到頂峰的全景餐廳(Corvatsch Panorama Restaurant;41-81/8387360;corvatsch.ch) ,四面的玻璃窗讓我輕易一覽眾山小。帥氣的服務員遞來菜單,說「歡迎來到聖莫裡茨。」 



是的,歡迎來到這座冰雪王國。


福利:

找到了150多年前的難得的古老視頻

感受下那時候的冬季奢華度假生活。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回復(別忘記前面的那個0)

01:沒有這幾款APP,你還旅行個毛

02:單車輪下的海水與火焰

03:我在旅行,可心裡想的卻是你——親愛的貓咪,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04:認真點,這是教學片不是情色片

05: 五大亞洲熱門旅行目的地的戶外新玩法

06:航班延誤的原因,你有想過嗎?

07:便宜又好買的突尼西亞手信名單。

08:支招:各種運動器材如何託運。

09:美女,就算你不會騎車,那麼這樣性感的照片也可以來一套。

10:看完這個,感覺其他玩法都弱爆了。

11:你好,旅途中遇見的人們。

12:十大最浪漫勝地之一——突尼西亞藍白小鎮

13:電影中的突尼西亞

14:如果你是單車愛好者,請為它寫封情書

15: 如何乘坐歐洲鐵路

16:為你推薦n多款日本婚禮教堂

17.北京電影節上的經典電影

18:SkySafari終極體驗,攜姐妹淘一起坦尚尼亞撒野去吧!

19:東京五大藥妝,專為兒童設計

20:帶著孩子悠遊義大利

21:千萬不要跟著花樣姐姐遊土耳其。(附全宇宙最全的旅行攻略)

22:帶上閨蜜基友小情兒,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土耳其之旅。

23:盤點亞洲15家頂級高爾夫球場

24:不開心的安徒生——童話裡遊丹麥

25:如果行李比我晚到

26:說!要WiFi還是要命?額,我要WiFi——出國隨身WIFI全攻略

27:帶上寵物去旅行


相關焦點

  • 《雪國列車》永動機存在的世界,為何要製造一臺列車?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雪國列車》的故事。劇集版《雪國列車》終於來了,而這部作品也給大家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標準的末日科幻類小說,但卻重點描繪在不同階級之間的博弈之上,而在科幻方面除了極寒天氣和永動機之外,並沒有太多的建樹。
  • 《雪國列車》這部影片比喪屍片還很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是《雪國列車》,雖然影片延續著小說原著的思想思維方式,但是表現手法和故事情節已經完全不同。第一次看這類電影的觀眾會覺得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科幻,危機感,壓迫感非常足,但是同時又讓觀眾振奮,讓壓抑的心情得到滿足。
  • 奉俊昊《雪國列車》將改美劇 揭秘等級制度形成史
    《雪國列車》海報1905電影網訊 由奉俊昊執導、美隊克裡斯·埃文斯主演《雪國列車》將被改編成美劇。 與電影不同的是,雖然故事背景都發生在氣候變異後的「冰川時代」,但美劇將時間點定為變異後的第七年,這意味著劇集將側重描寫電影中「雪國列車」上森嚴的等級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 《雪國列車》結局之後的故事,小女孩成為了最後的倖存者!
    這段話來自於《雪國列車》的電影導演奉俊昊,這本漫畫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隨著電影讓全世界都了解了這本原作於法國的經典科幻作品,他的評價也被附在了雪國列車的第四部作品的封面上。其實這也不能怪班傑明·勒格朗,畢竟雪國列車的設定上是「科幻小說」,但是其內核卻是充滿了對社會諷刺的悲劇,羅布設計的劇情含蓄而緊密,續集的創作難度也大大加深,就像電影版《雪國列車》就是導演奉俊昊這本漫畫的理解,畢竟在電影出現之前,這本圖像小說僅僅在韓國和法國有些名聲。
  • 雪國列車——一艘永不停歇的列車,反烏託邦式寓意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改編劇《雪國列車第一季》。7年前,有部電影一上映就創造了歷史。不僅保持著韓國投資最大影片的紀錄,還創下了當年韓國電影最高首日票房紀錄。因為太火,同名劇集的製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大概劇情是這樣子的:在這部未來驚悚片,世界成為一片冰凍的荒蕪之地。殘存的人類居住在一列巨型列車上,永無止境地繞行全球。
  • 《雪國列車》講了什麼故事 雪國列車是一部災難片嗎
    近日,電影《飢餓站臺》非常火,不少人看完這部電影以後都想起了《雪國列車》,因為這兩部電影都是圍繞探討人性話題展開的故事。《雪國列車》劇情方面非常經典,當年上映的時候口碑和票房都贏得了很不錯的反響,而且還獲得了很多的獎項,為此不少人都很好奇電影《雪國列車》講了什麼故事?《雪國列車》是一部什麼類型的電影?
  • 中國版「雪國列車」!一年僅開行3個月,極少人知道!
    前不久 #瑞士雪國列車#登上熱搜 網友驚呼太夢幻了吧 但我們不用羨慕 咱們國內也有「雪國列車」 完全不輸國外,一起來看看吧
  • 防彈春日歌詞裡的雪國列車究竟是部什麼電影?
    「僅剩一人的雪國列車,緊握你的手,走到地球的另一段」每每重溫春日時都會被這句歌詞引起興趣,《雪國列車》究竟是部什麼樣的電影?為什麼會被寫到這首歌裡面呢?電影故事背景是為應對全球變暖人類向天空發射了冷凍劑結果地球環境卻進入了冰川時代,僅存的人類都生活在一輛靠永動機運行的列車上。車頭住的都是有錢人而窮人只能住在車尾做苦力,車尾人群都對這樣的生活感到非常不滿,後終於有人發起暴動。而隨著他們越往車廂前段走,他們發現車廂裡的生活越發奢華。
  • 冰川快車,請再開慢一點!
    列車的全景車窗是你的慢鏡頭, 這一處雪國的冬日別景, 只有在冰川快車上才看得到。 一場享受雪之盛宴的慢旅行, 讓你把平日的煩惱和焦慮都拋掉。
  • 《雪國列車》美劇熱播!這輛黑車到底多黃多暴力?
    如果有一天全球氣溫驟降,世界重回冰川時代——那麼人類文明該如何應對呢?在《後天》中,美國人越過國境,偷渡到相對溫暖的墨西哥苟延殘喘。
  • 《雪國列車》寒冰末日下的艱難重生
    雪國列車「氣候變了,否認者知道原因,卻用謊言讓我們走上了不歸路。戰爭讓地球更熱,冰川融化,物種滅絕,科學家們想讓地球變冷,卻讓它凍住了。」Wilford先生預見了未來,準備了一輛擁有1001節車廂的方舟火車,圍繞著地球運轉,沒有終點。
  • 全國首列冰雪旅遊列車 「亞布力雪國列車」啟航
    旅客在雪國列車前和卡通人物合影。張學鵬 記者郭俊峰攝  19日16時51分,隨著亞布力南站開往哈爾濱站的K7048次列車發車,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與亞布力管委會合作開行的「亞布力雪國列車」冰雪旅遊專列正式上線運營。  近年來,中鐵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依託鐵路路網優勢,大力開行旅遊專列,讓龍江得天獨厚冰雪旅遊資源持續生「金」。
  • 開往雪國的列車,能否登上最末班?
    2013年,奉俊昊執導,克裡斯埃文斯與宋康昊主演的《雪國列車》,掘起末世之中的一條不歸路,它沒有盡頭,繞著冰封的世界。一圈,又一圈。電影版《雪國列車》在當年獲得巨大成功,口碑票房雙贏。充斥著瑪雅預言的2012年之後,湮滅似乎終於找到一個宣洩口,它滿載希望,無約而至。
  • 《雪國列車》重啟,還是奉俊昊的故事底子好
    《雪國列車》重啟了,是美劇版的《雪國列車》。這部美劇版《雪國列車》,改編自奉俊昊的電影版,故事上自然也是延續了奉俊昊奠定的故事架構。但是由於故事實在過於耀 眼,如果全部照著電影版去改編,難免有些枯燥無味,以及拾人牙慧之嫌。
  • 瑞士的國家寶藏,阿萊奇冰川:那是生命的不同節奏
    瑞土的冰川很多,在人們的印象中,直插天空的阿爾卑斯山代表了瑞士的基本地貌,那些巨大的冰川多數隱蔽在第一道屏山的背後。冰川例列車是瑞士土的搖錢樹,這條緩慢行駛的觀景線路從萊茵河峽谷穿過9個隧道到達2033米的山口。
  • 雪後哈爾濱南站,列車宛如在雪國中
    2020年11月27日,繁忙的哈爾濱南站,大量貨物列車準備編組出發。雪後,車站一片銀白,列車宛如在雪國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來源:視覺中國)哈爾濱南站是全路路網性編組站之一,也是東北路網鐵路運輸重要的車流集散地。
  • 劇版【雪國列車】來啦!沒有宋康昊就沒內味兒?|雪國列車|萊頓|...
    那就是由女神詹妮弗·康奈利主演的劇版《雪國列車》。這部劇由華納旗下的TNT電視臺製作開發,網飛買下了美國以外的海外播放權。現在出的第一集是TNT在美國播的,而網飛則會在25號一次性放出全部10集。也就是說,咱們很快就會比美國觀眾更先看到《雪國列車》的全貌。
  • 雪國列車駛入中國 金士頓搭載增添"客容"
    在韓國曾創造票房奇蹟的電影《雪國列車》,近期將在中國內地公映。6日下午,該片在京舉行發布會,導演奉俊昊首次來華,親臨現場為自己的列車駛入"中國站"宣傳造勢。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存儲領袖金士頓在2014開年跨界合作中,也搭上了這趟倍受矚目的列車。
  • 《雪國列車》影評,保護環境
    《雪國列車》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影片,由韓國拍攝,豆瓣評分7.4。是一部集動作、災難、科幻於一體的影片。電影講述的是講述的是在未來2031的時候,全球氣候變暖,人們因此開展實驗想要改變環境,阻止全球變暖,但是實驗失敗,全球氣候變暖確實阻止了,因為此時的世界因此變成了一個雪國,在外面的幾乎都被凍死。倖存下來的人們都生活在一輛列車上,這輛列車的人們都被告知列車上是因為有「永動機」才能夠這樣一直在繞著地球行駛。
  • 重溫經典《雪國列車》:末日下的混亂,列車盡頭是絕望還是希望?
    個人覺得《雪國列車》製作精良,內容緊湊,很有深意,讓人有一種好萊塢大片的感覺,值得一看。提到《雪國列車》,就要先說一下《飢餓站臺》,它被被之為垂直版的《雪國列車》,是歐美大片,而《雪國列車》不同的是導演奉俊昊韓國人,也就是憑藉《寄生蟲》拿下了4個奧斯卡獎的那個電影界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