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堪稱「催淚炸彈」,拍攝幕後:擰成一股繩,通過那座橋

2020-12-15 瀟湘晨報

「從影片後面的字幕也能看到,劇組有五千多人,我們擰成一股繩,就像影片中孩子講的那樣,『我們都想通過這座橋』。」導演郭帆說,雖然《金剛川》是他和管虎、路陽合作,但越做到最後,特別是最後的成片,發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簡單區分開哪段是誰拍的。10月23日,《金剛川》,這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上映,該片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主演,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與英烈。

今年3月立項,7月開拍,10月殺青,10月下旬上映,《金剛川》的拍攝過程堪稱是「中國速度」,它並沒有因為籌拍時間短,而像外界所擔心的影響了影片的品質,「一枚『催淚炸彈』」「今年的『王炸』」,是提前看過片的觀眾給出的評價。

10月22日,中國電影人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電影發布會在京召開,由中影股份領銜出品的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和《英雄連》相繼亮相,接力致敬歷史和英烈。

拍攝中與天氣「作戰」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

《金剛川》正是基於這段歷史往事展開故事。影片力求以最真實的質感,通過普通士兵們的微觀視角,帶著觀眾一道親身感受戰爭的殘酷,以及這些平凡個體們,於絕境中留下的種種「非凡創舉」。

管虎導演動情解讀創作初衷:「抗美援朝是中國人集體的情感記憶。其中的每一個犧牲都有意義。」

影片由三位「硬核」導演執導,以別具匠心的視角,呈現出一場戰役的不同剖面,堪稱一次電影工業的全新嘗試。

影片主創們

導演們懷著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時代思考,為《金剛川》付出了極大心血。郭帆導演從工業層面分享說,開機前,團隊把所有視效部分通過預演的方式拍了一遍,以明確任務量,隨後把2600人規模的特效團隊安排好,提高了生產效率。

22日的多個場合的分享中,郭帆幾次提到五千多位劇組工作人員協同作戰,擰成一股繩。

郭帆說,整個劇組有五千多人

他舉例說,片中天上的飛行員與地上的炮手作戰那場戲,看上去是一個很平常的正反打的鏡頭,但真正實際拍攝的時候就要不斷的去溝通。演員看哪個方向,鏡頭怎麼去運動,包括關於炮彈數量有多少,劇組「都開了無數次的會」。

「好在我們藉助今天的新的技術手段,可以實時看到對方(導演)的畫面,不斷通過溝通的方式去完成這部作品。擰成一股繩,明確一個共同的目標,是我們把它共同很好地完成的很重要的核心。」郭帆說。

《金剛川》拍攝現場工作照

路陽導演則在22日傍晚北京的一場映後交流中分享說,與丹東的天氣「交戰」,是整個拍攝過程中最大的困難。

路陽記得,在拍志願軍戰士們黃昏前過橋的場面時,動員了八百名演員在現場。從早上兩三點開始給群眾演員化妝,現場製片要布置能容納八百人吃飯的帳篷,還要準備各種避暑的藥,加上排練走位,一直準備到下午兩點半左右。結果那場戲還沒拍完,就過來一塊雲彩把太陽擋住了。「我們原本是想拍一個很漂亮的黃昏的氣氛,結果雲過了之後天就陰了。沒辦法,只能等,等到天黑那場戲也沒拍成。」

吳京給張譯起名「張再來」

影片匯集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等一眾實力演員。眾主演的精準詮釋同樣是影片質量的有力保證。張譯、吳京紛紛提到,他們不僅翻閱歷史資料感受當年英雄精神,更親身體驗高射炮的操作方法,力求進入70年前的角色中。

吳京笑說這次給張譯起了一個名叫「張再來」,因為「導演說OK了他會說再來一條,導演說OK了,他說京哥想再來一條,再OK了,他說還能換個方式再來一條。戲中的『死屍』要畫四個半小時的妝,他都親自上陣去演,他把每一次表演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次留痕。」

《金剛川》中的吳京

張譯稱這部戲是他從業以來「性價比」最高的一部戲,時間緊任務重,但是他個人得到的實在是太多了。「我看到了三位導演的才華,第一次看到劇本的時候挺吃驚的,我覺得這個故事寫的真好,我真喜歡。導演請我去看造型,聊造型的時候,我特別害怕他來『損』我。他說『你好像演過瘸子是嗎』,我說好像沒有怎麼演過正常的,他說『這次給你瘸得尺度大一點』,結果這次瘸出天際,下次也演不了比這個還瘸的了。」

張譯被吳京調侃為「張再來」。他在拍攝時總是主動要求再來一條

讓張譯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戲幾千人的團隊,特別像一個真正的部隊,因為分工不同,有的人守對岸、守橋,有的人管天上的事兒,真的和電影裡的故事契合。「我們在一起摸爬滾打,好感動。這些戰友們,這些兄弟們,這個團隊我真的覺得無堅不摧,和你們在一起真的無上榮光。想來想去,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70年前先輩們把命都搭進去了保家衛國,我們所做的算得了什麼?我們只是讓這個美麗的故事、壯麗的故事進一步傳遞下去,希望祖國強大。」

吳京、張譯專門學習體驗了高射炮

為了飾演好工兵連連長,魏晨也在拍攝前進行了「突擊訓練」,希望展示出戰士最硬的腰板,最寬厚的肩膀。

魏晨

「為什麼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很匱乏的情況下能戰勝敵人?他們是如何在敵人的重重圍困之下,將被炸毀的橋一次次重新建起?我認為是那份渴望勝利的精神支撐著大家。」

昨天魏晨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時感慨說,參演這部影片,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志願軍的奮勇與和平的珍貴。

(PS:魏晨的獨家視頻專訪,將於近日在南方+大牌檔欄目刊發,敬請期待!)

【片外故事】戲裡戲外的神奇契合

總製片人梁靜說,《金剛川》在拍攝時遇到了丹東罕見的颱風和連續降雨的天氣,製片團隊特別辛苦。

劇組是在夯實後的三百多畝玉米地上拍攝的,同時進行各種搭橋工作,但橋經常被洪水衝垮。為此劇組人員常說,「我們不是來搭橋的,是來拍戲的」。神奇的是,這和戲裡的一句臺詞「我們是來打仗的,不是修橋的」不謀而合。

《金剛川》的拍攝地,原來是一片玉米地

「我們背負了一些使命,把這座橋搭出來、通過去。我還在想,我們搭起的這座橋是讓70年前的人和當今的人有一次通話,告訴現在的年輕人我們曾經做過什麼,你們是否要珍惜。」梁靜說。

【採寫】南方日報、南方+駐京記者 劉長欣

【作者】 劉長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Plu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幕後特輯揭秘「人橋」拍攝 魚塘內真人實拍 導演田羽生...
    時光網訊 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11月3日票房已突破7.5億。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
  • 《金剛川》發布幕後特輯以光影書寫歷史告慰英靈
    影片日前發布「光影慰英靈」幕後特輯,主創們從創作角度出發,回憶影片拍攝中各展所長、分工協作的經歷。在「打仗般」緊張的製作周期中,以高效團結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呈現英雄歷史、致敬最可愛的人,正是全劇組工作人員的創作初心。
  • 《金剛川》幕後揭秘: 12天完成動態預覽,武行演員肉身築人橋
    文|杜思夢 編輯|如    今正在熱映的電影《金剛川》日前發布幕後製作系列「虛擬拍攝」篇、「道具組」篇,聚焦導演郭帆在拍攝過程中的工業化探索及通過道具重現而在影片近期發布的「人橋特輯」中,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聯合導演田羽生感慨良多:「《金剛川》這部影片激勵人心。大家團結在一起,為自己的民族做出貢獻,這種精神特別可貴。」導演郭帆解析「虛擬拍攝」電影《金剛川》由三位導演共同執導。導演郭帆在攝影棚裡完成了大部分的畫面拍攝,採用「虛擬拍攝」技術提高了製作效率和精準度。
  • 「拍電影像在打仗」,這部紀錄電影揭秘《金剛川》拍攝幕後
    12月11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這部紀錄電影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同時片方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
  • 三個月拍出奇蹟,《金剛川》如何完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頭上敵機轟鳴,身下水流湍急,年輕的戰士們前赴後繼,通過那一座用血肉築起的橋。 昨天,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的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上映。
  • 三個月拍出奇蹟 這些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圖說:《金剛川》海報 官方圖 下同頭上敵機轟鳴,身下水流湍急,年輕的戰士們前赴後繼,通過那一座用血肉築起的橋。昨天,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的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上映。
  • 《金剛川》:一夫當關
    三大導演克服了重重困難,團隊的無私付出,最終完成了《金剛川》的創作。可以說《金剛川》戲裡戲外都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作為一部工業水準頗高的、具有大量視效的大片,《金剛川》能夠在如此困難的局面下完成,背後離不開無數人的努力,這種奇蹟,正如影片中那座永遠炸不壞的橋一樣,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 而正是三大導演的步調一致,最終才促成了這一神跡。
  • 我為什麼被《金剛川》震撼?
    在看片之前,我對它的了解,僅限於故事背景和強大的幕前幕後陣容。還有預告片中那一句樸實的獨白——「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哪座橋?它承擔著多重要的意義?如何才能過橋?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歷史的這一頁只有模糊認知,缺乏甚解。直到看完《金剛川》。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今日上映,記錄幕後致敬英雄
    今天,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 拉姆:弗裡克將拜仁隊內的力量擰成了一股繩
    「弗裡克將俱樂部內的力量擰成了一股繩,他看到了可以真正信任誰(七年前)那時候,我們的壓力是極其巨大的,因為之前我們已經輸了兩場決賽。因此我會說,這次的壓力沒有我們七年前那次大。」文來源於:098直播
  • 揭秘《金剛川》幕後的故事 紀錄電影定檔12月18日
    12月11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 為什麼被「金剛川」震撼?來源於真實!十八萬中華兒女長眠的地方
    在看片之前,我對它的了解,僅限於故事背景和強大的幕前幕後陣容。還有預告片中那一句樸實的獨白——「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哪座橋?它承擔著多重要的意義?如何才能過橋?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歷史的這一頁只有模糊認知,缺乏甚解。直到看完《金剛川》。
  • 《金剛川》炸橋與修橋
    《金剛川》,指的是朝鮮境內的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這座橋通往當時的作戰前線,是運送人力、物資的一條戰略大動脈,因此成為戰爭雙方爭奪非常激烈的一個地標。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在美軍飛機一次次的轟炸下,我志願軍是如何一次次護橋、修橋,最終保障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的故事。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講述幕後故事
    原標題:《我們和〈金剛川〉》講述幕後故事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12月18日。   《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該片帶觀眾見到一群電影的「幕後功臣」。從導演、演員、燈光師、道具組、化妝組,甚至到特殊演員(殘疾人演員),他們的故事,都被記錄下來。
  • 武漢,千條線擰成一股繩
    這座經歷過辛亥炮火、抗日烽煙、特大洪水等重重歷史考驗的城市,此刻正處在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膠著對壘的關鍵時刻,進行著一場命運攸關的卓絕鬥爭。這裡的人民向險而行,在痛苦與堅韌中,在頑強阻擊與八方馳援中,詮釋新時代「英雄」的定義。從今天起,《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欄目將帶您走進武漢現場,記錄武漢時間,書寫這座城市記憶中盪氣迴腸的篇章。
  • 《金剛川》幕後留下了中國電影工業多少經驗之談,這部紀錄片一一錄...
    今天,《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紀錄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軟體服務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12月18日致敬幕後英雄
    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領銜出品,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目前,票房已突破11億大關。今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 《河北法制報》刊發:擰成「一股繩」 凝聚一條心
    《河北法制報》刊發截圖 近日,河北法制報刊發了「擰成『一股繩』 凝聚一條心」一文,對保定市清苑區檢察院推動黨建工作與檢察業務融合發展的具體舉措進行了宣傳報導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 12月18日致敬幕後英雄
    今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12月18日 致敬幕後英雄
    「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電影《金剛川》自10月23日上映以來,在影片取得票房和口碑成績背後,是全劇組常駐5000人不遺餘力的日夜奮戰,最終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樣一部劇作精良、製作精良的精誠之作。用光影銘刻歷史、用演繹致敬英雄,正是電影《金剛川》的意義和價值所在。